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奴 >

第258部分

恶奴-第258部分

小说: 恶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饭桶,废物!…朕为何不杀了他们,为何不杀了他们…朕的八旗将士啊!…祖宗龙兴之地竟然被贼兵如此荼毒,叫朕如何有面目见列祖列宗啊!…朕要杀了他们,朕要要了他们!…”
康熙好像疯了一般在那大吼大叫,忽说一句这,忽又说一句那,让人不知他究竟在说什么。甚至从一名侍卫的腰间抽出佩刀拿在手中四处挥舞,咆哮万分,众人都被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声,唯恐被盛怒中的皇帝一刀杀了。
“皇上息怒!”
闻讯赶来的裕亲王福全是世祖之子,康熙的哥哥,听到大帐这边动静后,他忙带人赶了过来,一到大帐就看见弟弟在那挥刀咆哮,不禁吓了一跳,忙上前一把抢过康熙手中的刀,然后示意太监们赶紧将皇上拖进帐中。
有裕亲王出面,太监们忙依令将有些失常的康熙拖进帐中,福全又不放心,担心弟弟气火攻心,有个什么好歹,吩咐侍卫们赶紧叫御医来。
帐内康熙被太监们拖进去后,突然就晕了过去,如此一来更是吓坏众人,御医赶到后把脉一瞧,说是皇上只是一时被气火攻了心,以致血脉不宁,这才晕厥过去,只需服些清神回血的药方就可清醒过来,当下开了药方让太监赶紧煎药。
外边,恭亲王常宁、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和户部满尚书佛伦、刑部满尚书葛思泰、吏部满尚书科尔坤等官员们相继赶到,纷纷打听着到底发生什么事。
福全从帐内出来后,径直走到还有些魂不守舍的阿兰泰身边,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皇上如何了?”阿兰泰没有马上回答福全,而是有些关切的朝帐内看去。
“皇上只是一时气血不宁晕了过去,无大碍,你快告诉本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听皇上没什么大碍,阿兰泰才松了口气,旋又悲愤难耐,动容说道:“回王爷话,宁古塔急报,北征大军已经全军覆没,尚阳堡又有吴三桂旧部复叛,已经占领尚阳堡,贼兵有数万之众,内中更有罗刹人,巴海奏报上说,现贼军主力正进攻宁古塔…”说到这,阿兰泰不禁再次失声痛哭,他这一哭把那些王公大臣们都吓到了,一个个目瞪口呆的望着这当朝大学士。
福全心中也是震惊万分,见那报信的骁骑信正不知所措的望着自己,忙上前拉过他喝问道:“什么时候的事?宁古塔现在什么情形?快说!”
那骁骑校见皇上晕厥过去,正担心受怕着,现在又被福全这么一拉,心下更慌,张大嘴巴吱唔半天才说道:“奴才快马加鞭从宁古塔赶来,一进关就进了京城,知道皇上到了围场后又马不停蹄的往这赶,算来已有六天了,贼兵闹事之时是七月初二,现在已过了大半月,奴才来时巴海将军正率军平乱,现在什么情形奴才也不知。”
“废物!”
福全也是心急,但这奴才确实不知,再逼他也无用,松手将他推开,眉头紧锁,北征大军覆没和尚阳堡沦于贼军之手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现在贼军有数万之众,内中更有罗刹匪军,而宁古塔巴海手下只有数千骑兵,若是巴海再败,宁古塔便要沦于贼军之手,届时贼军就可长驱直入杀向盛京了。
贼军若是得了盛京,我大清列祖列宗之陵寝可就要陷于贼兵之手了,咱们这些爱新觉罗子孙可就成了不肖子孙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几位王爷,皇上醒了,请几位王爷入帐议事!”
福全正不知怎生是好时,陈双喜从帐内出来,告诉他康熙醒了,要见他和常宁、岳乐等王爷。当下福全顾不得多想,忙和常宁他们急步入帐,进帐之后就见康熙正躺在塌上失神落魄的看着头上的帐顶。太监宫女们都被斥了出去,只有随驾的怡贵妃瓜尔佳氏一脸泪水的跪在那。
小说阅读下载尽在中文网更新超快小说更多:htt8yt
'  '
第四十章 罪己诏 御驾亲征
“皇上…”
福全和常宁二人缓步走到御塌之侧,轻声叫唤了一句,塌上康熙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仍是呆呆的望着帐顶。二人一个是康熙的哥哥,一个是康熙的弟弟,是众多王爷之中与皇帝血缘最近之人。二人中又以福全才能最著,幼年之时,顺治曾问其志,福全答曰“愿为贤王”。康熙六年,福全十七岁时即入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宗室之中品性与才能俱佳的王爷之一,深得康熙尊重与宠信。
常宁于康熙十年被封为和硕恭亲王,今年不过二十九岁,是亲王之中最年轻的一位。与其兄福全稳重不同,常宁许是年轻的缘故,有些年轻气盛,常自诩有大将军之材,可领兵百万,平时挂在嘴边最多的便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过时至今日,其却未曾挂帅出征过,三藩之乱时,常宁便请缨出征,却被康熙驳回,因为他知道这个弟弟只是嘴上功夫,浮夸而已,真正要用却是不能的。他宁可这个弟弟当个太平王爷,也不想让他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
同时入帐的安亲王岳乐和康亲王杰书却都是有赫赫战功的,二人都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是宗室之中领军的翘楚人物。岳乐是太祖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之子,论辈份是康熙的爷爷辈。他年轻时曾跟随肃亲王豪格征讨盘踞四川的张献忠,作战十分英勇,且颇具谋略,率部击斩了大西王张献忠,由此被晋升为贝勒。之后由于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绩,被擢升为安郡王。虽说五十多岁的人了,但身子骨却不亚于年轻的时候,老当益壮得很,平日里也很喜欢和小辈们在一起,是个既让人尊重又令人讨喜的一个老王爷。康熙此番木兰围猎将他带上的的目的便是想待罗刹平定之后,以他为帅出征准葛尔。
康亲王杰书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与康熙平辈,是其堂兄。顺治六年杰书袭爵封为郡王。顺治十六年,因其伯父巽亲王满达海被追论前罪,最终被追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满达海之子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为贝勒,礼亲王一系的爵位由杰书承袭为康亲王,同时任正白旗旗主,三藩之乱时出任奉命大将军,成功平定耿精忠叛乱,并率部击溃台湾郑经部,战功卓著。且现在正值壮年,也是康熙夹袋中可以用之为帅的宗室。
岳乐和杰书进帐之后,见康熙躺在那看着头顶发呆,都有些担心,岳乐心急之下便轻声问怡妃:“皇上他?”
怡妃没有开口,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岳乐见状,也点了点头,不再去问怡妃,而是走到福全身边,示意他将皇上叫醒。
福全正要叫康熙时,却见康熙突然一跃而起,对外叫道:“传高士奇、张英。”
“奴才高士奇(张英)磕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士奇和张英进帐之后跪拜行礼,俱是心切的看着皇上,方才皇上失态之时的样子可是将他们都吓到了,比起今日所见那猛虎都要吓人得很。
康熙看也不看他们二人一眼,只急着吩咐道:“笔墨,拟旨。”
拟旨?高士奇和张英二人一怔:“不知皇上要拟何旨意?”
康熙神色一动,有些沉重道:“朕要拟罪己诏。”
“罪己诏?!”
帐中众人一惊,这罪己诏历朝皆有,是皇帝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但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现在虽说北征大军没了,关外又有吴三桂旧部叛乱,但无论如何也不够让皇上下罪己诏的程度,即使当年吴三桂起兵反叛之时,皇帝都不曾下过罪己诏,何以今日为这一场败仗就要下罪怀诏呢?这未免有些轻重不分了,所以高士奇和张英二人不假思索便劝道:“胜败乃兵家常有之事,皇上只需再遣良将率精锐出关即可,无须罪己诏,此举于制不妥。”
“记。”康熙并不理会二位学士的劝阻,扫视一眼众人,便朗声说道:
“朕以冲龄之位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罗刹国本宵小野蛮,若统领有方,何敢侵我国土,杀我官兵。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所用非人,实功罕觏,竟使我大军全军覆没。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而加派难停。中夜思惟,业已不胜愧愤。今年正月,复致上干皇陵。祖恫民仇,责实在朕。于是张兵措饷,勒限责成,伫望执讯歼渠,庶几上慰下对。又不期诸臣失算,再令溃决猖狂。甚至大军辱于小丑,兵民敢于无上。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
高士奇和和英二人无奈,只好将康熙的旨意迅速拟就圣旨。福全和常宁他们虽不知康熙为何要颁罪己诏,但祖宗之地惨遭兵灾荼毒,俱是感同身受,都有些沉重。
“惟是行间文武,主客士卒,劳苦饥寒,深切朕念,念其风餐露宿,朕不忍安卧深宫;念其饮冰食粗,朕不忍独享甘旨;念其披坚冒险,朕不忍独衣文绣。兹择减膳撤乐,除典礼外,余以青衣从事,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日为止。文武官也各省察往过,淬励将来,上下交修,用回天意,总督总理,遍告行间,仰体朕心,共救民命。密约联络,合围大举,直捣中坚,力歼劲寇。
朕嗣守鸿绪十有六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今祖宗龙兴之地受刀兵之祸,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谁任其责?所以使民罹难锋镝,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积成丘,皆朕之过也。”
一口气宣完自己的罪己诏后,康熙又大声喝道:“陈双喜。”
“奴才在!”
“用印!”
“奴才遵旨!”
陈双喜忙取出康熙的玉玺,在高张二人拟下的“罪己诏”上用了印。
吹干之后,张英将罪己诏呈给康熙御览,康熙从头又看了一次,见无问题之后,吩咐他道:“即刻颁布全国,务使臣民知晓朕之痛心。”
“喳!”
张英应了一声,与高士奇退下办理颁诏之事。待他们下去后,康熙挥手示意陈双喜:“给几位王爷看座。”
陈双喜忙喝来两个小太监搬了四只锦凳递到帐中,请裕亲王、恭亲王他们坐了。
“怡妃你也下去吧。”康熙摆手示意怡妃退下。
“是,皇上。”
怡妃退下之后,陈双喜也知趣的退出帐中,只留康熙和四个王爷在内。
待众人都退下后,康熙当即走到哥哥福全面前,沉声道:“北征大军既没,吴三桂旧部又复叛,朕以为这些贼子定是勾结罗刹,所图不小,故朕决定御驾亲征,将这些宵小贼寇一举荡平,以洗我北征之耻,保我祖宗基业!”
'  '
第四十一章 康亲王出关(求红票)
“皇上不可!”
福全、岳乐四人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御驾亲征这四个字着实是吓到他们了。(g)
福全断然不同意,斩钉截铁道:“皇上乃万金之躯,天下之主,岂能轻易涉险!”
常宁有些激动的嚷道:“王兄说得是,我大清难道没人了吗,要皇上亲自领兵出征么!”
岳乐的脑袋也是摇得跟拨浪鼓一般,“巴海不是说了嘛,他已领军平乱,皇上何须要御驾亲征,只需调兵拨些钱粮支援就是。以臣看来,吴三桂的这些旧部就算和罗刹人勾结上,也掀不起大浪来,残兵败将难道还能翻了天不成!”
“吴三桂活着的时候都没能闹出天来,现在死了,就凭他那些旧部难不成还真能打到北京城来吗!”康亲王杰书心中一动,当即请缨道:“皇上,区区贼寇不值为道,臣请领兵平乱,不出三月,定当将这些吴逆贼匪荡平!”
“臣弟不材,也愿为皇兄分忧!”
常宁一听杰书请战,忙也上前一步,要自请领军平乱。
“这…”
御驾亲征的念头是康熙刚刚脑子一热想到的,现在见王爷们都反对自己御驾亲征,不由有些踌躇。
福全见状说道:“皇上,臣记得康熙十年吴三桂从云南起兵之时,皇上都未曾有过御驾亲征之念。以那时吴三桂之势,皇上都全然不放在眼里,只调兵遣将予以各个击破,今日关外之局面,比之当年差之甚远,皇上何以有这御驾亲征之念的。再说,皇上若是御驾亲征,朝廷必为之震动,别的不论,且这兵马粮草就是庞然大数,臣听闻朝廷为了筹措北征大军,已然是费尽心力,若皇上再要御驾亲征,这准备自不能与他人出征相同,粮草车马所费甚多,于国于民都不适合。臣建议不若由康亲王为抚命大将军,由其领京营精锐出关赴,坐镇盛京,统吉林、盛京、宁古塔兵马,居中筹谋,调精兵以平叛,此方为良策!”
听王兄竟然提议杰书统兵出关,常宁不乐意了,轻哼一声,扭过头去,一脸的不快。他这神态动作康熙和福全他们都看在眼里,却是谁也不理会他,康亲王杰书倒是有些过意不去,但想到这是为了祖宗基业,心中也释然了。毕竟关外乃爱新觉罗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