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814部分

将血-第814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并无多少有用的意见。

只有木华黎屡次提到,跟乃蛮人的战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能先跟他们纠缠,也就是说,杀死他们的部众,抢掠他们的牛羊,还要隐藏自己的踪迹,直到找到乃蛮部的主力,再寻机跟他们。

而他也郑重的指出,草原战士在作战的时候,分外的灵巧而坚韧,一旦被他们找到大军的踪迹,他们会像狼群一样咬住你,不会让你再次脱离他们的视线之中,一直等到你疲乏不堪,才会将主力带到你的面前。。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八十四章战术(继续求月票)

当然,木华黎所说的,也正是蒙古人常用的作战方式,乃蛮部也许会有不同,但应该也很有限才对

草原上的战争与厮杀,在木华黎看来,是十分简单而粗暴的,不像汉人军阵相搏那么复杂,也没有国武监兵书战策上那么多的花样。

许多时候,战事的过程都差不多,两部开始交恶,或者越来越近,开始争夺草场,之后两部派出战士,寻找到对方,展开厮杀,被打败的一方逃走,战胜的一方追逐,直到将敌人全部杀死或者吞并,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将对方驱逐出去也就算了。

像蒙古诸部与蔑儿乞人,塔塔尔人等部族这样的世仇的战争要复杂些,但其实也差不多,敌人强大了,就会蚕食属于你的草原,年年过来劫掠,杀死你的战士,带走你的部众和牛羊。

而当蒙古人强大了,一样会是如此,而像那样面对面,杀的血流成河的战事,在草原上很少见,如果发生这样一个情景,双方的战士面对面冲锋,只能说明其中一方已经有了胜利的把握,或者双方都具备必胜的信心,才会发起那样的决战。

不然的话,即便发现了对方主帐的所在,也是不能那样拿着战士的xìng命和鲜血去博取胜利果实的,因为两败俱伤的部落,总会很快都消失在草原上,成为别人的奴隶,对于蒙古诸部来说,战士是最宝贵的财富。

他在蒙古诸部的时候。经历过很多部落间相互的仇杀和争夺,蒙古战士给他的印象。就是如此了,他们像雪原上的狼群,凶暴而嗜血,但却极为聪明。

他没有听过胡人与汉人打起仗来会怎样,但按照他对双方的了解,这次大帅北征草原,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没有带过多的步兵前来,不然的话。他认为,按照蒙古战士的作战方式,步兵将成为他们攻击的主要目标。

那样不但可以牵制住秦军的骑军所部,而且还能不但的消弱秦军的实力,而笨拙的粮草辎重队伍,更将成为秦军的致命软肋。

大帅果然是英明的,在诉说着自己的意见的同时。心里赞美着。

当然,在他看来,全部皆为骑军的秦军优劣之处也十分的明显,与草原骑兵作战,如果很快发起决战的话,秦军将有极大的胜算。而要拖延下来,秦军的胜算将越来越低,天时地利人和,很可能都会离秦军而去。

所以他的意思时,决战越早越好。寻找到对方的大军,冲上去。就这么简单,即便敌人的数量再多,他相信,久经战阵,以鲜血和尸体淬炼出来,以严明的军纪作为约束,以jīng良的盔甲刀箭装备起来的秦军,在士气旺盛,jīng力充沛的时候,于正面决战中将是不可战胜,两万五千秦军将士,足抵十万乃蛮部骑兵。。。。。。

但另外一位和他地位相差仿佛,与他还有同窗之谊的赵石心腹悍将王胜保却不怎么同意,他觉得,当然,不是完全不同意木华黎的主张,而是在战略上有着不同的意见。

他以为,劳师袭远,乃兵家之大忌,两万余秦军将士,像胡人那样来回奔波,会让战士疲惫,士气低迷,有可能在决战之前,便会失去几分胜算。

不如坐等敌人找上门来,以逸待劳,乃蛮部的使者不是来了吗,乃蛮部的斥候也在周遭游弋,就在这里,等他们过来,将这里当做战场,一战之下,打掉乃蛮人的气焰。

木华黎则辩驳,如果乃蛮人不跟咱们决战,而是扑向云外云中怎么办,那样的话,将使鞑靼人受到惨重的损失。

王胜保满不在乎的说,咱们又不是死的,他杀他的,既然不来找咱们,咱们就进到乃蛮部的草原,杀咱们的,看谁杀的多,杀的狠。

木华黎摇头,鞑靼人是咱们的盟友,云中云外草原的支撑,如果他们支撑不住,将来即便咱们打败了乃蛮人,草原各部也不会再相信咱们,那样的话,流了那么多的血,杀了那么多的人,咱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其实,归根到底,这是两种战争理念的冲突,胡人的战术和汉人的兵法的较量。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在赵石眼中,两个人的意思都很明确,尽快决战,不过一个是主动进击,一个是示敌以弱,坐等战机来临,但他们对于战胜乃蛮人,都是信心十足。

说不上孰优孰劣,但却要早作。

直到深夜,军议才结束,赵石并未当即做出决定,其实在他看来,乃蛮人和蒙古人是不一样的,乃蛮人占据着草原上最肥美的草场,据说来往的商队都要到乃蛮人的帐篷里歇脚,他们还非常的富足。

和现在的蒙古人比起来,他们更像是家财万贯的富翁,所以,他们比蒙古人对付起来更要轻易一些。

而拥有着富足的生活的乃蛮人,虽然强大,却。。。。。。它称霸草原的rì子太久了,狂妄自大难免会成为它的习惯,所以赵石不认为战机那么难以寻找,也不认为乃蛮部的战士会像木华黎描述的那般可怕。

草原上的富翁,抢夺起来也许会更加的容易,他心里已经有了些算计,但这还要看乃蛮人的反应,骄狂的敌人,总要比红着眼睛跟你拼命的人更加的容易击败,这也许就是乃蛮人和蒙古人的区别所。

所以,他命令全军各部,做好出战的准备,虽然没有后勤辎重队伍,也没有大批的马车可以征用,但草原上最不缺的却是战马。

一个战士,准备两匹到三匹战马,驮运粮草辎重也就足够了,这已经能够保证他们在几个月之中,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

如今秦军上下正在汰换战马,但高大的河西马并未彻底被抛弃掉,这些高大的战马,其实是战士冲阵的最爱。

所以赵石决定,将河西战马集中起来,配以五千最骁勇的战士,以他们作为冲阵之用,斥候则配以一匹河西战马,再加上一匹草原马,不论长途奔袭,还是短途冲刺,让斥候们自己选择。

之后便是命各部将领,找那些曾在乃蛮军中呆过的鞑靼人战士,向他们请教乃蛮战士的作战到底有何特异之处,也好早作准备。

战争的准备进行的很快,赵石自己也轮流与那些曾经帮助乃蛮人和克烈部作战的战士交谈,其实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听到多数都是乃蛮人战士数量多么的众多,钢刀如何的锋利,箭矢多么的jīng良,盔甲又是怎样的华美。

他们在和克烈部的交战中,多数都是在采用围剿的方式在作战,将人数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不断逼着克烈部的战士与他们决战。

而他们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战果,他们曾数次击败大队的克烈部战士,逼得他们狼狈逃走,但可惜的是,几年过去,他们也不曾找到克烈部汗帐的位置,也许他们离克烈部汗帐最近的一次,就是那次围歼了一个克烈部附属的大部落,收获很丰厚,但最终,却连克烈部汗帐的影子都没看到。

在这样不断的消耗中,克烈部渐渐完全的处于了下风,但乃蛮部也不很好受,他们最jīng锐的战士,都被拖在了那里,满草原的追逐着克烈部战士的影子,却总不能将他们抓住。

而消耗却已经越来越惊人,粮食,箭矢,钢刀,流水般的送到了东边,,数万大军,几年下来,若非胜利就在眼前,乃蛮部的贵族们是一定不愿意承担这样惊人的消耗的。

这些非是鞑靼人战士的猜测,而多数都是乃蛮部战士自己说出口的,可信度极高。

赵石可以想象,乃蛮部即便未曾动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对付克烈部,却也已经元气大伤,彪悍的蒙古战士,虽然即将失败,但他们杀死的乃蛮部战士,也已经不计其数,实际上,在和乃蛮部这样的草原巨人交手中,克烈部支撑如此之久,已经可以称之为奇迹。

也从侧面显示出,乃蛮部并非那般不可战胜,而乃蛮部的贵族们根本未曾看到未来的危险,当他们打败克烈部之后,必将吸引到成吉思汗的目光。

他们并未想到,或准备迎接蜂拥而来的蒙古战士的打击,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胜利,并想将胜利抓在手中。

也许在他们眼里,成吉思汗铁木真和克烈部并没有什么区别吧,当他们战胜了克烈部之后,那位蒙古人的雄鹰也会吓的颤抖着他的羽毛,俯下身子,成为乃蛮部的鹰

听到这些,赵石的心情已经是越来越放松,战术也在心中渐渐成型。

(月票,月票,今天身体终于好了些,准备明天上班,差不多一个星期啊,阿草耽误的工作有些多了,尤其让人心疼是薪水,唉,成年人不该得病的,以后也得不起啊。。。。。。)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八十五章开始(继续求月票)

鞑靼人开始了大规模的南迁,他们骑着马,赶着羊群,尽量的往南走,虽然不很快,但绝不在一个地方停顿太长的时间,直到能够远远望见那条好像巨蛇一般蜿蜒趴伏在远山上的城墙,那是汉人修筑的城墙,历经千百年,好像从不曾变过。

许多人就此停下了脚步,他们回望北方,神情怅然。

那里有他们的大汗,有他们部落中的战士,还有许多他们尊敬的人,他们将带领那些战士,帮助汉人跟强大的乃蛮部作战。

几乎所有的鞑靼人,都不认为他们有胜利的希望,因为那是强大的乃蛮部,从来没听说过谁曾经战胜过它。

当然,他们之所以怅然,是因为心里滋味太过复杂。

十年前,他们还与乃蛮部交好,乃蛮部也曾帮助他们跟金国人交涉,从金国人的手下脱离出来。

那个时候,乃蛮部与汪古部,还有鞑靼人许多大部都有着联姻的关系,他们的联盟看上去还很牢固。

但随着汪古部的覆灭,一切便都变了,鞑靼人开始了漫长的相互仇杀,相互争斗的内乱,乃蛮部成了敌人,卡勒部成了敌人,麻里部成了敌人,好像整个鞑靼人草原,成了地狱一般,没有谁再值得信任……

金人在云中草原的杀戮,也没有再做理会,这里到处都是部落的残骸和鞑靼人的枯骨,到处都是金国人肆虐的痕迹。

之后汉人来到了这里。他们打败了强大而又残暴的金国人,帮助鞑靼人铲除了叛逆者。并拥有了自己的汗王,鞑靼人的内乱,好像就这么结束了。

但随之而来的又是与乃蛮部的战争,许多鞑靼人已经有些厌倦了这种生活,即便大汗告诉他们,许多卡勒部的叛逆都逃去了乃蛮部,并受到了乃蛮部的包庇,但许多鞑靼人还是选择了跟随部落。南下躲避战乱。

他们的勇气,他们的荣耀,已经在连年不断的战乱中消磨殆尽,不想再看到鲜血和尸体了,大汗也没有为难他们,放他们离开,并承诺他们会在云中草原受到汉人的庇护。

不能追随于大汗身边。为他征战的愧疚缠绕在许多人的心里,而老人,女人,孩子,望向北方的时候,都很担忧。因为他们多数都有亲人留在那里……

一个个鞑靼部落来到云中草原,并停住脚步,安下帐篷,放牧羊群,云中草原也渐渐变得繁盛了起来。

他们尽量的将自己的帐篷安在离那条城墙近一些。,那样会使他们安心。因为据说汉人就在那条城墙的后面,他们拥有着无数的战士,即便乃蛮部来了,只要跨过那条城墙,乃蛮人便不敢追过来。

但回到云中草原的鞑靼人的心,却都已经留在了云外草原上,吃着喷香的烤羊腿的时候,他们会时不时的北望。

喝着香甜的nǎi酒的时候,他们也会望向北方,遥遥祝福那些同族兄弟能平安回来。

当他们放牧的时候,也会频频北望……

实际上,当他们陆续南迁的时候,与乃蛮人的战争已经开始了……

当营地变得越来越冷清,乃蛮人的汗帐骑兵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视野之内的时候,赵石终于下达了战争开始的军令

这个时候,留在营地内的,除了秦军将士,以及近六千鞑靼人战士之外,就只剩下了卡勒部的部众,他们没有跟随以前的同族们南迁。

他们身上带着耻辱的印记,没有哪个鞑靼部落愿意跟他们为伍,背叛者的下场,往往凄凉无比,这并不奇怪。

所以在他们新首领的提议下,所有人决定留在他们世代生存的草原上,并愿意为尊贵的汉人大将军殊死作战,以争取他们继续生存在草原上的权力。

所有卡勒部的年轻战士都被召集了起来,聚集在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