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鲁迅卷7 >

第12部分

鲁迅卷7-第12部分

小说: 鲁迅卷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先生大约真如自己的启事所言,“始终以培植人才恪尽职守为素志……服务情形为国人所共鉴”的罢。“素志”我不得而知,至于服务情形,则不必再说别的,只要一看本月一日至四日的“女师大”和她自己的两启事之离奇闪烁就尽够了!撒谎造谣,即在局外者也觉得。如果是严厉的观察和批评者,即可以执此而推论其他。
  但杨先生却道:“所以勉力维持至于今日者非贪恋个人之地位为彻底整饬学风计也”,窃以为学风是决非造谣撒谎所能整饬的;地位自然不在此例。
  且住,我又来说话了,或者西滢先生们又许要听到许多“流言”。然而请放心,我虽然确是“某籍”〔7〕,也做过国文系的一两点钟的教员,但我并不想谋校长,或仍做教员以至增加钟点;也并不为子孙计,防她们在女师大被诬被革,挨打挨饿,我借一句Lermontov〔8〕的愤激的话告诉你们:“我幸而没有女儿!”
  八月五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八月七日《莽原》周刊第十六期。
  〔2〕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 一九二四年秋,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风潮,迁延数月,未得解决。一九二五年一月学生代表赴教育部诉述杨氏掌校以来的种种黑暗情况,并发表宣言不承认她为校长。同年四月,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声言“整顿学风”,助长了杨的气焰,五月七日,杨以校长身份强行主持纪念国耻讲演会,遭到学生反对,九日,她即假借评议会名义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八月一日复带领武装警察到校,强令解散国文系三年级等四班,激起学生更大的反抗。
  〔3〕 “某校”字样和几个方匡子 一九二五年八月七日《莽原》周刊第十六期所载朱大瓢的《听说——想起》一文中,称女师大为“某校”。又同期效痴的《可悲的女子教育》一文用OOO代指杨荫榆和章士钊。
  〔4〕两个相反的启事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七、十八日《晨报》第二版曾刊有《国立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体育系紧要启事》和《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哲教系全体学生紧
  要启事》,声称“严守中立”,“并未参与”“本校风潮”云云。随后,三系学生在五月二十二日《京报》第二版登出《国立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哲学系、体育系启事》,声明驱杨是“全体同学公意”,对上述混淆视听的“冒名启事”予以揭露。
  〔5〕三个相反或相成的启事指一九二五年八月三日《京报》所载的《女师大学生
  自治会紧要启事》和次日该报刊载的《杨荫榆启事》及杨以学校名义发的《女师大启事》。
  前一启事揭露了杨荫榆八月一日率领军警进校迫害学生的暴行,后两个启事则竭力为这一暴行辩护。
  〔6〕 “停止饮食茶水” 见一九二五年八月二日《京报》所载《杨荫榆带警入女师大》的报道。
  〔7〕 “某籍”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闲话》中说:“我们在报纸上看见女师大七教员的宣言。以前我们常常听说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可是我们总不敢相信。……但是这篇宣言一出,免不了流言更加传布得厉害了。”某籍,指浙江。发表宣言的七人中有六人是浙江籍。某系,指北京大学国文系。参见《华盖集。我的“籍”和“系”》。
  〔8〕 Lermontov 莱蒙托夫(M。P。QMRSTUVTN,1814—1841)
  ,俄国诗人。著有长诗《诗人之死》、《恶魔》及中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我幸而没有女儿”,是《当代英雄》中一个人物说的话。
                 通信〔1〕
                 霉江先生:
  如果“叛徒”们造成战线而能遇到敌人,中国的情形早已不至于如此,因为现在所遇见的并无敌人,只有暗箭罢了。
  所以想有战线,必须先有敌人,这事情恐怕还辽远得很,若现在,则正如来信所说,大概连是友是仇也不大容易分辨清楚的。
  我对于《语丝》的责任,只有投稿,所以关于刊载的事,不知其详。至于江先生的文章〔2〕,我得到来信后,才看了一点。
  我的意见,以为先生太认真了,大约连作者自己也未必以为他那些话有这么被人看得值得讨论。
  先生大概年纪还青,所以竟这样愤慨,而且推爱及我,代我发愁,我实在不胜感谢。这事其实是不难的,只要打听大学教授陈源(即西滢)先生,也许能够知道章士钊〔3〕是否又要“私禀执政”,因为陈教授那里似乎常有“流言”飞扬。但是,这不是我的事。
  鲁迅。九月一日。
                  A备考B:
                   来信
                 鲁迅先生:
  从近来《现代评论》之主张单独对英以媚亲日派的政府,侮辱学界之驱章为“打学潮糊涂账”以媚教育当局,骂“副刊至少有产生出来以备淘汰的价值”以侮辱“青年叛徒”及其领导者,藉达其下流的政客式的学者的拍卖人格的阴谋等等方面看来,我们深觉得其他有良心的学者和有人格的青年太少,太没有责任心,太怯懦了!
  从牠的消售数目在各种周刊之上看(虽然有许多是送看的),从牠的页数增加上看,我们可以知道卑污恶浊的社会里的读者最欢迎这类学术界中的《红》,《半月》或《礼拜六》。自从《新青年》停刊以后,思想界中再没有得力的〃鐮帜鲜明的冲锋队了。如今“新青年?睦贤居械耐督盗耍械耐宋榱耍碌幕姑涣泛谩保摇笆屏μ⒙恕!蔽医裉焐衔
  缱攀植荨读险较摺芬晃模旅徒纾锼可纾г缤思叭呐淹矫堑模康氖墙
  缤思捌渌玖掀鹄矗⌒幸恢挚铮⑷ノ颐潜窘准兜亩袷屏Φ拇恚阂幌
  捣炊傻恼率款鹊摹都滓罚幌涤敕炊膳蟊任玫摹断执缆邸贰N艺谛茨瞧恼碌
  氖焙颍尉米乓环菪鲁隼吹摹队锼俊罚父铱凑馕怀渎鞍ⅲ丫瘛奔妗巴魄么蠼逃
  摇苯茉摹靶≡又帧保锩嫠档溃爸劣诿癖ǜ笨腥怂凳枪膊嘲斓摹!苯蜃
  约旱淖彀停疑靶≡又帧保槐悔视诿紫壬┍ǜ笨偌庥谧鳌栋ⅲ训囊坏憔
  瘛罚癖ǜ笨┑男寥耍闲叱膳骨ㄅ矫窀奔钦叩纳砩先チ恕W钋擅畹氖墙
  诓蝗氪笕死弦粒ㄔ磺澹┑挠锼可瞎钰艿丶由稀坝腥怂怠比鲎帧#尉痢粒ㄔ
  磺澹按笤颊馕煌魄么蠹以诠渤鍪迤诘拿窀鄙希瞥鲆痪涔膊男赐ㄔ
  绱耍┦倍杂谡馕还楣嘎辏游醋鞴痪湫奈恼拢游醇尤肴魏握常游淳砣
  肴魏畏绯保游醋魅魏位疃拿窀奔钦摺桓鐾欠吓墒怂舐薰挪陌秸撸仓詹荒懿
  槌龉膊车闹ぞ荩灾荒芗由稀腥怂怠郑环矫婵梢园谕言鹑危环矫嬗挚稍煲ァ
  ?
  而拈阄还凑巧正拈到投在语丝上……“我于是立刻将我的《联合战线》一文撕得粉碎;我万没想到这《现代评论》上的好文章,竟会在《语丝》上刊出来。实在,在这个世界上谁是谁的伙伴或仇敌呢?我们永远感受着胡乱握手与胡乱刺杀的悲哀。
  我看你们时登民副记者的文章,那末,你不是窝藏共产党的(即使你不是共产党)么?
  至少“有人说”你是的。章士钊褫你的职还不足以泄其愤吧,谨防着他或者又会“私禀执政”把你当乱党办的。一笑。
  下一段是N君仿江绍原的“小杂种”体编的,我写
                  的——
  “……胡适之怎样?……想起来了,那位博士近来盛传被‘皇上’‘德化’了,招牌怕不香吧。
  “陈西滢怎样?……听说近来被人指为‘英日
        帝国主义者和某军阀的走狗章士钊‘的’党徒‘……
  “至于江绍原,有人说他是一般人所指为学者人格拍卖公司现代评论社的第O支部总经?怼!薄?
  本函倘可给莽原补白,尚祈教正,是荷。
  霉江谨上。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九月四日《莽原》周刊第二十期。
  〔2〕 江先生 即江绍原,安徽旌德人,当时北京大学讲师。他在《语丝》周刊第四十二期(一九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发表《仿近人体骂章川岛》一文,其中多用反话,如说“至于《民报》副刊,有人说是共产党办的”等,霉江误以为是正面的诬蔑,表示愤慨。
  〔3〕 章士钊(1881—1973) 字行严,湖南长沙人,当时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他在所办的《甲寅》周刊发表的一些文章中,常有“密呈执政”和“密言于执政”一类话。
                 一九二六年
               《痴华粑》题记〔1〕
  尝闻天竺〔2〕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明徐元太辑《喻林》〔3〕,颇加搜录,然卷帙繁重,不易得之。佛藏〔4〕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其书具名《百句譬喻经》;《出三藏记集》〔5〕云,天竺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6〕十二部经中钞出譬喻,聚为一部,凡一百事,为新学者,撰说此经。萧齐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中天竺法师求那毗地〔7〕出。以譬喻说法者,本经云,“如阿伽陀药〔8〕,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也。王君品青〔9〕爱其设喻之妙,因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又缘经末有“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华粑》竟”语,即据以回复原名,仍印为两卷。尝称百喻,而实缺二者,疑举成数,或并以卷首之引,卷末之偈为二事也。尊者造论,虽以正法为心,譬故事于树叶,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牵,今则已无阿伽陀药,更何得有药裹,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说正义而已矣。
  中华民国十五年五月十二日,鲁迅。
  〔1〕 本篇最初印入王品青校点的《痴华粑》一书,该书一九二六年六月由北新书局出版。
  〔2〕 天竺 我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3〕 徐元太 字汝贤,安徽宣城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喻林》,辑录我国古籍和佛经中寓言故事的类书,一二○卷,分十门,每门各分子目,凡五百八十余类。有明代万历乙卯(1615)刊本。
  〔4〕 佛藏 汉译佛教经典的总集名,通称《大藏经》。藏经的编辑从南北朝时即开始,刊印最早始于宋开宝五年(97玻┑挠〉穹鹁徊兀罄锌獭F渲幸云┯魑?集名的,除《百喻经》外,还有《大集譬喻王经》、《佛说譬喻经》、《阿育王譬喻经》、《法句譬喻经》、《杂譬喻经》等。
  〔5〕 《出三藏记集》 南朝梁僧钓撰,十五卷。书中记载佛教经典经、律、论三藏的书目、序跋和各种译文的异同。
  〔6〕 僧伽斯那 古印度的一个佛教法师。《修多罗藏》,即佛教著作“经”、“律”、“论”三藏之一的经藏。修多罗(Sutra),梵语“经”的音译。
  〔7〕 求那毗地 僧伽斯那的弟子,《百喻经》最早的汉译者。
  〔8〕 阿伽陀药 梵语Agada的音译,意为万灵药。
  〔9〕 王品青(?—1927) 河南济源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北京孔德学校教师。
               《穷人》小引〔1〕
  千八百八十年,是陀思妥夫斯基〔2〕完成了他的巨制之一《卡拉玛卓夫兄弟》这一年;他在手记〔3〕上说:“以完全的写实主义在人中间发见人。这是彻头彻尾俄国底特质。
  在这意义上,我自然是民族底的。……人称我为心理学家(Psycholo-gist)。这不得当。我但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即我是将人的灵魂的深,显示于人的。“
  第二年,他就死了。
  显示灵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学家;尤其是陀思妥夫斯基那样的作者。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