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民国当大帅 >

第108部分

回到民国当大帅-第108部分

小说: 回到民国当大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期招募入伍生八百人,分为步兵科,辎重科,工兵科,炮兵科,测绘科,政治科六科,教程参考陆军小学堂,中学堂以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现有教程。
第一期生源基本来自于一线作战部队,并且规模较大,达到一千二百人。这其中含四百名深造军官,深造或者说这些回炉的军官毕业时间为1913年6月,其余军官生毕业时间为1914年10月。学期二年,毕业授予陆军中尉。
第二期八百学生,来自一线作战部队,开学时间为1913年1月,毕业时间为1914年12月,学期二年。毕业授予陆军中尉第三期八百学生,来自新兵营,开学时间为1913年7月,毕业时间1916年6月,学期三年。毕业授予陆军中尉第四期八百学生,来自新兵营,开学时间为1914年7月,毕业时间为1917年6月,学期三年。毕业授予陆军中尉第五期八百学生,来自新兵营,开学时间为1915年7月,毕业时间为1918年6月,学期三年。毕业授予陆军中尉第六期之后学期改为一年制,学校并入陆军大学,为预科系。1917年7月招生,考试合格进入陆军大学学习。
关于陆军大学的设想,万耀煌十分明确:
1917年8月开学,第一期学员二千人从陆军军官学校前四期选拔,另外设立周末随营补习班于各师,各师优秀军官参加学习,每年定期到陆大学习三个月。其中一,二期必须全部回校学习,学期三年,1920年6月毕业。深造军官军衔上升一级,职务由总参谋处统一安排。陆官第六期,及陆大预科第一期八百学生兵则授予陆军上尉军衔。
此后陆大每年招生二千,其中一千二百人为回炉,八百人为新兵选拔预科生。
另外就是待遇方面,入伍生统一月生活标准十五元,无论年级。
王振宇对于这个计划十分满意,他拉住万耀煌的手道:“能把这个军校办好了,就是功德无量了,咱们的陆军大学要学习日本,不走这个学校的,想成为高级将领那就是做梦。”
他有把目光投向万耀煌的随行教职人员道:“只有把以军校培训为基础的军队人事提拔制度抓好了,落实了。我们的军队才能成为这个国家的军队,才能变成一支有理想,有文化的军队,才能真正为这个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而战。所以,拜托诸君了。。。”
好好的出游又变成了工作,虽然现实和理想有差距,但是沈荃依然心情愉快的看着自己在那侃侃而谈的义父,觉得他的背影好高大,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
在湘西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室里,有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正在努力的咬着笔头,眼睛则死死的看着桌上的试卷,仿佛有深仇大恨一般。
这个汉子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在马鞍一战中险些靠着以乱打乱击败猛虎旅的蔡钜献。。。
话说当日手榴弹爆炸后,蔡钜献居然没有死,被救护兵救了下来,伤愈后被关进了战俘营。
随后湘西大开发需要大批劳动力,大批被俘的洪江军士兵变成了劳工,而按照杨万贵参谋长签发的命令,蔡钜献,刘叙彝,杨玉生这样的军官就不编入劳工队伍,允许自行选择行止。
杨玉生选择离开湘西,去广州看看。而蔡钜献和刘叙彝考虑再三后在战俘营里一合计,决定一起申请加入王振宇的军队。带了十几年的兵,除了打仗外也没别的手艺了。
王振宇对于蔡钜献的本事还是有些了解的,大笔一挥,同意了,不过得新进军校学习半年,于是就有了三十六岁的蔡钜献在教室里啃笔头的一幕。虽然自幼就粗通文墨,但是时隔二十年后再回学堂念书对于从军多年的蔡钜献而言,实在是太痛苦了。不过尽管如此,蔡钜献和刘叙彝依然顽强的坚持了下来,和那些十**岁的小伙子一起进行军事训练,一起学习文化知识,虽然成绩不突出,但是也不掉队。这样的表现就让身为教育长的万耀煌十分惊讶,所以这次汇报的时候也就提了这个事情。
王振宇对此做了一个特别批示:“毕业后,两人都授予少校军衔,担任独立团的营长。这样的悍将还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信任,要重用。”
然后王振宇朝众人摆摆手道:“工作的事情,就谈到这里,我的两个小宝宝估计都等急了,耀煌你们就回去忙吧,我带着他们游下沅江。”
说着就起身,一手一个,抓着沈荃和王敬安的小手朝甲板走去。。。


 第120章 和平时光(三)

带着两个小正太游江回来已经是下午了,两个孩子在船上兴奋的又是叫又是跳,下船的时候都累的睡着了,还是赵颂扬和赵冲一人一个背下来的。
五天后,整个行政区的工程全部完工,王振宇带着湘西集团全体在安江成员参加政府的搬入仪式。其实就是带着沈荃和王敬安以及一大票部下一起,在行政区的主干道上走一圈。
整个安江模范城的行政区堪称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品,这时德国设计师自己说的。
不过王振宇心里有数,和后世那些地级市政府大楼相比,这真不算什么,不过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确实是很潮的了。估计换任何一个人来,除了震惊就只剩下震惊了,自己身后的那帮子军政官员现在就是这个情况。
安江行政区的规划是十分大气的:
从江边左起,行政区一共有五条主干道,沿江路,洪江大道,辰沅大道,安江大道,学院路。
兴建黔阳广场,衔接洪江,辰沅,安江三条大道,黔阳广场。
政务署,辰沅大道2号,大门朝辰沅大道开,镇守使府左起第一栋,占地5亩(3600平米,60x60),呈回字型结构,三层小洋楼(白色,欧式风格,砖瓦结构,中心为花园,水池小榭,和5米宽车行道,40x40,一楼窗户对内开,外侧为走廊,二三楼则对开。总建筑面积为6000平米,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楼,其中进门处为甲楼,一层建筑面积二三层单层建筑面积20x20;二楼建成1个会议室,三楼则是政务署主任室(100平米)和秘书室,通讯室,警卫室,会客室(100平米)。一楼则在门边一左一右建1个传达室1个保卫室,门宽7米,高3米,长20米;门前一对石狮子,乙丙丁三栋则有100间办公室,40平米一间)。交通处,文化教育处,卫生处,建设规划处,农林处,工商处六处在此合署办公。总造价10万元。
律政署,辰沅大道3号,大门朝辰沅大道开,镇守使府右起第一栋。建筑风格和政务署一致,但是颜色为黑色。另外门前为一对石麒麟。司法处,廉政处,检察院,审计处四处在此合署办公。总造价10万元。
财政署,辰沅大道4号,大门朝辰沅大道开,镇守使府左起第二栋。建筑风格和政务署一致,但是颜色为ru白色。门前为一对石象。财务处,税务处,稽查总队,物资处四处在此合署办公。总造价10万元。
内务署,辰沅大道5号,大门朝辰沅大道开,镇守使府右起第二栋。建筑风格和政务署一致,但是颜色为灰白色。门前为一对石虎。禁烟局,内保总队,调查处,档案处四处在此合署办公。总造价10万元。
湘西地方法院,辰沅大道6号,大门朝沿江路开,镇守使府右起第三栋。建筑高度18米,占地6亩,办公区40x20,大理石广场区40x20。建筑风格参照欧式风格,圆顶简答,进门二十七级阶梯,门前一根9米高白玉石三棱柱,三面分别刻公平,公正,公开六字,下面再镌刻法言若干。一楼设民事,刑事,行政三个审判庭,二楼设起诉,调节,法制宣传三个办公室,三楼为法官办公区,案件分析裁定区。造价15万元。
湘西地方议会,辰沅大道7号,大门朝沿江路开,镇守使府左起第三栋。建筑高度16米,占地6亩,(广场面积40x20,总建筑面积平米。)三层,其中第一层层高为9米,为议会大厅(600平米),参照英国国会下院设置,共有400个位置(包括公众旁听席,四面阶梯式设计。)造价15万元。
二楼,三楼是财政,司法,治安,交通,教育,卫生,建设,农业,林业,工业,商业,预算十二个委员会办公区(每个委员会100平米,3间办公室,一个40平米的小型会议室)和用餐休息区。门前是立法广场,49级阶梯,立有一根9米高白玉石三棱柱,三面分别刻有民族,**,民生六字,下面再镌刻为官箴言若干。
另外说说这个湘西议会:地方议会议员来自二十四个县的议长,副议长,轮值议员,72人,各县商业协会,工业协会,农业协会代表48人。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建设系统,交通系统,警务系统,司法系统,财政系统,法院系统代表40人。以及不分系统,地域,协会通过自由选举当选的**议员160人。铁路,工矿企业以及地方保卫部队系统固定代表40人,合计360人。
方案报到王振宇这里,他由于了很久,他对着干议会有些担心的:
自己在湘西这一级玩得其实是**来着,而且是最典型不过的以军治政了,简单来说就是军事**,设置一个议会,是准备搞真**还是假**?如果是真**,想都不要想,权力不集中就意味政出多门,就意味着力量分散,这样的湘西很快就会在这个时代成为历史的组成部分。而假**呢?太恶心了不,找一群人陪自己喝茶吗?这会严重损害自己的政治声誉,王振宇同学还是很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他可是一直记得一句父亲的教诲,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然后就是尽量不要做出承诺。
但要是没有这么一个机构,镇守使府这一级的行政部门谁来监督?自己吗?自己是人不是神,一天也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不可能跟孙悟空一样拔根汗毛一吹就出一个分身来了。既然自己做不到这点,就还是集中些精力办大事好了。
所以由于再三,湘西议会最后的设置变成了湘西参政会,人员结构不变,权力却大幅度缩水,立法权和委任权被剥夺了,留下的仅仅只是监督权和弹劾权。能够把任免大权一分为二,王振宇还真的是个奇才,很符合中国特色。
走到最后一站,沅江日报社,这里是整个湘西的第一个报社,其办公条件恐怕已经超过了王振宇每天早上必读的《长沙日报》。不过目前的工作人员还是少了点,从编辑到记者到排版到印刷工,不过十余人,而且这个单位目前隶属于镇守使府政务署的文化教育处。
其中报社的社长兼总编辑王春玲很特殊,因为她是个女性,个子不高,一头短发,年纪不过三十岁,看气质就是个很精干的女人。这还是周质云从省城长沙挖来的,曾到日本留过学。这个女人很专业,对于王振宇提出的几个问题也对答如流,欣赏之下王振宇开玩笑道:“你也姓王,我也姓王,不如我认你做姐姐好了。”
王春玲却摇摇头道:“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觉得为什么我们国家很多事情搞不好,就是这种和官府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所以,我不能做你的姐姐。”
陪同人员顿时吓得脸都白了,都悄悄为这个知识女性捏了把汗。正在大家担心王振宇发作的时候,王振宇却开心的笑了起来,伸出大拇指夸赞道:“不畏权贵,不趋炎附势,坚持自身的中立立场,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这才是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这才是一个有风骨的文人。不畏权贵,坚持公正这八个字就是以后新闻人的从业标准,就刻在这大门上,以树立行止,警示后人。”
王振宇随后转头对周质云交代道:“这个沅江日报社不适合让文化教育处领导,我的意见是不算政府部门,直接由政务署出面负责经费保障工作,以后要通过这个渠道听听不同的声音。”
周质云立刻表示一定照办,王振宇又对他和王春玲说道:“湘西的建设只靠湘西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有文化,有思想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到咱们湘西来,和咱们一起建设湘西,你们说是不是?”
王春玲现在对王振宇感官不错,她点点头表示认同。
王振宇却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让他们放弃家乡的生活,到我们荒凉偏僻的湘西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感觉这确实是个问题,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王振宇一看众人的表情,似笑非笑的指着王春玲道:“那就靠我们的王大记者了,要靠宣传,这个回头我们好好合计合计,安江这个模范城就是个奇迹,一个从无到有的奇迹。我们不能把这个资源lang费了,要好好宣传,先是湖南,再是中华,乃至世界。。。”
三天后,沅江日报发表题为《奔赴大湘西,建设新中华》的评论员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新中华的口号。这篇文章的执笔人正是王春玲,随后沅江日报社在长沙设立了分部,开始在全省宣传湘西的变化。在他们的笔下,湘西俨然变成了目前整个湖南乃至中国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地方,爱国的知识青年们,到湘西去,到湘西去。。。


 第120章 和平时光(三)

带着两个小正太游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