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共党史 >

第20部分

中共党史-第20部分

小说: 中共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会后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陆续制定和秘密颁发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办法》等一系列反共文件,积极推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在此形势下,各地的反共磨擦活动日趋严重。国民党成立的鲁苏和冀察两个战区司令部,主要用于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制造磨擦事件。从1938年12月起,国民党顽固分子连续制造袭击和杀害敌后抗日军民和我后方工作人员的严重事件。国民党内部投降反共逆流成为时局的主要危险。
  面对国民党内部妥协、分裂、倒退的逆流,我党针锋相对地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决打击卖国的汉奸分子,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在军事上,提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克服投降反共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而斗争。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11月,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以“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的反共方针。1939年12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勾结地方反共势力,先后侵占了淳化、旬邑等五座县城,并集结大量军队,准备闪击延安。在山西,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向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新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极力摧残地方民主政权,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被杀害。1940年春,蒋介石又调遣朱怀冰等部进犯太行山根据地的八路军总部;调遣石友三部进攻冀南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上发动反共的同时,还在政治思想上也发动了攻势。国民党顽固派及反动政客文人大肆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等法西斯滥调,极力宣传“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取消共产党”、“取消边区”和“一次革命”等谬论。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接连发表演说,攻击共产主义,以抗战的需要为借口,强调要以国民党来“管理一切”,实行“以党治国”、“以党建国”。反动文人张君励也发表致毛泽东的公开信,要求共产党取消边区,取消八路军和新四军,承认蒋介石宣扬的三民主义,收起共产主义,在这种反共声浪中,全国人民都为抗日前途和祖国命运担忧。中国究竟向何处去?抗日战争的前途如何?胜利后的中国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等,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团结、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抗战的原则下,进行了有限度地胜利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
  (一)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鉴于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上、思想上掀起的大规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为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说明党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1939年10月和12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又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对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应该是怎样的,其发展前途是什么等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的完整的论述。他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接。“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阶段的革命,才能去进行后一阶段的革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要在这两个革命阶段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也是不容许和走不通的。
  第二,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党内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由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革命的历史特点决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已不再是旧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在中国,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个革命的领导者,已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学说的核心思想。所以,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革命,已经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三,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纲领是将具有独立性质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人民共和国所有,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实行“节制资本”的政策,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文化纲领是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同时,还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领导权和发展前途等有关重大问题的全面论述。这一科学理论,粉碎了国民党在政治思想方面向党发动的猖狂进攻,并成为引导中国人民自觉地在复杂环境中不断前进的旗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形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的理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的发表,表明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发展而达到成熟。
  (二)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
  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坚持自卫原则,在军事上进行了部署,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在陕甘宁边区,打退了进犯的国民党军队,并解放了绥德地区的五个县,使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在山西,抗日新军在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奋起抵抗,粉碎了阎锡山晋绥军的围攻。1940年1月,整个晋西北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在太行区,八路军一举消灭了朱怀冰部两个师的大部,痛歼了石友三部6000余人。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后,中共中央立刻派朱德、萧劲光、王若飞分别到洛阳和宜川秋林镇同卫立煌、阎锡山进行谈判,同他们达成停止武装冲突,划定驻地、分区抗战的协议。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三、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忽视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把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估计为“马日事变”,认为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或很快破裂,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产生了动摇;不注意争取中间阶级,反顽斗争超过了自卫原则,不讲策略。这种倾向严重地妨碍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对此,党中央多次作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的决定和指示。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论政策》的党内指示。党中央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形势,从中日民族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出发,认真总结了过去各个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它包括发展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等。发展进步势力对于坚持和发展阵地,巩固工农联盟,扩大统一战线具有决定意义。它是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力量基础,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也是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要发展进步势力,必须同日寇和顽固派斗争并取得胜利。
  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他们因其阶级性的不同,一方面同顽固势力有矛盾,另一方面又不完全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某些政策与主张,但他们都可以同党进行合作抗日,党应该而且可以争取他们作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同盟者。在中国,中间势力有比较大的力量和影响,往往可以成为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他们对于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争取了中间势力,就可以在依靠进步势力的基础上,做到团结绝大多数,把国民党顽固派彻底孤立,取得斗争的胜利。争取中间势力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即要有充足的力量;要尊重他们的利益;要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他们与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有区别的。他们目前还在抗日,仍然采取既抗日又准备降日,既联共又积极反共的两面政策。对此,必须采取革命的两面政策:对其抗日和不敢全面分裂的一面,采取联合的政策;对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一面,采取坚决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把他们孤立在统一战线之中,而不是排斥在统一战线之外。为了对顽固派进行坚决而又正确的斗争,党制定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使顽固势力不敢向敌妥协,不敢举行大规模内战,才有争取时局好转的可能。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所包含的三个方面,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发展进步势力是基础的一环;这一方针是以扩大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根本目的的;它所贯穿的基本政策是既联合又斗争。这一方针,是抗日战争中党对国内各阶级的基本政策,它充分体现了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策略原则、斗争艺术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四粉碎国民党新的反共高潮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极端恐惧。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国民党并没有收敛其反共活动,而是把反共中心逐渐转向华中,发动新的反共高潮。
  (一)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0年7月16日,国民党提出了一个所谓的“中央提示案”,要求取消陕甘宁边区及其它敌后抗日根据地;缩编八路军、新四军,限制其防地;八路军、新四军一律开到晋察两省和鲁北、晋北地区,不得越境。对于这一毫无道理的提案,中国共产党当然予以拒绝。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诬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并将国民党“中央提示案”以最后决定的形式提出,要求将坚持在大江南北进行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并强令将50万八路军、新四军合并缩编为10万人。
  中国共产党严厉驳斥了国民党的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