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纨绔独霸隋唐 >

第69部分

重生纨绔独霸隋唐-第69部分

小说: 重生纨绔独霸隋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冰知道这是处子破身的必走之路,就小心翼翼的扶着她,先把自己的衣服穿好,然后拿起萧诗筠的衣服来到萧诗筠身边,笑道:“是为夫我不好,来,我来伺候我的宝贝筠儿穿衣,就当是为夫我赔罪了!”李冰替萧诗筠把衣服穿上,期间免不了大吃萧诗筠的豆腐,但是李冰知道萧诗筠新破瓜,不能再承受了,所以他知道适可而止,弄得萧诗筠娇喘吁吁,眼睛里的媚意都几乎能淌出来。

伺候萧诗筠把衣服穿上后,就扶着她站起身来,萧诗筠把那块沾满了斑斑血迹的白绫细心的叠好,然后放置起来,做完这些,就被李冰扶着走出房门。

萧诗筠的行走极为不便,有些蹒跚,一路上看着那些侍女们一脸的古怪,萧诗筠的脸像火烧一般,好不容易到了正堂,李渊、窦氏以及李建成等兄弟姐妹们都在那等着了。

李冰扶着萧诗筠进来,大家看着萧诗筠那步履蹒跚的样子,都是有些忍俊不禁,窦氏带着笑意的瞪了自己儿子一眼,李冰装作没有看到的样子,扶着萧诗筠在李渊和窦氏面前跪下,叩首后,给李渊与窦氏奉上茶水。

李渊与窦氏欣慰的喝下茶水后,虽然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李冰还是带着萧诗筠与兄嫂弟姐妹们一一的寒暄,萧诗筠正式成为了李家的媳妇儿。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第九十五章 杨广的雄心壮志

由于萧诗筠的家人都不在,所以本来是要带着新娘回娘家的这一步也都免了,李冰和萧诗筠见过了李渊一家后,李渊一家就离开了郡公府回到了唐国公府,郡公府上只剩下了李冰、萧诗筠、张沁瑶和一些下人们。

李冰和萧诗筠初尝鱼水之欢,都有些食髓知味,两个人又是新婚燕尔,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所以李冰这些日子也把别的事情放在了脑后,每天和萧诗筠如胶似漆的缠绵在一起,而张沁瑶,李冰则打算在和长孙无垢完婚后再考虑,萧诗筠和长孙无垢在李冰心中的地位都是一样的,本来让长孙无垢要比萧诗筠晚十天完婚李冰已经觉得很愧疚了,所以他不想在和长孙无垢完婚前再插上一个张沁瑶。

萧诗筠这些日子也感觉很幸福,李冰几乎整日都和她呆在一起,虽然李冰要比她小上五岁,但是在李冰的身边,她总是能够感觉到格外的安心。

虽然已经独立开府了,但是由于郡公府和国公府离得极近,所以李冰除了睡觉外,几乎经常带着萧诗筠在国公府内混吃混喝,让李渊一阵无奈,倒是窦氏很喜欢李冰常来,一见到李冰和萧诗筠上门,她的笑颜就绽开了。

而李冰和长孙无垢的婚礼也在紧张的筹备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些程序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其实李冰对两个女孩都充满了愧疚,长孙无垢上面已经说了,对于萧诗筠,本来大婚后他应该和萧诗筠好好的过段二人生活的,但是和长孙无垢的婚期就在他们大婚的十日后,也就是说萧诗筠独享李冰的日子只有十天,十天后。她就要和另外一个女子一同分享李冰地爱了,虽然二女一起生活了将近十年,平日也是无话不说的闺中密友,但是要大方的分享自己的丈夫,还是有些委屈她了,所以李冰对着萧诗筠也是充满了愧疚。在和萧诗筠独处的时候。他总是想尽办法把自己对萧诗筠的爱意传达给她。让萧诗筠知道,她在他心中地地位很重。

窦氏带着常氏、窦凤还有萧诗筠这三个媳妇儿去说悄悄话去了,李冰觉得有些无聊,又懒得去军营,这些日子趁着他大婚地机会,他好好的偷了个懒,把军营里的事情一股脑的都交给了苏定芳和来护儿负责。刘成风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被他带在了身边当成了亲兵来对待,算是放了他们假。测试文字水印4。而这些日子除了训练外,军营里的士兵们也都拿着李冰发的红包一个个的被允许放了假。

无聊地在府里走来走去,李元霸被李元吉那小子拽到军营去参观去了,李道宗回了家探亲去了,刘成风他们被李冰留在了自己的府上,连个陪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自己的院子中。

一进院子,就看见长孙无忌正坐在院子中的石凳上,拿着本不知道是什么的书正在看着,李冰突然觉得自己自从回来后都没有好好和这个大舅哥聊聊了。自己的这个大舅哥也是个很厉害地人物,如果能够收至麾下,自己就是如虎添翼了。

“大舅哥,看什么书呢?”李冰走上前去,笑眯眯的和长孙无忌打着招呼。

“哦,原来是武平郡公啊!”长孙无忌见李冰来了,赶紧起来给他见礼。

“马上就是一家人了。大舅哥何必在乎这些规矩呢!”李冰赶紧把长孙无忌扶起来。笑着说道。

长孙无忌和李冰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哪能不知道自己这么妹夫是什么脾气。平日里总是笑嘻嘻的,虽然看起来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但是长孙无忌地眼光何其的毒辣,他一眼就看穿了李冰掩藏在纨绔的外衣下的那份壮志雄心,何况他虽然身份高贵但是从来都是一团的和气。

“大舅哥,怎么这么有闲心思在这看书啊?”李冰笑眯眯的说道。

“你啊,你现在的心思都在萧姑娘身上,还有心思来管我闲不闲啊!”长孙无忌和李冰也是很熟悉了,开玩笑似地说道。

“大舅哥,垢儿她这些日子还好么?”李冰听了长孙无忌地玩笑话,脸上换上一副正经的表情,认真地问道,虽然他现在正在和萧诗筠如胶似漆着,但是心中对长孙无垢还是很挂念的。

“恩,垢儿挺好的,就是一直很想你,再就是马上就要和你成亲了,现在有些惴惴不安的呢!”婚前男女不见面的规矩长孙无忌还是知道的,所以他也很理解,没有抱怨什么。

“哦,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李冰听说长孙无垢没事后,那副笑嘻嘻的表情又浮现在了脸上,对着长孙无忌调笑道:“大舅哥,今年已经二十岁了吧,是不是该成家了啊,你看你妹子都要嫁给我了,赶紧成家立业吧!”

“不急,不急,还没立业,安能成家!”听到李冰的话,长孙无忌心中又浮现出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身影,想起她那天对自己说的话,心中不由的一痛。

“不知道大舅哥对你的未来有啥看法,想如何去立业啊?要不跟着我去军中锻炼一下,马上求功名?”李冰见长孙无忌一脸黯然的样子,心中知道他喜欢李秀宁的事,但是他没有做月老的习惯,他还是比较喜欢自然发展。

“这个,我还没有想好,放心吧,有你这个郡公在,我要是想从军的话,肯定会去找你的!”长孙无忌岂能听不出李冰话语中拉拢的意思,他早就知道李世民和李冰之间有了明争暗斗之势,只是现在还不明显而已,他现在也是难以抉择,一方面李世民和他是知己,都彼此欣赏彼此,另一方面李冰是自己的妹夫。也是个有才之人,光看其扮纨绔韬光养晦就知道其志不小,而且现在又是手握重兵大权在握的朝廷新贵,他也是不知道该投向谁比较好,在没想好之前,他还不想贸然的答应李冰。所以就不漏痕迹的婉然拒绝了。

李冰听了长孙无忌的拒绝。也丝毫没有沮丧地意思,只是和长孙无忌又聊了会,就去窦氏那屋跟着蹭饭去了。

朝堂之上,杨广一脸的怒气冲冲,而底下的臣子们都不吭声,没有人出来触杨广的霉头。

杨广登基的第一年,高句丽就有些蠢蠢欲动了。虽然李冰的定北军一举荡平了东突厥地祸患,但是高句丽有些过分地迷信了自己的实力,他们不相信大隋朝的新皇帝刚刚登基就会对着他们兵戎相见,所以一面他们派出的奔丧使节还没有离开长安,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出兵进犯大隋的辽西地区,辽西郡的守军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随着高句丽军的深入,战斗渐渐地僵持了起来。

“高句丽真是好大的胆子,使节还在京城呢,就迫不及待的出兵了。从先皇时期,那高句丽一个弹丸小国,屡次犯我大隋,不灭不足以平民愤!”杨广在上面气的走来走去,而那个高句丽的使节则跪在门口,一脸有恃无恐的样子。

“大隋身为宗主国,难道就要不顾道义。要与我国兵戎相见吗?”那使节说道。

“道义?”杨广冷笑着:“你们屡次犯我边境。扰我子民,掠我财物。现在还来向我们讲什么道义,回去告诉你们国主,要么立刻撤兵,然后他亲自来长安谢罪,要么,就等着朕召集大军踏平你高句丽!”

“我高句丽虽然国小,但是国主也是天子,怎么能做出到长安来谢罪这等有辱国体之事,既然大隋如此咄咄逼人,我高句丽雄兵也不是摆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好,好,好!”见到那高句丽使节如此的有恃无恐,杨广不怒反笑,说道:“那就回去告诉你们国主,等着我大隋大军地到来吧,到时候定要杀的你片甲不留!”

那高句丽使节给杨广施了一礼,就施施然的走出了大殿。

“啪!”高句丽使节走后,龙案上的一个茶碗被杨广摔得粉碎,杨广咬牙切齿地说道:“区区弹丸小国,一个使节都敢如此嚣张,宇文述何在

“老臣在!”宇文述急忙出列,跪在下面。

“朕命你为征东大元帅,令你抓紧时间调集百万大军,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出兵高句丽!”

“这……皇上,是不是有些不妥,要不要再和商议一下……”宇文述虽然和李渊不和,但是他的内心对于大隋还是忠诚的,见杨广不和众大臣商量,就要出兵,不禁有些踌躇。

“朕让你准备你就准备,有什么好商议的,朕意已决,不必再说了,区区小国,不灭难灭我心头之恨!”杨广说道。

“这……老臣遵旨宇文述无奈,只好答应下来。

“李渊、贺若弼、杨素、张须陀、牛弘、裴仁基、杨义臣何在

“臣在”几人都出列跪在地上。

“命李渊为征东行军道总管,负责粮草供应,命贺若弼为征东副帅,辅佐宇文述,命张须陀为征东前锋,命杨素为督军,命牛弘、裴仁基、杨义臣为将,从今日起,全力备战!”

“臣遵旨地上跪着的众人见杨广心意已决,无奈的领旨。

“皇上,粮仓里的军粮不多了,这南方地粮草往北方运输极为不便,不知……”户部尚书苏威出列说道。

“恩,这样地话,那就举全国之力给朕开凿一条由南向北的大运河,用水路运送粮草!”杨广不愧是有雄主潜质之人,果敢决断,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第九十六章 大运河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开凿运河?!”下面的众臣们都被杨广的这个想法惊呆了,又听见杨广在上面继续边沉思边说道:“朕的意思是,朕要联通南北五大水路,让我大隋南北形成一道水路网,我大隋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耗时耗力。但是水路的话我大隋的河流皆是东西走向,水路不畅,另外,不管是京城还是东都,都在北方,我大隋灭南朝后,一直都在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开凿运河后,可以有效的控制江淮地区。”

“这……”大家都还有些犹豫。

“苏威杨广点到苏威的名字。

“臣在!”苏威又从队列中走出,跪在地上。

“去年我大隋岁入如何?”杨广问道。

“启禀陛下,去年我朝岁入共计三千五百万贯,其中税收两千五百万贯,各属国吊唁先皇和恭贺新皇登基除去开支收入三百万贯,抄没睿国公等家产共计四百余万贯,平定突厥缴获战利品价值约三百万贯!加上国库原本的剩余,现在我大隋国库共计有钱五千八百万贯,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粮仓皆有百万石的存粮。”苏威不愧是做了多年的户部尚书,对于国库的账面是如数家珍,一条一条的娓娓道来。

“好,我大隋如此兴隆繁盛,修他个大运河又算什么,这件事就这么定了。都不要再说了。开运河的事情朕意已决!”杨广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心中充满了雄心壮志。

坦白的来说,杨广算是一位很有才华、头脑精明、雄才大略的君主,为了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隋朝的富庶为了以后唐朝地兴盛奠定了相当雄厚地基础,可以说是唐朝之所以会繁荣,完全是因为继承了隋朝遗留下来的财富。杨广虽然精明、有雄心。但是他有些急于求成了,没有想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所以他一登基,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干出些什么来,想要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