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350部分

将血-第350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这里。却是顿住了。此战本就应战决。稳扎稳打?那还怎么个战决法?这却是个两难的命题。

景帝这里也是一笑。多数也明白了赵石的意思。城池打下来。把蜀军击败了。并不算是胜了。占了的地方还要地方官进行治理安抚。如此数载甚至十数载下来。方算尽有其地的。

稳扎稳打到也不是不行。川中富庶。粮草囤积必多。便是河东一战。还搜刮了数百万两银子。想必此战所获更多。但唯一可虑是西夏及大金两国罢了。一旦两国罢战。适时来攻。大秦陷入南方战事不可自拔。国内空虚。这才是大秦身处四塞之地。却百余年未有作为的关节所在。此战必定也不能稳扎稳打。这便是大势。

“这样吧。朕许你建议军事之权。军情邸报也可随意查看。有了什么好的建言。便可直接递给枢密院。也不必再如这般见到朕才说上两句了。你看如何?”

“是。谢陛下。”

两人一路说着话。顺着宫中道路迤而去。不一时。已经来到一处楼台所在。_……_……_……_……_。_……_。_

魏王李玄道默默扶着栏杆。极目远眺。小半个皇宫的景色尽收眼底。微风拂过。卷起他的衣襟。头上赤金王冠上的徽缨随风而动。飘动着划过他的脸庞。

这里是日月争辉楼所在。每逢年节。此处都会成为大秦皇帝宴饮近臣之所在。楼高十余米。分四层。除了西边儿的麒麟山。这里便是整个皇宫的最高处。

从这里望下去。楼台殿阁。起起伏伏。皆入眼底。湖如泼墨。山若人也仿佛蝼蚁一般。李玄道第一次来这里。便喜欢上了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那时他才四岁……_……

后一次来到这日月争辉楼是什么时候来着。对了。先帝二十二年。也就是差不多十年前。父皇大寿。一时兴起。却是抛却了寿元殿。而改在此处宴饮群臣。_

那时这里***通明。群臣汇聚。饮酒邀朋。听歌看舞。目光所及皆是朱紫。交杯往来尽是高朋。现如今想来。却如一梦。似真似幻……_。_。

可惜。_……_那时跟三哥斗的正紧。心想着的都是拉拢人心。如何跟三哥在父皇面前争在高下。哪里顾的上享受?估计那时三哥也差不多吧?

之后潼关生变。匆匆离京。这一晃就是十年。十年啊。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当年那个意气风。誓要与人争个雄长的青年王爷也已经有了白。

几缕丝在眼前飘过。却是见到里面的一。一声叹息随风飘散。顷刻间。心中已满是苦涩。之。现在种种。都如同走马灯般在他心里一一掠过。此楼犹在。此景犹存。但人事已非的感慨却是久久不去。

终在眼前飘过的却是三哥那张苍白的仿若死人般的面庞。他才悚然一惊。想到那日相见的情形。两人争斗了二十多年。自然不会有什么兄弟之情。也更激不起他的怜悯之意。但身为敌手。十年之后相见。却都大败亏输。落的任人鱼肉的下场。怎能毫无感触?

但这位当初风光无两。却让他恨之入骨的太子殿下已经是满头白。苍老的如同垂垂老朽一般。

前车之鉴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他和这位三哥唯一不同之处便在于他和那位七弟并无私怨。而且已经十年未见……_……_。_。虽说皇位之争必是你死我活之局。但他从未在意过这个在京师很有些纨之名的七弟。再加上他领军在外。秉性也多刚烈之处。很少用上一些阴私手段。除了这位太子三哥。更不曾与兄弟撕下过脸面。如此这般。也就有了些转圜的余地。_

在那一刻。他的心思是如此的清明。若是让他像老三这般孤零零的。像个游魂野鬼般活着。他是宁愿去死的。

本来还想着回京之后。满腔愤恨。只怨当初那支利箭没有夺去他的性命。不然战死沙场。终究痛快上一些。不若这般灰溜溜的被人挟持进京。低头俯。钝刀子磨肉。真不如一刀下去来个痛快。琢磨着怎么也要在御前闹个轰轰烈烈。让人知道大秦魏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秉性。

但那时见到这位枯槁如同游魂的太子三哥。却如兜头一盆凉水。将他什么心思都浇没了。之后安安静静的见驾。安安静静的回府。那位七弟怎安排的。他就怎么做。那些大臣们都很吃惊吧?但谁又知道。他眼前不时晃动着的那张苍白的面庞。才是让他这个曾手握千军万马。杀伐决断的大秦魏王惊惧的根子。

这位七弟的手段啊。_呢……_。_。

今日宫。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他暗自揣摩了一下。却也不的要领。叙叙兄弟之情?心中不由一笑。皇家哪里有什么兄弟父子?今时今日。他早就已经看透了。当年父皇那里压根就没有让自己五子继承大统的意思。之所以能和太子三哥争斗这么多年。其中推波助澜的能有谁?

亲生父亲尚且如此。同父异母的兄弟们能有什么情谊了?

正浮想联翩之际。脚步踏在木制的楼梯上。响起的——之音传了上来。

“陛下驾到。_……_……”太监尖利的嗓音拉着长声传入耳朵。让人感觉甚不舒服之余。却是也感觉出了其中的威严和力量。

半晌过后。楼下才传来声音。“都留在这里吧。赵石……_……你也等在这里。等待传唤……_。_……_。_”

与此同时。李玄道和在楼顶伺候的几个太监却早已经拜伏在地。

“王兄免礼。看座。”

起身。瞅了一眼一身鹅黄便服。看上去清清爽爽。但眼角眉梢之间隐着些厉色以及疲倦的景帝李玄谨。微微躬身。“陛下叫微臣来……_。_”

“坐下说话吧。”李玄谨淡淡道一句。去岁秋天时。这位王兄可是统领大军。居心叵测。如今只过去多半年。感觉上却好像过了许多年一般。但他对这位王兄可是一点也不放心。他的旧部还多数都在潼关。京师之内也有些亲近的大臣为之呼应。虽说回京之后。这位王兄看上去很有些认赌服输的样子。但人心难测。谁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打的又是哪般的主意呢?

“王兄回京也有大半年了吧?”

“是。陛下。”

“你常年领军在外。朕等兄弟却在长安坐享其成。想来总是有些愧疚于心的。如今朕将你接回京师。总算是做了些事情……_……_。不过如今朝堂上政务繁冗。所以自I回京。朕还没跟你叙叙。你不会怪朕无情吧?”

这话款款道来。若是不知内情的外人在此。还以为又是一幕兄友弟恭的好事呢。但魏王李玄道听了却只觉的心惊肉跳。他锐气已挫。只要低下了头。再想昂起来。却是有些困难了。可怜这位当初在万马军中。指挥若定。杀的金兵尸横遍野的东征大元帅。魏王殿下。如今却只因为一句话。便好像屁股底下针扎一般。坐卧不安了起来。

“微臣不敢。陛下为国事操劳。微臣只苦无机会为陛下分忧。又怎会起那怨望之心?”

李玄谨状似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你又何必谦逊。父皇在时。就常说。五郎有将帅之才。朕也是深以为然的。如今大秦正用事于蜀中。值此用人之际。你可愿为朕分忧解难?”

李玄道闻言。眉头跳了跳。眼光一闪。却是瞬间便有了些振奋之意。他如今虽然如同幽禁。意气消沉。已有的过且过之心。但二十多年沙场生涯。又怎能是说忘就忘的了的?

不过旋即眼神便黯淡了下来。却是默默摇头。语气中也带了萧索之意。“沙场催人老。微臣已不想领兵了。只想过些安静的日子……_……_。_”

李玄谨笑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头。“你想错了。朕又怎么舍的让你再去受那风刀雪箭之苦?不过你毕竟是我李家难的的将才。朕也不会不用。如今枢密使杨感年老。精力大不如前。朕有心让你入枢密院。参议军事。你可愿意?”

没想到这个时节还有蚊子。将阿草的一只眼睛叮的好像核桃。就像瞎了一样。阿草很害怕啊。别的到没什么。要是传染上那个什么流感才倒霉呢。_…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四百四十三章楼台(二)

石临风而立,景色尽收眼底。

这日月争辉楼他是头一次上来,在楼上的布置自不必提,雕梁画栋,斗角飞檐,在他眼中自然是古色古香,满是一种来自于这个时代的古老而又华美的气息。

尤其是木制为主的建筑,能有四层之高,建的又是如此宽敞宏大,在整个长安也难以寻到这样的高楼了,凭栏临风,登高望远,比起后世动辄数十百十层的高楼来,虽然有些微不足道,但在此时此刻,却是有一种别样的感受的。

“大人,可要坐下歇歇?喝杯茶水……着墙壁而站的卫士凑了上来,轻声问道。

转头看去,却是觉着有些眼熟,他向来认人都有过目不忘之能,只一回想,便想起了在哪里曾经见过此人了。

“赵……的汉子他是见过的,当初太子谋逆,内衙卫士为其收买,围攻乾元殿,其中就有这个赵飞燕在里面的。

乾元殿上浴血搏杀,就此人在最后关头,倒戈一击,让太子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后来更是此人带领内衙卫士抄的太子府,据说也是毫不留情,将太子府抄了个干干净净,毫无疑问,此人是个小人,阴狠毒辣,加上很有些见风使舵的本事,更是小人中的机灵人物儿。

听赵石叫出他的名字,赵飞燕脸上立时露出了受宠若惊之色,微微躬着身子,笑的分外谄媚,“大人竟然还记得小人?小人这福气可是不浅,不过小人见到大人可是腿肚子有些软,还记得当初在乾元殿上,大人威风凛凛,有若天神的样子……那事儿的弟兄,之后可是连大人的名字也都不敢提呢。

今日一见,大人还是风采如昔,当真让小人有些胆寒,不过大人当初对小人有不杀之恩,再造之德,小人虽是怯于大人威严,这个礼却是不得不见的。”

这人嘴巴到也好使,奉承起人来却是直搔痒处。

但赵石却并不吃这一套,转过了头去,“你在这里是……

赵飞燕却是越地恭谨。“小人本来是随韩文魁韩大人在西山陵寝值守。如今换了差事。做了魏王殿下地贴身亲随。今日陛下召魏王殿下入宫。小人也就随了来。所以才有幸能见到大人。”

如此赵石到是恍然。这个赵飞燕经了那次事之后。却是得了信任。也可以说是倒了霉。以前看守太子。如今却轮到了魏王。表面上看来是信任有加。但这可都不是什么好差事。做好了是理所当然。但只要出了纰漏。这条性命却是难保。

赵飞燕说到这里。却是越凑越近。声音低地不能再低地说道:“听旁人说。大人府上收留了一位内衙地大人物。这位身上可是有些麻烦。照小人看。大人应早做处置。不然那些人报给了陛下。与大人很是不利地。”

赵石心里一惊。对方却是将脑袋又缩了回去。低着头。好像方才地话根本没说过一般。赵石自然知道他说地是谁。清虚道士。

他前世时没少和一些秘密部门地人打过交道。毋庸置疑。他不喜欢这些活在阴影中地家伙。那些家伙也不怎么喜欢他们这些浑身都是硝烟味地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了解这些人。一群比野狗还难缠地家伙。没有道德准绳地约束。为达目地不择手段。其实和他们那些同样活在黑暗中地人是很有些共同点地……

据他的判断,内衙这些人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和他们纠缠在一起,总要沾上些腐烂的味道,道士和和尚算是例外吧?

清虚道士几乎是大摇大摆的进了他的府邸,这事根本别想瞒过有心人的眼睛,他府内人等的来历极杂,尤其是宫里几次赏赐下来的宫女,还有景王府转过来的仆役,这其中谁知道有没有内衙的眼线?

不过他也明白,就算是知道其中的关节,也是不能随便处置的,这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情,监视和被监视心知肚明,却又相互依存,关系奇特而又合情合理。

收留了道士,自然会有些麻烦,但说起来,内衙好像很是不如后世的锦衣卫来的威风,有些麻烦估计也是有限,大不了在李全寿或是当今圣上面前说上那么一句,估计也就没什么后患了。

尤其是内衙的保密工作好像做的并不到位,眼前这人在魏王府,竟然还能打听到这个消息……

下,却是问道:“内衙如今的统管太监是不是姓曹?

赵飞燕脸上掠过一丝喜色,事情没有赵石想象的那么复杂,当初参与太子谋逆一案的内衙侍卫们如今都不怎么好过。

他们这一部人,自王灵鼻死后,便成了后娘养的孩子,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不然他是川中人士,对川中风物了若指掌,大秦攻川,也就不可能放着他这样的人不用的,还能用他们这些人看管太子,软禁魏王,不过是如今内衙人手太紧,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不过他在内衙日久,为人又很圆滑,交下的朋友便也不在少数,他这人又一门心思的想摆脱如今的境遇,有事没事便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