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

第150部分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第150部分

小说: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仲和说着,神情有些激动,甚至轻轻敲了敲桌子。这也是邓仲和的习惯了,丝毫也没意识到,今天这个座谈会,他并不是“第一长”。

“邓县长,媒炭价格,有色金属价格太低,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下面就有一位区委书记插口说道。

邓仲和便严厉地望了他一眼,那名区委书记连忙闭上了嘴巴,神色有些讪讪的。虽说是座谈会,眼下不是人家邓县长在说吗?你急什么急啊!

刘伟鸿就猜测此人是邓仲和的心腹。与邓仲和谈话次数多了,也就不怎么注意场合。换做他刘伟鸿,就绝对不会做这种没礼貌的事情。

“对,老邱说的这个,确实是个问题。但价格低,咱们也要生产。生产只是亏本,不生产就连饭都没得吃,工人们都要饿肚子。关键是,怎么来降低成本。媒炭和有色金属,属于战略物资,现在国家还没有实行自主定价,价格方面,控制得很严。我们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矿山本身打主意。强化内部管理,降低开采成本。这是一条主要的宗旨。”

邓仲和虽然瞪了那位区委书记一眼,却肯定了他的说法,也就进一步验证了刘伟鸿刚才的分析。

“那么矿山的内部管理,怎么强化呢?我们很多国营煤矿,存在好几十年了,最少的也建矿十几年了,冗员多,离退休人员也多,包袱很重,而且还存在着管理序列的问题。很不好搞。我认为,凡是直属矿务局管理的国营煤矿,咱们就先不管他了。嗯管也管不了嘛。咱们要把重点放在我们县里办的那些国营煤矿上。怎么搞好这一块的工作,我认为,要实行股份制试点,要引进新鲜的血液。我们县里办的煤矿,数量不少,如果全部都由县里包揽下来,肯定不行,县里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只能是引进民间资金,进行股份改造。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设想,集体行不行的通,待会还要请大家各抒己见。·……

说到这里,邓仲和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

朱建国面无表情,眼神却不经意间落到了刘伟鸿的脸上。

刘伟的略略一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朱建国的意思。

这个,还是国营和民营之争。尽管那份经过修改的林庆县三年经济展规划,已经得到了地区的批准,邓仲和的思路却丝毫不曾改变,依旧坚持要民营资金进入矿山。不过是换了个提法而已。既然如此,今天这个座谈会,倒是不能等闲视之了。说不定邓仲和就是要通过这种方法,坚持落实自己的展方略,坚决将经济建设的主导权抓在自己手里,不让朱建国和县委那边插手进来。

这个却是朱建国不能接受的。

不管怎样,他已经插手进去,如果又被邓仲和这么“巧妙”地挤了出来,太伤威信了。这个事情,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问题,有向权力斗争演变的趋势。

对邓仲和来说,牢牢把握经济建设的主动权,不仅仅是权力斗争的需要,也有很多实际的好处。对官员而言,谁管他的帽子他就听谁的话。但对于普通干部和生意人,谁管着票子,谁就是大爷。邓仲和掌握了这些人,却也是很可观的资源。

权力和金钱之间,原本就没有明确的界线,而是相辅相成的。权力能衍生金钱,金钱也能扭曲权力。就看当事人怎么去运作了。运作得当,前程无量。

“接下来,就是加工环节。现阶段来看,这个环节的利润比较高,大家也都眼睁睁地盯着。不夸张地说,这也要算是个聚宝盆。我们要好好地筹划一下,怎么利用这个环节的高利润,为我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我的意见,这一块可以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都可以进来,不管是国营还是私人,只要你有这个本钱,有这个能耐,我们不阻拦,放开来搞。百花齐放,县里的经济也就活跃起来了。”

邓仲和说着,举起手臂挥舞了一下,以显示自己的决心。

“啊,这是有关矿产资源开的方面。第二个大问题,是有关房改的。房改非常重要,是党的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乘着改革的春风,我们林庆县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衣食住行,其中的三项,我们基本都解决了。干部群众的生活,日渐富足起来,衣服也是流行款式,多彩多姿。至于这个行嘛,只能说解决了一半,国道线、省道线和县道都是贯通的,但路况不好,度不快,各种公交车辆也还不多,这个要下大力气去改变。不过我们今天暂时不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讨论房改的问题。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解决,而且要解决的话,难度极大,远比解决交通问题的难度要大得多。住房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党委和政府的威望。早在十年前,最高长就已经将房改政策说得很清楚很透彻了·……”

“·……最高长说,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住宅出售之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感到买房合算。不同地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

邓仲和将最高长十年前有关房改的一次谈话的主要内容原文不动地念了一遍,作为理论依据。

“根据最高长的这个指示,结合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房改工作会议精神,我认为现在可以在我县大力推动房改工作了。全国房改会议上提出,住房商品化是住房改革制度的终极目标。我看这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房改要加快步伐,要积极推向市场。政府不但要引导,还要率先做出模范带头作用。”

邓仲和说得慷慨激昂,神情振奋。

刘伟鸿的双眉却微微蹙了起来,从邓仲和这个讲话之中,刘伟鸿听到了一丝异味。

'56'第210章 经济建设座谈会(二)

果然,紧接着邓仲和便抛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房改方案出售公房。全文字按照这个方案,县里将在近期之内,将县属各单位的公家住房,按照每平米八十元到一百五十元的价格,出售给干部职工,不但出售居住权,还出售产权。一次性买断。不搞分期付款,全部现金交易。根据邓仲和的计算,出售公房,在两三年的时间内,有望获得三千万以上的资金。这笔资金,可以用来改善矿山的条件,还能建一两个有一定规模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厂,进一步增加县里的财政收入。

听了这个方案,饶是刘伟鸿两世为人,见多识广,也是目瞪口呆。

华仲和他还真敢想啊!

果然,邓仲和话音一落,会议室里顿时便嗡嗡声响成一片,大伙儿都神情振奋,议论纷纷起来。

不过仔细一看,兴奋地议论的,全都是中层干部,县级领导基本都是正襟危坐,不动声色,也不怎么议论,只是临近的两三个人,分别以眼神进行交流。

刘伟鸿瞥了一眼朱建国,发现朱建国虽然也是巍然不动,但神情之间,也带着丝丝的振奋之意。刘伟鸿不由苦笑了一声,朱建国毕竟还是缺乏地方经济建设的经验啊,丝毫也没意识到这中间有何不妥。只是对邓仲和提出来的,有关民营资本进入矿山建设那一段有点意见。估计还不是真的察觉到了这其中隐藏的危害,仅仅只是为了权力争斗。

至于出售公房筹集资金,料来朱建国是赞同的。

见了其他县领导正襟危坐的模样,刘伟鸿估摸着这事,还只是邓仲和本人的设想,或许小范围内和县委领导通过气,暂时应该还没有上常委会讨论过。

真要是上了常委会或者在县长办公会上讨论过了,区委书记们不可能听不到一点风声。而且先上常委会再开座谈会,秩序也颠倒了。都已经在常委会上讨论过,还有什么必要开座谈会?不是故意制造矛盾吗?

邓仲和端起茶杯喝水,眼神巡视着在座的干部们,脸上流露出一丝志得意满的神情。从干部们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来,他这个方案,是很受欢迎的。

“邓县家……”

刚才抢着发言的那位邱书记,又举起了手。当然不是像小学生那样规规矩矩的将手肘搁在桌子上,而是高举过顶,似乎与邓县长久别重逢,正在打招呼。

“老邱,你说!”

邓仲和放下水杯,很温和地朝邱书记点了点头。

“邓县长,诸位领导,我先说几句,算是抛砖引玉吧……说得不对的地方,请领导们批评指正……首先,我完全赞同邓县长这两个方案。我们林庆是矿产资源大县,各种媒炭、有色金属的储量,都十分丰富。以发展矿产资源经济作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完全赞成。这也是省里面给我们新地区定下来的任务嘛,呵呵……邓县长说得对,咱们的矿山,条件太艰等了。工人们吃得差,住得更差,矿山上,很多窝棚,三代同堂的现象是常事,甚至还有四代同堂的情况。不能这样子下去了,矿山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这样差,这样子恶劣,哪里有什么心情搞生产呢?价格这么低,媒炭七八十块一吨,产量再上不去,拿什么盈利?不要说盈利,恐怕矿山工人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就更谈不上向县里交税,上解利润了。县里还得贴钱养活他们。这样子搞下去,是没有出路的。邓县长提出的,进行股份制改造,注入新鲜血液,我举双手赞成,早就应该这样做了。不过在这里,我有个疑问……”

邱书记口才便捷,说话一套一套的,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都很认真地听他发言。部分干部的嘴角,带着笑意。似乎觉得很有趣。看来这位邱书记,是个活跃分子,很多干部都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咋咋呼呼的,就喜欢开炮。

邓仲和微微点头,说道:“你说!”

“是不是所有矿山,都适用这个政策?除了矿务局直属的矿山,区里、乡里的煤矿,是不是和县办煤矿一视同仁,都可以允许其他的资金进入,进行股份制改造?”

邱书记问道,干部们,尤其是区委书记们,更是一个个挺直了腰杆,等待邓仲和的答复。

“我看可以。要遍地开花嘛,单单搞一两个矿的改革,效果不明显,对促进全县经济发展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多搞几个矿的改革,一起上,才能更好的对比,不断改善方法。”

邓仲和没有多少犹豫,便给了肯定的答复。

邱书记便很满意,马上又说道:“那就太好了。不但县里困难,我们下面,哪个区不困难?县里这个政策一旦落实下去,对我们下面区乡的经济建设工作,是一个最大的支持。”

刘伟鸿双眉微微一蹙。

这还只是座谈会,邓仲和也仅仅是提出了个人的设想,都还不能代表县政府的意见,到这位嘴里,竟然就变成了“政策”!

看来邱书记并不是口误,而是有意为之,帮着邓仲和定调子。

既然是座谈会,邓仲和自己是不大好定调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邱书记这样的亲信出来高调呐喊。

随着刘伟鸿这个蹙眉的动作,邓仲和的眼皮也不由自主地跳动了几下。看上去,他似乎在关注着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并没有特定的目标,其实他始终在关注着朱建国和刘伟鸿的反应。

尤其是刘伟鸿。

这今年轻人不但有些来头,还很有自己的一套主见。

遗憾的是,刘伟鸿的意见,似乎总是和他邓仲和拧不到一块去!

“下面我谈谈房改的事情,我觉得县里这个决策太英明了。这个房改啊,就得下大决心。我听说很多大城市,早就开始搞了。当然,他们有钱嘛,我们县里没钱,很多房改搞不起。我看邓县长这个决策就是好,有魄力。我们县里那么多公房,都是无偿交给干部职工使用,很不划算,也不符合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策。这就是一笔无形资产啊,现在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那就对了,早就该这么干了。公房出售,干部职工得了实惠,县里得了资金,一举两得的大好事,我完全支持。就是……邓县长,这个出售公房得来的资金,是不是也给我们下面分一点,我们也很穷啊……”

邱书记开始“义正词严”,说到后面就露出了“无赖”的嘴脸。看来无论是谁,也不管是不是邓仲和的亲信,一旦涉及到钱,便都两眼放光,稳不住神思了。

会议室里立即响起一阵哄笑之声,甚至有人轻轻给邱书记鼓掌。

料必是邱书记说出了大伙的心声。

有老邱这么一个炮筒子在,也是很有好处的,至少他会帮大伙将不敢说的话都说出来。

邓仲和也笑了,笑骂道:“你这个邱德远,就是个财迷,房子都还没卖,你就打起主意来了?告诉你,这个事情我现在不能答复你,卖房子的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