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奴 >

第137部分

恶奴-第137部分

小说: 恶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强不想说太多,这个时候说太多也没有用,有时候一句话一件事情不需要重复太多,只要对方能够明白就好。
“大帅放心,末将一定不负大帅所托!”左铭南和钱林二人对视一眼,二人心中无比坚定,士为知己者死,二人性命是赵强所救,有今天也是托赵强之福,现在更是被授以重任,若不鞠躬尽瘁何以自安!
“前卫师团由东进支队胡旺的第一步兵联队扩建,关于前卫师团的扩建与军官任免本帅会发函与胡千户商议,在此不做议定。”
“近卫师团由第三步兵联队及本帅的近卫中队与哥萨克大队扩建,在编的三支汉军营全部补入近卫师团。”
赵强接着将前卫师团与近卫师团的编制与军官任免宣布了出来。前卫师团由胡旺的第一步兵联队扩建,所以有关前卫师团的事项赵强需要和胡旺信交流一下才能敲定。
近卫师团的师团长赵强让贺满川接任,原本他打算自己亲领的,但权衡利弊,他还是放弃这一想法,改而任命贺满川接任。近卫师团的编制与后卫师团不一样,后卫师团是两个联队编制,近卫师团却是四个联队三个大队编制,并且是清一色火铳兵。
原第三步兵联队有两个火铳兵大队,首义城吴四手中也有四百杆火铳,加上从杜吉根思克缴获的俄军一千三百杆火铳,所以赵强手中现在共有火铳二千九百杆。四个联队三个大队编制,按每个大队六百兵算,一个联队就有一千八百人,整个近卫师团就有七千二百人。二千九百杆火铳只能够装配一个半联队,余下两个半联队就要面临没有武器的困境。不过赵强相信邓肯回来后,一定会让这剩下的一个半联队装备上所需要的火铳,而且派往尼布楚送信的使者也快回来了,赵强相信他们一定会带给自己想要的结果,一旦俄国人与自己坐下谈判,他就有把握从俄国人手中获得火铳的支持。
除前卫师团外,新组建的骑兵师团兵员四千五百人、后卫师团四千八百人、近卫师团五千四百人,计战兵一万七千人。现骑兵师团只有两千一百人,缺额两千四百人,后卫师团有四个警备大队和四个治安队,有兵三千二百人,缺额一千六百人,近卫师团有原第三步兵联队四个大队两千四百人,哥萨克大队九百人,近卫中队两百人,计有兵三千五百人,缺额三千七百人。三个师团共计缺额七千七百人。这个缺额数字与民曹提供的民夫及俘虏和新编汉军三个营、教导大队所能提供的八千兵员基本相当,所以各部的补充和调派就能够迅速落实下去。
'  '
第二百二十七章 伙头兵情报官
四个师团的整编宣布之后,第二天齐壮、贺满川、左铭南三个师团长便领着各自部下开始为扩军忙碌起来,派往各地的信使也络绎不绝的奔驰在通往各地的道路上。雅斯克也如往常一样,继续着繁忙的修城事谊,偌大一个雅斯克俨然就是一个大工地,若不是民夫们脸上的苦色,倒也是其乐融融的一番和。谐景像。与此同时,赵强也将前卫师团扩建整编方案快马送到多伦禅,待胡旺将这段时间东进支队战果报上来后再商议前卫师团的具体扩建办法。
军曹已经派人前往瑷珲城联系安马尔,因为赵强需要得到清军军粮转运的具体情报。上次孙有田回去后,曾在半个月后又潜回首义城,不过那时赵强正领兵攻打图古尔思克,所以孙没能见到赵强,接待他的是情报司的一名司员。据孙讲,清军军粮运送是盛京和吉林方面的八旗负责,只知走水路,其他方面却是无从得知,安马尔对此也是一无知晓。安排在安马尔身边的张德广怀疑安马尔有所隐瞒,便私下打探,但正如安马尔所说,军粮之事不由黑龙江方面负责,押送和运输的都是吉林、盛京的人,所以详细情况安马尔的确无从得晓。
清军从各地调集来的军粮是分批启运,所以赵强不可能劫下全部军粮,只能夺其一部分,况且就算全抢了,关宁军也无法把它们安全快速的运回来。不过能够抢夺一部分也算是大收获了,省着点过冬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军粮必经的周转站,这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不知道在哪下手能够收获最大。没个确切的消息,前脚刚扑过去,后脚这粮食说不定就又走了,所以赵强必须要有个准确的情报才能动手,不然扑个空又打草原惊蛇,清军有了防备,这再想动手劫粮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没有粮食,大饥荒和大规模的饿死人势必难免,赵强要想保住手头这几万百姓,就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军曹的情报司一个月前就搭建好了,情报司的负责人是个吴军老兵,叫孙其彪,五十多岁的人了,老家离此地倒是不远,就是锦州的。其父是祖大寿的关宁铁骑,祖大寿投降后,其父便成了满清汉八旗的兵。孙其彪子承父业,十七岁时也入了汉八旗当兵吃粮,曾随皇太极长子豪格攻打过四川,后又随孔有德打广西,被李定国所部击败后,孙其彪辗转投了吴三桂的军队,后一直呆在军中。
因在广西时断了一只手,所以孙在吴军中一直当伙头兵。因孙年纪大,走过南闯过北,见识广,又是老底子关宁铁骑的后人,所以虽是伙头兵,但在军中也受尊敬,从康熙三年直到康熙十八年吴军兵败,十五年间孙在吴军中活得倒也滋润,每日忙完该做的事,就是小酒一杯,小曲一首,乐悠悠的到处逛荡,碰上新兵蛋。子也能诈唬诈唬。遇上发饷的日子,老孙头还能到县城里的窑子乐一圈,真正的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按他的打算就这样过一辈子倒也算值了。
老孙头脸上有块大胎记,黑乎乎的一片,貌相难看,加之断了只手,所以没人肯把闺女嫁他做老婆,活了五十多年,一直是光棍一条。早些年倒是有个心好的把总曾想给他赎个窑姐做老婆,孙也乐意,年纪大了,心思也实了,自己四十多岁的人了,哪能找清白人家的闺女呢,于是就点头应了,满心欢喜着等着成亲。不想半月后平西王就起兵了,这一起兵可就把孙的成家梦给击碎了。吴三桂起兵反清后,孙所在的营头从云南一路杀到衡阳,再然后又一路从衡阳败到昆明,前后七八年时间,除了打仗还是打仗,啥事情他也顾不上了,末了自己也被一根绳子绑着送到关外为奴,娶媳妇的事情更是没法去想了。在宁古塔呆了半年后,孙因年纪大,又是个残废,不能算是个壮劳力,于是跟一帮老弱妇孺被发到了松山堡,再然后就跟着赵强北上了,之后便一直在魏季民曹农垦司跑腿,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民曹伙房官。
郭飞奉赵强的命令搭建情报司时,曾到各联队选人,想着为情报司选些能干的人手,不想各联队都不放人,就是放人,被选中的人也是百般不愿到情报司这个听都没听过的机构来。当时赵强正带兵攻打杜吉根思克,也没空顾得上情报司这边,所以郭飞无奈之下,便和魏季商量了一下,从民曹各司调人。魏季倒也爽快,当下就应了郭飞。
郭飞选情报员就跟选兵一样,首先就是要吴军旧部出身,可是在民曹和治安队的吴军要么就是老弱,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伤残退下来的,哪有他中意的人。选来选去,郭飞都没选上什么人,而且他对情报的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明确,不知道最好的情报员就是最普通的人,非要选那些长相好,身手棒的,这么个选法,他就是选个十年也选不到合适的。最后在魏季的提醒下,这才招了一批索伦、锡伯、达斡尔、鄂伦春等族的自由民,前后共招了一百多,最后又听了魏季建议,把在农垦司跑腿的孙其彪给调到情报司当司长。原因也没有别的,就因为孙老实,年纪大,办事放心,有这么个实诚稳重的人在,情报司坏不了事。
不坏事恐怕是郭飞这个军曹官对部下的最大要求了吧。
赵强见到孙其彪时,当即就傻了眼了,就差一脚把郭飞给踢出去,他倒不是对孙其彪人有什么不满,难看归难看,老归老,能用就行。可问题是孙其彪说来说去也说不出个什么,十句话里有五句都跟生火灶饭有关,这让赵强哭笑不得。真正的算体会了“千军易求,一将难得”的苦处。
无奈归无奈,不满归不满,还能怎么办,现在扩建师团,到处都要人,随自己一块北上的几百吴军都是大老粗,没谁能干得了情报工作。这会情报司的架子也搭起来了,总不能再撤了吧,走一步算一步了,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等条件成熟,夹袋中有合适人选再安排吧。有个架子在这总比没个架子的要好,不是某伟人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嘛”。在老孙头这个伙头兵的带领下,说不定情报司也能做出一些让人刮目相看的事。
与孙其彪的对话没什么可说道的,赵强不指望这个老伙夫头能把自己想象中的情报事业发展光大,所以也不能强人所难,对他有太多要求,就要求他管理好司中情报员,定期发放情报活动金就行,另外各地送来的情报也要第一时间归纳好,该哪一级负责的就送哪一级,不要越级上报,他的跟他说也不懂。最后让孙找来两个达斡尔情报员,让他俩立即南下,化装成卖皮毛的猎人,想法打探一下从松花江启运的粮食都经过哪几个中转点,探听清楚后立即回报。
这两达斡尔情报员是强征过来的,一家老小都在雅斯克,所以倒也不必担心他们会反水。最后,赵强勉励了一番孙和这两个达斡尔人,挥手让他们去做事。
孙其彪在松山堡时就见证过大帅的崛起,也受过他好处(河里摸来的螺肉什么的让他过上几天吃饱肚子的日子),所以在郭飞告诉他大帅要见他时,孙是打心眼里激动,自己都这么大岁数了,也不知还能活几年,没想如今跟在大帅手下,不但能吃饱肚子,还能谋个官做,这可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原以为大帅威严日重,没想大帅却平易近人,还两次亲切的握了握自己的手,赞勉有加,这些都让孙其彪在从大帅屋里出来后还恍如梦中,多年后,他老死在盛京时,临终前始终念叨着的一句话就是“当年皇上可是握过咱的手啊,握过咱的手啊…”
孙基彪他们一走,郭飞就迫不及待的倒苦水了,先是把赵强说给他听的军曹诸多好处一一道了一遍,然后才文谄谄的说自己才疏学浅,实在是难当此重任,是不是请大帅另行安排合适的人担此重任?话还没讲完,就被赵强给撵了出去,扔给他一句话“老子手头也没合适人,你先给老子干着,等老子找着合适的人再替你,在此之前,你小子给我好好干着,再打什么其他主意,我把你发去当驿丁去。”
当驿丁跟打入冷宫没区别,郭飞听了这话,二话不说撒脚丫子就跑,连着半个月再也不敢找赵强。
“先生也看到了,本帅这可真是穷啊,这手下尽是一帮大老粗,干啥啥不行,唉。”
郭飞跟自己倒苦水,赵强这会也跟刘德倒起苦水来。
刘德理解大帅的着急,也清楚大帅想要什么,当下安慰道:“大帅也不要心急,人才可遇不可求,现我关宁军正蒸蒸日上,局面可比大帅初来时好多了,只要假以时日,天下俊杰必蜂涌而至,到时大帅再择才而用,诸事皆可定。”
“也许吧,对了,咱们的人从尼布楚回来没?”赵强想到了尼布楚方面,这都半个月过去了,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还没,算算日子,怕也就这几天,不过现在北面正在下雪,道路难行,恐怕要耽搁几天。”
听了刘德的话,赵强点点头,一边往外走一边告诉刘德:“人回来后立即告诉本帅。”
“是,大帅。”
刘德在后应了一声,见赵强出去,也没跟着,他手头的事情也不少,现各师团都在扩建整编,各师团军官任命和驻地安排都要尽快落实,所以他也是没个清净时候。
'  '
第二百二十八章 防寒保暖
雅斯克周围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温度也降得厉害,赵强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是零度左右,并且温度每天都在下降,最明显的就是人一天比一天觉得冷,附近的河流也都上了冻,有些河面不宽的小河结冰程度都可以走人了。当地人说,用不了半月,方圆千里都将成为冰雪天地,河面上不单单是走人,奔马都没有问题。
这么寒冷的天气,就使得如何御寒成为与扩建关宁军同样重要的大事。现在是非战争时期,赵强不希望因为冻伤而让关宁军产生不必要的战斗减员,所以赵强这几天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如何保暖御寒。
军队方面,民曹加紧赶制的皮衣已经分配了下去,可以保证五千将士人手一套皮衣,其余的人则只能发一套棉衣。棉衣与皮衣比起来,保暖和抵御风雪的效果自然比不上皮衣,但就这么几千套皮衣,僧多粥少,也只能按军爵高低分配,不过医院里的伤兵却是无论军爵一律发给一件的。
这五千件皮衣中有小半是随军北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