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940部分

将血-第940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敢拿军前重事来做耗,那才真叫活。

所以,之后的行止,赵石已经有了打算,还要跟兵部尚书李承乾这位老对手见上一见,那位到是越来越沉得住气,这几日也没个动静。

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像李承乾,汪道存,位置身份所限,却无法像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这般,光明正大的邀约宴饮,在身份而论,他们都差着一些,却也断然放不下架子来拜会,所以只能擎等着在朝堂或御前相见了。

不过赵石这里没那么多的。

思索了一下,随即摆了摆手,笑道:“户部可不是咱们的地盘,户部尚书位高权重,更非我能左右,说这些也是无用,好了,夜已深了,跟那位大人相见,可不轻松,我这里可是弄了个身心俱疲,要不。。。。。李先生日后代我应酬一番,让我也能清闲上些时候?”

众人都是一笑,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了,随即纷纷起身,李博文厚着脸皮还在说着,“大帅能者多劳,博文身单体薄,可担不起那样的担子。”

(求月票,求赞)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年礼(三更求月票)

翌日,天上飘起了小雪,路上行人稀疏。

但在定军侯府之前,却并没有因此冷落下来,到府拜会之人依旧不少,其中不少都是今年回京述职的军中将领。

或为大将军旧部,或欲在大将军麾下谋一职务,比昨日来的人好像还多一些。

而且,在上午时候,枢密使汪道存和兵部尚书李承乾两人不约而同的派人过来问候,显然,与赵石的猜测有着偏差。

两人在得知同门下平章事李圃邀约大将军赵石赴宴的消息之后,也都有些坐不住了,而不同的是,枢密使汪道存派来的是属官,而兵部尚书李承乾派来的却是自己的一个侄儿。

可见,相比枢密使汪道存,李承乾这里要更急躁一些,也充满了示好的味道。

这也难怪,兵部侍郎成峦前日过府拜会,大将军赵石设宴相谈,这瞒不过有心之人,不像李师雄那边,也没有隐瞒的意思。

李承乾那里自然会感觉到些什么,若说听了这个还有些放不下身段的话,之后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设宴相邀,与大将军在府中密谈良久,就不得不让他们重视了。

一文一武,皆是朝野瞩目,不但是他们,许多人都在猜测,两人到底谈了些什么,而以如今大将军赵石的权势,是想在枢密院或者兵部任职吗?那什么样的职务才适合其人?

这可不是景帝年间,再没有任何可能将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放在一个闲职上,枢密使汪道存到还不算怎么着急。但李承乾不成。他与大将军赵石素有间隙。

如今完全处于劣势。如果赵石有意,顶了他这个兵部尚书,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示好也在情理之中。

当年两人确实多有纠葛,但到得如今,胜负分明,失去了皇帝陛下支持的李承乾李大人,也不得不低下头。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

好在,长安之乱中,他只是一个旁观者,很明智的没有参与其中,是不想沦为他人刀枪,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现在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长安之乱中没有扮演落井下石的角色,甚至于。兔死狐悲之下,还曾出言为赵石说过几句好话。这也便给他留下了余地。

长安之乱过后,他在兵部的威望不可逆转的在消弱,但与赵石之间的多年恩怨好像一朝之间,变得不算什么了。

来到成武一朝,新的气象已经渐渐显露,心性想来坚韧的李承乾断不会在这个时候生出什么隐退之心。

但环顾左右,却是危机四伏,景帝一朝的几个心腹之臣,除了大将军赵石,境遇都是不佳。

所以说,他的选择并不多,倒向汪道存?

别说汪道存在枢密使任上呆几年,陛下那里也必然不愿兵部和枢密院太过和美,李圃?那更是笑话,还不如和其他几位重臣交好来的顺当一些。

兵部尚书,这是个令人无比眼红的位置,但却也没有哪个敢强自握在手里,这是李承乾的依仗,却也是他最大的难处。

这么看下来,同样身为景王府旧人的赵石,却好像成了现如今最好的选择,时移世易,听上去有些可笑,多年宿敌,当初恩怨之起始,却成了如今结好之由来,但朝堂人事变幻,也正是这般。

从没有什么一生之敌之说,你来我往之间,更多的则是妥协,和在敌友之间不停的。

李承乾派来的这个侄儿,乃是他的外侄,可不是那个李清,那位来京师长安转了一圈,很是吃了些苦头,后来更是与世家子弟勾搭上了,屡屡生事,麻烦不断,对李承乾这位叔父,也很是添了些怨恨。

李承乾一看,实在没有旁的办法,索性趁着缺职众多的时机,给他谋了一任知县,也没有离的太远,就在西北家乡左近,并去信让自家兄长严加看顾,很是恐吓了一番,如此这般,几年下来,好像也没出什么乱子。

这个外侄和李清大不相同,很有几分精明强干的意思,李承乾已经有意,将这个外侄过继过来,承于膝下,再放到军中历练几年,将来他百年之后,也好支撑他这一支的门户。

说的有些远了,两人不约而同的派人过府问候,不用来人多说什么,他们各自的身份,已经将两人的意思表达的很是明显。

都想着今早能跟大将军赵石相谈一番,这正合赵石心意,不过和与李圃见面不同,却还要等到入宫面圣之后了。

赵石送走了这两拨人,想了想,自己回京才几日?

文武首辅,见了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汪道存主动派人过府问询,六部尚书,面见了礼部尚书方谦,户部尚书李吉,兵部尚书李承乾派人过府相问。

李师雄在工部,过了年便是工部侍郎,还见了兵部侍郎成峦,殿前司禁军都指挥使种遂,甚至连皇帝陛下都找上门来了。

加上回来的时候,魏王李玄道亲迎于郊外。

除了吏部,和刑部,好像向来与他没有什么瓜葛,其他人等,见的可都是达官显贵,虽然颇为耗费心神,但这权势在手的感觉,实在让人胸中畅快,难以割舍。。。。。。

没容他生出太多的感慨,已经有人来报,归义王李匪来送年礼的人到了。

赵石一听就乐了,这时间赶的好像太好了些,自己回京可还不到几。

不过想想也是惭愧,说是定军侯府豪富,其实,多数家财,到是这位远在吐蕃低地的四哥送过来的。

这位满身江湖草莽气息的四哥,最重的其实就是义气二字,当年在庆阳府百里之外结下的交情,如今二十年过去,却是越结越厚了。

他没少帮了李匪,李匪对他也没话说,若说如今,还能与他平等相交,引为知己者,非李匪此人莫属。

像张峰聚,杜山虎,若是有一天卸下官职还可,如今嘛,就算他们不想太多,麾下的将校,那么多人的前程担在身上,也无法像李匪这般,跟他称兄道弟了。

他助李匪聚拢人马,送其粮草军资,在吐蕃低地打下一片老大基业,李匪那边,在其片纸相邀之下,不远千里,不惧艰难,挥兵而来。

这还不算当年两人并肩杀敌,之后赵石被迫回乡,李匪断指而去,远走西北,两人间的交情,真可谓是一番

不过相比于他,一身豪侠之气的李匪才真正称得上是一诺千金的草莽豪杰,行事之洒脱,为人之侠义,皆非他所能及。

但话说回来了,有李匪这样的草莽豪杰,自然也会有赵石这样的大将军,只有有了他们,这世间之事,才会平添无数光彩和引人入胜之佳话。。。。。

回到正题,听到李匪派人前来,赵石是真的高兴,试问,世间可以生死相托之人,又能碰到几个?

只是也有些烦恼,听说李匪那边又去吐蕃高地打劫了一番,也不知今年送过来的东西,有多少。

这么下去,府中还要多建几座府库?定军侯府豪富之名,由此而来,连李家那边都是酸溜溜的,可见这名声可不太好听啊。

之后却是要跟这位四哥说说,朝贡你要勤一些,定军侯府这边,意思到了就成,难道交情还要靠金银细软堆出来不成?

不过想想,自己来回书信,还有几次见面,都说了无数遍,却也没见每年来到的年礼份量少上一分,可见,在这位李匪李四哥心里,银钱不算什么,但想要表现出两人的交情,那些酸话总是差着份量,远不如这些耀眼的物什来的实在。

可惜,这回又被赵石料中了,归义王的年礼,足足有三十车,车上装的满满当当,各种珍玩就不提了,多数都是从高地抢回来的,其中不乏唐时宫中故物,按照李匪的原话,这些东西挑着送给皇帝一些,别舍不得,皇帝老子就喜欢这些,咱们这里东西还多着呢,若是不够,只管开口,那些看不懂的鬼画符之类的玩意,据说都是名家手笔,留在吐蕃这里糟蹋了,他正打算都送到长安这

转述这话的是赤摩,多年不见,赤摩已经显出了老态,不过显然在吐蕃过的逍遥无比,身子健壮依旧,就是有些胖了,红光满面的,还带了几分颐指气使的气息,这味道赵石熟悉的很,在草原上,他可没少见到那些草原贵族的模样,显然,赤摩身上的气息跟他们很是。

见到赵石,赤摩眼圈红了起来,人一到岁数,就分外的念旧,这可不是当年平蜀之中,一个念头,就随着残敌跑去吐蕃的那个赤摩了。

(三更,求月票,快到月底了,阿草努力一下,看看效果,呵呵,不管这个月成绩如何,都还要谢谢大家的支持,不管大家怎么说,阿草都照着完本在写。。。。。)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联姻

这几年,归义王李匪确实没闲着,有了大秦作为依靠,吐蕃各部很快就都尝到了甜头。

盐巴,茶叶,好酒陆续流入各部,若说这些只是让人欢喜的话,那么最重要的则是,从主部那里发下来的粮食,才是最让人激动的东西。

那可以保证许多部落不用在寒冷的冬天出去射猎,也不用在冬天里忍饥挨饿,对于繁衍人口,延续部落,有着无可估量的好处。

而很快,低地聚集在归义王麾下的骑兵们,也都换上了秦人的军服,盔甲,锋利的刀枪,精良的弓箭,等等等等。

吐蕃低地的实力,随即便急剧膨胀了起来,在这个时候,吐蕃高地的各部联军在他们眼中,实际上已经沦为了草寇一类的存在。

在帮助大秦骚扰了西夏人边境之后,得胜而归的低地各部再也忍耐不住对高地贵族的仇视之火,联名请求归义王发兵高地,让那些信奉魔鬼的家伙,尝一尝低地人复仇的怒火到底是多么剧烈。

李匪的归义王做的有滋有味,也早已按捺不住骚动不已的心思,随即展开了对高地的进攻。

这几年下来,低地人屡屡击破高地各部联军,一度占据当年吐蕃王庭所在,许多高地部落,在这连年征战中,消失在了吐蕃高原之上,剩下的,即便是那些如白牦牛部般的大部,也都避开了低地人每年进兵的路线,躲的远远的了。

在归义王多年马匪生涯得出的经验引导之下,低地人作战的方式。和马匪简直如出一辙。他们并没有多少占据高地的意思。多数时候,都在耀武扬威一番之后,带着劫掠而来的无数财宝以及牛羊,乐呵呵的回去低地,等到修整一番之后,再来上这么一次,简直就是有乐此不疲的感觉。

这样如同打劫一般的战事,让吐蕃高地各部苦不堪言。吐蕃高地本是形胜之所在,但那是对于汉人而言,对于生活方式与他们并无多少不同,也能堪堪忍受高地的风霜雪雨,几乎可以说同出一源的低地人来说,这些都不能称之为阻碍。

四分五裂,佛教刚刚兴盛起来的吐蕃高地各部,就这么在低地各部锲而不舍的进攻中,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衰弱下来。

奴隶起义,贵族和佛徒们奢靡的生活。让部民不满,甚至爆发了几次杀死贵族的叛乱。宗教间的争斗,部落间的仇杀,渐渐变得越来越匮乏的食物等生活必须品,一切顽疾,在这样连绵不断的战事中,都爆发了出来。

贵族们想尽了法子,与那位名声遍传高地,低地,在高地,被人称之为神降之罚,在低地却被尊称为太阳之子的大秦归义王议和,却遭到了断然的拒绝。

什么割地求和,什么赔偿银两,什么与吐蕃王族联姻,都不能取得这位太阳之子的欢心。

直到吐蕃高地各部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叛乱,一些曾经名著于高地的部落首领们,纷纷人头落地,一些年轻的贵族们占据了高地各部首领的职位。

他们终于派出了使者,来到长安,想要仿照几百年的一些旧例,取得大秦的谅解和帮助,才算让高地,低地间的战火暂时熄灭了下来。

当然,这都是大局,在赤摩口中,就算不用多少修饰,说的也要精彩的多。

而赤摩还忍着笑,说归义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