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84部分

顺明-第84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罡和赵能率领的盐丁除去各级军官之外,其余的都是新招收的盐丁,训练之类的活计都是由那些老兵出身的,有丰富经验的军官们执行,战斗力提高的也是很快。

胶州营的财政状况在三月下旬才是变得好转起来,青盐的贩卖,产量的加大,都是有不少的补充,只是李孟手中的空闲银两也就是几千两左右,因为花销实在是太大,火器,兵器,甲胄,马匹,军饷,粮草,都是花钱的大头。

三月二十七,按照逢猛镇渡口快马报告,说是周王府的侍卫带着几艘船已经是到了渡口,因为上岸进城,估计也是封城了,所以明日才入城。

报告这个消息的时候,朱云瑶在内厅和李孟一同吃晚饭,而今女孩总算知道在其他人面前有些男女之防,比如说吃饭时,在饭桌那边有个屏风隔着,但外面的声音却是听得清清楚楚。

士卒报完之后,行礼自下去了,李孟回到饭桌的,却发现朱云瑶在那里呆呆的看着面前的碗筷,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让女孩跟着王府的船回去,这是李孟早有的定论,朱云瑶也是知道,不过小孩子心性,一直是掩耳盗铃的装做不知道,过得一天是一天。

两个人一起吃饭,往往都是朱云瑶叽叽喳喳的说话,李孟则是沉默不语,可饭桌这时候却是安静下来,李孟自然不以为意,自顾自的吃着饭,吃了几口却听到对方有轻微的啜泣声音。

抬头一看,女孩低着头,两行眼泪从光洁的脸颊处滑落,也许是感觉到了对面李孟的动静,朱云瑶抬起头来,双眼眼泪汪汪的看着李孟,双方视线相遇,看着女孩眼中的恳求神色,李孟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周王郡主这身份太敏感,放在自己手中,虽是绝代美女,性格也是最接近现代的,但也是个大麻烦,权衡利弊,只能是可惜了。

虽说美女的忧伤另有一种风情,可李孟只是微笑了下,重新端起了饭碗。性格外露的朱云瑶面对李孟的反应,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伸手抹去自己眼泪,也是低头用饭,自然,这顿饭气氛闷闷。

寻常家中的女孩或许回来纠缠,不过王府出身的郡主自然对局势观察的很是透彻,朱云瑶也明白,李孟是铁心要把自己送走,就算是哭闹纠缠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朱云瑶吃完饭后,也是默默的回到自己的屋中,并没有说话。

面对女孩,李孟也只能是叹息一声,无话可说,藩王郡主的这个衔头和名义,实在是太沉重了,风险太大。

第二天一早,李孟乘马率队,朱云瑶坐着马车,一行人朝着逢猛镇而去。

到达李家庄园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一见李孟过来,就有管事的兵丁过来汇报,这兵丁额头上有汗渍,看起来是忙碌了一个上午的样子,手中拿着账本,开口低声的说道:

“三船硝石火药,还有十五副马铠,十套山文甲,三眼铳四杆都已经是核收了,上次咱们需要的虎蹲炮没有。”

李孟点点头,能要来这么多东西已经是意外之喜了,看来这藩王亲眷出城的事情确实是大罪名,要不然对方也不会如此的惶恐,自己需要的这些东西价值不算太高,可却敏感的很,周王府居然把大半都是筹备出来。

本以为报告完毕,李孟正要进庄,本来说是胶州城见面,后来李孟想反正是要让人带走,何苦多一份波折手续,直接把人领到这个渡口上来就是,这样更加的方便。

那名兵丁在身后又是叫住了李孟,神色郑重的说道:

“还有一艘船里面没有装货物,咱们也派人看过,不过这些王府的人看守的很紧,渡口那边的弟兄说,这船吃水太深,怀疑里面有什么蹊跷,目前有一队人正在那边看着呢!”

李孟点点头,目前逢猛镇驻扎着好几千的兵丁,不怕这些胆小懦弱的王府侍卫搞出事情来,一走进庄子,就看见上次来的那几位侍卫头目,居然这次来的还是他们,这几名侍卫头目看见李孟过来,各个都是恭谨的上前问好。

要说品级,没准这些头目还要比李孟高不少,可软弱到这种样子,哪里还硬的起来,双方简单客套了几句,朱云瑶也是从马车上走下来,就那么跟在李孟的身后。

  第一百四十八章 暴病身亡

看见自家郡主,那侍卫头目心神安定了些,知道对方也是守信的人,抱拳开口说道:

“李大人上次要的东西,咱们筹备了几个月,总算是备齐了大半,急忙的坐船过来,见谅了。”

李孟笑着点点头,回答说道:

“估计周王殿下也是急着见到女儿,父母之心嘛,在下也是能体会的。”

几名王府侍卫的头目听到李孟说这句话,脸色都有些变化,彼此看了几眼,好像是互相推脱,最后还是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咬咬牙说道:

“也有个噩耗告诉李大人,我们王府的郡主朱云瑶在年前的时候得急病死了。”

这话一说完,李孟愣怔了下才是反应过来,明知道这话是胡说八道,可还是禁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站在身后的朱云瑶活生生的还在,本来一脸忧伤的女孩此时圆睁着本就很大的双眼,傻乎乎的看着几名侍卫。

估计这几名侍卫自己都觉得说出来的话,委实是太荒诞无稽,第一个侍卫干笑几声,却突然想到王府郡主的死讯,自己这么干笑实在是太不合适,又是讪讪的住嘴,迟疑了下,弯腰从靴筒那边抽出一封信来,开口说道:

“郡主的死讯,周王殿下已经是禀报给宗人府了,还有这封信是总管交给小人,让小人见面时给李大人的。”近支的皇亲国戚生老病死,都要禀报给宗人府备案备档,宗人府就是大明朝廷用来管理皇族地机构。有一套十分严密的制度在运转,各地的藩王亲贵都是归他管辖,这些藩王亲贵们对这个机构都是害怕异常,也不愿意打什么交道,有消息传递的时候也是慎重异常,既然周王府把“郡主的死讯”报上去了。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就算是活着也要算是死了。

李孟纳闷地接过信笺。撕开信封一看,却发现里面是一张纸条,上面的字不成词句,好像是没有意义地胡乱组合。

他这边正在糊涂的时候。那几名侍卫头目都是在靴子里面摸出了同样的信笺。这个说道“是某宦官给的,说是王爷地密信,不可外泄”,那个说“是某王府官员给地,说是密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辞,给他们密信的人各不相同,不过都说是要交到李孟的手中,都说是王爷的密信。林雷

如此的复杂。只是让人更加的糊涂,李孟一个个信封的撕开,发现里面都是同样大小长短的纸条,有地只有一张,有的几条。这些纸条上面都是些毫无意义的汉字。几名王府侍卫头目。彼此对视了一眼,心有灵犀的后退几步。这肯定是密信,自己的家人亲戚还在王府里面关着,有些事情还是装作不知道,离得越远越好。

站在后面地地朱云瑶眼睛却有些发亮,轻声说道:

“李大哥,我知道怎么回事,你把这些纸条给我。”

李孟也知道这是密码信笺了,可怎么解读,他是没有头绪,直接递给了女孩,朱云瑶快步跑进了屋子里面,李孟对这个倒是有兴趣,直接跟进去观看。后面的人则都是知趣地留在外面。

看着朱云瑶把这些长条纸条大概的看了一遍之后,纵横排好,然后按照编织竹筐的手法,纵横交错的把这些纸条编了起来,有些字被上面的纸条盖住,但是这些纸条形成了一张大长方形的纸。

朱云瑶大概的看了下信笺的内容,李孟甚至能感觉到女孩从早晨起来就是灰蒙蒙的脸庞,突然的亮起来,明眸之中瞬间充满了泪水。

不过女孩没有多说什么还是把信交给了李孟,这些纸条纵横交错起来,那些无意义的汉字就组合成了有意义的词句。

信上说的都是白话,所说的内容真是大出李孟的预料,说是这两三年来,周王府上下也是看到乱民贼兵屡次的从开封城下经过,而且一次比一次的规模大,虽说,这些乱民贼兵没有破城攻坚的能力,可也是越来越危险。

天知道什么时候,这城池也和凤阳一样被攻破,城破之后,百姓平民们倒还好说,可藩王府,皇亲贵戚这些子弟们,压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那些官员武将还可以一溃千里,逃之夭夭,但王府上下,却不能出城一步,只能是与城携亡。

与其如此,既然朱云瑶已经是来到了外面,那还何苦要回去呢?朱云瑶的一位侍女急病身亡,直接就被王府当成郡主报到宗人府去,末了还说,王府乃是牢笼,未必有平民百姓家幸福自在,你既然出来了,那是你的福气,听侍卫们说,那位将校对你不错,就安心呆在那里吧。

李孟在看信的时候,女孩也是一直在身后跟着看,这信的字因为纸条的缘故,并不是一个方向,以李孟对繁体字的熟悉程度,看信的速度很是缓慢,朱云瑶显然是熟悉这套流程,很快就看完了。

也许女孩这时候才感觉到父母对她的亲情,也许是为自己不用回周王府,可以留在李孟身边,或许还有些别的理由。

女孩已经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捂着嘴轻声的啜泣起来,眼泪不住的抄下流,李孟看着信苦笑了几声,心想对方也太干净利索了,真是一举两得,一来是彻底切断了危险的因素,二来是把女儿送到了安全的地方。

李孟倒是没有把周王府想的如何高尚,自己所要的硝石火药,马铠,精甲,火铳,这些东西实在是危险和敏感,稍有不慎就容易惹祸上身,更何况追查起来,顺藤摸瓜的还有个河南郡主跑到登莱去了,不如干脆利索一些,直接上报女儿急病死掉,一了百了。

当然,其中或许有些亲情在里面,仅仅是也许而已,最起码真实情况是这样,朱云瑶在李孟这里,可能王府的锦衣玉食是比不了的,但也是上等之家的吃穿用度,而且自由无比,基本上不比担心安全之类的事情,这的确是女孩的幸运。

李孟放下信笺,长吐了一口气,回头刚要和女孩说话,朱云瑶却欢呼一声,紧紧的抱住了他,把头埋在他怀中,肩膀耸动,发出闷闷的哭泣声,所谓的喜极而泣就是如此,李孟却是摇摇头,拍拍女孩的后背表示安慰。

走出屋子的时候,李孟是一个人,几名侍卫头目对这个结果好像并不意外,为首那人上前一步,恭声问道:

“请问李大人,屋内的那位小姐,可愿意跟着回开封府吗?”

李孟摇摇头,那名侍卫头目如释重负的吐了一口气,躬身施礼说道:

“请大人安排几辆大车和人手,跟着小人们去渡口一趟,船上还有些东西没有搬运下来,也是王府的少许心意。”

想必说的是那艘戒备森严的船只了,李孟招呼过来一名亲兵随着他们去安排,看着这几名侍卫走出院门,李孟觉得胸口处有些风凉,低头一看,禁不住苦笑,方才朱云瑶在他胸前哭泣的时候,眼泪把衣服都弄湿了。

人走出去,院子里面顿时是变得安静下来,李孟却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周王府那边已经是报了郡主的重病身亡,如果自己这边把人送回去,他们会如何的处置,有没有可能半路上直接沉到河中,以绝后患呢?

这个想法李孟也懒得深入,因为确实是太过让人心寒,但王府的预先布置,侍卫首领的如释重负,还有郡主的喜极而泣,都好像是印证着什么,无情就在帝王家,果不其然。

逢猛镇丁点大的地方,渡口到这边来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不多时,亲兵就带着几辆马车回到了院子里,那名亲兵的神色却有些紧张,一进院子就先跑向李孟,在李孟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李孟点了点头,这名亲兵紧忙的跑出去,有过了会,一队步卒和三十马队从军营中开拔出来,朝着院子这边行进,靠近院子之后,迅速的分散在四周把这里护卫起来。

在院子里面的王府侍卫们,都是面露惊惶神色,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名侍卫头目和李孟交换了下眼神,看见李孟点头,这才是安定下来,把院子里面的侍卫全都是赶了出去,就留下几个头目。摆在地上五个大木箱,上面都是贴着火漆封条,几名头目上前仔细检查过之后,都是取出钥匙交给了对方。

看来他们每个人负责的箱子不同,想必周王府还有什么让他们彼此牵制的手段,李孟也不关心,准确的说,院子里面所有的人都不去管有什么猫腻了,大家的眼睛都是盯着打开后的箱子金光灿烂,珠光宝气。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刀两断

天下间最富裕的人就要说这些藩王了,京师里面的崇祯皇帝以简朴著称,可下面的藩王亲贵都是豪奢异常,从这几个箱子看来,果真不假。

四个木箱里面都是码着整整齐齐的金锭,还有个稍微小些的木箱里面摆着些精美的珠宝首饰,一名侍卫首领说道:

“这里是黄金两千五百两,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