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994部分

将血-第994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过程之中。陆相依旧没有多少太多出彩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将才。杜山虎,张峰聚,王览,胡离,等等等等,这些人皆为大将军旧部,领兵作战,实非这些年轻人可以比拟。

不过,和许多国武监同窗的想法一般,陆相相信,总有一天,这些老家伙们会为他们让开道路,因为他们更加年轻,也因为站在他们身边的,不但是军中同袍而且还是同窗。

其实,很快,这样的机会就来了,太原府一战,数十万人鏖战疆场,在北地风雪之中,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在地狱一般的血战之中,猛虎武胜军铸就了独属于他们的百战之名。。。。。。

那一战中,大将胡离战死,王览重伤,陆相就在胡离麾下,身披十余创,战后,陆相等人几乎是在同袍和敌人的尸体堆中爬出来的,而值得他们为之骄傲的是,猛虎武胜军无论死活,皆没有退后一步。

当胜利的欢呼从战场上响起,陆相用最后的力气举起血红的战刀,嘶哑的几乎说出来话的嗓子,让他只能不断低吟,猛虎,。

几乎没人能在北地风雪,以及响彻天空的欢呼声中听得清他说的什么,但陆相望着周围不断从尸堆中爬出来,有如地狱恶鬼般的同袍,看着他们费力的举起手中的刀枪,看着他们嘴唇蠕动,他明白,他们是听得见他的心

那一年,陆相二十五岁。

战后,大将军回京,猛虎武胜军回军河中,随即分成了几部,驻防于河中几处重镇。

那会朝廷闹的很厉害,河中军心也不安稳,最不稳定的其实就是猛虎武胜军,像陆相这样的少壮派军官联络频密,若非有杜山虎,张峰聚,木华黎,种怀玉等人安抚,不定能闹出多大的事情呢。

也正是这样一个时节,像陆相这样的秦军将领,悄然在秦军中形成了一个不算严密的群体,实际上,换句话说,这是有着大秦特色的军国主义在军中的一次蔓延,而陆相,就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个。

之后朝廷封赏,各人皆都加官进爵,陆相也升迁为都尉统领,勉强可以独当一面了,而秦州陆相之名,在猛虎武胜军中也有了一定的威望。

之后,长安之乱,景帝驾崩,因为信息延迟的关系,在遥远的河中并未造成多大的震动,不过猛虎武胜军众人却是额手相庆,还好大帅无事,不然。至于皇帝驾崩,对于他们来说反而与平常事并无多少差异。

这样一支军伍,实际上已经非常危不过,在这样一个时代,私兵家将屡见不鲜,而且,猛虎武胜军本就如同大将军私曲一般,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军中将领皆都安之若素,背靠国武监的猛虎武胜军作为能战之军,威名日盛之余,地位也无比的

大将军赵石重回河中,大军云集。

陆相随军北上,陷太原,大军继续北进,划入大将张峰聚麾下的陆相,作为大军先锋,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天下绝险,雁门关下,陆相率猛虎武胜军同袍,攻关六次,终于第一个冲上雁门关,将猛虎武胜军战旗插到了城头之上。

那一战,陆相身中三箭,刀伤四处,犹自高呼酣战,并第一个爬上雁门关城头,甚为张峰聚所喜,悍将之名,也随之传开。

之后,国武四杰,也顺利的变成了。

不过陆相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因重伤而被送回太原养伤,之后的大同之战,北上草原战事,皆都与他无缘。

只是张峰聚还记得这个悍勇无畏的年轻人,伤好之后,立即被调到大同张峰聚麾下听用。。。。。

而此时,和他几乎同时入猛虎武胜军的几个人,也都各有际遇。

张钰,为大将军亲口赞许,有大将之风,早早便已经独当一面。

万春年,程书奇两人都做了大将军亲卫,之后万春年重回军中,很快官职就跨越了都尉到将军的门槛。

而程书奇一直在大将军身边听用,前程无量就是对他的最好注释。

江游,是他们中间最特殊的一个,一直为大将军所倚重,从来都是中军虞候,铁面无私之名,遍传军中。

陆相自己则因陷雁门之功,升迁并不比其他人稍慢,不过遗憾的是,他没有其他几个人那么幸运,不能当面聆听大将军教诲,这也可以说是年轻的将军心中一件无法磨灭的憾事。。。。。。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国武监生员中到底有哪些人才,大将军赵石心里比谁都清楚,对其他人皆都提携有加,独独漏了一个陆相,其中又怎么会没有缘由。

和大秦其他将领不同,赵石在重返河中的那个时候,就已经敏锐的察觉出了猛虎武胜军中有了一些不好的苗头,而且十分的危险。

实际上,自他办了国武监,又建了猛虎武胜军之后,这样那样的年轻人就不断出现在他的面前,而军中出现一些狂热于战争的家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人,他对这样的家伙是有着天然的好感的,这个毋庸置疑,只是,作为大军统帅,他更明白,这些年轻人对于军队,甚或是大秦而言,并非只有好处,他们可能成为家国振兴的英雄,更可能成为军队覆灭,国家灭亡的元凶。

这是一把双刃剑。

基于隐隐间矛盾的心理,对于那些过于狂热的大秦军官,他不会特意除之,却也不会多加提携,换句话说,就是放任自流了。

有些不负责任,但对于如今的大将军赵石来说,却很合适,因为他自信,只要他还在,就能压制住这些家伙的野心,而且,这把剑砍向敌人的时候,注定会是最锐利也最坚固的那一把,好用的很,而如果他不在了,嘿嘿,他哪管什么洪水滔天?

陆相自然不明白其中关节,在大同呆了几年,也当了几年的后勤官儿,实在让他腻歪的不行

抽空,陆相还回了一趟家乡,除了祭奠亲人之外,也想将家人都接到长安定居,只是没能成功,按照他嫂子的话说,就是我等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别处再好,也非

陆相撇着嘴顶了一句,老陆家的根还在秦州呢,不也迁来了延州?

年岁渐老,脾气越发固执的嫂子气恼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你现在也算功成名就,带着媳妇儿子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嫂子可管不了了。”

一句话,堵的陆相再没话说,到了又多了一段行程,因为祖父战死而断了消息的秦州陆家那边来了信,请其回乡祭祖。。。。。

(大家别觉着麻烦,介绍这样一个人,是为以后埋下伏笔,写这样一个人,阿草其实也觉着停有意义的,大家不要急,下一章,回到西夏战事。)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峡口

世上之人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陆相很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这一房实际上乃是秦州陆家的远支,又迁于延州多年,就干系而言,还不如延州张家来的亲近。

而今捎信过来,也不过是见他成了军中新贵罢了。

他本待不去,因为他自小生于延州,对于秦州那边实在是一无所知,连个认识的人都难找,加之秦州陆家此举,颇有趋炎附势之嫌,更是让他不喜。

不过,他还是去了一趟秦州,因为嫂嫂说的好,你在外为官,咱们这一支人丁单薄,没什么能帮得上的地方,但秦州陆家,也算地方大族,和族中长辈兄弟见一见,不定什么时候便能帮扶一把。

这话是老成之言,即便陆相自认根本不需秦州陆家帮什么,凭自己一身本事,加上那许多国武监同窗,定能闯出一番天地事业来,但却也说不出什么顶撞之言。

嫂嫂一个女人家,虽说出去守过寨子,见过阵仗,但毕竟见识要少一些,不过话说回来了,他陆相视嫂如母,陆家欠嫂嫂的又极多,他一个七尺男儿,难道连一句为他好的话都听不进去?

于是,他在延州没呆多少时日,便辞别妻儿兄嫂,去了秦州。

事实上,到了秦州,陆相才算是真正的衣锦。

秦州豪族极多,而秦州陆家,在这些秦州豪族面前,也根本排不上什么名号。只是据说陆家祖上乃香侯亲卫。当然。这已经是极为遥远的渊源了,更不知是真是假。

要知道,香侯陆闻香身边的人,多数皆为女子,估摸着亲卫更是如此,怎么会传下秦州陆家一脉?怎么听,也是秦州陆家这边在往自己脸上贴金。

不过这些对于陆相来说,都不算什么。到了秦州,和陆家人见上一见,说几句闲话,既不倨傲,也不谦卑,在祖宗坟前上一炷香,将延州陆家一脉,重新弄上族谱,也就完了。

秦州陆家这边招待的十分尽心,但过眼繁华。于如今的陆相而言,真个不算什么。远不如提刀上马,纵横于沙场之上来的痛快淋漓。

回秦州一趟,荐了两个陆家小子入国武监,也就算有了个交代。。。。。。

一路归心似箭,径自回了大同,路过长安的时候,没去烟花繁盛之地,而是带着几个亲兵去了一趟国武监。

但让他失望的是,如今的国和他在时已经大不一样了,房舍多了,占地大了,楼台阁榭精致了,但那些国武监生员却好像没了多少精气神,其中竟然有很多人是士子打扮。

这要是搁在他那会儿,不用军棍打你个半死,都是行刑之人不够得力。

但话说回来了,就算他对如今的国武监祭酒大人生了怨念,这里也没他插嘴的余地,只能心里发狠,大帅毕竟还是国武监的山长,到时候让离大帅近些的同窗,在大帅面前嘀咕嘀咕,早晚让这位不知所谓的齐祭酒吃不了兜着走。

回到大同,又过一载,大将军终于率军南归,几乎没怎么在大同停留,便回京述职

留在大同的陆相,和猛虎武胜军其他将领差不多,每次饮酒,说的最多的就是草原战事中的种种。

这里有在国武监进学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作祟,总会在战后论一下战事中的短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相互之间发发牢骚,感慨一下不能随军北上的遗憾。

他们这一群人,对于战阵厮杀有着近乎狂热的爱好,没能随军北上草原,在他们心里,自然是一件天大的憾事,而和旁人不同的是,他们的遗憾之中,却少有对名利的追逐,只是想往那建功于塞外的辉煌,可以说,对于开疆拓土之功,有着偏执般的喜爱。

。。。。。。

烟尘散尽,端坐于马上的陆相将蒙着口鼻的黑布一把扯下,剧烈的喘息着,一手握着刀柄,一手轻轻拍打着坐下河西健马的马脖子。

说实话,他骑术并不算精强,也不是国武监骑兵科肄业,不过这个位置是他争来的,不但因他有着勇猛之名,而且他延州镇军的出身也帮了不少忙。

不过他也明白,要想让麾下这许多身经百战的骑卒心服口服,却还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他的官职,在这些于北地扬威,在草原纵横来去的猛虎武胜军将士面前,有多大的分量,真的不好说。

但他现在分外的安心,因为猛虎武胜军自成军以来,都是令行禁止,从没有听说哪个猛虎武胜军兵卒出现过抗命不尊的事情。

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太阳,阳光在他脸上反射出一道道冷光,那是他特意请匠人打造的面甲,只要上阵厮杀,他就蒙在脸上。

这非是什么怪癖,也非是注重仪容,不想在战阵之上受损,而是他本人长相有些清秀,在国武监时,便饱受同窗讥笑,后来第一次太原之战后,他便打造了这么一个面甲,带上之后,果然深得部下敬畏。

他扭过头,看了看周遭的秦军将士,一个个立于风沙之中,好像一尊尊雕塑,他们身上浅红色的军服早已肮脏不堪,身上也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儿。

但这却让陆相分外的满意,他相信,有着这样的部下,自己这一部一定能砍下不少西贼的。

听着远方隐隐传来的马蹄声,厮杀声,甚或是惨叫声,他眼中慢慢好像烧起了两团火,浑身上下都轻微的战栗着,现在,他十分渴望见到鲜血,不管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

远处,五马峡好像一只巨兽张开了嘴巴,在等待着他们自投

离韦州越来越近,零星的厮杀越来越多,那是西夏静塞军司的斥候,西夏人在这六月间,终于好像反应了过来,西夏贼竟然会迟钝到如此地步,让陆相十分吃惊。

要知道,自从他出生,到秦夏议和,延州就从来没有平静过,他的祖父,父亲以及兄长,尽皆战死于秦夏边地。

那个时候,延州人恨西夏贼入骨,但所有延州人也不得不承认,西夏贼不怎么

但十几年过去,当秦人大军来到这西北荒蛮之地,将复仇的刀锋擦的雪亮的时候,西夏人好像还没有苏醒过来,就已经被砍了个半死。

经历过河东河中之战的陆相虽然十分震惊,但想起在金国境内的所见所闻,也只能心中恨恨,原来和金狗一般,西贼竟也都软了骨头,这样的敌人,砍杀起来可不怎么尽兴。

五马峡,原名五里峡,算得上是韦州静塞军司的兴起之地,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