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奴 >

第184部分

恶奴-第184部分

小说: 恶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也得尽力办,若是实在办不成,也只能带上周培公赶紧走。
正端着茶碗寻思如何去寻戴梓,找到之后又怎么将他带到关外,是硬绑还是坑蒙拐骗,考虑到其现在好像是个翰林院的芝麻小官,不可能和周培公一样三言两语就随自己出关的,所以赵强想还是硬绑吧,雇个马车什么的,把人装进去,实在不行就整货车里什么的。正想着,却听旁边突然有人说道:
“你们听说了吗?顺天府今天来了母子三人,把当朝李大学士给告了!”
他这话一出,旁边的人顿时惊声一片,有人问道:“怎么回事?”
先前那人道:“那母子三人自称是李光地大人的妾侍,女的叫李秀琴,两孩子是一对双胞胎,是李大学士五年前在杭州纳的一房妾侍,岂知李大人进京之后,就不认她们母子三人,所以她们便来京城找李大人了,岂料李府的人根本不让她们进门,逼不得已之下才到顺天府递了状子。”
旁边众人听了他的话,“嘘”声一片,一个个都说道没想李光地李大学士竟然是个假道学先生,竟能做出这等抛弃骨肉之事,当真是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也有的说怕是那李秀琴想讹李大人吧,说不定就是个骗子,李光地何等身份,怎能做出这种事呢?又有的说莫不是哪个大人背后在给李大学士下绊子,听说李大学士可是要进南书房了,这要一进去,可就是宰相之尊了,这节骨眼冒出这等事,还真怕是有小人搞鬼。
说什么的都有,连带着周围桌上的客人也被吸引了过去,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得好不热闹。赵强知道高士奇已经动手了,这事现在闹得街谈巷议,人尽所知,等传到康熙耳里,再加上李秀琴母子三人,恐怕李光地要颜面尽失,无地自容了吧,南书房看来与他是无缘了,能保住官位就不错了,嘿嘿。
这事不关赵强的事,李光地再怎么倒霉也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所以赵强侧耳又听一会,见那些客人和市井妇女一般,说不出什么新意,无非是些陈世美什么的陈年旧词,便也没兴趣再听,唤来小二,结了茶钱,领着德丘二人回了西直门外高士奇那宅子。
之后两日,赵强除了派德丘出去打听戴梓和张玉书府在哪里外,就都窝在高士奇的宅子里,哪里也不去。他在等,等李秀琴母子的事情闹到康熙那里后,李光地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置,高士奇的危机又是否可以连带着消除。一旦高士奇的危机解除,他才能通过高的身份接近他想要的人。
………………。
花厅里烟宠雾罩,四个人四条水烟袋,在昏暗的烛光下十分起劲地呼噜噜响着,索额图一进门便被呛得咳了一声,众人见他进来,忙都立起了身。索额图站在灯下,拧着眉头摆了摆手,吩咐:“把窗户打开透透气儿。三保,你几时进京的?”
三宝看上去年纪在三十岁上下,矮个儿,精瘦的脸上全是麻子,只一对眼睛乌溜溜圆,嵌在眉下,却极少眨动,显得十分精明。他没有穿官服,只一件巴图鲁背心套在袍子外,袖口上雪白的里子向外翻着。听索额图问话,三保利索地打个千儿说道:“下官给相爷请安!下官是前日来的,已经见过大爷、二爷了。二位爷叫下官今晚等着相爷下朝。家兄葛礼任上有些事,须得禀明相爷知道——信里是不好写的。”
索额图一屁股坐了,端起茶喝了一口,说道:“南京的事先不说它,北京的事还缠不清呢!告诉你们,李光地进上书房的事儿,只怕是难——本来好端端的一件事,让明珠这活宝插进一脚,半路里杀出个李秀琴母子来!皇上这会正恼着呢,唉,失算,真是失算,天晓得这李秀琴母子是怎么在顺天府递的状子,顺天府也是不晓事,这等大事竟然给直接奏了上去,胡闹!我看他李国华这官是不想当了!”言毕叹口气道:“早知李光地有这么摊烂事,就不该保他的,让兆铭进书房也行啊。”
听了他这话,一个中年文士眼神一动,幽幽说道:“兆铭何德何能,哪里能入南书房呢,再说中堂在朝里并不缺人,怕的是圣眷不隆,就难办了。皇上若不听明珠他们蛊惑,不另立太子,中堂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若是听了明珠他们的蛊惑,怕事情就棘手了。”
索额图闻言笑道:“换太子那还不至于吧。日前吏部拟我袭一等公位,皇上已经照允。你们等着瞧,我还是要比明珠强点儿。”说话间酒菜已经上来,索额图命小厮们回避了,便请四人入座边吃边谈。
'  '
第四十五章 明争暗斗
席间三保等人端起酒杯恭贺索额图荣袭一等公,这一等公可是大清对于异姓臣子最大的封爵,超品之尊,现在索相晋为一等公,这无疑在朝中地位又稳固了一步,比起明珠来,可是高了不少,实在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
厅内这四人除了三保外,另三人分别是刑部侍郎都克简,吏部侍郎候文道,还有一个中年文士便是索额图的心腹幕僚袁世杰,此人字兆铭。少年之时便有“神童“之称,十六岁就在顺天府主持的乡试中取得举人功名,如此年少就能考取举人实属罕见,与前明杨廷和倒是有一比,所以当时轰动了整个北直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资。然而袁世杰后来接连考了三次进士,却都名落孙山,榜上无名,心灰意冷之下便再也不涉足科场。
因其家境颇为贫寒,为谋生活便经人介绍到了索额图府中做了西席。索额图见他才思敏捷,举止有度,便起了爱才之心,将他从府中西席子转为自己的幕僚,替他处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公文。袁世杰得此机会,深知自己只要紧紧攀上索额图这棵大树,就算不走科举之路,将来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因此处理公文十分卖力,举措答辞都很得体,偶尔还向索额图提出自己对于那些公文的一些见解,每次都甚合索额图之意。时日久了,索额图见其的确是个人才,便将其纳入自己的核心幕僚范围中,刻意栽培与他,袁世杰也不负他的期望,竭尽所能为其办事,隐隐成为索府中的头号军师,现在身上也有了从五品的官身,在翰林院谋了个侍读的缺。
索额图也很高兴,大扫先前因李光地之事而在心头产生的烦躁,对众人的劝酒也是来者不拒,皆是一口干了,谈天说地的好不热闹。正聊着索相这一等公吏部何日报请皇上批准时,却见刑部侍郎都克简突然停了筷子,犹犹豫豫的小声说了句:“下官突然想起康熙八年的事,那时鳌拜中堂也是头一天晋封一等公,第二天便让皇上在毓庆宫拿了…”说完一脸担忧的看着索额图,候文道和三保听了也是脸色一下变得苍白,全怔在了那里。
都克简的话让索额图心里不禁打了个寒战,脸色变得极其难看,随而强颜一笑,道:“鳌拜欺君枉上,欺万岁爷年少,万岁爷拿了他也是他罪有应得,如何能与本相相提并论!”
“那是当然,鳌拜那个罪臣岂能和索相相提,下官失言了。”都克简也知道自己这话冒失了,见席间气氛都被自己这莽撞的话给打破了,忙讪笑一声端起酒杯“咕噜”一口,赔笑道:“该罚…该罚…”
袁世杰将酒杯撰在手中捏了又捏,开口说道:“万岁爷英明天断,深不可测,但万无猜忌索相之理。不过…”
“不过什么?兆铭快说。”索额图嘴上那么说,心里却真是有点怕的,见袁世杰有什么话不好出口,当下又是一个寒战。
袁世杰抬眼看着索额图,斟酌道:“但眼下皇上那边到底是什么意思,却真是难说得很。就拿李光地这事来说吧,就算他真有抛弃骨肉之事,皇上恼他是罪有应得,可高士奇结交近侍也是真,可皇上为什么到现在也不处罚高士奇?”
“不错,李光地是咱们的人,高士奇是明珠的人,皇上不可能不知晓,现在罚了李光地,却对高士奇结交近侍的事不作处置,这摆明了是偏心嘛!”都克简十分不满的将筷子“叭”的一声拍在桌上,嘴撅得鼓鼓的。
“索相面前,你胡闹什么。”候文道给了都克简一个眼色,然后小心翼翼的问索额图:“今日皇上看望博学鸿儒们,带了太子吗?”
索额图此时似乎有点心神不宁,并没仔细留意听候文道的话,只随口说了句:“带了的,还有贝子允禔。”
候文道闻言吐了句:“皇三子也是贝子爵位,皇上为什么不一同带去?为何偏偏带了皇长子呢?”
索额图目光霍的一眺,说道:“他才三岁嘛,兴许岁数太小,兴许有病,兴许……”说到这里,他突然颤了一下,没再说话,只呆呆地望着摇曳的烛光出神。是啊,皇长子现在越来越得皇上看重了,不管什么场合都让他与太子一起出面,一应赐物也与太子相同,这实在是个不好的信号,再加上明珠那帮人从中挑拨蛊惑,说不得。。。后果他不敢再想下去,闭上眼睛。
袁世杰见状意味深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没娘的孩子没人疼,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古往今来因爱移夺嫡的事有多少?皇太子跟前没有个靠得住的师傅,内无良相保扶,外无良将护持,终归是不得了的!现在明珠那帮人见天的在皇上面前诋毁太子,变着法子想让皇长子出头,其心可诛啊。从李光地与高士奇这事看,皇上显然也是看中明珠那边的,这一时半会还见不出影响,时日一久,恐怕太子就悬了。”
“良相……良将?”索额图咀嚼着袁世杰的话,脸色变得又青又白:所谓“良相”就是自己,但经这几个人一说,康熙究竟对自己有几分信任,越发吃不准了。他寻思着外边的“良将”,图海虽在陕西当着抚远大将军,却因年老中风致表请休;桑额在喀左带兵,但这人从不淌浑水,冒险的事指望不上;赵良栋病死,张勇又是明珠的人;而蔡毓荣又因偷娶吴三桂的孙女,正锁拿进京,是指望不上了;可惜了广东总督吴六一,一上任便被尚之信投毒害死,此人若在,调进直隶当总督,那是千妥万当的。
想了半晌,索额图突然一拍椅背,失声笑道:“我怎么忘了周培公!此人可是个治军将才,文治武功皆为一流,若是得了他,这良将不就有了吗?如此一来良相良将皆在,明珠那活宝想打太子的主意,门都没有!”
“此人之事下官也多有知晓,图海若不是靠他,焉能有如今富贵。。。只可惜他功高震主,已被皇上弃用了,听说三年前就挂印辞官回了故里,远水救不了近火,再说皇上那边也不定会重新起用他啊?”候文道的眉头皱得紧紧的,感觉这事还是不好办。
索额图闻言哼了一声,道:“他哪里是功高震主,还不是明珠背后使的绊子,眼红他的才能,生怕他在皇上面前抢了自己的宠。这等活宝,就是朝廷的祸害,不知皇上怎么就如此信他,唉!”顿了一顿又自信满满道:“启用周培公之事倒不难办,皇上那边定不会驳回,这样吧,我派人去湖北给周培公送封信,只要他能来京,我便一力保他为直隶提督,让他手下的绿营兵满十个营。如此,他必肯来助我。”
“好,就这么办,下官这就去给相爷写信。”袁世杰说着起身便要去写给周培公的信,却被索额图拦了下来,“不急,吃完饭再写也不迟。”
'  '
第四十六章 养心殿
眼下京城里最热闹的事除了当朝大学士,礼部侍郎李光地被皇上连降三级外,就属这百年难得一遇的博学鸿儒科了。据礼部的不完全统计,大概有近一万名各地博儒与士子云集京城参加本科大比。而前年的会试只有三四千举子参加,今年的人数可谓是空前,一下就翻了一番,这让康熙是心花怒放,因为士子人数的大幅增加不仅表明大清统治的地域越来越广,越来越稳固,也代表着这些汉人士子对满人统治的认同。不管哪朝,有读书人的支持,这政权就是不想稳固也得稳固了。为此,他特意带着太子和皇长子接见了几十个鸿儒代表,对他们赞赏有加,连带着这几天朝中那些勾心斗角的事也被暂时抛到脑后去,正所谓“龙颜大悦”。
满清科举最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已举行了,但不经常,考试的方式方法都比较简单。入关后,首次科举考试是在顺治二年。同列朝列代一样,清朝科举考试两个目的。一是为选官取士。清朝土地辽阔,需要大批官僚来管理政事,帮助维持统治。从科举及第的考生中选取官员是唐代以来选拔官员的正途。这种做法有助于克服选拔中的长官意志,扩大选官基础。二是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民。族矛盾,这个目的清初尤其明显。大汉奸范文程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因此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越多,越显出人心所向。八旗人丁本就稀薄,不过百万,以这么少的人统治近亿人口的汉人,压力不想可知,现在自己的政权能得到汉人士子的认同,开个恩科竟然举国响应,康熙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比当初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