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1056部分

将血-第1056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前这位殿下有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另说,只说他才刚刚要登上储位,就算有李吉相助,在户部也不可能一手遮天。

李吉非是种从端,也不是皇长子殿下的娘舅,犯不上趟这样的浑水,尤其现在大秦皇位之争还不见个影子,这位殿下更犯不上做那糊涂事。

这么一来,赵石也就隐约明白了,这无疑是冲着庆阳,延州镇军改编之事来的。

也只有这样的事,才需要向他这位大将军开口,得到他的支持。

再往长远想想,屯粮于庆阳,延州两处,说不定,就能握住西北各处兵马的要害,这两处屯的粮食,必定有大部分是西北各处兵马的军粮。

以后勤辎重制约前方将领,这种手段很古老,但同样十分有效,而现在看来,朝廷也需要用这样的手段,来掣肘西北各处兵马。

这无疑是户部的诉求,赵石再次望向李吉的目光,已经凌厉了起来。

他这里今天一旦松了口,也许明天朝堂上的大臣们就能得到风声,折汇的罪名还没定下来,但西北镇军的改编之事,已然成了定局。

风声一出,也许这位殿下,或者是身为户部尚书的李吉,必定借这两处镇军改编之时,安插人手,将虚弱到无以复加的两处镇军握在手中,同样也就算握住了西北各路人马的命脉

在朝廷而言,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但反对之声绝对不会没有,就像赵石,便觉得西北战事还未彻底平息,就这么仓促行事,于大军士气有损不说,一旦粮道上出了差错。。。。。那简直不用想。

一旦李吉这样的人掌控了西北粮草诸事的决定权,拉前方将领后腿的事情,几乎必然会发生,李吉向军中伸手的野心,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好像,皇长子李琼也有着这样的**,嘿,不想不知道,这两位还真是有点志同道合的意思。

(二更,阿草努力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大坑

赵石沉吟着,脑子转的越发快了,如果皇长子登上储位,入户部掌权,提出这样的提议,朝廷没有拒绝的道理。

但皇长子初掌权柄,就算此议在中书过了,很可能也是为他人作嫁,尤其是皇长子如果成了太子,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下此事,李氏又从中兴风作浪,很可能会被人认为是太子在讨好李氏,巩固权位。

这样一来,不但皇帝陛下不会高兴,军中将领也不会再买太子的帐,如此,李琼这里可谓是得不偿失。

所以,皇长子李琼需要他这位大将军的

至于李吉,赵石冷笑,这位户部尚书大人野心从来不小,也许并不愿上面有一位太子压着,但太子到了户部,他也不可能反对什么,不如趁机送太子殿下一个人情,自己还能见缝插针,从中得利。

其实,在赵石看来,如果李吉真是这么个心思,那就是在玩火,太子是那么好利用的吗?到时和太子牵扯必多,长安李氏向来远离皇位之争,如今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的政见也极为分明。

也就是说,长安李氏能矗立不倒,从来靠的不是什么左右逢源,他们有着鲜明的政治主张,而李吉这样急功近利之人,能将李氏带往何方,真的不好说。

这么一想,也就清楚多了,赵石拱手,正色道:“此等军国大事,私下议之,很是不妥。赵石不敢多言。还请殿下恕罪。”

李琼眨了眨眼睛。李吉微微抬头,显然,这样硬邦邦的拒绝,让两个人都很吃惊。

这简直就差直接说了,你还没登上储位呢,操那么多的心有点多余,等你登上储位再谈其他不迟。

李琼年轻,虽自小便被教之以权术。但城府毕竟浅了一些,脸色当即便有点阴沉,显然是有点恼了。

但赵石哪里会怕他,微微抬头,注目在他身上,竟然没有一点回避的意思,脸上似笑非笑,不一时,李琼就被他盯的有些发毛,眼光开始闪烁了起来。

赵石笑了笑。心道,毛还没长齐呢。就想以势压人,等你真登上皇位,还不反了天去,这个时候,心底里对这位皇长子其实已经没什么好感可言了。

随即,他便扭头对李吉道:“李大人,户部之事,我本不打算说什么,但既然李大人在这里,我便跟李大人说几句肺腑之言,如今天下未定,战乱不息,将来很长一段时日,户部之事,皆系于军国大事,稍有不慎,后果便难以收拾。”

“愿李大人以后善自珍重才好。”

这一次,赵石再没给李吉留什么颜面,摆出了上官的架势,训责的味道极为浓重,更是暗指李吉居心叵测,不顾大局。

李吉紧紧抿着嘴唇,脸色有些发白,心中不恼是不可能的,即便在中书重地,也不曾被人这么直指其非过,这次却在众多人面前,被赵石如此责问,李吉这里几乎是用尽了力气,才忍耐着没有发作出来。

他也没有反驳,面无表情的举起酒杯,“大将军责备的是,本官受教了。”说完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皇长子李琼脸色又难看了几分,手掌握着酒杯,边缘处已经泛白,这时,他才算真正明白,大将军赵石的名声是如何来的,也见识了大将军赵石的威风做派,可惜,有些晚了,话说到这里,已然僵住,显而易见,大将军赵石也并未打算给他再留什么面子。

大厅中一片沉静,只有赵石左顾右盼,声音浑厚中带着难掩的威严。

赵石这时再次转头,对着下面道:“理藩院主事王大人。。。。。。”

理藩院主事王光弼一个哆嗦,本能的噌的一下站起身来,一躬到地,“下官在。”

赵石冷声道:“我听说王大人在理藩院很清闲嘛,几年都过去了,连个会说胡语的人都没出过,王大人是不是觉着,理藩院呆着太过难受,也屈了王大人才干,要是这样的话,我给王大人换个职位?”

王光弼做梦也不会想到在皇长子殿下的宴席之上,会遭遇此等事情,早已被唬的面无人色。

立即绕开桌子,紧走两步,跪倒在地道:“下官不敢,请国公息怒,下官回去之后,一定重整理藩院诸事,不敢再有任何懈怠。。。。。。”

赵石哼了一声,道:“此次草原诸部使者入京,陛下,中书,应该皆有章程,你这里知晓了吗?”

王光弼连头都没敢抬,“回国公,陛下已经召下官入宫,不久即有旨意下来。”

赵石点了点头道:“好,辅佐好殿下,该怎么做,慎重些,不要丢了大秦脸面,不然的话,你有几个脑袋够掉的?”

“是,下官一定谨记国公教诲,不敢稍有怠慢。”

赵石摆足了威风,这才挥手让王光弼退下,扭头笑道:“多谢殿下款待,本想着,殿下是为了和臣商量接见外邦使者事,不想却闹成如此模样,还望殿下恕臣狂妄之罪,臣就不扰殿下雅兴了,这便告退。”

真正的不欢而散,不论是皇长子李琼,还是户部尚书李吉,甚或是赵石自己,都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赵石这次赴宴,本来是想瞧瞧,皇长子殿下有何特异之处,合适的话,他这里也准备了一份人情,而之前,不论是皇帝陛下垂询立储之事,还是建议让皇长子登上储位之前,先就草原诸部使者接见事显一显才能,其实都算是和未来的太子殿下结个善缘。

但这位殿下的得寸进尺,让赵石终于忍不住了。

欺负一下皇子,他现在没有一点压力,可能有些过火,但他已经退让了许多,也顺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先前更是给皇长子李琼留足了面子。

但真可谓是人善被人欺,到了这里,不但有李吉这么一位厌物在,而且唇枪舌剑,很是浪费了些口水,没见皇长子殿下有一点转圜,反而对李吉有着回护之意,显然两人私下有了些默契。

真当他这位大将军是软柿子,想捏一下就捏一下吗?还是将自己当成了当年的景兴皇帝?

他现在可不是什么巩义团练之类的小官儿,而是国朝重臣,领过千军万马征战沙场的大秦上将。

当他板起脸来,能训的户部尚书跟孙子一样,也能顺手决定理藩院主事这样的小官的前程和生死。

收服为己用?省省吧,如今的他是棵参天大树,可以荫庇许多人,但除了当今皇帝陛下,没谁能明目张胆的在树下乘凉,还要折几条枝子回去烧火,觉着大树的根子碍事,还要顺便刨一刨,别说皇子,便是太子也。

留下满厅目瞪口呆的人们,赵石径自出了皇长子府邸,就像当年当面顶了景兴皇帝一般,心情着实不错。。。。。。

实际上,第二天就有了流言出现,,还有御史大正月里,便具折弹劾晋国公,大将军赵石狂妄跋扈,不分尊卑事。

至于是出自皇长子李琼的授意,还是李吉出的手,甚或是其他什么人在趟浑水,赵石也不在意,安心的呆在家中,兴起了,便去逗弄一下儿女,手痒了,便到校场舒散一下筋骨,晚间安抚妻妾,白日里练练大字。

时不时的还能找来几个能喝的旧部,高呼痛饮,顺便回忆一下当初的峥嵘岁月,日子过的实在有滋有味。

没过几日,正月十四这一天,朝廷下旨,令理藩院主事王光弼,翰林承旨,中书内觐沈鹤为副,皇次子李珀为主,主持接见草原诸部使者事。

皇次子李珀今年才十二岁,也是皇后娘娘所出,如今却是一下顶了自己的皇兄,出面主持接见草原诸部使者之事。

赵石呆在府中,也没去枢密院,因为枢密院要正月十六,才正式开衙,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佳节,整个朱雀大街上,都会挂满彩灯,观灯之人,摩肩擦踵,络绎不绝,乃长安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此时晋国公府内,各处都挂满了灯笼,晋国公府不禁下人出去观灯,但也可在府内各处游玩晃荡。

府中多为女子,心灵手巧,编织的彩灯比之外间不遑多让,还弄了些灯谜之类的玩意,自娱自乐。

由此可见,晋国公府中规矩之宽松了,也非常的人性化,深得府中下人之心。

当赵石在府中接到朝堂上这么一个消息之后,也愣神了半晌,要换一个皇子来当太子吗?

就因为他闹了皇长子李琼的宴席?还是因为旁的什么原因?若是前者

想到这里,赵石心里顿时咒骂了一句,他奶奶的,莫非又被皇帝陛下坑了一次?

(三更,阿草努。看着腾讯文学那边一天涨一个收藏,阿草很无语啊,网络小说,没推荐真的伤不起,还好还好,阿草混起点的,在这边还薄有成绩,庆。)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肺腑

(四更到,阿草努力中。)

这些年,赵石对朝堂上的纷纷扰扰,最大的认识其实就是事发有因几个字,在朝堂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有着前因后果。

能够立于朝堂之上的臣子们,没有哪个是真正蒙昧的,所以,这里发生的事情,有的看似突然,但只要细究其理,便会知道,你所认为突发的事情,其实大多都有着很长时间的

引而不发,未至其机也,显于人前,刀已临颈也。

所以,朝堂上总有谁与谁不睦,谁又与谁深有间隙之传言,但在朝堂之上,你会看到,不睦的两个人在相互谈笑,深有间隙的人在交头接耳,状似亲密。

这就是中原汉家王朝自古传承的政治生态。

酌酒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王维一生宦海沉浮,晚年诗作,可谓道尽朝堂之上的世态炎凉。

而今就是这般,像突然改令皇次子李珀接见外邦来使之事,发生的很突然,但赵石绝对不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在皇长子李琼府中耍了一通威风,便让皇帝陛下改了主意。

不定啊,就是皇帝陛下对皇长子李琼早已有着不满,如此这般,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很可能,李琼已经失去了登上皇储之位的资格。

赵石听闻此事后,心里多少有点郁闷,要是真如他的猜测一般。这次好像又被李全寿那小子当了刀来使。

但这却怪不得皇帝陛下。也许皇帝陛下只是在寻找理由。而赵石很可能在无意间立马送上了刀子。

一旦改立年幼的皇次子为储,传到外间,大家只会说大将军赵石如何如何,断不会去诽谤君上。

皇帝陛下向来擅长借势而为,深谋远虑之处,犹胜于景兴皇帝,换句话说,这一次。很可能是赵石自己跳进了坑里。

赵石本不想再参与皇位争夺之事,但这一次,想着得罪了太子也就得罪了,正好撇清在皇位争夺之外,想来李琼也不至于还厚着脸皮来扰他清净。

至于朝堂上怎么折腾,折腾去吧,出了篓子,也跟他这个大将军无关,而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上来一个。一巴掌抽回去,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但就这么弄掉了一个皇子。让赵石实在高兴不起来。

赵石随即将陆敖招到书房,劈头便问,“陛下喜欢哪位皇子多些?”

陆敖眨巴着眼睛,无辜的看着赵石,显然是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