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财色 >

第1188部分

财色-第1188部分

小说: 财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南丹县委书记、县长等人便凭借着手中的权力,明喻暗示富源公司接纳这个或那个私营矿主的挂靠。于是,一场围绕挂靠富源公司以盗号矿体为目的的权力寻租和寻租权力这样一种权钱交易。在南丹的光天化日之下展开了。权力寻祖者利用权力向私人资本索取利益,吃权力的利润,寻租权力者利用私人资本分享权力,吃资本的
  润。
  私营矿主为挂靠富源公司,多次打报告均无着落后,就托人向县里主要领导们行贿,果然,没有多久就接到通知,让他们找县里有关部门顺利办理了挂靠富源公司的手续。如此这般。县里领导多次收受南丹私营矿主和外地矿老板送给的现金、存折、商品房、电脑等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一千多万多元。
  实际上。这样的黑幕交易很多。在南丹矿难发生前,有案可查的行贿的私营矿主多达几十人,现已委实的受贿官员有四十多人。受贿的官员除南丹县领导外,还有河池地委的官员,还有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官员,自治区驻大厂矿整顿领导组的领导等人。
  正是这一幕幕黑色交易,铸成了南丹矿难的祸根。
  私营矿主有了保护伞,便疯狂地滥采乱挖,他们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根本不讲安全。更为恶劣的是,为霸占矿源,他们在矿井下建水仓,你向我的矿窿掘进,我就放水淹你。
  私营矿主的滥采乱挖和胡作非为,使本来已满目疮瘾的南丹大厂矿区千疮百孔。那些地方官和治理整顿的钦差大臣们,因为有了与私营矿主的一笔笔黑色交易,对矿山生产便不再严格监管,监管部门形同虚设,监管安员类似木偶。
  一次次对矿山生产秩序的治理整顿,不是一次次走过场,就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而每次治理整顿过后,私营矿主们更加名正言顺、更加明目张胆地贻圳沦的滥采乱挖,如此循环往复。事故隐患越积越严里,甲以灾难越来越频繁,终于导致了南丹矿难的发生。
  范亨他们赶到矿山后,找到了部分民工,向他们了解有关情况。
  苍南籍的一民工队负责人说,出事的拉甲坡矿井底下情况非常混乱。发生特大透水事故一点也不奇怪。
  他们这些人在南丹矿区从事钻井工作已有二十多今年头,几乎熟悉每一个矿井的情况。他们说,这些非法矿井肆意盗采,埋下了许多事故隐患,迟早会出大事故。
  当日事发之时,处于海拔之下的拉甲坡矿,突然涨水淹没矿井,七八十名正在井下挖矿的民工死于非命。当时他们这个民工队有四十多民工,正在附近的另一矿井打钻。幸亏这个与出事矿井相通的矿井地势较高,才逃过一劫。
  不少人都在拉甲坡矿干过活儿。他们说拉甲坡矿没有开挖通风井,是口独眼井。该矿井空气特别浑浊,湿度达到百分之一百,内部温度接近四十摄氏度。矿工们大多裸体在井内挖矿,身体吃不消时,就跳到井内排水沟里泡泡,休息一下。
  也有人说,特大事故发生后。南丹矿区仍有个别矿主顶风开炮采矿。造成相邻矿井岩石松塌,严重影响抢险工作的进行。
  国家有关调查组进驻南丹县后,迅速予以制止,才避免了新的灾难。
  他们在调杳期间,也遇到了一位外地来的老板,向他们讲述了他在南丹的投资经过,前年的时候他应邀参加广西在香港召开的招商会,看准在南丹县投资采矿将大有前途。便于当年在南丹投资采矿。
  经过两东多的艰苦努力,并投入资金一年多万,去年十月终于出矿了,但麻烦也随之而来,有人想迫使他的公司放弃管理权,并持枪威胁他及有关人员,在人身安全和利益受威胁的情况下,他们公司从南宁请来五十名保安,但是马上又遭对方带领数十名歹徒持枪威胁,因此他们公司只好放弃投资,而当时矿窿价值约五千万。
  那位老板表示,因为面临生命威胁。电不得不高价购买了一件防弹服。专门在南丹穿。为讨回公道。他多方投诉、举报,却无结果。
  据范亨他们调查表明,南丹大厂镇有着异常丰富的锡矿资源,整个镇实际上就是一座矿城,所有的商业、工厂均与锡矿有关,镇上分布着采矿选矿企业三百多个”其中有一百多个民窿。
  大厂镇的锡矿品质极好,差一点的每吨也可以卖八百多块,好一点的每吨可以卖几千元,最高的可卖到两万多,而一个大一点的民窿一天可以生产一千多吨矿,一出手矿主就可成为百万富翁。
  在巨额利益驱使下,民窿厘禁不止,矿工的汗水和生命制造出一个个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神话。
  “可以说,南丹矿难是权力经济的典型,反映了权力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并行的弊端。当政府官员的权力还没有退出经济领域,没有退出资源的配置时,就必然会发生权力寻祖和寻租权力的勾当,不仅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而且也会使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步履维艰。”范亨查看了一些实地资料之后,有些感慨地对随行人员说道,“想要摆脱权力经济的阴影,遏制权力寻租和寻租权力,就必须对权力进行必要的制约和监督。”
  “范副总理说得很对,我们自治区政府方面正在酝酿出台重大的监管措施,对自治区内的矿山进行大力整顿,以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自治区的领导立玄表示道。
  在一旁的范无病撇了撇嘴巴。显然是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
  范亨也看到儿子的这副表情了。不过对此他也感到有些无可奈何,心知此时知易行难,更何况广西这里民风向来彪悍,不要说当地政府能不能做到秉公执法了,就算是中央的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民间也未必就能买账。
  加之距离中越边境不远,很多走私的枪支都低价流进了境内,成为黑恶势力欺压地方群众的武集凭仗,确实是不大好管理的。
  况且,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之下,怕是只要有点儿能力的,都不会轻易放过这块儿大肥肉。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要带血的GDP
  亨和范无病父午等人在自治区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南弘出刚些情况,在路上他们也注意到一个事实,虽然这里地方不大,但是好车的数量相当多,尤其是一些限量版的高级轿车,适合越野的高级车,基本上过一眸子就能在路上遇到几辆。”坐在车里的范无病随口对范亨说道。
  “有钱啊!”范亨淡淡地答了一句。
  说实在的,大小差不多的矿,矿主们都开得起这种车。一天上百万的进账,开辆千万之内的车子算得了什么?身价过亿的人在这里并不是少数,只不过是这种钱来的太快太容易,大家又有财不露白的心思,所以比较低调而已。
  如果说将中国采矿业中的老板拉一些出来加入福布斯百富榜的话,估计现在榜上的很多人都是要被挤下去的,尤其是很多矿老板的财富都是见不得光的。数量上难以估计,只要不交税。谁能知道他究竟有多少钱?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每当矿上出了事儿的时候。矿老板们总是喜欢直接在车子上拉上几麻袋现金,跑到京城去打点关节,一般情况下,结果不会令人感到失望的。
  “现在的矿老板们赚了钱之后,一般都喜欢换个环境,最有钱的移民了,毒一点儿的也走到了一线大城术,再差一点儿的也到了省级城市,以此类推。
  范无病想起了什么,便对老爸说道,“最近有人在抱怨房价上涨,实际上跟他们不无关系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矿老板吗?”范亨感到有些诧异。
  范无病解释道。“除了老板之外,马仔们的收入也颇丰,所以也是房市的中坚力量。”
  尤其让人感慨的。因为钱来得太容易,所以这些人去购房的时候,一般都是带了现金过去,直接就拍板购房的,这也让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们感到无比舒爽。并且深亥地体会到了先富起来的人的魄力和经济实力,心有所感之下,自然而然地就不断地将房价提了起来,这也算是见贤思齐了。
  返回南宁之后,范亨在考虑该如何写这个调查报告,虽然说秘书们和自治区方面已经拟定了一些稿子,但是官话连篇。并不是范亨想要的那种,他等闲不下来视察,偶尔下来一次就是这种大案耍案,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当然要亲自写点儿东西出来,好让高层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参考。
  事实上,南丹矿透水事故出来以后,大家异口同声的检讨南丹矿上的事故的多发,管理部门的失责,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力等等,而实际上。这种事情早就有了。全国上下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南丹这么简单。
  从事故可以看出,企业无论是建设的安全还是生产的安全,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光靠政府的几个人去检查督促,根本不可能使企业实现真正安全,一句话,县长撤了,市长、厅长撤了都没用,重在企业。
  出了事故。政府有责任是肯定的,但一味强调什么监管,那已经是误入歧途了。
  看看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怎样使企业有责任心。使其无法承担事故的后果。不敢把安全不当回事,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从而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另外一个,就是很多矿的管理,权弈并不在当地政府,钱和好处拿了,发证管理都在国家部委,而把事故、安全等责任留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却没哼哼效手段去进行管理,或者根本管不了。这才是真正最大的安全隐患。
  如今一些矿上的管理极其混乱,责、权、利极端不对等。国家现在是九龙治水,一片乱象,多全部门乱管、不管,有了好处大家都出来,有了责任都相互推谭,发改委、国土部、公安部、环保部、能源局、安监总局、煤监局、工商局等几十全部委都在发证夺权,都知道矿产这方面是一个香饽饽,里面的油水大大的,而到了出事故的时候,一个个把自己推的干干净净,真不知道发证时候的勇气都到了哪里。
  事故处理到最后。可怜的是地方政府成立的矿产管理部门。实际上权力并不大,但几十全部门和政府的责任都给担了,上头没人说话,处理起来都一批批的。弄得地方人人谈到矿难就色变。分管领导们也是头痛万分,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抱着没出事儿是运气,出了事儿的倒霉的心态,有钱的时候就多贪点儿,多花点儿,省川二事情享受不到不说。还要担责任。久而久之。就是,怖一的腐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事故处理乱,责任不清。建设的事故,建设部门、建设单位来承担责任,超层越界由国土部门、煤矿企业来承担,生产事故应由发安全证的煤矿监察部门来承担责任,民爆物品的事故应由公安部门来承担,其它事故由相应部门来承担,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往往是把地方政府乱处理一通,有权的部门没事,没权的部门处理的反而很重。这样根本起不到警示的作用。
  提到矿产问题。各级政府动不动就讲监管,实际上监督就不能管理,管理则不能监督,这是一对矛盾。既监督又管理,就象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比赛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比如说安监总局和安监局国土部,又发证又验收又监管,又负责处理事故,这就是典真的监督管理不分,这样根本无法做到安全的管理和
  。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安全管理的责任在企业,出了事故要从重从严处理,让其从经济和刑事上无法负担事故的惩罚,政府是监督,发现问题要进行制止或处罚。企业不执行的要靠国家力量进行强制,直至法律制裁,这才是治本之策。
  父子二人在路上讨论了一路,宋晴在一边儿用笔记本电脑来做记录,等到了南宁之后,整个调查报告和针时性的处理意见也就出来了,还有两个人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看法和解决方案零零总总地凑在一起,足有几万字之多。
  范亨在电脑匕翻看了一下稿子,觉得还是比较言之有物的,至少比先前自治区和秘书们弄出来的稿子强了很多,于是回到了南宁之后,范亨就把这些稿子中关于南宁矿难的部分让自治区的领导们看了看,看他们是否还有什么补充意见,如果没有的话,那就算是定稿了。
  事实上自治区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什么发言权,范亨的稿子又是针对实际情况做出的一些整改意见,他们看了之后确实感到非常有见地,提不出什么更好的意见来了。
  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对于这个对企业的惩罚力度,看了之后让人感到心惊,毕竟现实情况下,如果矿工。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只要事情不是太大,一个人几万块钱,私了的时候居多,成本也不大,可是要按照范亨稿子中的说法,对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的企业从重从严处罚的话,很可能就导致一个企业破产了,老板手里面有几个亿也是不够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