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书香世家 >

第194部分

书香世家-第194部分

小说: 书香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完信之后,君瑶回到沧澜园,立刻就被书华叫到房里,经过君瑶的一番打探,终于将那名跟随书雪嫁到尹家的陪嫁丫鬟,暗香的底细打探了个清楚……

三天之后,刺史府尹家的三少夫人忽然染了病,一直躺在床上不曾好过,期间汤药不曾断过,可仍旧不见这病好转。如此拖了个把月,年仅十七岁的沈书雪终于在一个和风徐徐的下午香消玉殒……

举办丧事的时候,书华去过一趟,面对沈书雪冰冷僵硬的牌位,书华脸上挂着淡淡的哀戚,心中却生出几分冷意。

我不愿与你为敌,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书雪,千错万错,你错在不该忘恩负义罔顾姐妹情谊。到了黄泉路上,记得给晴芳和蔡牙婆磕几个头,免得她们将怨恨发泄到你的父母兄姐身上,令你全家都不得善终。

第49章被软禁了

书雪的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书华以为就算是彻底结束了,没想到这事儿终究还是被远在汴京的沈书才知道了。他叫人送了两封信回来,一封给了回雁园的四爷,一封给了书华。

给书华的信上只大大概说了些他近日来的境况,似是闲话家常一般,不曾在下毒之事上提过半个字。关于买宅子的事情,二哥说是让她自己看着办,只要她觉得好就成了。

只是作为中间人的蔡牙婆已经不在了,现在要是还想要买下蒋家那套宅子,她得去找四伯,托他帮忙找些关系。

就在书华琢磨着这件事的时候,四伯亲自找上门来了,说是古宅的事情已经帮她搭好关系,只要她确定要买,立刻就托人将这件事情办成。

买宅子的事情非常顺利,前后不过花了几天的功夫,宅子的地契就到手了。在这期间,书华连出门都不曾,直到一切事情都办妥了的时候,四伯亲自与她说:“日后若是再有事儿,直接派人跟我们几个叔伯说一声,只要能办得到的,我们都会尽力而为。”

言下之意,就是让她姐儿俩不要再随便出门,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当千金小姐就成了。

书华自知这次的事情闹得比较大,按理来说,她的确不应该再出去露面。至于家里生意的事情,四伯也说了,她看中的那几块地皮都还不错,他已经直接找到卖主商议,相信这事儿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结果。而且书才也已经差了开国公府里的王管事过来苏州,如今王管事正带着几个信得过的家仆在赶来苏州的路上,应该没多久就能到了。

听到这些话,书华立刻就猜到二哥已经知道了所有的事,不由得生出几分后怕。面对二哥与四伯的安排,她早已没有了反驳的余地,只能老实地顺从。

一个月之后,王管事果真带着一队人马来到苏州城,见到了书华。

半年不见,王管事还是那副老样子,并没有什么改变。倒是他在见到书华之后,立刻就屈膝跪了下来,含着眼泪说道:“老奴来晚了,让小姐受委屈了”

书华赶忙让人将他扶起来,好生安慰一番,方才让王管事的情绪平缓了下来。

王管事是沈家的老人,算得上是二哥最为信赖的下人之一,他将王管事调过来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为了帮助书华打理生意,另一方面是将书华两姐妹看牢。

书华最开始还不知道二哥的第二个用意,只当是二哥担心她没法子扛起这么大的生意,便让王管事过来帮她,心道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日子又清闲了下来。

趁着这段时间,书华又与书画张罗起嫁妆的事情,慢慢悠悠地又过了一季。天气渐渐转凉,沧澜园里已经有些凉意了,书华便打算搬到城郊外的老宅。

王管事早已派人将老宅那边清扫干净,又捡了个好日子,将沧澜园里的行李都搬到了老宅那边,来来回回又折腾了十来天,方才将老宅给安置妥当。

当书华与书画双双迈出沧澜园的大门,坐船往城郊行去的时候,书华望着河岸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这才后知后觉地咀嚼出味道来——自打王管事来到苏州城之后,她和书画两人便一直不曾迈出过沧澜园一步,即便是有别家有事相邀,王管事也都替她以各种理由推掉了。

再稍微深入地想一想,王管事不过是个下人,即便有什么作为也必定是有人指使。再想想,能让他这么做的人,只有远在汴京的二哥……

看来这一次,二哥是真的生气了。

书华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连带着外面的新鲜事物也没兴趣再去看了,船到达苏州城门,书华等人就上了岸,改乘马车来到古宅门口。因着宅子还没取名,就暂且挂了块“沈府”的牌匾。

宅子虽然是老宅,但王管事也是费了些心思的,不仅派人将宅子翻修了一边,还将宅子里头一些老旧的建筑都给活该或拆了,留下来的无不是精细的。

因着宅子很大,家里又特意买了些丫鬟下人回来,这批下人都是王管事亲自把关,一个个地严格筛选出来的。王管事将他亲自选出来的三十二个丫鬟领到书华与书画面前,由她们过了目之后,确定没有问题,方才正式与这些个下人签订卖身契,然后按照个人的习性特点进行分派。

这些都是琐事,王管事一个人就能搞定,书华与书画也不过是走下过场,基本上又回到了开国公府里的日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过得愈发清闲。

至于小侯爷……因为有了王管事的严格把关,整座沈家老宅的都被看得死死的,既不会轻易放进一只苍蝇,也绝不会给予宅里人任何一丝出去的理由。

这一下子,不仅仅是书华,就连书画也察觉过来,她俩这是被人给变相地软禁了。至于理由……能让沈书才出此下策的理由,除了身边这个麻烦不断的沈书华,书画还真是想不出其他的合理解释。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的春节,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大红的灯笼,因着今年是陛下登基以来过的第一个大年,所以各家各户都办得尤为喜庆。

书华与书画也被邀请到回雁园住了几日,通过几个伯母的聊天,书华这才知道,二堂姐与四堂姐都已经订了亲。二堂姐订的是隔壁州县一个年轻知县,据说这名年轻知县姓唐,父亲是个落了第的秀才,家境清贫,但好在这位唐知县也是个有出息的,寒窗苦读数年终于考了个进士,前年被调到隔壁州县做知县。他原先也有一门亲事,对方是个员外家的小姐,只可惜那小姐命薄,还没等到过门就忽然生病去世了。

这位唐知县倒也是个重情义的,即便没有过门,也依照旧礼,为那位小姐守了一年的礼仪。如今正好一年期满,托媒人寻亲,便正好寻到了锦绣园里的二姑娘沈书倩。

虽然朱氏看不起唐家的家境,但一想到自家女儿之前的名声,便也没有了挑三拣四的底气。尤其是书倩年纪越来越大,要是婚事再一直拖着不办,只怕到了将来更加难嫁。

三伯后来就着这门婚事去请示了三叔公的意思,难得的是三叔公很中意那位唐知县,他的理由很简单:“倩姐儿性子软弱,平日也不爱说话,若是婆家门第太高,嫁过去必定压不住下人与妾侍。那个唐知县虽然家境清贫,但却是个有大志的人,人又非常重礼,倩姐儿嫁过去之后,只要不犯七出之条,唐知县必定不会轻慢倩姐儿。等倩姐儿出嫁的时候,咱们娘家再多给她添些嫁妆,让唐家人不敢轻看了她,她这桩婚事就算是不错的了。”

三叔公的话很在理,书倩虽然不是很讨人喜欢,但毕竟也是三伯的亲生女儿,无论如何,他也想帮自家女儿嫁个合适的人家。

书倩的婚事就这么被定了下来,预计过了春天就与那唐知县正式成亲拜堂,朱氏虽然满心不甘,却也无可奈何,毕竟书倩是自己怀胎十月、从身上掉下来的肉,要是书倩真在婆家受了委屈,她这心里也舍不得,最后也只能咽下不甘,忙着为书倩张罗嫁妆与婚事。

至于四堂姐书静的婚事,则是由莫氏亲自为她选的,对方是山东贺家的嫡次子,名叫贺靖明,今年刚考中了个进士的名头,据说放榜的时候,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如若再争口气,必定能挣个探花郎回来莫家与贺家本是远亲,两家一直都有些交情,贺靖明曾经还到回雁园住过一段时间,为的就是请四爷为其指点功课,说白了,他还算得上是四爷的半个门生。

莫氏当初就看中了这个孩子的聪明劲儿,猜到他将来的前途必定不错,悄悄与贺家那边探了下口风,发现两家都有这个意思,两家便默契地达成了口头约定,等到两个孩子都长大了,性情方面有都还般配的话,就正式结亲。

原本依照贺家的意思,贺靖明明年还要下场再考一次,争取再考个探花郎回来。但贺家的两老也都急着抱孙子,便让孙儿先与沈书静将亲事定下来,等到贺靖明明年考完回来,两人就立刻拜堂成亲。

果真是宅中才几月,世上已千年。书华一边捧着瓜子,一边听着伯母们聚在一起谈论置办嫁妆的事情,心道自己果真是于世隔绝了,才多久没出来,外面就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不过更令她想不到的是,方锦莹居然也定亲了?而定亲的对象,正是自家的三堂哥沈书亦

听伯母们说,这桩婚事还是由二伯主动去方家提的,方家原本也有些犹豫,毕竟书亦如今也已经快十八了,仍旧还只是个童生,依照他这个进度,今后在官场上是没什么仕途了。但后来他们不知道从那里听说,书亦正在帮着开国公府打理生意,而且还打理得有模似样的,方家便又动了心。

后来两家又经过一系列的联系,书亦与方锦莹的婚事终是被正式敲定,预计也是在明年成亲。

书华暗自咂舌,看来明年注定非常热闹,只可惜这些都与她这个守孝女没啥关系。

第50章天下乌鸦一般黑

一年接一年,两年时间如同指间细沙一般,在不经意间便流尽了。

从前的姐妹们都已经先后嫁人,八堂妹书琳和九堂妹书婷,也都已经订了亲,沈家十个姑娘中,只余下年纪最小的书蓉仍旧没有议亲。

六年孝期已过,书华与书画两人的婚事也都被正式搬上日程,按照齿序,书画的婚事应该排在前面。就在书华琢磨着书画是该在苏州待嫁,还是在汴京的开国公府待嫁时候,二哥派人送了封信过来,说他已经离京,正在会苏州的路上。

从汴京到苏州一般需要半个月,就算带上行李走得慢点儿,也要二十来天左右。如果说这封信是二哥在离京时候寄出来的,掐指算一算,估计再过四五天的功夫,二哥就要到苏州了。

书华赶紧将这事儿通知给书画和王管事,让他们早早地做准备,院子要打扫干净,床褥被子都要换成新的,还有庭院里的花草也特别请了范四过来修剪了一番。书华又特意给了王管事钥匙,让他去库房取些古董摆件出来,可别让二哥那院子看起来空荡。

所有的事情进行得都算有条不紊,五天过后,二哥的车队如期抵达。大伯与四伯早早地去了码头接人,书华本来也想去,但听说另外还有苏州本地的官员在码头迎接,为了避嫌,她便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等候。

之中中午时候,二哥的车队终于到达了大门口,书华听了下人禀报,赶紧出门来迎接,却只见到五六辆装满了行李什物的马车,书华伸长脖子看了许久,也没见到二哥的影子。

随行的尹阳见到书华焦虑的样子,赶紧上前来禀报:“少爷被大老爷与四老爷接去回雁园见三叔公,他让奴才先将这些个行李运回来,说是日落之前一定回来,还请两位小姐莫要担心。”

闻言,书华心中涌起一股失落,她又看了眼几大车行李物件,扭头对身边的王管事说道:“你让人将这些东西从侧门搬进家里,暂且先放到二哥的院子里,再把这趟随行的仆从人数统计一下,将他们安置妥当,等下记得跟我汇报一下。”

王管事恭敬地点头:“是。”

书华又扫了车队一眼,仍旧没见到二哥的身影,这才无奈地迈进门槛。她让青巧去一趟厨房,吩咐厨娘们,中午的饭菜照旧从简,晚饭再加菜。热水不要断,一直烧着就可以了。

书华又去找了书画一眼,见到她正坐在闺阁里头专心致志地绣着花,不由得好奇地凑过去看了眼,见到她绣的是双生并蒂莲的枕巾,不由得促狭心起,眯着眼笑道:“以我之见,不要只绣莲花,最好将莲蓬莲子也一并绣出来。”

书画哪能听不出她话里的调笑之意,当即没好气地白了她一眼:“你自己不用功绣就算了,如今倒还有脸来糗我?我倒要看看,你成亲的时候拿什么绣品出去见人?”

书画一句话就戳破了她的伤心处,成亲时候女方必定要准备一件自己新手缝制的绣品,书华的确是绣了一幅花好月圆的被单,图样倒是不难,只是要求针脚平、顺、细、密,对她这个针线功夫本就不大顺溜的人来说,要绣完这副绣品可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