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744部分

将血-第744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文魁挥手示意;两个心腹亲兵立即上前;将人影扔在了地上;灯火之下;披头散发的皇贵妃曲氏已是声息全无。两只眼睛微微睁着;脸上依旧残留着临死之前的惊恐和绝望;让那张本可以颠倒众生的面庞看上去有猩怕。

李全寿冷笑了一声;向景帝躬身道:“今rì之事;已然做下;就差一个结尾了;儿臣告退;今rì宫乱;皆因曲妃谋刺陛下所致。儿臣却从未曾来过勤政”

说罢;深深望了景帝一眼;转身yù走;却又恨恨道:“父皇放心;您去之后。定不愿见到厌弃已久的母后;母后也定不愿再见负心之人;所以;就让这个贱人陪在父皇身边吧。之后儿臣自会将母后葬在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不去扰你们二人清净。”

若非恨入骨髓。也不会连这个都想到了;太子李全寿说完;也是长长出了一口气;心中怨毒在今夜也释放的差不多了;之后头也不转;径自出了勤政殿;回东宫去了。

勤政殿中;景帝有些木然的目光落在曲氏的脸上;身上;他的身子也越抖越是厉害;太子李全寿的那邪;彻底的将他所有的东西都击了个粉碎;但他还是保存着身为帝王最后一点尊严。

慢慢转身;佝偻着腰;一路咳嗽的走回到龙椅边上;用手抚摸了一下龙椅的纹路;这才艰难的坐了下去。

韩文魁已经站了起来;这时再也不会掩饰自己满心的恨意;目光死死落在景帝身上;一把抽出自己的腰刀;走到边上;刀起头落;将勤政殿总管李奴儿的人头砍了下来;杀气随之浓烈了几分。

回头狰狞的道:“还不送陛下上路?”

两个亲兵掏出一把短剑;有徐躇;毕竟眼前这位是大秦帝王;九五之尊;虽已抱了必死之心;但还是摄于威势;有了犹豫之意。

这个时候;景帝轻笑了一声;韩文魁望过去;景帝身子依旧在抖个不停;但目光却已平静的可怕。

两个亲兵在笑声中;立即退后了两步。

韩文魁大怒;上去抢过短剑;来到龙案前面;毫不畏惧的盯着景帝有些吓人的目光;将短剑往前一送;道:“是陛下自己上路;还是让微臣送陛下一程?”

景帝死死盯着他;怒火好像能将他整个点着;“韩文魁;朕待你。”

这时远远的;宫门方向已经可以听闻杂乱的声音;并迅速向宫内蔓延;韩文魁不耐;冷笑了一声道:“陛下待韩家如何;到地下去问我那苦命的兄弟吧。”

说罢;再不犹豫;抽出短剑;一剑刺入景帝胸口;接着手中一搅;将短剑抽了出来;景帝眼睛睁的老大;嘴唇蠕动着;想要说什么出来;却有血丝从口中渐渐蔓延而出;最终;头一歪;身子软了下去;眸中神采渐渐淡去

大秦咸宁七年五月十二;大秦景兴皇帝崩于勤政殿上;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景兴皇帝;在位十三年;励jīng图治;征伐四方;令诸国皆惧;乃大秦立国以来;不多见的英明君主;不过最终;这位大秦皇帝陛下却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夙愿;而是殁于内乱之中;死时;还在壮年。

一腔雄心壮志;尽付流水;可怜亦复可叹;又或可恨;只有等后世之人来评说了。

一剑刺死景帝;韩文魁回身紧紧盯着两个亲兵;两个亲兵明白;跪倒在地;给他磕了三个响头;起来之后;两人同时抽出腰间兵刃;横刀自刎;勤政殿上的血腥味;渐渐的浓郁了起来。

韩文魁头也不回;将短剑扔在曲氏身上;大步走出勤政殿;呼喝着;将赶的老远;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卫士们叫到身前;对几个心腹道:“曲氏刺驾;yīn谋败露;封了勤政殿;速去东宫;寻太子殿下来;就说韩文魁无能;不能护卫陛下安全;无颜再活于世上。”

说罢;在一众军士面前;抽刀自刎于勤政殿前。

一时间;宫内大乱。

更乱的;则是整个长安

深夜;中书所在依旧灯火通明;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六部尚书;参知政事;一种三品;四品的朝堂大员济济一堂;不时窃窃私语两声;都在等着消息或是宫内的旨意。

像大将军赵石这样的国朝大将;一旦受戮身死;不但朝野震动;需要大臣们来梳理;而且军前那些骄兵悍将们也要安抚;所以消息不能很快传出去;但也不会太慢。

所以这还要朝堂大臣们来措置商量;之后的事情一定会很多;在这样一个时候;什么后周使节;什么金国使臣;都已经被人抛之于脑后了;因为一个不慎;就可能演变成大乱之局。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像赵石这样的大将军;这样的一个位置;这样的一个经历;牵扯的人和事绝对不会少了;大将军赵石去后;风波所及;朝野内外;肯定要有一番大大的震动。

所以最紧张不会是当今陛下;而是下面的大臣们;这个时候这些位高权重的朝中重臣们;心里都绷着一根弦儿;就等着宫里传来的消息了。

一旦陛下下定了决心;便会有很多事扑面而来;不下于一场政变。

当中书所在被马蹄声惊醒;众臣环顾左右;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中书已经被黑压压的军士所团团围住。

对于这些养尊处优的朝中重臣来说;在刀枪面前;除了开口斥责;乃至于破口大骂之外;好像再也做不了什么;这就是乱世;刀枪之下;没有多少人说话的余地;什么yīn谋诡计;什么子曰诗云的大道理;什么家国百姓;都是空的;只有握紧了手中的刀枪;谁才能站直腰杆说话。

不光是中书;枢密院;六部;长安各大衙门;都被牢牢控制了起来;没有上官军令;什么人都不会放进去或者放出来。

一队队全身披挂;刀枪出鞘;杀气凛然的官兵从街道上走过;各个坊间的交通要道;全部被兵士守住;朱雀大街上更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

整个长安城都已经处在了刀枪之下;除了那些始作俑者之外;所有的人;都在簌簌颤抖;无助的等待着自己最终命运的来临。

而长安王氏门阀所在;厄运很快就找了上门儿;如狼似虎的秦军官兵来到这里;里面有西北将士;有吐蕃蛮子;有殿前司禁军士卒;也有平凉守军官兵;在军官南腔北调的呼喝声中;将偌大一座王氏府邸围了个水泄不通。

然后就是诡异的寂静;除了王府当中传出的尖叫声;外面的军士各个手握腰刀;静静的等在那里;他们在等上面的军令;是冲进去杀过里面所有的人;还是其他什么;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下去;不过杀气已然在酝酿。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五十三章中书(求月票)

而他在接到景帝死讯的第一时间;便往中书赶了过来;相比较于皇宫;其实这里才是大秦官僚体系的中心所在。

听说朝中重臣多数都在这里被围了个死死的;赵石不由心想;一网成擒?真是不错的局面;省的这些人在府中又要派人去找;又要jǐng惕他们兴风作浪;这多好;都候在这里;今晚长安也可以少流些不必要的学。

最重要的是;许多人都有从众心理;这携堂大臣们虽然一个个都乃心志坚毅之辈;但在大势面前;或者有了足够多的榜样;这些大臣们也会随波逐流;那些无谓的挣扎也许会少一些。

好处有很多;这些自然也是拜了一直以来的谋算的福;不然的话;这携臣哪里会聚的如此之齐。

加之长安各处送过来的消息;赵石心中更是笃定;不但中书这里济济一堂;那些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家伙们也在欢庆胜出;同样济济一堂;真的省了不少事。

来到中书所在;他身边已经汇聚了一大群官兵将校;有人更是送上了大将军袍服;佩剑;配饰等物;一路过来。一路穿戴;到了中书所在大堂之外的时候;他身上早已焕然一新;成为了那个人见人畏的冠军大将军。

挥手止住身边之人的跟随;只留下南十八一个。大将军赵石一步步走进了中书大堂。

中书大堂之上。纷乱已过;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端然坐于上首;枢密使汪道存等依次排开。目光中或愤怒;或震惊;或胆怯;或畏惧;或故作威严。或强装镇定;就在这样复杂如繁花;锐利若刀剑的各式各样的目光中;赵石缓步而来;带着逼人的威势以及肃杀;出现在众人视线当中。

来到正堂zhōngyāng;环视左右;众人有些sāo动;不待有人开口大声说话。赵石已经哈哈一笑;道:“今rì大局已定;诸公在此;也是正好;赵石正想跟诸公商议一件大事。”

此时他确实已经胜券在握。形势之好;甚至于远远出乎于他的意料之外;应招而来的大军其实来自三处;这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心腹最多的其实是在河中。但那里盯着的人太多;自然不能轻动。所以一直没有战事的西边便成了首选。

一处来自汉中蛮族;这地方很是闭塞;又经民乱重创;所以平定之后;这里很快就成了蛮族的天下;等到蜀中元气略复;汉中百姓渐渐回来;但蛮族借着那次民乱的时机;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所以;在他亲自允诺之下;下山的蛮族还是可以信任的。

一处来自吐蕃;这就不用说了;他与李匪两人虽聚少离多;但这些年来积攒下的交情;还有李匪的为人;都足堪重任;这也是他最笃定的一路人马;一旦接到消息;就算远隔千山万水;也会应援而来。

一处就是西北延州那边;但这里反而是他最不能确定的一处兵马来源;虽然与张锋聚乃是结义兄弟;但延州兵马还是朝廷的兵马;若张祖不开口;谁也别想调动延州兵马一兵一卒;至于有病在身的张大将军会不会派人相助;他真的是心里没底。

但如今看来;张大将军有病的是躯体;气魄胆识却是天下一等一的;竟是毫不犹豫的将张承派了过来;还将最jīng锐的延州骑军领来了两千;可谓是破釜沉舟;大大的赌了一把。

三路人马齐聚而来;声势上可就不得了了;竟然沿途裹挟守军;庆阳镇军兵力雄厚;到是没敢去打主意;但平凉守军;沿路禁军;到得长安县;竟然还将殿前司禁军也带上了。

如此一来;入到长安的人马可着实就不少了;再加上雄武军;各部兵马加在一起;已有近三万人。

若说这些人马;攻陷长安雄城肯定不足;但控制太平已久的长安;却已经绰绰有余;实际上;这三万人马;已经将西军各部势力;囊括了一多半儿在里面;若再加上河中各部秦军;大秦一多半儿的兵权;其实已经牢牢握在赵石手中。

这样的权势;赵石之前可是没有想过的;也是他想不到的;经历了这场叛乱;实际上;早就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帝王;而且还有一个权臣。

自从赵石从军以来;到了此时;才真正的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这里坐着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这样的老臣;在他此时的权势面前;也将是生杀予夺;没有半点反抗的余地。

赵石心想;也许今夜过后;那处自己呆了几天的大理寺牢狱;会不够地方让人安住也说不定呢。

也许;任何人有这种想法;都将是一个玩笑;但如果是他来想的话;这就未必是一个玩笑了。

不过现在他也只是想想罢了;既然胜券在握;将大秦弄的四分五裂;人心惶惶就是所有胜利者都不愿看到的了。

让赵石最满意的是;这场叛乱虽然疾如狂风;烈如暴雨;但对于大秦的损伤至今为止;却还谈不上;因为反抗太轻微了;也许是。。。。。。这里的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在他们眼中已经束手待毙的大将军赵石;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调动如此多的兵马;谋反谋的如此光明正大;所以才会猝不及防吧。

不过;他高兴的还是稍微早了些。

他话音刚落;就已经有人大喝了一声;“狗贼。。。。。。”抓起什么东西;就扔了过来打他。

赵石毫不在意的挥手;将那东西“碰”碎;瞧了瞧;原来是大臣们上殿面君的时候手持的牙板;赵石心想;这些大臣们还真的是手无寸铁啊。

扭头瞧向那人;有些面熟;嗯;这里的人他除了寥寥几人认识之外;其他人也就是个面熟了;不过他到是记得;这人好像姓郑。

赵石身边没有跟着亲兵卫士;这里也没什么危险之说;他一只手;能捏死这里所有的人;但他捏不死这里所有人所代表的势力;所以他不打算在这里大开杀戒。

不过他还带着一个南十八;所以南十八上前一步;大喝道:“大胆;大将军在此;何人敢于无礼。”

“老夫与你这狗贼拼了。”那人须发花白;嘶声吼叫着;真有几分威风在的;虽说意气用事;但也有刚烈秉直之人才有这样的胆子;说着已经跑了几步;向赵石扑了过来。

群臣sāo动;也群情激奋;文官们多是如此;有人带头;在大义号召之下;多会干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文人称之为风骨;武人呼之为不屈;也正是这样的人;能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为了心中大义;抛头颅洒热血;赵石可不想成为这些人的众矢之的;今rì到这里;要的是安抚众人之心;而不是要杀个血流成河;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赵石虽不畏惧;实不愿沾这些人的血而已。

一把将已经抽出腰间佩剑的南十八拽到一边;待那人扑到身前;轻轻一把;拎住了那人的脖子;那人还想踢打;赵石微微用力;他已翻起了白眼儿;就这么将那人定在大堂之上。

赵石笑眯眯的环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