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1276部分

将血-第1276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流披面,大汉疯狂的吼叫着,像困兽一样挥舞着他那已经沾满血肉的武器,将一个个上前的秦军砸的血肉模糊。

但这样的扎挣,只能属于最后的疯狂。

当他转身欲要逃往城下的时候,一杆长枪,如毒蛇般刺入他雄壮的脊背。

大汉痛苦的咆哮了一声,回身砸断枪杆儿,但同时,数把钢刀,已经刺入了他的腰腹,随即乱刃齐上,将其剁成肉泥。

还在往城上攀爬的蛮族,呼喊声四起,调头便走,并好像传染一般,传递到其他攻城队伍当中。

一时间,激烈的战事,好像一下便来到了结尾。

任凭骑着战马的蒙古人如何呼喊督促,甚至是砍杀,这些蛮族头也不回的溃退了下去。

程书奇斜倚在城墙垛口上,大口的喘着粗气,身上没有一处不在隐隐作痛,尤其是被敌人的钝器击打了一下的胸口,更是闷的厉害。

他几乎已经脱力,却还是站直了身子,望着仓皇溃走的敌人,他高高举起了手中带血的钢刀。

“。”

“。”

“猛虎”

一阵阵的呼叫,从城墙上蔓延,之前,是敢死用命的号角,此时,则是胜利的宣言。

声音在古北口上空,回荡不休,山峦相应,久久不绝。

此战,蒙古人麾下,辽东蛮族万人队,伤亡过半,也已胆落,不堪为用了。

成吉思汗亲赐千户,辽东诸部首领,突耳,也战死于古北口城墙之上。

对于秦军而言,这并不是古北口一战当中,最为严峻的考验,但可以说,这是此战当中,最为惨烈的一段战事。

只不过一个多时辰,秦军便战死三千余众,两个营正,战死在城墙之上,旅率,伍长之类,更是战死了二十多位。

程书奇重伤,命也去了半条,这位撑着股劲儿自己走下了城头,随即吐血昏厥,随军大夫瞧了瞧,肋骨断了好几根,身上中了两箭,外伤加上失血过多,能撑到现在,只能说,意志顽强到了一定的程度。

用军中的话来说,当之无愧的一条好汉。

秦军损伤不轻,但古北口城墙,依旧在秦军手中。

之后蒙古军主力,终于开始攻城。

激战到傍晚,让秦军上下略感差异,却又松了一口气的是,蒙古人的攻势,反而不如那些辽东野人来的猛烈锐利。

不过,这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蒙古人擅骑射,攻城反而是他们最为薄弱的地方,骑惯了战马的他们,只要双足落地,其实也就等于废去了一半儿武功。

在猛虎武胜军这样步战精锐面前,又有城墙可守的情形之下,蒙古人除了能在远处,对秦军造成些杀伤之外,竟是没有太多的办法。

而困扰蒙古军的是,连日激战,箭矢的消耗,比秦军还要大的多。

可以说,蒙古人在辽东数载之积聚,差不多都用在了古北口一战当中,让他们沮丧的是,他们并没有取得太多的战果。

落日余晖当中,成吉思汗铁木真焦躁的望着那绵延如长蛇一般的汉家城墙,怒火在他胸中不停燃烧。

几天过去了,北方的那些狗崽子,应该已经越过了当年金国人建立的那些寨子,进入了辽东北部。

但他。。。。。。铁木真率领的勇士,竟然还没有攻破这样一道低矮的

他恨恨的拍了拍马鞍子,若非他还派了哲别出去,不然的话,他会亲自率领勇士上前,杀死敌人,让敌人杀死在这该死的城墙之下。

因为他明白,蒙古人已经来到了绝境,突破了这里,可能还有生机,不然的话,蒙古诸部将沦为他人的奴隶。

对于蒙古人来说,已经处于绝境当中。

而对于张锋聚部而言,其实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

蒙古千户哲别,此时已经率一万蒙古骑兵,出了野狐岭,出现在古北口侧后方向。

速不台,率五千骑兵,上了松亭关,沿关而下,往古北口进军。

张锋聚部,已然处于被包围之中。

更为险恶的是,守卫燕城的河北守军,听闻李任权兵败河南的消息,李任权次子李傲率兵数万兵马弃城而走,向北方逃来。

其间席卷河北北部,烧杀抢掠,强拉丁壮,裹挟百姓义军,成军十万,漫野而来。

张锋聚部,彻底成为了一部孤军,河北辽东,风云汇聚,皆在古北口周遭百里之内。

张锋聚部,不但堵住了蒙古人南下的脚步,一样阻隔了河北逃人们的去路。

腹背受敌,兵家之大忌,张锋聚部却退无可退,进无可进,只能死死守在古北口,没有半点可以躲避的余地。

不过,身为军中主将的张锋聚,却并不算担心。

当听闻河北兵马大举前来的消息之后,更是哈哈大笑,状甚欢欣,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大哥在河北,必定大胜李任权,不然的话,燕城兵马,怎么会倾巢而出,以这样一往无回的姿态,向北而来?

基业不要了吗?还是蒙古老爹更让他们亲近?

河南大胜,援军克日必到,而且,他也不是没有半点的准备。

古北口西南,潮水西畔,燕山西南山麓,一万秦军骑军顺水而下,在这里终于拦住了出了野狐岭的一万蒙古骑兵。

这一部秦军骑军,其中有三千兴武军所部,兴武军指挥使李刑此时率兵已经北上草原,归于大将军木华黎麾下,而兴武军主力,其实一直在南边作战,由王胜保统领。

剩下的三千人,是张锋聚跟李刑强讨而来,也为猛虎武胜军骑军补足了一万之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当初猛虎武胜军最为强大的时候,有骑军近四万众。

但自成武鼎革以来,猛虎武胜军也快速渡过了他的巅峰时期。

河东,河中各部军中,其实都有着猛虎武胜军所部存在,加起来怕不有十余万人马。

到了如今,猛虎武胜军的番号,只能由大同张锋聚一部来使用了,其他尽都拆分了出去,补足各部之不足。

像兴武军,自建成以后,便将猛虎武胜军骑军大部接管了过去。

可以说,兴武军和猛虎武胜军,是一双连体婴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河北,辽东一战,兴武军和猛虎武胜军这样的大将军赵石的嫡系人马,自然都将

而这一万秦军精锐骑兵,逡巡于古北口之后,防备的便是此时这样的情形了。

(月票呢,两更啊,阿草努力中。)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六十章狭路

哲别,蒙古人当中少有的骑兵将领。

他和博尔忽,忽必来,赤老温等出身成吉思汗汗帐中的怯薛军将领有着极大的不同,用汉人的说法便是,这是位将帅之才。

他是泰赤乌部的附属部落别速惕部人,十三翼之战中,曾射伤成吉思汗铁木真,后被俘请降,赐名哲别。

在南下攻打金国的诸次战役当中,担任要职,从十户长,升迁至千户,遂与博尔忽,赤老温,速不台等并列。

和另一个时空中不同的是,因为木华黎不在蒙古诸部,合撒尔叛离等原因,此时的哲别,已隐然为成吉思汗账下众将之首。

这一次,成吉思汗也将重任托付于他,让他率兵出野狐岭,攻古北口侧后。

哲别一路催促大军前行,不过,当来到河北檀州,潮水西畔,哨探前方的游骑碰上了秦军斥候。

哲别便已明白,秦国人并非没有防备。

而很快,两支万人骑兵,便在这河北平原的北端遭遇。

这两支骑兵队伍,可以说,都是当世骑兵之翘楚,当他们骤然相遇与燕山山麓,却注定要拼杀个你死我活。

隆隆的马蹄声,作响于天地之间,山峦颤抖,河川震荡。

望着远方出现的黑线,哲别立即传令大军,停止前进的步伐,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在初来的时候,便露出足以致命的弱点,那么,哲别不介意带领勇士们。立即冲上去。撕碎他们。

因为他知道。他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对方身上,到了现在,大汗的信使,竟然还没有来到这里。

只能说明,汉人的长城,还是秦国人手中。

按着时日计算,哲别也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因为自从大汗率军南下以来,还没有哪个对手,能在蒙古人面前,支持这么多的时日而没有调头逃走。

而且,大汗已经调动了所有能够调动的。

在他看来,并非蒙古人的弯刀变得不那么锐利了,这也许只能证明,秦国人的强大。

而眼前出现的军队,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秦国人竟然一面守城,一面还派出了骑兵。拦截来自后方的攻击。

尤其是,据他所知。守卫长城的秦**队,并不算多,面临大汗亲自率领的众多勇士,却还有余力顾及。

想到这里,这个好像岩石一般的蒙古名将,也不由深深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知道,蒙古人面临着怎样的处境,他心中的焦虑,并不比旁人少上半点儿,所以,他需要尽快的击败这支出现在眼前的秦国骑兵,然后赶去另外一处战场,像之前很多次一样,为大军打开胜利之门。

但秦人骑军,渐渐清晰起来过后,几乎是立即打消了他速战速决的想法。

严整的骑兵军阵,好像一座移动的城墙,与草原战士迥异的装扮,也更彰显了他们的气势。

制式的武器,制式的甲胄,强健的战马,唯一与蒙古勇士相同的,可能就是同样年轻健壮的士卒了。

在秦军战旗之下,一人高高举起手臂,秦军骑军便缓慢的停了下来。

和蒙古军略显嘈杂不同的是,这支军伍只停下来,除了偶尔听到的传令之声以及战马的嘶鸣声外,便是鸦雀无声。

沉重而肃杀,让秋风更加彻骨的杀气,好像在这一瞬间便凝聚了起来。

身为对手的蒙古骑兵,也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大多敏锐的感觉到了对面这支大军的异样,慢慢安静了下来。

但他们是蒙古人,广阔的东北草原以及辽东大地的主人,骄傲的他们,从来不曾在对手面前沦于怯懦。

对手越是强大,好像越能激发他们的勇气,现在,他们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势均力敌的敌人。

很多蒙古战士眼中,慢慢浮现出了血丝,这是大战将起时,最恰当,也是最好的一种情绪。

并不如何高大,却非常健壮的秦军将军,远远的也在观望着这些蒙古骑兵。

他的名字叫薛奴儿,只这个名字,便也显示出了他不同寻常的来历。

他是乃蛮人,可克薛吾这个尊贵的姓氏的继承者,身上流淌着,天神最为荣耀的战士所属部族的血液,可克薛吾部的后裔。

他的经历是幸运与不幸的结合体,没人说的清,他这前半生,到底经历了多少故事,连他自己都不成。

当年,强大的可克薛吾部,随着乃蛮人荣光的终结,也迎来了意料之中的毁灭。

作为父亲眼中,无足轻重的,一个女奴的儿子,他在部族中过的非常艰难,但幼年时期,却还算得上富足安稳,毕竟,他身上流淌着可克薛吾的血脉。

当当他将将成为少年,可以骑上战马,拉开弓箭的时候,可克薛吾部覆灭了。

至今,在特特兀儿草原,可克薛吾部覆灭之处,还立着天神使者为可克薛吾部战士立下的墓碑,草原的风声中,也流传着可克薛吾部战士们英勇之名。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可克薛吾部还有着血脉在流传。

那一战,可克薛吾部的嫡系族人,被杀戮殆尽,而他,幸运的活了下来。

这得益于可克薛吾部的主人,他的爷爷,可克薛吾撒卜路黑对如今的乃蛮人大汗,鲁乌尔阿拔有着恩情。

于是,他和他的另外两个兄弟,都受到了大汗的庇护,作为奴隶,成为了战胜者的

这样的事情,在草原上并不多见,但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草原权贵们虽然冷酷,但总归有那么一些人,有着宽广的胸怀。

和那庸庸碌碌的兄弟不同,自小便饱受冷眼的他,既继承了祖先们的武勇,也同样拥有了他们睿智的头脑。

还未长成的他,拼着性命,在扫除乃蛮部残部以及攻打不亦鲁黑汗的战争中,获得了功勋。

当鲁乌尔阿拔将他叫到身前,问他想要什么的时候。

他没有如鲁乌尔阿拔大汗所想的那样,要求跟随大军,去与西夏人作战,获得更多的功勋。

而是要摆脱奴隶的身份,去南边秦国的国武监进学。

那一刻,他至今仍然记得,那是他一生当中,最为危险的一刻,大汗的目光好像箭矢一般想将他整个穿透。

因为他是可克薛吾部的后裔,他的祖父,虽然对大汗有恩,但大汗绝不容许,一个可克薛吾部的族人,出现在乃蛮人当中,获得声名和权力。

最终,他渡过了危机,大汗答应了他的请求。

不过,那时却告诉他,将来不要回到乃蛮部去了,当他再次出现在乃蛮部的时候,也就是被砍掉头颅的一刻。

于是,长安国武监中,多了一个薛奴儿,乃蛮部少了一个叫查察的汗帐卫士。

时隔多年,现在的薛奴儿,很清楚记得自己曾经的奴隶的身份,也没忘记自己的姓氏,只是,他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