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奴 >

第262部分

恶奴-第262部分

小说: 恶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海虽然有过,但若是能替朕平了这吴逆贼军,也算将功补过了,但愿他莫让朕失望。康熙盘算了一下,巴海所带的是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三旗的精锐八旗兵,单这兵力,可顶昔年吴三桂数万大军,现在巴海一股脑带了去痛击贼军主力,虽兵力处于劣势,但料想应该能予敌重创,至不济也可以将贼兵阻于格尔格萨河。康亲王杰书带了两千多前锋、骁骑的精锐出关,盛京也有数千兵力,派一军援救乌拉,解吉林之围是绰绰有余的,待巴海出战战报过来,再决定是否从盛京抽军调往宁古塔。
高士奇在回京路上曾向康熙提议让朝鲜国派兵相助吉林将军新柱剿灭贼军,但却被康熙否了,朝鲜虽是属国,有出兵相助主国的义务,但康熙认为让朝鲜国派兵帮助平叛,有些丢大清的颜面,三藩闹得那么凶时,都未曾让朝鲜出兵平叛,现在不过是些吴三桂的残部勾结罗刹人造反,更无须让属国出兵了。传了出去,倒让人以为堂堂大清无兵可战了呢。再说不是已经传谕给科尔沁亲王沙津让他率部赶赴盛京了嘛,有科尔沁蒙古兵在,更无须属国之兵出战了。
最初的慌乱之后,康熙现在对平乱信心很大,也不似在木兰时那么失态。抬头见于成龙还跪在那,不由笑道:“于成龙,你怎么还在跪着,快起来,来人啊,给于大人赐座、赐茶。”
“臣磕谢圣恩!”
一听皇上给自己赐座赐茶,于成龙心里翻江倒海,感慨不已。有些兴奋的叩头谢恩后,欠身坐下,屁股只挨了半边那锦凳,不敢全落在上面。
“于成龙,朕知道你,也信得过你。你在江宁知府任上做得不错,吏部把你列为京察首名,这是在替朕夸你呢。”康熙的脸上笑容灿烂,语气也是十分和睦,听得于成龙是感恩涕零。
“臣只知忠于王事,兢兢业业,不敢居功。”
“今天朕见你,一是想看看你,说来也有三年没见到你了,朕心里也是挂念着你的。二来是想让你做江苏巡抚,这个差使你看如何呀?”
于成龙连忙起身跪下:“臣谢恩,但皇上这样抬举臣,臣亦喜亦优,恐怕办砸了,有负圣上重托。”
“哈哈…你说得不错,正是要有重托,朕才想到了你。”康熙话锋一转,正色说道:“你到任之后,即要为朕筹措三百万石粮食,并且明年、后年还要多,朕问你,你能办到吗?”
三百万石军粮?!于成龙一惊,连忙说道:“皇上明鉴,全国税收,江浙占了三分之二,百姓们苦于赋税过重,已是怨声载道。如今三藩平定,台湾收复,内忧外患俱已消除,正该减税轻赋,与民休养。圣上却让臣加税加赋,臣万万不敢奉诏!”
康熙没有不快,看了于成龙一眼说:“你着什么急呢,朕不是和你商量嘛。要不是这件事难办,朕还不叫你去?朕明白告诉你吧,朕的北征大军惨败,尚阳堡重地失陷,关外现在是贼军四起,西北葛尔丹又起铁骑侵犯漠北诸部,罗刹人也大举南下了,所以朕现在不仅要在关外用兵,还要在西北用兵,没有几千万石粮食,这个仗叫朕怎么去打呀?”
同时用兵于关外和西北?于成龙一怔,失声问道:“臣斗胆敢问圣上,西北用兵是圣躬独断呢,还是听了明珠的主意?”
一听这话,康熙的脸色“刷”的变了:“于成龙,你应该知道,在这些大事上,朕从来不听别人的话,臣子岂能左右了朕。”
于成龙并没有被吓住,沉声说道:“圣上,臣以为,关外用兵乃不得已,吴逆贼军与罗刹勾结,若不早剿,必有大祸,所以臣无话可说。然西北用兵准葛尔却是断然不可,皇上要知道,我大清这几年连年用兵,国库空虚,现在用兵关外已经吃力,再用兵西北,国库如何承担得起。皇上要打仗,做臣子的自然要想法子为皇上筹备军粮,然而这最后还不是要摊到百姓头上,民徭一旦加重,让百姓怎么活下去?如果因此而引起全国不宁,又将何以善后?”
“哼,你以为朕没想到这一点吗?”
于成龙的话让康熙有些怒意,不快道:“如今吴三桂旧部在关外造朕的反,罗刹国又大举南下,西北葛尔丹又虎视眈眈。你知道吗?当朕听说贼军尽屠尚阳堡内我旗人子民时,朕的心有多痛吗?现在他们更是肆虐关外,杀我官民,朕贵为天子,难道能视而不见吗?若拖延下去,有朝一日,闹到朕的御辇、令旨都出不了山海关,那后世将如何看朕这个皇帝?又怎样评价你们这班‘清官’呢?”
这话问得突然,也问得很有分量,于成龙正不知如何回答,康熙又说话了:“为了不让关外旗人和各族百姓再受煎熬,朕才破格提升你,要你去担此重任。因为你是清官,加赋加税,百姓虽有怨言,还不致于造反,换个贪官去,就不行。当然,朕也知道,你一上任就增加赋税,百姓们也会骂你的。可是,你身为朝廷大臣,不能只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还要考虑到朕的难处!考虑到大清的难处!”
听到这里,干成龙出了一身冷汗:“皇上教训得对。臣目光短浅,不识大体,求圣上宽恕。臣勉受圣命,尽力而为之。”
“不,不能尽力而为,而是一定要办好。告诉你,忠臣、清官,朝里能选出不少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古之明训嘛,能做到这点并不难。但朕需要的是‘明’臣,懂吗?‘明’臣,识大体、顾大局,为国分忧,为君父分忧,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怕自己吃亏这才是明臣!”
说到这里,康熙迈步走到于成龙面前,将他扶起:“朕重用你,你就得回报朕,朕现在需要粮食,没有粮食,难道叫朕的将士们空着肚子和贼兵厮杀吗?朕告诉你,你办得成也得办,办不成也要办,总之,朕要你在三个月之内将三百石粮食运到关外去,不然,朕吃不安睡不宁,你于成龙的日子也不好过,知道吗!”
“臣明白!”
康熙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成龙还能说什么,神情凝重的重一点头:“皇上放心,臣一定不负你所托,这三百万石军粮臣一定如期运到关外去!”
“好,这才是朕的好臣工!”
康熙知道于成龙答应下来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当下轻松不少,前番为筹措北征大军粮食,关外各地已被搜刮一空,现在又要平乱,关外已无粮食可用,只能从关内调粮。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去年刚遭了天灾,粮食欠收,不要朝廷救济就不错了,哪里能指望得上,所以眼下只能从富庶的江苏调粮了。而军粮所需甚大,有相当一部分是康熙替日后出征葛尔丹的大军所备,因此由江苏一省摊派,百姓必然负担沉重,这也是为什么康熙要将于成龙提为江苏巡抚的缘故。他官声好,素有“清官”美名,由他去做这“恶事”,百姓纵有不满,也断然不会闹事。
叮嘱于成龙一番征粮的事情后,康熙便准备让他退下,却见于成龙突然又跪了下去:“皇上,臣还有事要奏!”
“噢?”康熙见他神色肃然,不由问道:“何事?”
于成龙将头抬起,朗声说道:“臣要弹劾明珠!”
于成龙只觉得头昏脑胀,一下消化不了皇上这一大套道理,“皇上教训,使臣茅塞顿开。臣不明事理,见短识浅,求皇上治臣不恭之罪。”说完,叩了个头,艰难地站起身来。
小说阅读下载尽在中文网更新超快小说更多:htt8yt
'  '
第四十八章 事到临头 明哲保身
于成龙突然要弹劾明珠,让康熙有些吃惊,遂既却摆手道:“你现在是江苏巡抚,也是封疆大吏了,弹劾朝官的事情你就不要插手了,这事自有御史会办,你退下吧,回去好生想想怎么才能尽快把粮食给朕筹下来。(g_)”
“皇上!明珠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打击异己!今又葬我数万北征将士性命,臣身为大清臣子,岂能视闻不见,臣请皇上下旨查办明珠,以正朝纲!”
于成龙咚咚的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将自己所知道有关明珠贪赃枉法的事情说了出来。
康熙听后只是轻叹一声,并未动怒,而是面无表情的问于成龙:“于成龙,朕问你,你来京城几日了?”
于成龙不知皇上问自己这个做什么,老实回道:“回皇上,臣来京城已有十多日了。”
康熙听后轻点一下,盯着于成龙看了一眼,淡淡道:“为何你在江宁的时候不向朕上折子弹劾明珠,这会却要弹劾他呢?为什么又要非捡在今天而不是昨天或者明天呢?”
“这…”
于成龙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开口。若非郭L昨夜找到自己,自己何尝想到要在今日在皇上面前揭发明珠呢。
康熙见状,微一摇头,开口说道:“于成龙,你是忠臣、净臣,这一点,朕从不怀疑你。但你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心地偏狭、好名、好胜,总想保自己的名声,总想胜过别人,这就不好。做大臣的,心地宽一点,看得远一点,多存仁恕之心,多讲点慎独之道,还是很要紧的。明珠是当朝重臣,替臣做了多少事,办了多少差,省了朕多少心,你知道吗?北征之事,也不能全怪在他头上,朕也有错,这事情不能把鞭子打在一人身上。至于你说的那些贪污之事,不过道听途说,可有真凭实据?如果没有,你就先跪安吧,回去好生当你的江苏巡抚,你要知道,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替朕筹措军粮,别的事情你不用管,也不须管,朕心中是有数的。”
“皇上!。。。”
于成龙见康熙并未下旨查办明珠,言语甚至有替他掩饰遮盖之意,不禁性子来了,决定要一谏到底。正要开口时,却见高士奇和张玉书进了书房内。
康熙对明珠是有不满,也知道他和索额图二人都在结党营私,平日里收了不少贿银,六部衙门,各省官员中不知插了他多少亲信,甚至连宫里的事情都要通过内务府横加干涉,真要查起来,砍他十个脑袋都不够。但眼下关外战事还要明珠去办,哪里能将他办了,放眼朝堂,也就明珠一向合自己的心意,换成别人来接这烂摊子,天知道会让自己添多少堵。而且朝廷里还需要明珠去制衡索额图,否则索额图一党独大,对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
于成龙所说的这些,康熙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但现在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查办明珠的,所以他便想打发于成龙回去,办好自己差就行。但看到高士奇他还是忍不住劈头盖脸地问了一声:“高士奇,明珠结党营私,嫉功害贤,贪赃枉法,欺骗朕的事儿,你知道吗?”
高士奇被这突然的问话闹愣了,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回答。张玉书也呆在了那里,不断的抽动脸颊,心思急转着。
康熙转身对于龙成吩咐道:“把你刚才的话再说一遍与他二人听。”
于成龙只好把明珠的种种不法事情又说了一遍,高士奇这才知道原来是是于成龙告明珠的御状来了。他偷偷地瞟了康熙一眼,见皇上面色不善,知道康熙已经动怒了,权衡利弊,决定保住自己再说,便不敢隐瞒,如实答道:“回圣上,这些事,臣知道。”
一听这话,康熙勃然变色:“知道为什么不向朕奏明?”
高士奇吓得连忙跪下叩头:“圣上,明珠之奸情,举国上下,无人不知。可是…人生在世,谁不怕死?索额图、阿兰泰、张英他们尚且不敢明奏,臣职位低卑,更不敢…”
话还没说完,康熙突然站起身来,怒声斥道:“混蛋!你懂得什么叫事君惟忠吗?既然怕死,就不要在朕跟前做事!”
高士奇自从来到康熙身边,这还是头一回碰上了这么硬的钉子,也是头一回被康熙问得无言可对,吓得他脊梁上冷汗直流,低着头一声不响地跪着,听候发落。他一向与明珠走得近,外人看来也都当是明珠一党,现在于成龙告了明珠的御状,惹得皇上动怒,他也只能想方设法保住自己,否则这“汉相”就算当到头了,一世努力也要尽做落花流水去也。
在一边的张玉书看见康熙把对明珠的怒气,全撒到高士奇身上,觉得有些不公平,上前跪下奏道:“皇上,明珠欺君罔上,心术不正,结党拉派,他手中的权力足以陷害忠良。如果抓不着真凭实据,就是奴才也不敢妄奏,何况高大人呢,皇上若要治罪,奴才也自请受罚!”
高士奇听了张玉书这话,心中一亮,唉!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些话呢?看来张玉书这老家伙确实比我高出一筹。他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听见康熙纵声大笑:“哈哈哈,明珠,朕一手提拔了他,给了他今日地位,难道朕就除了不了他吗?当年鳌拜那般欺朕,朕不过一少年,也将他拿下了,现在朕贵为大清天子,难道还不如从前年少时吗?”
高士奇最善于钻康熙的空子,一听这话,马上接口就说:“皇上圣明,鳌拜是明火执仗,而明珠却是打着皇上的旗号胡作非为。皇上要想除明珠易如反掌,可是要让奴才等除他,那就是蚍蜉撼树了。”
这个马屁,拍得正是时候,也正是地方。康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