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财色 >

第439部分

财色-第439部分

小说: 财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率了。
  “也不是很累的,我可以多派几个人过来,轮流为您服务。”范无病解释道。
  范无病心想,反正范婷那里的速记员一大堆,自己用上几个人也是没有什么问题地,可是这样一来,老师范天澜的精力就可以节省很多了,老头儿多活几年,对于自己的帮助可是大大的。
  师徒二人又谈了谈在针灸中的一些话题,然后范天澜说道,“你现在地名气可比老头儿我要大多了,神医啊,呵呵!”
  范无病顿时老脸一红,“这叫作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啊。高人们都隐居了,我这毛头小子就有机会露脸儿了,不过也就是电视杂志上面制造噱头地把戏,我自己可是非常谦虚的。”
  “不用解释,解释就是掩饰。”老头儿笑着摆了摆手道,“徒弟出了名,最高兴地是老师。而且你那个内家针法独树一帜,老师我也学不来的,我和你虽然有师徒之命,但是你真正地师承,其实应该算是针盒里面的那本册子了。”
  范无病上来的时候,还给范天澜带了一些他比较喜欢的清淡食物和点心,还有几瓶陈酿的杏花村汾酒,老头儿看了非常喜欢。
  等到范无病跟林小彤从木屋离开的时候,太阳就开始偏西了。
  临别的时候,老头儿对范无病说道,“我自己的大限,也就是三四年的样子了,原本想着这三四年的时间里面,把要写的东西写完,也算有一个交代。这次如果你说的事情可以奏效的话,半年时间足矣,老头子我还可以清闲两年了。”
  范无病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郑重地行了一礼,然后就带着林小彤下山了。
  “范老先生说的大限什么的,你相信吗?”林小彤提着从范天澜那里得来的药茶,一路上哼着不知道什么小调儿,有些好奇地向范无病问道。=
  “老师也是练过些养生的功法的,对于这种事情,有点儿预感也是正常的。”范无病有些落寞地说道,“其实很多老人,到了最后的关头,对于自己的情况都比较了解,这不奇怪。”
  “哦”林小彤点了点头道,“范老爷子真是个好人呢。”
  “其实我也是好人呢!”范无病笑着对林小彤说道。
  “你?!哼”林小彤看了范无病一眼,皱着鼻子哼了一声,眼中尽是笑意。
  “再过个七八十年,我也是范老爷子啊。”范无病哈哈地笑着说道。
  不过两个人才下了山,就接到了范老爷子的电话。
  范无病被吓了一跳,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呢,结果范天澜在电话中说,自己的一个弟子,也就是范无病的一个师兄遇到了一点儿麻烦,希望范无病能够帮他解决一下。
  “哦,老师放心,除非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否则学生一定尽心的。”范无病拍着胸脯保证道。
  范天澜的弟子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名医,基本上都挂名院士的,这种人物怎么可能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范无病开车进了城之后,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来到了一处酒店。
  这边儿的酒店不多,都是乡村风味儿,本来对方也没有想着在这里招待范无病的,只是听说他刚刚上了山,这边儿是顺路,所以就将晚饭给订到了这里。
  进来的时候,包间里面有三个老头儿,年纪都在六七十岁左右了,还有两个年轻一点儿的,大概就是三十多岁,见到范无病同林小彤进屋之后,便热情地将两人接了进来,安置好位置。
  介绍过之后,范无病才了解到,三个老头儿都是范天澜的学生,两个年轻一点儿的,算是徒孙了,也就是他们见了范无病都得喊小师叔的。
  三个老头儿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龄了,此时基本上是被医院反聘回去做研究项目的主持人的,毕竟有了他们在,申请经费什么的都容易很多。
  至于两个年轻一点儿的,则是刚刚留学回国的,却不是专门研究中医的,只不过是他们的弟子而已,这一次的事情,也就是因为他们引起的。
  看得出来,老头儿们是被那两个年轻人给拉过来作陪的,主要办事儿的还是那两个年轻人,他们就让服务员去了菜单过来,请范无病点菜。
  “都是范老师的弟子,就没有必要这么客气了。”范无病接过了菜单,“早先一直跑来跑去,也没有来得及去拜访师兄们,今天算是个好机会,今天就有师弟我做东了。”
  “那怎么成呢,今天师叔是客人呢。”一个年轻人说道。
  范无病笑道,“这话就说到点子上了,上面是三位师兄,理应由师弟我请客,下面是两位师侄,师叔我怎么能让你们请客?呵呵,这个就不用跟我争了,大家还是说一说,这次究竟是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
  “老师收了山,却收了个好徒弟啊!”一个老头儿感慨道。
  众人纷纷点头,范无病的名声,主要是通过电视打出来的,他当时在大庭广众之前,一气救治了三名中风患者,让他们恢复了健康,这份功力,三个老头儿自认是没有的,因此达者为师,谁也不敢因为这位小师弟的年纪小,而对他有所轻视了。
  更何况,这位小师弟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人家可是大富翁呢。

第五十一章 够用吗?
  范无病的这两位师侄。一位叫作李叔恒。一位叫作包刚。两个人都是留美的博士。这一次杀回国内来。却是为了生意的事情。
  饭菜很快就送上来了。虽然是乡村风味儿的餐馆。但是饭菜的味道非常的道。一些乡土气息的菜式做的极好。范无病吃惯了那些正式的大餐。偶然吃一回这儿的饭菜。就觉的非常过瘾。尤其是有一道铁锅熬菜。是用两尺口径的大铁锅。将各种炸菜和白菜肉片及腊肉什么的烩成一锅。又在旁边贴了许多锅贴饼子。
  喝点儿极品的老白汾。吃着大铁锅里面的熬菜。范无病觉的非常惬意。
  “小师叔。这次我们是遇到了资金上面的问题了。”李叔恒向范无病敬了一杯酒。然后开门见山的说道。
  他们这一次回来。却是看中了一个项目。就是开发一次性医疗用具。
  一次性医疗用具包含的项目比较多。比如说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输液器、输注泵、手术冲洗包、集尿器、袋式输液器、呼吸过滤器、微量输液器、精密输液器、静脉营养输液袋等等。
  医疗用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卫生性和安全性。
  一直以来。注射用具和输液用具都是非一次性用具。都是通过高温蒸汽消毒来保证安全性和卫生性的。这样的话。难免会发生百密一疏的事情。因此就发生过公用针管而感染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事情。
  现在他们两个人就是看到了这个广阔的应用空间。想要回来建一个一次性医疗用具的生产厂。所以才没有留在美国就业。而是选择回到了国内来自己做老板。
  比如说一次性输液器采用的是流水线工作。先把回收的塑料制品再次净化然后通过成型器。成为很长的输液管。再输液管上的其他配件也是有塑料成型器或模具制成。然后通过组装器把他们组合在一起。生产设备有试管清洗机、自动硅化机、全自动抽真空机、全自动贴标机、自动打码机和收缩机等。然后包装进仓。生产操作全部实现自动化。从而保障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一次性医疗器械最大的优点在于。与那些反复消毒后使用的传统医疗器械产品相比。一次性医疗器械仅在一个病人身上使用。从而可彻底消除病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隐患。防止因消毒不严而造成病人感染病毒性肝炎或艾滋病等意外医疗事故的发生。
  从八十年代以来。全球一次性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以乳胶手套、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输血套装为主的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三大主打产品。
  就拿李叔恒他们设计的输液器具来讲。就具备了穿刺功能、输送功能、计量功能、调节功能、过滤功能、连接功能、进气功能。必要时还要具备补注功能。
  包刚向范无病介绍道。“穿刺功能为了使输注药液能进入产品。输送功能产品由穿刺器、滴斗、软管、外圆锥接头等组成液体通道。以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产品在滴斗中设置滴管。输注药液时。可以看到输注的滴数。从而可以粗略实现计量。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输注需要调节每分钟的滴数。从而控制输液液量进入人体的速度。过滤功能是为了防止形成血栓。连接功能可以与其它静脉器具如静脉输液针、注射针连接。进气功能产品设计了进气器件。以便及时向输液容器内补入空气。使药液能借助重力自然流入液体通道。补注功能。是当患者由于临床治疗的需要。要向静脉内注射其它药液时。通过本产品配备的注射件就可以注射药液。而不必实施另外的皮下穿刺。”
  范无病心想。这就跟自己用过的输液器一摸一样嘛。也算不了什么大发明。不过市场前景倒是很好的。
  “国内在这方面发展的比较慢。但是市场前景是极好的。”李叔恒说道。
  “这种项目自然是好的。应该很容易就可以申请到银行贷款扶持的吧?”范无病当然知道这种东西是很有市场的。以后都是一次性医疗用具。根本就没有重复使用一说了。
  只是他感到有些好奇。这样的项目肯定是属于国家扶持的范畴之内的。更何况两个人都是学成归国的博士。就更为难的了。怎么会找不到钱?
  “小师叔你有所不知。”李叔恒对范无病开始大倒苦水。
  原来李叔恒和包刚除了以上这些通用器具之外。还有其他的专利项目。比如说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加工的组织粘合剂、密封胶、胶原、泡沫剂、藻酸绷带等新产品。其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创伤愈合剂的绷带显然会很有市场的。
  至于其他的。还有什么手术室用的无纺布制消毒挡帘与手术罩衣、腹部盖布等外科常用医疗产品。因其价格低廉并可取代从前的棉布制品。发展前景极好。
  但是这么多的专利。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要投产的话。资金需求是很大的。
  先前李叔恒同包刚也想到了银行贷款的途径。经过老师的介绍。也找到了相关银行谈这件事情。本来是谈的停好的。银行方面也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可是最近要进入实质阶段了。结果银行方面突然说他们不玩了。
  “为什么?哪有这种道理?”范无病感到更为奇怪了。
  这种明显有极大的市场的项目。银行方面怎么可能看不到它的前景。就这么轻轻的放过呢?不说别人。范无病也想要投资这样的项目的。毕竟他知道。以后国内外的医疗用具市场。基本上都是朝这个一次性方向发展的。每年当中的需求规模极其巨大。就拿国内这一块儿来说。至少就是几十亿上百亿的规模。更不用说的球人都要用了。
  “因为。最近银行突然紧缩银根了——”李叔恒有些垂头丧气的回答道。
  这事儿跟大环境是有关系的。今年商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就是大邱庄的当家人禹作敏因为公然聚众抗法被抓了。最后判了二十年。另一件就是国内如日中天的高科技企业家沈太福因为非法集资被抓了。
  这两件事情合在一起。意义就不同了。禹作敏的事情。是因为获的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开始不把政府放在眼里了。自立山头肯定是要受到打压的。而沈太福则是因为搞科技骗局通过非法集资来维持资金链的。
  这两种事情都是当前要打压的重点。因此他们都落网了。而且政府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整顿金融秩序。
  近两年来民间搞集资的事情很多。经常有那种骗子公司。以开矿或者投资入股什么的骗局在民间非法集资。筹到钱之后就杳无音信了。这种事情很多。沈太福也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甚至将中央的一些老领导们都给卷进去了。一年百分之几十的红利。显然是能够吸引许多人参与的。因此他的集资规模超过了十亿元人民币。
  沈太福铺天盖的的集资风暴引起了朱老板的高度关注。他意识到。如果民间集资模式被广泛效仿。一个体制外的、缺乏制度控制的金融流通圈将庞大而可怕的出现。中央的金融管制政策将全面失效。于是人民银行指出。沈太福实际上是变相发行债券。且发行额大大超过其自有资产净值。担保形同虚设。所筹集资金用途不明。投资风险大。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要求限期清退所筹集资金。
  沈太福在接到人民银行的通报后。不但不思悔改。居然宣布状告人民银行。索赔一亿元。并将投资者的年利息由百分之二十四提高一倍。国内外舆论顿时哗然。
  最终他还是被抓了。执行了枪决。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民间的集资风暴立刻被刹住了。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银行金融业的全面整顿。所以放贷也受到了影响。此时各银行的负责人基本上都在自查自纠。哪里还有时间搞这些工作。因此李叔恒他们的生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