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远征欧洲 >

第149部分

远征欧洲-第149部分

小说: 远征欧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仅仅是法国人在浪费,华人也好不了多少。

现在的华人,和二战时期的美国大兵有点像,在两军对垒的时候,不管德军阵地上的目标是否有价值,华人士兵们都会习惯性的呼叫炮兵发起攻击。

呃,现在电台的小型化还没有完成,呼叫也不太容易实现。不过也不用呼叫炮兵,第一线的步兵部队中,装备有大量的迫击炮,已经普及到了连一级,如果发现目标,前线步兵可以直接使用迫击炮进行攻击,不管那些目标值不值得炮弹钱。

这令秦致远颇为忧虑,现在华人的弹药有法国人买单,华人们可以随意浪费,如果以后华人们返回远东,当失去雷诺工厂作为后盾时,华人到底还能不能打仗?能不能保持现有的战斗力?

这确实是个问题!

第297章 抗命

关于后勤的问题,其实秦致远正在有计划的改善。

秉承PLA“买不如租,租不如造”的经验,秦致远总是习惯把枪杆子抓在自己的手心里。这个枪杆子不仅仅包括部队,包括部队需要的武器弹药。

在目前的三叉戟市,一系列的工厂正在建造。

建成之后的科西嘉岛,将拥有独立建造从坦克到子弹的一系列武器。

当然了,限于科西嘉岛的资源,造武器所需要的原材料还需要从法国本土购买。

不过这不是大问题,科西嘉岛只是秦致远培训工人、以及增加工程师熟练度的试验品,等到兵工厂真正发挥作用,应该是在返回民国之后。

相对于科西嘉岛,民国有着充足的资源,可以提供所有的生产原料,到时候才是这些工人和工程师们大展身手的时候。

差点忘了,张添寿前往婆罗洲的时候,也带走了两条子弹生产线,这充分说明秦致远的策略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要知道,随同生产线过去的工人和工程师可都是华人,都是从雷诺工厂培训出来的华人,他们将婆罗洲建立一个全部是由华人组成的兵工厂。

黄博涵还是有雄心壮志的,回到婆罗洲之后,黄博涵立即向雷诺工厂追加定单,订购建设一个火力发电厂和一个中型炼钢厂所需要的所有设备。

这并没有引起荷兰当局的警惕,因为黄博涵本身就有矿山,黄博涵声称是要对矿山生产出来的矿石进行深加工,创造更大的利润。

荷兰人对此乐见其成,因为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税收。

秦致远更加乐见其成,他不仅从老雷诺那里增购了一倍的机器,而且授意加斯帕德向英国人询问在澳大利亚购买土地的可能性。

澳大利亚的铁矿储藏量可是在全世界都排名前列的,而且开采容易,矿石品位高,矿山也比较集中,基本上都在西澳的皮尔巴拉地区。如果能把这里买下来,那么至少一个世纪内,秦致远都没有钢铁之虞。

一个世纪……

听上去好长的说。

说起铁矿,秦致远以前可是干特工的,他对于全世界的矿藏分布还是有过不少了解的,比如婆罗洲的石油,比如澳洲的钢铁,比如……

不用比如了,有了石油和钢铁已经足够。

说到底,秦致远现在如此卖力,就是为了获得一个资格,一个可以和西方国家竞争的资格。只有混迹于“帝国主义”之中,这些西方国家才不会对秦致远另眼相看,才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秦致远,而不是施舍或者是敌视。

……

整整三天不分昼夜的炮击,足够掩饰步兵的战术动作。

当最后一夜的炮击结束之后,凌晨五点,已经隐蔽前进到德军阵地前的步兵们发起极具突然性的攻击,一举攻克了德军的一线阵地。

此时德军阵地正处于一个防守上的真空期,前线防守的部队因为在炮击中伤亡惨重已经撤往后方,赶来增援的德军尚未进入阵地。

因此第17集团军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就占领了德国人的第一线阵地。

就在四个月之前,英国人在阿拉斯战役中成功实施了这个战术,当时加拿大人就是靠精密的步炮协同攻克了维米岭,成为英国人在阿拉斯战役中唯一的亮点。

在塔得努瓦,秦致远完美的复制了这一战术,并且同样获得成功。

德国人的防线并不止一条,他们的阵地纵深达到五公里,从一线阵地到兰斯,都是德国人的防线。

在攻克了第一条防线之后,秦致远的命令是就地防守。

刘子正和阮俊才的部队执行了秦致远的命令,新编21师和23师的法军部队却继续向德军的纵深阵地发起了进攻。

为此,身为第十七集团军司令的秦致远和巴斯蒂安发生了第一次争吵。

争吵发生在作战指挥室内,秦致远还是顾忌到巴斯蒂安的颜面,把所有的无关人员都赶出作战指挥室,只剩下秦致远和巴斯蒂安,连马克西姆都被秦致远“请”了出去。

等所有人都离开指挥室,秦致远把手中已经揉变形的手套狠狠地砸在休息区的沙发上,怒气冲冲的质问巴斯蒂安:“为什么不执行命令?”

“秦,我们现在占据上风,正是一鼓作气的时候,现在不发力,还要什么时候发力?”巴斯蒂安对秦致远的谨慎不以为意。

面对秦致远的质问,巴斯蒂安眨巴着小眼,带这点惊愕和畏惧的回答。

自从费尔昂塔德努瓦战役之后,不知不觉,巴斯蒂安在秦致远面前已经很难保持平静,特别是当秦致远发怒的时候,巴斯蒂安能感觉到从内心泛起的恐惧。

或许,这就是气势!

“怎么发力?难道春季攻势的战报你没有看?难道参谋部的推演你没有参加?明知道德国人挖了一个陷阱让我们跳,你为什么视而不见?”秦致远气极,连珠炮似的问题一股脑砸过去。

“秦,现在和四个月前已经有所不同,当时负责防御的威廉皇储现在被我们擒获,奥斯卡·冯·胡蒂尔会不会执行鲁登道夫的计划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什么我们不能试一下呢?”巴斯蒂安努力解释,不放弃进攻的念头。

“该让我怎么向你强调你才明白,不肯执行鲁登道夫命令的路德维希·法肯豪森已经被撤职了,如果奥斯卡·胡蒂尔不会执行鲁登道夫的命令,鲁登道夫根本就不会派他来。你所谓的试一下,拿什么去试?难道是士兵们的生命吗?”秦致远怒不可遏。

“如果你愿意,派坦克上去也可以。”巴斯蒂安的神情有点不安,下意识在军裤上擦拭手心渗出的汗渍,瞪圆眼睛给了秦致远一个“萌死人”的回答。

“坦克?你还想派坦克上去?我真想打开你的脑袋看看,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秦致远被巴斯蒂安的回答带乱了节奏。

“那一定不好吃!”巴斯蒂安嗫嚅。

自从华人成军以后,相对于法国人来说,华人的胃都是连接着异空间的。

平均一名华人每顿饭吃掉的食物,几乎和两名法国人的分量差不多。

这导致在法国现在有这么一则流言:华人和牛一样,都长着四个胃……他们什么都能吃,而且总是能吃得完……

“你先不要考虑这个了,你的部队现在已经成了德国人餐桌上的美餐,如果你现在不把他们撤回,我保证,你一定会后悔的!”秦致远不想纠缠华人的“胃”这个问题。

“不,不会吧……”巴斯蒂安非常不确定。

“报告,第185团和192团遭到德国人的围攻,豪森上校请求支援。”巴斯蒂安的话音未落,门外传来参谋人员的报告声。

第298章 纸面数字

鲁登道夫的防御体系,如果换成汉语就两个词: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别感觉这战术简单,在没有迂回空间的法国,鲁登道夫能想出这个办法已经不容易了。

鲁登道夫的战术叫“弹性防御”,尼维勒首先在这套战术面前败下阵来,然后是黑格,再然后是俄军总司令布雷希洛夫,现在这份名单上又加上了巴斯蒂安。

当接到豪森上校求援的消息后,巴斯蒂安立即派出援兵,秦致远也命令距离第185团和192团较近的阮俊才的部队前往支援。

当秦致远命令阮俊才的外籍军团第15团前往支援185团和192团之后,秦致远心中隐隐感觉不妥。

还没有等秦致远搞清楚那里不妥,又有战报过来,第192团亨利上校阵亡。

德国人的攻击异常猛烈。

远处隐约有激烈的炮击声传过来,那是德国人的炮兵正在开火,他们在之前第17集团军炮兵攻击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回击,就是等着现在才发挥作用。

豪森上校已近绝境。

几乎就是在一瞬间,德国人从各个方向冒出来,地毯式炮击、交叉火力、挺着雪亮刺刀发起冲锋的德军士兵……

185团损失惨重,豪森的参谋长在炮击中阵亡,三个营长死了两个重伤一个,豪森自己的左臂也被弹片划伤,好在豪森的意识还算清醒,他立即组织部队就地防御,一方面抵抗德国人的进攻,一方面向后方求援,同时命令部队向192团靠拢。

185团尚能组织抵抗,192团则是已经陷入混乱。

192团团长亨利在德国人的第一轮炮火急袭中阵亡,团参谋长重伤,三名营长一名确定阵亡,一名失踪,一名被炸断了一支胳膊,仍在坚持指挥战斗。

情况紧急,那名胳膊被炸断的营长主动要求率队断后,请豪森上校立即撤退。

德国人的攻击异常猛烈,没有时间客套,豪森上校只来得及献上一个军礼,就率领185团和192团的残兵撤退。

为了轻装急进,185团和192团并没有携带重武器,士兵们除了步枪就只有手雷,这样稀疏的火力密度无法阻拦德国人,于是当所有的手榴弹扔光之后,双方陷入残酷的白刃战。

白刃战是一种最残酷的作战方式,战后统计伤亡,经常会出现一比一的情况,可见战况之惨烈。

断后的士兵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好在他们没有丧失勇气,全部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只可惜他们的人数实在是太少,没有延缓多久德国人的脚步,豪森上校带的部队里有太多伤兵,他们还没有返回曾经占领的敌军前沿阵地就被德国人追上。

于是又是一场残酷的白刃战,这一次留下来断后的,几乎全部都是伤兵。

当德国人第三次追上豪森上校的时候,外籍军团第15团已经赶来救援。

安南人大部分都是新兵,这是他们第一次上战场,虽然有华人老兵提点,但当面对德国人疯狂冲锋的时候,仍不免乱了阵脚。

还是没有顶住。

德国人一直追击到向安康团的阵地前,才真正碰上了硬茬子。

向安康一向为人谨慎,设置阵地的时候不仅轻重机枪齐全,而且还拖上来两门75小姐。

为了防止被溃兵冲散阵线,向安康在阵地中开辟了安全通道,放185团、192团、以及外籍军团第15团的溃兵过去之后,成了战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面对蜂拥而至的德国人,向安康没有忙乱,等德国人进入死亡地区,向安康才命令部队开火。

又是一场近似于屠杀的狙击,德国人最少扔下了两千具尸体,这才狼狈撤出战场。

等德国人再次发动进攻,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在这一个小时内,向安康团补充了足够的手榴弹和子弹,同时和后方的炮兵也建立了联系,就等着迎击德国人的进攻。

德国人此时不是单纯的正面进攻,而是三面夹击向安康部的阵地。

盖于至撒西一线,正面防线大概有六公里,如果是四个团防守,纵然是守军无法覆盖整条防线,最起码也能互为犄角。

但现在只有向安康一个团,于是德国人可以从容的从三分方向进攻向安康部的防御阵地。

按照惯例,步兵进攻之前是火力掩护。

德国人的炮兵肯定事先已经计算好射击诸元,炮击进行的异常准确。在一个小时的火炮打击中,向安康团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部队。

其实此时的秦致远已经想把向安康团撤回来,但马克西姆坚持要打一打,衡量一下德国人和华人部队的战斗力,于是战斗在对于向安康团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开始。

向安康团在费尔昂塔德努瓦战役中毕竟是得到过磨练,士兵们之间配合默契,战术动作娴熟,军官们知道在各种情况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于是德国人就倒了霉。

从上午十一点,一直打到下午四点,德国人发动了三次攻击,除了第一次炮击时获得了不少战果之外,剩下的两次都没有什么收获。

而与之相对的是每一次进攻都有上千人的伤亡,而且因为向安康团的阴损,负伤的远远多于阵亡的,甚至在第二次进攻时,因为负伤的士兵太多,为了抢救伤员,步兵还没有到达交叉火力构成的死亡区域就被击溃。

德国人在战争中也在进步,他们的步炮协同越来越熟练,第三次进攻的时候,当火炮开始延伸,步兵距离向安康团的阵地大概只有150米,这几乎是踩着炸点往前冲。

打退德国人的第三次进攻费了点事,整整激战一个小时,德国人才被赶出阵地。

在这次战斗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