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102部分

将血-第102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小的旅帅,就敢将一个王爷,一个朝廷的三品大员当作棋子推来推去……更不可能做出半路拦杀的事情来……

想到这里摇头一笑,将这一丝疑惑抛在了脑后,开口缓缓道:“王爷在兵部可还遂意?”

第一卷乱世可有桃花园第一百三十六章密议(二)

椅子断腿儿,这一跤摔的阿草差点没背过气去,明天舒服的椅子,倒霉啊……

李玄瑾皱了皱眉头,眼中幽光闪动,沉声道:“先生此话怎讲?”

老人笑了笑,淡淡道:“这件事其实算起来对王爷有利无害……+|。但眼睛却渐渐亮了起来,“听我为王爷算上一算,王爷出京是皇上亲口允了的,到巩义县一行也是皇上的口谕,这样一来便站了个理字,旁人没什么可说的。

再一个,皇上为什么让王爷去巩义县?因为那里有匪患,而曾度的护卫当中便有居心叵测之人在,便是当场将这位三司使大人拿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王爷没有这么做,任其回京,估计王爷是打算打一场御前官司吧?”

见李玄瑾点头,这才接着说道:“这就是了,王爷没错,而曾度却是待罪之身,曾度半路上失踪所以牵扯到了王爷,但王爷不必理会那些有的没的,若说王爷半路劫杀曾度,头一个不相信的便是皇上,即使王爷与曾度有些间隙在,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杀了曾度对王爷有什么好处?当今圣上英明神武,断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既然皇上不相信,那王爷便也无忧。

不过估计王爷心里是怕有些人拿这件事作文章吧?其实这也不需多虑。王爷府中不是还留着几个擒下来地刺客吗?王爷还想关他们到什么时候?”

他说的这些李玄瑾何尝又没有想到,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语气中却没有半点的变化,“这些人都是死士,在他们嘴里听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若是胡乱攀咬。岂非是得不偿失?”

老人摇头笑道:“不然,这几个人照我看用处大的很,王爷初掌兵部,根基太浅,少不得有那阳奉阴违的事情生,王爷这些时日是不是正为此烦恼?”

说到这里顿了顿,见李玄瑾楞了楞,也不待他回答。接着说道:“这些人能扮作殿前司禁军,又是由兵部指派,恐怕和兵部一些人脱不了干系,便是找不出那幕后之人,王爷到是可以借助此事梳理兵部人事,至于那些谣言嘛,王爷心中本就无愧,便可全不理会,再一个,有了这些人证。旁人还能以为是王爷要对曾度不利?照我看,多数人都会以为是有人想着法子杀人灭口才是真地,所以过不了多久,谣言自破,还可以借助此事严查部务,如此一来。岂不是一举两得?”

李玄瑾听他说完,拧着眉头想了半晌,终于露出了笑容,“先生果然不凡,只言片语便解玄谨茅塞,能得先生之助,实乃玄谨之幸也,不过还有一事要向先生请教。”

“老朽之人。不堪王爷赞语,王爷还有什么要问的自管请说,我一定知无不言。”既然已经入京,他也就没想着能独善其身。那位圣上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白,不需多作揣测,到是这位景王殿下,到底有没有那个才干和气运了,到现在看来,这位景王心胸并不算宽广,不过到是个谨慎之人,至于心机嘛,这些皇家子弟,哪个没有自己的手段?只看他能先折了曾度的脸子,然后任其归京就是明证。

李玄瑾面上神色虽然没有大动,但心里却已经有些惊喜,老人听到这些还只片刻,便已经想好了应对的法子,且对形势把握的分毫不差,这份功夫便是遍观朝野,又能找出几人出来?这次父皇当真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啊。

心里这般想着,嘴上却已经说道:“我初入兵部,确实觉得诸事繁杂,力有不歹,不过兵部之事还算好说,便是有那么几个油滑地,本王也尽自压得住……

说到这里,李玄瑾脸上泛起了几许阴冷,他尽管参政时间不长,但威势却着实增长了许多,黝黑的眸光精亮精亮的,一眼望不到底,嘴唇紧紧泯着,显得越的倨傲,老先生见了,心里话儿,这位景王殿下和当年的圣上可是大相径庭,以后怕不是个好侍候的主上……

却听李玄瑾接着说道:“小人哪里都有,但朝堂之上也不能缺了他们,水至清则无鱼嘛,这个道

懂的,只要不因私利而害国事,我尽能容得下他们,偏于守成,进取不足却是大患,天下纷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大秦如今看似兵甲犀利,国力不让于诸国,但隐患实多……

旁的事情先且不提,便是地方将校日渐跋扈,任用私人,结连成党之事来说,如今祸患不显,但时日久了,难保不会重演汉唐故事。;。个娼妓和折家的人当街大打出手,一个是朝廷大将军,一个则是钦赐勇毅伯……处置,昨日早晨便到了府上来问本王……:务,让这些跋扈将军们知道朝廷威严,但却有些无从下手,先生可有以教我?”

这些事情看样子已经困扰他多时了,这时说出来却多是因为这位老先生表现特异,思虑明白,和他当初想地不过是到自己府上养老可是差的多了,不然事情已经生了几天,也不会现在才来讨个主意的。

不过他的眼睛却是瞄向赵石,大秦境内平安日久,不管是朝堂之上的官员,还是民间平民百姓,如今讨论战事的是少之又少,仿若已经到了盛世一般,他一个闲散王爷,不管事儿地人,更是想也未想的。

但赵石当初的一番话却是激起了他的雄心,如今手中有了权势,还是掌管的兵部,这注意力立马全都集中到了大秦军旅上面,赵石当初那番话虽只是不经意间出口,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石不过是几句话,便将一副前所未有的画卷展现在了他的面前,就像是本来平静的湖水扔进了一块巨石,立即波涛汹涌,无法自制,不然当初听到父皇要迁陵地消息时,反应也不会如此之大,迁陵需要耗费多少银钱?还提什么东攻金国,南征后蜀?



将领跋扈自恃,若想联夏攻金,除兵坚甲利之外,还需军兵如臂使指,不然出现平凉那样的事情,将帅不和,也不用敌人动手,自己便乱了阵脚的……

老先生心中也是有些惊异,这位殿下雄心到着实不小,在他想来,这个时候这位殿下脑子里应该都是那个位置才对,不成想出了这么大个命题在自己面前。

不过此事虽然于国有利,但……&1t;=之极的事情,当年种从端坏事便是坏在要限制这些将军们地权柄上……

“还是王爷想的深远,老朽虽然驽钝,但……然王爷有这样的志气,老朽愿为王爷尽力策划。

兹事体大,此事涉及极广,不宜轻忽行事,而且千头万绪,需一步步的来才好,至于河中那几个将军和折家的人到是好办,本来若是王爷没有这个心思,不妨斥责几句,放了便是,还能结好于韩家……却要严厉些了,当年庆阳兵变,河中将军段其豹为一己私怨而搬倒了折木河,虽然折木河也是该死…,但罪名也应少不了段其豹的,但最后只是斥责了事,难免长了他们的气焰,此时不妨敲打一下,王爷不若先将人关押在刑部大牢,去信问勇毅伯的意思,当年位勇冠三军的勇毅伯韩炜已然垂垂老矣,现在这位伯爷我也见过,虽然还堪称勇武,但性子柔弱的紧,不出我所料的话,回信必是支支唔唔,不着边际,如此一来,王爷就可便宜行事,将领头的定罪,其他人等放还,一来给他脸面,二来也树立自己的威望。

至于折家的人,王爷若想整军经武,折家的人更是不能放过,折家在西军中的威望不做第二人想,虽然得罪了他们今后王爷也会有些麻烦,但只要折木清此人在,便不会与王爷刻意为难,此时正是立威的好时机,王爷既然志存高远,以后行事便可多放手脚,太子那里惯会收买人心,也便失了许多自己的主张,王爷要想有一番作为,断不可拾人牙慧,便要显得严刚可畏才好

第一卷乱世可有桃花园第一百三十七章密议(三)

玄瑾听的入神,一直到老人说了最后一句,不光是他平和胡沉舟两个脸色都是一变,这老人话里的意思可深的紧啊,半晌过后,李玄瑾这才抚掌而笑,“先生说的不错,若是瞻前顾后,此事怎么能成,先生真乃国士,只言片语中便能有大文章,让人佩服无地……

赵石,这建议当初是你提的,你可有什么话说?”

老人听到赞语,脸上却是淡淡一笑,当年这样的话还听得少了,最后却怎么样?还不是黯然离京,皇家之人的话当不得真的,不过听李玄瑾提到赵石,却是一个愣神儿,转头向自己那位新收的弟子望了过去。

心中惊异之余,却是有些嘀咕,年轻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样的话也敢说出口,若是一个不好传了出去,今后在军中必将寸步难行……

赵石却也楞了楞,这建议是自己提的?自己怎么不知道?不过随即便镇定了下来,虽然如今他对大秦军旅编制越来越是熟悉,但这么一篇大文章也不是他能够回答的,自古以来,军权之事便是个两难的命题,不论是这个朝代,还是赵石的前世,军权这一历史顽疾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不是人们的智慧不足,而是因为这是个以子之矛,攻彼之盾的问题。

汉唐之前,只要战乱一起,便成割据之势,手握兵权地将领们相互征伐。败则为寇,胜则为王,几乎无法可制,在赵石的印象中,宋朝应该是限制兵权最成功的一个朝代了,但宋朝的军旅却也是历史上最羸弱的一支汉人军队。被外敌压迫至深,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胡人夺了天下的王朝。

宋朝之后,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民国,割据之势是越演越烈,最后竟然被一个弹丸小国逼到亡国灭种地边缘,虽然其中也有官员过于**。横征暴敛,民心尽失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这些将领们各怀异志,不愿真心出力的缘故了。

有句话说的好,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也只有儒家才能说出这么模棱两可的话来,但解决的办法嘛,却是一字未提。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石本就是军人出身。对于军旅之事最是熟悉,后世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将领兵权过大,放纵跋扈,或者削夺将领军权,又不影响军队战力的问题,但有一些办法还是有效地。

其实军权问题和政治体制有着莫大的关系。赵石自然想不到这上面去的,他的眼光还没有那般的长远,思路也没有那样的开阔……

沉吟了半晌,这才沉声道:“建立武学……

看他沉思良久,李玄瑾本是抱了很大的希望,这个少年往往总有惊人之语出口,不然他也不会单单问他一句,在座的哪位不是心机深沉。深谋远虑之辈,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能列席其中便已堪称异事,更不要说被问及朝政了,但从巩义县第一次见面开始。这个少年便给了他一种不管什么事情,这个少年都能有自己见解的奇特地感觉,所以才有此一问的。

不过听到这一句话,李玄瑾却是摇头一笑,心中不免有些失望,陈老先生心底深处其实也是松了一口气,他是个从来不相信什么天纵其才的人,他自小经历坎坷,世间苦痛都尝过的人,再加上比别人用了百倍的心力,才能有今天的见识,这个弟子在他眼里虽然也是聪明地紧,但才十四岁的年纪,没有经过大风大浪,能有个什么见识了?

不过这时开口的却是一直没有说话的胡沉舟,他这人持身严谨,虽然才智不足,但胜在不骄傲自恃,自从上次事后,对这个见识不凡的少年便多了几分的敬重,所以对赵石的话也就分外的注意,此时不明白对方到底要说什么,于是便问了一句出来,“武学?我大秦有啊,还谈什么建不建地?”

赵石此时已对这个时代的军队编制熟悉的很了,立时便应对道:“大秦的武学流于形势……年武举开始之前,便有许多人入住,等待武举,说是武学,其实更像是招待那些武学举子地驿。

我说的建立武学,是要教授军中将领文韬武略的地方……

听他这么一说,李玄瑾眼睛亮了亮,这个少年果然不让自己失望,还真就心中已有定计的,不过心中也是有些疑惑,这到也不怪他,此时在文育之上,因为儒家的关系,因为颇为的完善,但在武事上面,还多是沿袭古制,军中之人从参军一直到将领,皆是得靠军功来取得,没有特定的教授武略之处的,如此一来,所谓名将大多皆是出自世家豪门,若是寒门之人,天资聪慧,又能历经战阵而不死,一刀一枪的拼出功名,则就能形成新的将门世家,在传承上则靠的是父子相传,口口相授,这样下来,也难怪名将难寻了。

“呃?这到有些新奇,难道是像太学一般来办?建立这样的武学又有什么用处?”李玄瑾有些入神,这里面的关节他不可能一下想的清楚,不由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