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230部分

顺明-第230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他却顾不得这个,郝摇旗后路安排的差不多,又是盯着对方靠近的方队。

双方的步兵队都是在两翼出动,李孟在那里观察着敌阵,按说在这战场之上由不得有什么闲情逸致,可李孟莫名的有了个想法,自己这用兵水平可能和对面的闯营大将并没有什么区别。

李孟随即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比较,如果没有这武器和训练的优势,临阵指挥,恐怕自己还不如对方。

每个营的千总都是拿着斧枪走在方队第一排,右端第一个人,他的身边就是敲打着鼓的鼓手,为了不影响步卒的行进速度,当然也是胶州营的制造能力所限,走在最前面两排的士兵上身都是有镶嵌铁叶子的皮甲,头上带着垫着铁片的厚毡帽,但队副就可以有一身不错的棉甲,而千总则是穿着半身的板甲。

双方不断的靠近,胶州营火铳兵的头目已经开始命令自己的手下检查火器,准备战斗,而对面闯营的步卒也有些停住了脚步。

这一停顿,本就是有些散乱的闯营步卒队伍更是混乱,但明显脚步也都是跟着放慢不少。

战场上敌对双方运动的节奏是非常明显,何况这样的举动,带队的胶州营军官都是有些疑惑,不过随即就明白了过来。

稀稀落落的半空中一片羽箭,朝着胶州营的方队中抛射了下来,这些流寇果然和从前胶州营打过的部队不一样,居然有“大弓”,这弓是从草原的蒙古各部传来,一般是骑兵下马步射时候使用。

大弓差不多有大半个人高,吊射的话,射程差不多将近二百多步,比火铳的射程可是要远不少。

陕甘明军和蒙古土默特部、鞑靼部交战多年,对方的那些本事也是学会不少,这些秦军很多都是投奔闯营。

使用大弓的弓手想必是在队伍的第二排和第三排,就是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不过这大弓也不是寻常人就能用的,看天上这羽箭也是稀稀落落。这等大箭虽然少,可也是杀人的兵器。

火铳兵们看到飞来的羽箭,连忙朝着前面跑,这大弓射出的箭本就是针对长矛方阵。第一排的士兵们单手擎着长矛,用另一只手臂遮住了面门,整个方队依旧在前进,不过每个人都是在抖动手中的长矛。

十几尺的矛杆晃动,下面还算稳定,可上面部分的晃动幅度非常的大,大弓射出的长箭射程是优势,速度说不上太快,步兵方阵的长矛抖动,差不多有八成的射来的箭都是被打掉。

算上射空的,射入阵中的箭支却也不多,士兵们头上垫着铁片的毡帽也多少有防护的作用。

但这一轮的箭雨,胶州营的步兵方阵之中还是倒下了三十多个士兵,士兵们惨叫着倒下,他身边的同伴不去理会,只是闪开倒下的长矛,默默的跨过同伴的身体,继续前进,如果是伤,方队通过后会有人救助,若是死,那就死了吧,战场上哪有不死人的。

这样的情景却是闯营的士兵没有想到的,大弓攒射,己方士兵的脚步变慢,蓄势冲锋,对方被大箭射,阵型必然混乱。

放慢脚步其实就是为了蓄势冲锋,大弓射出,熟悉这个流程的闯军士兵们大喊着冲了上去。

箭快落下,头目齐声的呐喊发令,闯营前列的步卒猛冲而出,他们面对的是已经装填好弹药的胶州营火铳兵阵线。

既然是冲锋,那前面不管是刀山火海都要冲过去,冲到敌人的跟前把敌人冲乱冲垮,闯营的士卒知道官兵的火器厉害,可还是一往无前的冲了上去,流民若想求活,总要先从死中求。

射程之内。

转瞬间,战场上硝烟弥漫……

  第三百零八章 驱而不歼 反常为怪

远远的大阵之中看着火器,和亲身经历这火器的齐射,那感觉是完全不同,对胶州营的火铳兵来说,面对这样的冲锋,就是在敌人进入射程之后,射击,然后转身跑到长矛阵的后面去。

长矛方队之间有足够大的空隙,就是让火铳手在方队周围的空地处机动,长矛方队就是“移动的要塞”,而肉搏能力弱的火铳兵则是依靠这个“要塞”保护自己,在合适的时机输出杀伤。

闯营前列的士兵冲锋,喊杀声震天动地,但转瞬间就被火铳的射击大响淹没,这次的射击比起方才针对骑兵冲锋的规模还要大,凄厉的惨叫声甚至都非常稀落,因为大部分的声音都被火铳声音覆盖。

射击完毕的火铳兵也不回头,直接朝着阵后跑去,六个营的千总在火铳发射的时候停在原地不动,前面三排的长矛兵随时准备平端长矛。

火铳兵跑回长矛方阵的后面,硝烟还没有散去,但在千总的命令下,鼓手还是敲响了鼓点,长矛方队又开始缓慢的向前移动。

喊杀声好像突然间完全消失了一样,只有六个方队的鼓声在响,硝烟很快被风吹散,只剩下那边一地的尸体。

郝摇旗的闯营这次的冲锋也是颇有节制,每队的前锋冲上来之后,大队的脚步却没有跟上,显然那名传令的部将,已经是尽可能的约束了部队。

双方距离一百五十步左右,中间是血肉模糊的尸体和伤者,鼓声的节奏有些放缓,长矛兵的脚步也跟着变慢,经过这有障碍的区域,士兵们也要小心地面上的障碍,被绊倒或者是地上的伤者攻击到,整个方队可就混乱。

闯营地方向传来了“当当”敲锣声音。又有骑马的骑兵在几队之间来回的奔走吆喝,闯营的部队开始缓缓的后撤。

冲锋失利,但他们还有机会,通过面前这片区域,如果官兵的队列一乱,后面的火铳手正在装弹,一时半会上不来,这也是反击的机会。

但胶州营地长矛方阵移动的很慢。宁可有短暂的停顿,也要保证各营的齐头并进,也要保证基本上的队列齐整。

原来看着基本上平齐的长矛,有些长矛开始冒出来,然后又落下去,看这些长矛的起伏,好像是人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行进,可这些长矛兵,莫非还要自己找麻烦,朝着尸体上踩踏不成。

等胶州营经过这片区域之后。地上已经没有活人,那些受伤到底的人也已经是死去了,长矛的尾端一样可以伤人。

郝摇旗手下地各队头目,一边领着队伍缓缓后退,一边死盯着面前一步步压过来的长矛方队,经过那片有障碍的区域,胶州营的长矛方队依旧是阵型严整,丝毫找不到可以突入的破绽。

在出阵的这些流民大队之中。这等背身的缓慢后退,有些人的脚步已经是出现踉跄,阵型渐渐地不那么凝结。

可胶州营的方队也只有在阵型严整的时候才能保持战力,尽管对方在溃乱,却也不能放手让士兵去追击。

双方中间的距离是一百几十步,始终是保持着,胶州营不断的前压,郝摇旗的闯军不断的后退,看着这局面就这么僵持住了。不过在阵列后面的火铳手已经是装填好了弹药,跑到长矛方队的前列支架射击。

能在后面压阵的都是闯营地骨干精锐。也只有这些人才能沉着地面对逐渐压过来的官兵。但看见这些火器即将射击之后,见过方才这些火铳的威力之后,看见对方马上要射击,无论如何也不能保持镇定的状态。

正在这个时候,一直是游弋在各队之间的闯营骑兵,从队与队之间冲了出来,以极为散漫的阵型。挥舞着兵器杀上。

看见这样冲来的骑兵。各营地火器统领都是大声地吆喝,让火铳兵回到长矛方阵的防护范围之中。

轻骑冲上需要时间。他们地阵列太过稀疏,有些贪功的火铳兵还是在回到长矛阵护卫之前,打响了火铳,但命中率并不理想。

反倒是有几个跑回阵列慢的士兵被追上的轻骑砍倒,长矛方队的头几排士兵已经是把手中的长矛平举或者是斜上。

但这些闯营的轻骑却也知道不能继续朝着里面冲了,把火铳兵逼退之后,兜了个***又是回到本阵。

李孟放下千里镜,长出了口气,转身对身边的马队统领汤二命令道:

“马队列横队压过去,不要冲,缓缓的压过去就是。”

汤二从这战斗开始被确定的前锋,结果却被一直押着不动,这次总算是找到了出阵的机会,兴奋的抱拳领命,骑马朝着马队的结阵地奔驰而去。

李孟把千里镜插入挂在马鞍处的褡裢里,冷笑着说道:

“倒是能撑,我倒要看看你大队还能多少时间不乱。”

马罡和赵能部派出的六个营,在大阵的左右两翼,中间的本阵处还是空档,可看到了胶州营方才的火器离开,郝摇旗万万不会把自己的部队派上来死冲。

人喊马嘶,汤二的马队开始在大阵之间集合,三队,每队百骑一排,一共三排,共九百骑,骑兵的阵线铺开,不过却看着并不是太长,因为胶州营的骑兵阵列彼此间靠近的好像是长矛方队一样紧密。

汤二纵马到队伍的最前列,举起马刀,在半空中从左到右的缓缓转了几圈,开始催动了马匹,马匹慢跑起来。

后面的九百骑同时催动,缓缓的向前移动。

胶州营马队发动的区域正是军阵的中央,也就是那块空档所在的位置,正对着的就是郝摇旗的本阵。

看到对方地马队发动,一向是镇定自若的郝摇旗终于是变了颜色,千万人如同一人,这兵已经是练到了极佳的状态。

双方几次短暂的接战。闯营没有赚到一点的便宜,折损了千余人马虽然不会伤筋动骨,但这样的一直退,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自己这些兵马虽然是流寇之中的精锐,但毕竟是流寇之中,行军前进的时候尚且乱哄哄地,这么严整有序的后退,实在是太难为这些人了。

郝摇旗有苦自己知。这么退,保持不乱的兵马他能想到的只是当年戚继光连的哪些兵,那些兵可都是在传说之中。

现在对方的马队又是压了上来,郝摇旗知道事情不好了,平日里觉得自己这些陕甘精骑,已经算是了不得兵马,可看着对面压过来的骑兵,这才是知道差距。

面前压过来的那里是骑兵,分明是一堵墙,马匹紧挨着马匹。缓缓的朝前推进,马蹄敲击在地面上的声音差不多同一个节奏,有如闷雷响起。胶州营地骑兵训练完全是按照当日老军户张林传承来做,在前进中的骑兵,每个人都是尽可能和身边的战友靠近,保持着队列的完整。

最前排的骑兵们盯着领跑的统领汤二,准备随时按照汤二的指挥动作做出反应,不过汤二也一直控制着马队的速度。并不加快,只是缓慢地朝前。

骑兵来的不快,胶州营的六营方队,还是那么慢慢的压过去,火铳兵走在队列的空隙中,随时准备抓住机会射击。

可闯营的轻骑也是在各队中游弋,看着这边火铳手稍有动静,轻骑就是准备冲上来阻截,不过轻骑靠的太近,也是危险之极。几名骑兵追击后撤的火铳手追的太近。冲进长矛方阵的内侧,结果直接被长矛兵戳了下来。

眼下这局面就像是两个人过招,都在那里比划,一个人略占上风,另一个人边打边退,可双方保持着距离,占上风地却无法取得决定性地结果。时间却是越来越长。

这种大军的遭遇战。真正开始白刃相击的的时间,并不会持续一整天。因为士兵需要休息,马匹需要调整,甚至兵器也有极限,战斗如果持续的僵持,那双方还要扎营,然后继续作战。

但这个结果,正是李自成所需要的,开封城池本身对李自成意义不大,对他来说,真正需要的是城内地军械粮草还有金银,取得了这些之后,闯营地兵马就会得到实际的扩充。

现在开封城里面九千多兵马,已经是支撑地狼狈异常,闯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等到拿下开封城,山东兵马在岸上没有个稳固的立足点,到时候大军杀来,吃掉这一支援军。

不过,拖延时间是最坏的一种选择,闯营上下并没有考虑到郝摇旗面对差不多数量的官兵会失败,特别是在天下间根本没有什么名声的山东兵马,更是很有把握。

郝摇旗现在就是在拖延时间,可郝摇旗知道自己不可能拖延的太久,特别是对方的马队压过来之后。

双方靠近混战的是步卒,但闯营本就是有些混乱的兵队,看着对方在中间压迫上来的骑兵,变得更加的混乱。

原本游弋在阵中的轻骑,也不敢那么散漫,在各级头目的吆喝下慢慢的聚在一起,对方的骑兵上来,唯一能应对的就是骑兵。

可轻骑一去,胶州营长矛方阵周围的火铳兵就没有了顾忌,又开始整队冲到前面准备射击。

这下子闯营的部队就有些控制不住了,在后面压阵的那些加快脚步,而跑在前面的那些更是收不住腿,拼命的跑。

刚刚还能僵持的闯营步队,渐渐的散掉了。看着正当面压过来的官兵骑兵,郝摇旗用力的闭了下眼睛,晃晃脑袋,倒不是看不清,而是这种处处被对方压迫的感觉,实在是太过郁闷,对面的这支官军很强,闯营的兵马恐怕不是他们的对手,郝摇旗认识到了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