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64部分

顺明-第64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一十七章 跳河

这价钱比起方才虽说贵了不少,可却是实在了不少,当然,这高一功必然还有后话,果然,犹豫下开口说道:

“这些盐却不用李大爷用银子来买,只需要货物置换就可。”

李孟从进这杂货铺到出来,花费了不到一个时辰,最后和高一功达成的协议是,每月高一功提供青盐一千五百担,每担二两银子,由李孟那边负责运输,只不过卖盐的钱不用现银结算,要按照高一功他们提供的货物名单采购货物然后运到这边来,倒是用的最原始的那种以货易货的形势。

至于高一功那边想要什么货物呢?有药材,有布匹,甚至还有兵器,双方装傻充愣,心照不宣的彼此应承了下来。

如果说高一功最开始所说的那个价钱李孟认为是占了大便宜,而顺势应承下来的话,恐怕这生意只能是做这么一次,或者是能不能出这个宅院都两说,因为这根本没有做长远生意的打算,而且一些山东口音的人从山东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来到豫西的卢氏,单单是为了这六百担青盐的一锤子买卖,太值得怀疑了。

后来李孟的坦诚相待,这才是让人消除了戒心,双方才能继续的谈下去。

任谁也是知道,高一功和他身边这些粗手大脚的人是哪方面的,在河南省内,除了陕西的乱民之外,其他人不会有这样的需求,布匹是被服和旗号的材料,高度的烧酒是难得的伤药,药材也是如此。

福王盐店跟乱民买卖盐货,不过他毕竟是官家的产业,有些事情还是控制的很严,药材,兵器,布匹这些必需品都是严格的控制。想必这些乱民也是苦于没有渠道来购进,李孟这次来双方正是一拍即合。

也许各处的杂货铺都有陕西八大营乱民布置下来地暗哨之类,就是等待这么个机会上门,好跟外面搭上渠道。

这算是变相的资助民乱,不过李孟心里面没有什么愧疚的感觉,乱民是正义是邪恶不说,官逼民反这个词怎么来的。大家心里有数。而且在现代的课本教育上,这些目前官府所说的乱民,可都是被称作“义军”。

而且你福王还是皇帝的叔叔,大明地亲藩,你都和这些乱民做生意,莫非我们就做不得。

会面之后,李孟一行人在卢氏县城又是多呆了两天,原本看着这县城城墙高厚。每日中午就关闭城门,好似防护地十分严密,可各色势力自由自在的在城内活动,这分明是个筛子。

第三天,城外的船队已经是尽可能的装满了青盐,布匹,烧酒和药材也都是卸了下来,双方商定了下次来。就在杂货铺子联系。高一功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千五百担青盐,下个月底就能准备出来。这件生意少不得文如商行的参与,他们在河南一带的关系可当真不少,孟恩这些人也是跟着记录和忙活。

李孟一行人没有回城。而是直接上船,在外面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也该到了回家地时候了,虽说是在豫西,可早晚之间已经是有些凉意。秋天就要临近。

回程可就快了许多。毕竟是顺流而下,女孩的病在上船第二天就完全的好了。不过比被绑上船那时候,可真是要安静了许多。

船从洛水入黄河,速度更是加快,李孟估计着还有四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开封,对那个假名叫周竹君的女孩来说,李孟要找她也不用让人去招呼,反正是在船上有事没事的朝着李孟这边窜,也不管什么忌讳不忌讳的。

果然,快到午饭时间,那女孩就晃晃悠悠的走进屋子,看看有什么好玩好看地东西,瞧见在桌子上的短铳,轻叫一声,颇为的兴奋,拿起来左看右看,李孟摇摇头,昨天在船上就让她看见这两把短铳,一直是缠着要拿来玩。

今天李孟索性是把一把短铳的弹药都卸下来,给这女孩找些事情做,他倒是没发现,女孩虽说在那里摆弄火铳,实际上却是那眼睛偷瞄他,李孟一抬头,女孩立刻是收回了目光,清清嗓子开口说道:

“等过几天就到开封了,到时候我派小船把你送进城里面去,你可千万要记得,下次不能这么莽撞的乱跑。”

他开始语重心长地叮嘱,毕竟这么段时间相处,双方可都是亲近了不少,本来兴致勃勃的女孩听到李孟说这个,脸顿时是阴下来,猛地把短铳朝着桌子上一摔,转身跑了出去,留下不知所以的李孟。

接下来到开封的两天路程上,从活泼变得安静的女孩甚至是有些沉默了,除了吃饭和必要地事情之外,就是关在自己那个小小地船舱里面。

对于这样的情绪变化,李孟也是理解,毕竟对于这么一个大户人家地女孩来说,这几天的经历真是可以用梦幻来形容,而且自己这些人也没有亏待了她,算得上是好吃好喝的豫西采风之旅。

到了开封城的渡口,毕竟自己那天离开之后,开封城可是突然关闭城门,李孟这些人特意在天刚刚亮的时候来到了这里,也不靠近渡口。

直接找了条小船放下去,给了一名船工三十两银子,让他把人送进城以后,也不用回来,就等着一个月两个月后,船队回来再上船就是,在洛水上那是没王法的地方,李孟他们反倒是自在些。

进入这一带,李孟行事是战战兢兢,绝对不敢大意,李孟对这个女孩的印象很不错,总是要送送,女孩早早的就收拾完毕,站在船头,却不是和往常一样看两侧的风景,而是呆呆的看着这艘船。

等到李孟过来,平时没大没小的女孩默默的低下头去,李孟也不理会女孩的情绪,开口笑着说道:

“你看,马上你就要回家,见到爹娘了,高兴不高兴。”

女孩走向他,眼睛却看着边上的水面,摇摇头说道:

“李大哥,我不想回去,家里那边好像是大牢一样,整日里死气沉沉的,让人活活憋死在里面。”

“别瞎说,哪有孩子这么说自己家的,听话,跟家里人说这几天是清白的,你说你遇见了吃斋信佛的好人,能忘了这些日子的事情你就忘掉吧,好好生活。”

李孟没有接女孩的话头,而是毫无顾忌的说着自己所想到的禁忌,比如说未出阁的女孩子最看重的清白,对面的“周竹君”却已经是被他说的俏脸通红,不过却也是知道李孟所说的都是好意,原本故意板着的脸上禁不住松动起来,大眼睛里面充满了泪水。

这边却还是发愣,心想自己在这边不就是叮嘱几句,怎么还说哭了,真是麻烦,李孟欣赏着面前女孩的青春美丽,心里面却在想着:这样的青春可人,几年后会不会毁在大时代的血色之中。“李老爷,渡口到了!!”

几名船工七手八脚的把小船放下,这也是催促着女孩快些上船,太阳差不多已经是升起,渡口上开始有人活动了,女孩哽咽了几声,带着哭腔的央求道:

“李大哥,我不走”

女孩的软声央求让李孟心里一软,不过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可犹豫的,自己目前所做的看似光明正大,细究起来和陕西这八大营的人马谁更够上杀头的资格还未必,将来的日子还不一定会怎么样,追求颜若然依旧是时常内疚,何况是萍水相逢,至今还没有告诉自己真名的女孩。

他一挥手,几名盐丁过来半推半架的把女孩送上了小船,几名盐丁还要注意下手的地方,免得碰到不该碰触的地方,这女孩和李二郎的关系可亲密的很啊!走到船舷边,那女孩突然回头尖声叫道:

“李大哥,你再让我走,我就跳下去!!”

那几名盐丁都是吓了一跳,回头看着李孟,对女孩的叫喊,李孟丝毫没有当回事,小女孩家,小孩子脾气而已,直接挥挥手,示意这些人不用理会。

一个女孩的力量如何能与几个男人比,几下子就被丢在船上,那名船工划动船桨,小船缓缓的离开船队,女孩在大船上的时候挣扎不休,所以几乎是被丢在小船上的,看着女孩从小船上爬起来,看着四周的河水,这天气已经是有些寒冷,河深水冷,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子自然是害怕。

看着女孩抬头望过来,李孟笑着挥挥手算是再见,心想或许不会有机会再见,小船才划了几下,划船的水手心想到了河中,也不怕身后的女孩子有什么过分的举动,自顾自的划船向前。

“噗通”一声。。。。。。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清观

船上的,渡口上的人都是把目光集中到了这边,那女孩还真的跳下去了……

这么突然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是惊呆了,女孩跳进水中才是慌张起来,刚要张口喊救命就是灌了几口水,看来丝毫的水性也是不会,就那么沉下去。

“还他x的傻什么,快给我下去救人!”

反应过来的李孟冲着船上的人吆喝了一声,顿时五六个人就跳了下去,还有人拿着竹竿伸出去,等着人抓住。

这边反应的颇为迅速,女孩很快就是被捞起来丢在甲板上,不过带着的那小帽却是出水的时候就掉落了,一头如瀑的黑发滑落下来,在河面上极为的显眼,女孩脸色青白,不过却还有知觉。

好在天气寒冷,衣服都是穿的厚实了些,即便是湿透也不至于有什么尴尬,即便是这样,船工们把人救上来之后,还是忙不迭的闪开转头。

李孟随手把自己的长袍解开披在了女孩的身上,挠着头盯着女孩说道:

“小小年纪,你哪来这样的狠劲,也不怕淹死。”

女孩干咳了一阵,又是吐出来些河水,有些虚弱却很坚决的说道:

“我不回去,你要是再送我回去,我还要跳。”

这依稀有些现代的所谓非主流的混帐劲头了,李孟还真不知道怎么对付,既然对方这么坚决的表达了留下的意思,多张嘴吃饭自己养得起,当下苦笑着问道:

“你真不想回去?你父母家人怎么办,他们岂不是要急死。”

女孩也不回答,只是在那里坚决的摇头。李孟点点头,站起身来,朗声说道:

“开船吧,回家了!!”

各船的人都是听到这句话,不管是盐丁还是船工,都是轰然答应,是啊。离开太久。要回家了。

渡口那边虽然人不多,可有人跳河这动静闹得太大,很多人都是看了过来,更别说从河里被人捞起来的时候,那头乌黑的长发,这年头男人虽说也是长发,都是束发,有东西扎着捆着。进水绝对不会披散,这应该是个女孩子。

很多人笑笑也就过去了,不过却也有几个人很是惊讶,比如说在渡口开收取靠岸费用地几个小吏帮闲,他们是最辛苦的人,每天必须起早贪黑的在渡口这边守着,要不然就收不到什么钱财。

早晨船不多,几个人猫在屋子里避风。就等着外面的同伴买吃的回来,一人推门进来,笑着说道:

“刚才码头上有个热闹,有个女孩被人用小艇放下来,看来准备上岸的。没想到那女孩居然是从船上跳下去了,这通折腾,只得是七手八脚又把女孩捞回去。”

“老冯你一定是饱眼福了,好看吧!”

“好看什么,离着远。衣服厚。要不是那头发,鬼知道是男是女。”

几名小吏帮闲哄笑一阵。纷纷接过了食物,突然间有个人大叫了一声,周围的人都是怒视着他,还埋怨道:

“喊什么啊,这烧饼差点掉了。”

“你们记得一个多月前城内来人询问地那件事情吗?”着几名平日守在渡口的小吏帮闲,亡命的朝着开封城狂奔而去,满脸的兴奋之色。

即墨县城附近的崂山上不光是有道观,还有土匪,或者是道士养的土匪,大明皇帝崇信道士的很多,道观地地位自然是跟着水涨船高,几个大观的主持都是在山下和即墨县有大量的田地和庄园。

登州孔有德闹乱子的时候,这些名为道士实际上的土豪开始收拢流民残兵,或者是圈在自己土地上做农奴,或者养成私人的武装。

即墨县和鳌山卫都是破落的不成样子,谁敢去管他们,这些道士在这附近自然是做起了土豪恶霸应该做的工作,欺男霸女,侵占田地,愈发地气焰嚣张,登州一带经过孔有德之乱之后,本就是亡命徒,破落户的众多,都是来投奔这些豪强,让这些道士们的势力变得更大,更加的没有王法。

没有王法可以,没有盐法那就触碰了忌讳,利欲熏心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些道士看着私盐利大,准备自己在海边煮海熬盐了。

跟即墨县贩卖私盐的盐贩子售卖,自然是满面笑容地把盐收下,道观这等本地豪强小盐贩子怎么得罪的起呢?

所以十天后,崂山上最大的三清观就被人堵住了门口,虽说崂山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可山上有什么意思,那边一般都是建个小殿应付下,在临近县城和田地肥沃的地方才是本部所在。

和那些地主大户地宅园没有啥差别,都是高墙大院,房屋栋栋。

“观主,您快拿个主意,这么围着,饿都饿死了。”

“观主,我领着人出去干他x地,咱好歹是做过把总的,这手下都是能打地辽兵和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