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财色 >

第776部分

财色-第776部分

小说: 财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期以来,世界感光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一直为少数几家大公司所垄断,人称两个半,美国柯达一个,日本富士一个,德国的爱克发算半个,其他都是小字辈,不值一提。
  八十年代以前,柯达一直是世界胶卷行业的龙头老大,对富士根本就不屑一顾。然而,进入八十年代,富士借助日本政府的国内市场保护措施,悄悄崛起,转眼间吞掉了柯达四分之一的市场,等到柯达回过味儿来,龙头老大的座位已非富士莫属了。柯达失势的原因在于体制长期以来柯达公司思想僵化,机构臃肿,不思变革,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其结果是,成本上升,利润下滑,股票价格一跌再跌。据柯达自己统计的数据表示,仅在日本市场就损失了近六十亿美元。
  面对这种情况,裴学德提出了扩展国际经营空间,开辟营销渠道,呼吁克林顿政府制定具体计划,以帮助打开日本市场,并建议美国政府考虑对进口的富士胶片增收关税。与此同时,柯达关闭了经营不善的澳大利亚工厂,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
  一九九四年的年初,上任才两周的裴学德就率领柯达公司代表团来到中国,向中国政府表达了柯达的意图,这就是全行业收购中国感光材料工厂,同时在中国建立具有时间一流水平的感光工业。
  裴学德在向新闻界解释柯达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时,是这样说的,他说只要中国有一半人口每年拍一个三十六片装胶卷,足以将世界影像市场扩大四分之一。中国每秒多拍五百张相片,便相当於多了一个与日本或美国相等的市场,中国的潜力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优厚。
  去年年底,柯达公司董事会宣布,拿出十亿美元,在两年时间内,剪裁一万名雇员。而在此前的几个月内,公司已经砍掉了两百多个高级管理职位,今年柯达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也在十亿美元的基础上减少一个亿,以减少开支。
  近年来,西方经济不景气,波及感光材料工业,使该行业的竞争日
  益激烈,柯达和富士一直都在寻找降低成本、开拓市场的新途径。
  目前而言,世界感光材料的消费水平,美国人年平均消费彩卷三十七个,日本人三十个,中国人只有零点一个,但中国感光材料消费的年增长速度分别是美国的四倍,日本的五倍。预计到六年之后,中国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感光材料市场。
  正是看好这一点,柯达、富士和爱克发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希望扩大在中国的市份额,进而垄断中国市场。
  在这些巨头进军中国市场前,应当说中国的感光材料工业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共有天津、上海、汕头、厦门、无锡、辽原、保定等第七感光材料工厂,但在洋货的大举进攻面前,这些企业纷纷败下阵来,六家企业陷于停产和亏损境地,最多一家负债已达四十多亿,只有乐凯尚余一丝招架之力。
  洋货进逼中国市场的手段,其一就是廉价销售。在美国本土,柯达彩卷的零售价格为五美元左右,在日本国内,富士彩卷大致也在这个价位上。国际市场批发价,柯达卖二点六美元,富士卖二美元,而到了中国的海岸价,柯达和富士只卖一点三美元。
  其二就是大量设立专卖店。柯达和富士凭藉其雄厚的财力,在中国各地建立销售网站和彩扩店。他们采取免费装修门面、优惠提供冲洗设备、让利洗扩、高额回扣、出国培训、旅游等促销手段,抢占国内零售市场,导致没有什么影像店愿意采用国产的胶卷。
  八十年代的中国彩卷市场,可以说是富士一统天下,市场占有率最高时曾达到一半,然而自裴学德的中国之行后,富士在中国的日子似乎艰难起来。
  据京城一些富士专卖店的人说,九五年来店冲洗的胶卷中,富士占八成,但到了九六年就只有六成了。今年一次由第三方作的市场调查则表明,柯达彩卷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已经达到五成,首次超过了富士。
  现在也有人形象的称中国的彩卷市场为红、黄、绿大战,即红色的乐凯、黄色的柯达、绿色的富士。在这场争夺战中,柯达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范无病可以肯定,就算是国内最强的乐凯,在柯达面前也没有一争之地,因为他很了解乐凯的技术,跟柯达的差距是很大的,而且说到研发的投入上,差得更是天上地下。
  裴学德倒是一副非常热情的样子,范无病自然也是笑意盈盈地以礼相待,双方就合作方面的条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果然如同范无病所料的那样,裴学德目前最紧张的就是垄断中国大陆市场,至于数码相机的技术,倒不是很着紧,他认为既然范无病三年之内都不开发数码相机产品,那么就对于柯达公司不会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而范无病答应投入两亿美金的计划,也可以客观上缓解柯达的资金压力。
  ‘‘‘‘‘‘‘〃我觉得,范总的这个提议,是双赢的。”裴学德对范无病的条件表示了肯定。---
  最重要的,是裴学德已经了解了范无病背后的势力,如果能够将范无病的范氏投资集团拉到自己的阵营当中的话,在柯达的中国市场推广中,会省下很多力气的,至少,在排挤富士这件事情上,范无病一定会非常配合。
  --不过裴学德对于范无病钟情于数码相机技术,倒是有点好奇,问起了这其中的原因。--
  范无病半真半假地说道:“我未婚妻对于数码相机非常感兴趣,不但从贵公司得到了最新式的数码相机,并且喜欢上了这种新生事物,她也要求我时刻关心数码相机技术的最机关报进展,所以我才会提出这人要坟的。”——
  ——裴学德自然不可能相信范无病的这种鬼话了,但是这种话实在是难以界定真假的,于是他也就哈哈一笑道:“范总真是有心人,你未婚妻一定非常幸福的”——
  “少年心性,贪玩是难免的,好在花不了几个钱。”范无病满不在乎地说道。
  裴学德没有在京城多停留,大致上跟范无病商量好后,就需要回去跟董事会进行磋商,他将自己在中国的全权代理人介绍给了范无病,并且表示,有什么问题,尽管和这位代理人联系即可。--
  范无病注意了一下这个代理人,却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华裔女性,看上去倒是一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样子,听她的谈话方式,倒像是台湾人。
  能够被裴学德如此放心的委以重任的女性,应该也不是等闲之辈了,范无病暗自评价道。
  *****今天第三更送到***************

第五百三十八章 互猜和并购疑云
  本章节由悠悠书盟&手打军团成员else123;罹难之途;harry66;诺诺猫;莫扎特的左手;土豆的芽;念菊;仙境D兔子联合手打。
  查一查那个女人的底细,看起来不像是平白冒出来的,斐学德等人刚刚离开之后,范无病就对自己的手下们吩咐道。——
  “这个人我们没有资料,要让美国这边儿去查才行。”范无病的手下立刻回答道。大部分有影响力的人物,在范无病的总部里面都有资料可以查询,这也是他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搞定大多数人的一个秘诀,研究对手,总结他们的办事规律,喜好以及偏爱,这样对于谈判是很有好处的。
  美国分公司方面在调查方面的效率是很高的,有的时候,范无病笑称他们已经跟FBI和CIA联营了,所以才能如此得心应手。——
  很快,美国分公司就传来了那个女人的详细资料。
  范无病拿起传真件翻阅了一下,原来这位就是叶莺,刚刚加盟柯达不到一年的时候。
  叶莺生于北京,长在台湾,住在香港,拥有台湾大学国际关系和英文文学学士学位。
  大学求学期间,她是台湾和日本著名电台和电视台记者。七十年
  代初期,她加入美国国际,先后担任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处官员。七十年代后期,她重返新闻界,先后供职于新加坡海峡时报集团和纽约全国广播公司。
  一九七九年,作为NBC的记者,与CCTV主持人一起采访了第一次访美的邓公,成为一个见证历史特别时刻的女性。一九八二年,叶莺加入了美国商务部,先后在广州,香港担任商务领事,在台北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商务组组长,随后出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
  去年,叶莺在柯达总裁盛情邀请之下加入了柯达,担任大众化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也是柯达项目三个核心成员之一。
  “这个女人很厉害哦,估计是裴学德特意安插到中国大陆的一根楔子,想要撬动目前死气沉沉的中国胶卷业,为柯达的收购方案扫除障碍。”范无病看完了资料之后,就对手下们说道。
  “老板给她的评价有点太高了吧?”范进、无病的手下们有点儿怀疑道。
  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能够在记者,外交官和跨国公司高层之间游刃有余的女人,一个干吧任何颜色搭配传到身上而不会显的有任何不妥的女人,一个敢于把裙子穿得很短鞋子穿得很高,随时让焦点聚集在自己身上的女人,尽管她年级大了一点儿。范无病摆手说到,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这样一个女人脑子里面的东西可是要比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们丰富了太多,而她需要面对的,也基本上都是那些功成名就就七老八十的真正的老板们,这个优势是小姑娘们所不具备的。
  诚然,弄一些漂亮的小姑娘来公司里面撑门面,看上去会赏心悦目一些,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祈祷一些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是盗了决定一个行业兴衰,需要玩转官商两道儿的时候,小姑娘是不够看的。
  或者也有人不相信,认为美女到了那儿里都是吃得开的,但是到了一定的层面之上,这些人想要什么样的美女得不到?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这些人更不会在意什么女人的容貌问题,对于他们而言,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国外的很多大公司里面,有能力的老女人远比那些只能充当花瓶的角色的小女生更容易受到重视。
  想到这里,范无病忍不住又多说了两句,“不要看人家年纪大就觉
  得欧巴桑了,实际上这些人对公司的贡献可能要大得多,你们平时在工作中,也不要以貌取人。”
  有一名手下立刻请教道,“范总的意思,是不是说一旦有年龄较大的人来公司求职,也不要一概拒绝,而是要先看看对方的能力是不是为我公司所用,而且有大用?这样的人才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范无病顿时愣了一下,然后才想到公司以往的招聘过程中,对于年龄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一些,往往是要求都在三十以下,偶尔会有一些超过了三十五岁的特殊人才,也是由高层们亲自批准去挖掘的,至于大龄的求职者前来应聘的问题,范无病确实是没有注意过,想来,大概都是直接给否决了吧?
  当然了,指望在招聘会上发现什么大才,也是不很现实的,尤其是对现在的范氏投资集团而言,早就有了完整的管理团队,以及培养起来的中层领导,所缺少的仅仅就是普通的可以执行方案的员工,所以一般的招聘加上对特殊人才的定向挖掘,足以胜任各种工作。就像是叶莺这样的交际能力极强的人才,已经超出了一般公司关系处理方向,二十达到了高级的职业管理人的层面,这当然特是范氏投资集团所缺少的人才。
  “咳咳”范无病摸了摸下巴之后说道。“特殊人才我们还是要量才人用的,尤其是对于公司现在比较缺乏的对国内情况熟悉,而且善于人际沟通的高级管理人缘,年龄可以放大到五十岁,在打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范无病提到这个事情,似乎就想起了当初有位副部长为了体验民情,特地跑了人才市场去应聘一个公共关系职务,结果对方居然告知说不要年龄太大的人,而且直言本职务只针对年轻女性。
  后来知道这事儿之后,大家都笑得嘻嘻哈哈的,更有人明确指出,如果对方真得将这位副部长给招聘上的话,不论如何,就算是这位副部长不可能去该公司工作,也可以简历起良好的私人关系,这样所起到的作用,可是多少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也无法取代的,想来最后那公司的老板也有点儿追悔莫及。
  最次的情况,也可以借机将自己公司炒作一下,提高知名度的,能够树立起公司任用贤才不拘一格的大旗,怎么说都是一件能够凝聚向心力的好事儿,真是有点可惜了。
  范无病他们在这里讨论叶莺的时候,裴学
  德跟叶莺也在那边儿讨论范无病。“原来我们计划得好好的,可是现在突然出来这么一个范氏投资集团,一下子就把之前的准备工作给打乱了。”叶莺有些忧虑地对裴学德说道。
  叶莺到柯达上班的第三天,就以大众化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