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枭雄在乱世 >

第49部分

枭雄在乱世-第49部分

小说: 枭雄在乱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甲车撞上什么东西、猛的停下来时,江茂华首先想到的不是遭到袭击,而是那个做梦都想成为赛车手的义务兵又在犯糊涂,把重达十六吨的装甲车当成了F1赛车,玩起了飙车游戏。

这里可不是笔直的柏油马路,而是崎岖的土石山路。

撞击中,江茂华撞在了动力舱的隔板上。爬起来之后,少校没有理会后面那几个营部参谋,而是钻进了驾驶舱,准备训斥那个该死的兵崽子。

这个举措,救了江茂华一命。

看到那长原本很英俊、甚至能让多数女性妒嫉的脸蛋因为痛苦与惊恐,以及从嘴里冒出来的鲜血而变得扭曲恐怖,江茂华才猛然反应过来。

穿甲弹打穿了装甲与仪表盘,在驾驶员的胸口上留下了一个汤碗大的窟窿。

驾驶员死定了,只是没有立即断气,眼神充满惶恐与疑惑;双手死死抓着方向盘,似乎抓着生的希望。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生命就这样在挣扎中离开这个世界。

没等伤感涌上心头,弹雨扫荡了载员舱,那几个还在咒骂的营部参谋立即被打成了马蜂窝。

黑烟冒了起来,接着就是明亮的火苗。

肯定是动力舱的机油被引燃了。载员舱里有很多易燃物,还有五箱子弹与一具AT4火箭筒,加上油箱里的几百公升柴油,要不了五分钟,这辆战斗重量达到十六吨的装甲车就会被二次爆炸送上天。

车里的幸存者就像柴炉里的红薯,不是被烧死就是被焖熟。

两者也没什么区别。

江茂华不是无知的义务兵,在往年演习中,他亲眼见到过因为舱门没及时打开,一整车士兵被活活焖死的场景。

那以后,江茂华足足三个月不敢乘车,哪怕是敞棚轿车。

只有二十秒!如果不能在二十秒内冲出去,他就会成为“红薯”,并且在接踵而至的爆炸中尸骨无存。

驾驶舱后方,通往外置机枪的舱盖在撞击中变形,根本打不开。

江茂华尝试了两下,没把宝贵的力气与更宝贵的时间花在这条死路上,而是低着身子拼命朝尾部舱门爬去。毒烟受热后聚集在舱室上方,只有伏底身子才能避免吸入,也才能撑到最后。

万幸的是,尾部舱门没有变形,也没有锁死。

装甲车外面,不是漆黑的夜晚,而是被大火照得通红的夜空。

跟在装甲车后面的六辆吉普车全被击毁。两三米外,险些撞上装甲车的那辆吉普车上的四名警卫排的官兵全部阵亡。车队后方传来零星枪声,是T91的枪声,肯定有幸存的警卫还在战斗。

还有多少警卫?

江茂华爬到吉普车旁边,将坐在驾驶员后面的那名阵亡士兵的步枪拽了下来。

作为少校营长,随身携带的武器只有一把九毫米自卫手枪,在能够一举摧毁整支车队的敌人面前,这把连最薄的防弹衣都打不穿的手枪完全是陈设。

步枪没上膛,表明车上的士兵在抵抗前被击毙。

袭击来得很突然,袭击者的战斗力很强悍。

江茂华感觉到心跳在加快,呼吸也在加快。

自从那次导致十一名官兵死亡、让原本前途无量的上尉军官被发配到预备役部队的恶**故之后,这是江茂华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死亡临近的感觉。

稳住呼吸,少校从阵亡士兵身上取下了几个备用弹匣与两枚手榴弹。

车队后方的枪声渐渐稀疏下来,而且唱主角的不再是T91步枪,而是一种……一种小口径手枪的枪声。

大陆特种兵!

只有大陆特种兵才有那种口径为五点八毫米的战斗手枪。

战斗已经结束,大陆特种兵正在送那些还没断气的台军上路。

妈的!

江茂华朝车队后方看了一眼,脑袋缩回来的时候,又朝道路前方看了过去。

逃跑,还是死战?

少校军官没有犹豫,只是他开始探头的那个动作已经引起了某个人的注意。

他就是守在道路后方,掩护战友打扫战场的精确射手陶安康中士。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人眼只对运动物体敏感,对静止的物体几乎没有反应。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前后不到半秒钟,但是足以引起一名高度警惕的精确射手的注意了。

台军少校的动作非常快,让陶安康几乎没有时间考虑。

那个黑色身影蹿起来的时候,陶安康几乎没有思考,大脑凭经验算出提前量,通过神经系统将指令传达给右手与右手食指。

听到枪声后,江茂华才感到右侧胸口的剧痛,判断出那是狙击步枪的独特枪声。

子弹没有打中心脏,只打穿了右侧肺部。

这不是致命伤,至少不会立即致命。

冲出好几步,江茂华才感到双腿无力。

倒地的时候,他看到了从道路旁边树丛里冲出来的两名特种兵。大陆的特种兵,货真价实的特种兵!

“别开枪,自己人!”

听到从耳机里传来的招呼声,陶安康才松开了已经压下一半的扳机。

“班副,我打中自己人了!?”

“不是,是台军军官。”

得到叶振邦的肯定,陶安康才松了口气。

叶振邦朝陶安康埋伏的地方挥了挥手,对急匆匆赶上来的甄志明说道:“跟我来,前面有人受伤。”

陶安康开枪之后,叶振邦就看到了那名台军军官。

从台军军官倒地的情况来看,应该不是致命伤,只是伤得不轻,需要急救。

两人赶到的时候,最先到达的特种侦察兵已经在抢救了。

“让我来,情况怎么样?”

“呼吸急促,脉搏很微弱。”客串军医的特种兵用手电筒照了下台军军官的眼睛,“瞳孔放大,快要坚持不住了。”

“压住伤口,帮我压住伤口。”

叶振邦愣了一下,赶紧依照甄志明的吩咐,将双手用力压在了台军军官的胸口上。

“妈的,他快坚持不住了,吗啡,给我一支吗啡。”

腾出手来的特种兵从急救包里翻出了装着吗啡针的盒子,从里面取出了一支。

台军军官哆嗦起来,一双睁圆的眼睛死死盯着叶振邦,颤抖着的右手奋力伸向左侧胸口处的口袋。

他肯定活不了!

叶振邦咬了咬牙,从台军军官的口袋里翻出一只皮革封面的笔记本。

台军军官抓住笔记本的同时用力握住了叶振邦的手,已经看不清周围事物的眼睛里突然闪过一片光芒,是泪水反射的光芒。

没等叶振邦回过神来,台军军官突然抽搐起来,黏稠的鲜血从牙缝里流了出来。

“妈的,妈的!你不能死,不能死……再给我一支吗啡,快啊,再给我一支吗啡……”

见到甄志明那疯狂的样子,拿着吗啡的特种兵有点不知所措。

叶振邦用力扳来台军军官的手,拍了拍甄志明的肩膀。“你已经尽到最大努力,生死有命。”

“妈的,他不应该死的,肯定是打中了肺部动脉,肯定是。”

叶振邦点了点头,看到台军手里的笔记本,他有点犹豫,还是拿了起来。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笔记本,记着一些很平常的事情,里面有一张照片,正面是一个三十五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与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后面是一串数字与一个台北市的地址。

这原本是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转眼间,幸福美满就与这个家庭永别了。

妈的!叶振邦在心里咒骂了一句,将笔记本揣了起来。

“找到黑匣子了……他死了?”

听到郑承孝的话,叶振邦转过身来,朝上尉军官点了点头。

“也找到了敌我识别器,只不过已经摔坏了,我们白跑了一趟。幸运的是,我们没人伤亡。”

“我们,还是‘我们’?”叶振邦朝地上的台军军官遗体看了一眼。

郑承孝愣了一下,长出口气,说道:“在放下武器之前,他们永远是敌人。”

“我们是军人,他们也是军人,军人会放下武器吗?”

“两位,我能说句话吗?”跟在郑承孝身边的邓小鹏少尉插了一句,“现在不是念悼词的时候,说不定有法子让牺牲变得有价值。”

叶振邦微微皱了下眉头。

“什么法子?”郑承孝直接问了出来。

“除了黑匣子与敌我识别器之外,我还找到了这个东西。”邓小鹏拿起了放在脚边的台军电台,“非常幸运的是,电台处于接通状态,随时可以使用。”

郑承孝马上明白了少尉的意思,叶振邦也立即反应了过来。

这时候,因为大火失去控制,那辆CM31装甲车在二次爆炸中飞上了天

第六十七章 猎捕海豹

接到还有美军飞行员幸存的消息,宜兰守备司令潘晓文少将没有丝毫迟疑,立即把消息发给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命令塔拉南社的台军前往事发地点。因为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大部队即将到达,所以潘晓文没把精力放在这件事情上。

塔拉南社的台军是一支民兵部队,别说直升机,吉普车都没几辆,难以及时到达。

美军不会把营救跳伞飞行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虽然存在很多疑点,比如没有收到飞行员发出的求救信号,又比如台军搜索部队发回的是数字信息、没用语音频道汇报情况,但是情况万分紧急,护送受伤飞行员的车队在返回途中遭到伏击,容不得半点耽搁。

“华盛顿”号航母距离事发地点太远了,就算用C-2空投特种兵,也无法及时赶到。

美军有更好选择,那就是让已经到达与那国岛附近海域,名为前进部署,实际为运送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船队开路的“埃塞克斯”号两栖舰队出动MV-22飞机,将负责营救跳伞飞行员的“海豹”突击队员送过去。

要不了一个小时,美军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就能到达事发地点。

因为台军已经击退共军小股部队,“海豹”的任务是将飞行员接回“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所以一架MV-22与一小队突击队员就足够了。

美军的反应非常快,从接到消息到MV-22从“埃塞克斯”号上起飞,还不到五分钟。

MV-22的巡航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五百千米,算上起飞与降落时转换飞行状态,飞完近两百公里的航程也只需要三十分钟。

两台六千轴马力发动机产生的狂风,不但把地上的枯枝落叶刮得满天飞,还把站在附近的几名士兵吹得来回摇晃。

“别那么严肃,随意一点,找些话说。”

“找些话说?”叶振邦朝穿着台军少校军服的郑承孝看了一眼。幸运的是,那名台军少校背部中弹,子弹没有贯穿,所以军服正面没什么异样。

“对,找些话说,放轻松一点。”郑承孝大声吼了起来,还挥手比划了几下。

“只有一架‘鱼鹰’?”

郑承孝点了点头,说道:“只有一架,看来我们发的假消息起了作用。看到没有,两名飞行员都盯着我们。放松一点,别让美军起疑心。”

大概是MV-22的自动驾驶系统非常先进,飞行员才有精力注意周围的情况。

“美军来得还挺快的嘛。”

“应该是部署在两栖攻击舰上的特种部队。注意到没有,那是陆战队的MV-22,不是空军的CV-22。看样子,这次来的是我们的老熟人。”

“老熟人?”叶振邦不太明白郑承孝的意思。

“‘海豹’,肯定是‘海豹’突击队。”郑承孝强调一句,又说道,“这几年‘海豹’非常活跃,从兴都库什山到伊洛瓦底江,到处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两年前缅甸军政府同意举行大选,将权力移交给民选政府,释放获得过诺贝尔**的昂山素季,与‘海豹’有很大关系。”

“也有你们一份吧。”

郑承孝笑了笑,说道:“等下小心点,可以不把三角洲与游骑兵放在眼里,但是千万不要小看这支只有两百名成员的特种部队。”

“你准备怎么办?”叶振邦稍微停顿了一下,“走上去,让他们交出敌我识别器?”

“这个主意不错,不过没这么简单。”郑承孝呵呵一笑,说道,“‘海豹’一般以七到十一人的小分队为单位执行任务,因为这里是战区,而且我军特种部队大名在外,所以机舱里很可能有十一名突击队员。”

“算上飞行员的话,比我们还多一个。”

郑承孝点了点头,摁住帖在脖子上的麦克风,说道:“飞机降落后,等客人下来再干掉飞行员,见机行事。记住,不要胡乱开火!”

叶振邦知道郑承孝在给四周的特种兵下达命令,他也朝后面几个换上台军军服的兄弟点了点头,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

这时,MV-22稳稳当当的停在了道路上。

将机长接近二十米、旋翼转动时翼展超过二十五米的MV-22降落到宽度不到二十米的山间公路上,难度不亚于将一根麻绳穿在绣花针上,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美军飞行员不但技术高超,还胆量惊人。

可惜的是,胆量惊人的不仅仅是那两名屁股下面连弹射座椅都没有的飞行员。

因为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山间公路过于狭窄,降落后MV-22的尾部悬在公路外,所以“海豹”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