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一个人的振兴_2 >

第32部分

一个人的振兴_2-第32部分

小说: 一个人的振兴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屏ρ现赝沧哦砺匏购投懒迤渌业陌踩R虼耍ㄉ枰远砺匏刮椎亩懒寮灏踩逑刀约忧慷砺匏棺陨矸烙芰哂兄匾庖濉6拦任鞣焦依枚砺匏褂攵懒骞壹涞拿芘哦

  、弱俄,不断向独联体渗透,使独联体内离心倾向和亲西方因素不断增长,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地位不断削弱。因此,俄罗斯必须优先发展与其它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以独联体为依托,增加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与西方抗衡的砝码,巩固俄罗斯在独联体中的领导地位。从经济方面考虑,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原材料产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场,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与振兴也离不开与独联体各国的合作。



  因而,普京上任伊始就宣布,对俄罗斯来说,“同独联体国家的合作,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绝对优先发展的方面”。随后,普京又于2000年12月24日表示:“对于我们来说,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不是与独联体这个组织的关系,而与独联体各国的关系,过去是将来也是头号重点。”普京上台后加紧实施独联体外交政策。外交重点是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



  普京政府首先巩固了与俄关系密切的国家之间的友谊,把双边和多边关系推向新阶段。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两国在1999年12月8日签署建立国家联盟条约,为两国朝着建立联盟国家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为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普京当选总统后,在4月访问了白俄罗斯,密切了同白俄罗斯的联盟关系。普京还积极推动俄白联盟条约的落实,双方在加强军事联盟和建立共同防御空间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00年10月11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六国在比什凯克举行会议,共商维系各成员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签署了集体安全体系基本措施计划,并按协议规定,在集体安全条约国范围内分成东欧区、高加索区和中亚区三大责任区,协同作战以对付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活动。



  而对独联体离心倾向严重的国家或者对俄罗斯怀有敌意的国家,普京也实行了积极的外交政策,改善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这其中又主要以“古阿姆集团”国家为主。



  “古阿姆集团”最初是由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四国为了讨论欧洲常规军事力量条约的侧翼限制问题而于1996年建立的。1997年以后,该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范围逐渐扩大到解决地区冲突、确保能源供应线路的安全、建立亚欧运输走廓和开发里海能源等问题,而且该组织成员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利用该组织同俄罗斯抗衡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1999年4月,“古阿姆集团”四国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导人利用在华盛顿参加北约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的机会,举行会议并吸收乌兹别克斯坦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此次会议通过的一项决议表示,“古阿姆集团”成员国“将在北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框架内发展相互协作”。此次会议前夕,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宣布退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古阿姆集团”的另两个成员国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则从一开始就拒绝参加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美国对“古阿姆集团”及其成员国的上述活动和做法给予了积极支持。2000年,美国承诺拨出3700万美元用于支持“古阿姆集团”,并允诺在2001年向格鲁吉亚提供12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



  乌克兰是“古阿姆集团”中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也是美国渗透的重点。乌在能源方面对俄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要的石油的90%和天然气的75%要依靠俄供应,这成为俄制约乌的重要杠杆。多年来,乌克兰同俄罗斯因为黑海舰队的分割和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归属问题争吵不休,两国在经贸领域内也摩擦不断。普京在总统选举结束后不久,即对乌克兰进行了访问,同库奇马总统就乌偿还欠俄债务、俄黑海舰队驻乌基地、俄乌军事和军技合作等一揽子问题进行了讨论,稳住了俄乌关系。在2000年内,俄与乌克兰之间进行了六次首脑会晤,首脑外交的频仍使得俄与乌克兰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双方在经济和军工生产方面签署了不少重要协议,双方将加强在太空、宇航领域、飞机制造的长期合作,俄对乌的影响明显增强。



  在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上,普京又别具匠心,把就职总统以后的首次出国就定在乌兹别克斯坦,扩大了两国的经贸关系和军事技术方面的合作。普京抓住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在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行武装侵扰,对中亚各国的安全构成威胁的时机,向这些国家提供军事援助,使这些国家迅速向俄罗斯靠拢。1999年退出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的乌兹别克改变了态度,参加了俄、哈、吉、塔等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两国关系也逐步得到改善。
  /* 65 */
  “扎紧篱笆护后院”(二)

  “扎紧篱笆护后院”(二)     普京巩固独联体的一系列外交攻势使独联体内部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古阿姆集团”影响明显减弱,而俄罗斯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则明显增强,美国的扩张势头受到抑制。这些措施的实施既巩固了俄罗斯对独联体的领导和向心力,也增强了独联体内部的凝聚力。



  在这一时期,普京对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外交的重点之一是积极推动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2000年10月,为有效推动五国关税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进程,在普京的倡议下,白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五个关税联盟成员国总统签署了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条约,使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2月,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决定,在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机制启动之前,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签署间接征税和公布免税商品的协议,之后独联体成员国共同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这对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展开频繁的外交活动,以取得中亚国家对美国打击塔利班的军事行动的支持。同时,俄罗斯、中亚等国对美国行动的支持程度,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的规模和力度,从而影响到中亚地区在未来美国战略中的地位。而俄罗斯欲借反恐契机改善同美国关系,因而,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对美国的合作态度,成为美国驻扎中亚地区的有利因素。



  虽然一开始俄罗斯军方强烈反对美国军队进驻前苏联国家,明确表示反对利用独联体中中亚成员国的领土对塔利班进行可能的军事行动。但俄罗斯的政策随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01年9月24日,普京总统在对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表示,俄罗斯将开放空中走廓,供美国在反击恐怖主义行动中运送人道救援物资。一旦美国对阿富汗展开攻击,俄罗斯可能参加“搜寻和救援行动”。普京还明确表示,中亚各国也不排除允许美国对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时使用它们的空军基地的可能。“我们已同中亚盟国协调这一立场。它们表示赞同并且不排除提供空军基地。”这份声明的意义非同寻常,它反映出俄罗斯在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出现重大变化,同时也为中亚其它国家支持美国的军事进入铺平了道路。随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等国相继表示向美军开放空中和地面走廊,以支持和配合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反恐行动。



  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很快结束,但是美军并未随后从中亚和独联体国家撤出,美国在这一地区积极谋求“长期军事存在”以及对这些国家所施加的影响,使俄在处理独联体事务时增加了难度,但俄在独联体内部仍起着主导作用。2002年俄罗斯同独联体国家双边和多边会晤频繁,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由于潘基西峡谷问题一度关系剑拔弩张,普京通过与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会晤使两国关系柳暗花明。潘基西峡谷是格鲁吉亚与车臣接壤的山区,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后,大批车臣非法武装分子逃匿至此,并不时对俄发动袭击,这是导致车臣问题久拖不决的重要原因之一。俄方多次要求与格方联合清剿潘基西峡谷的车臣非法武装,但格对俄存有戒备之心,因此一直对俄采取不合作态度。近一两年,格方一再谴责俄军轰炸潘基西峡谷,侵犯其领土主权,两国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但由于近期俄军在车臣不断遭受重大损失,俄罗斯对潘基西峡谷问题态度日益强硬,普京威胁“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潘基西峡谷问题。面对俄罗斯的强大压力,格鲁吉亚不得不适时做出妥协。2002年10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达成一项协议,格方将向俄引渡被其拘捕的13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而俄方则保证不对格境内的潘基西峡谷进行轰炸。俄罗斯采取这些举动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俄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巩固俄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加强俄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度,从而牵制美国势力在这一地区进一步膨胀。



  在安全问题面临的新形势下,俄罗斯同亚、白、哈、吉、塔一道建立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并通过组建快速反应部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来显示俄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作用。这些都表明,俄罗斯不会通过牺牲本国经济利益来推动独联体一体化,但仍将高度重视这个俄拥有“特殊利益”的地区,尽力加强俄在独联体内的“主导地位”。



  但是,应该看到,俄罗斯在外交战线上总体来讲是处于收缩状态。即使是在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也暂时放弃了在中亚的部分传统优势,以换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合作,无论是从俄罗斯的外交总战略来看,还是从中亚局部战略来看,都是比较合适的。对内有利于获取西方外援,争取国家尽快复兴,对外则减少了对中亚国家的安全责任,吸引外资共同开发中亚和里海的资源。
  /* 66 */
  “库尔斯克”号的沉没(一)

  “库尔斯克”号的沉没(一)     “库尔斯克”号多用途战略导弹核潜艇是俄罗斯海军奥斯卡级II型(OII型)飞航式导弹核潜艇的第十艘舰艇,舷号K141。该艇由俄“王牌”武器设计局——“红宝石”设计局设计,俄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制造。该潜艇上的许多设计方案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如采用了双壳体结构,艇体宽大,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的两舷各约有三米的距离。西方国家曾认为,其双层壳体至少需三枚MK46型鱼雷才能击穿。





  从外形来看,“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酷似水滴形,长宽比近似于8。但该级艇的艉部结构与西方的水滴形有所不同,它有两个锥形艉,两部螺旋桨轴分别从两个锥形艉中斜向伸出。另外,该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也较高大,舵鳍上有一与DⅣ弹道导弹核潜艇相同的管状结构,用于收放拖曳声纳阵列。



  “库尔斯克”号潜艇应用了俄罗斯于20世纪80年代获取的某些重大技术,在安静性、安全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西方认为,“库尔斯克”号潜艇的壳体特殊,在两层壳体之间有厚度相当大的水,使声波的传输增加了四个界面,增大了折射和散射损失,声能量被衰减,大大减少了本艇自噪声向外界传播,因此使潜艇航行起来很安静,用被动式声纳浮标很难探测。



  “库尔斯克”号的续航能力为120天,最大下潜深度为300米。是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舰的,曾被俄罗斯媒体誉为“航母终结者”。目前,世界上任何一支舰队都没有找到对付这种潜艇的有效武器。据英国权威军事研究机构的《简氏防务周刊》透露,一艘“库尔斯克”号潜艇可以击沉一艘航空母舰和航母编队的其它舰艇,同时还可以攻击敌方的潜艇。



  “库尔斯克”号于1994年5月下水,1995年1月正式加入俄北方舰队服役,为俄海军最新的战略核潜艇,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核潜艇之一,隶属于北方舰队第四十一巡航导弹核潜艇大队。



  指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是45岁的海军上校根纳季·利亚钦,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潜艇指挥官和潜艇专家,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