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灵异档案全录 >

第194部分

灵异档案全录-第194部分

小说: 灵异档案全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国辅苦笑一声,说道:“甭提了,你这几天没有看新闻?国家打贪,光是大老虎(指的是位高权重的高官)就弄进去十几个。咱们潘家园平日里面鱼龙混杂的,早就有人看不顺眼了,这不,上面罩着的大官一被抓,就出事情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更为震惊了。因为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是我常年混迹北京,自然是知道潘家园里面的水有多深。那家伙,随随便便找出几件古玩来,就能上千万的概念。现在倒好了,被雷子一抄,指不定会损失多少呢。

孙国辅看出了我内心的想法,于是摆摆手说道:“其实吧,潘家园打野摊儿,主要是信息量大,给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大平台。谁也不指着在市面上能赚着钱,都在水底下呢,暗流涌动。这一次虽然被雷子们抄了,但是却伤不到我们的筋骨。我赶过来就是怕胖子出事情,这段时间他那黄金窨子木棺材可是搞得满城风雨,再不消停一点,估计分分钟就要进局子里面喝茶了。”

我闻言笑道:“孙老哥,你也不看看胖哥是什么人?这北京城里面难道还有抓得住他的人?再说了,闷油瓶小哥也跟他在一块呢,他两一起,保管出不了事情。”

孙国辅闻言一笑,正要说话,门外却忽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我心想可能是王胖子回来了,这货出门从来都是不带钥匙的主,非要我给他开门。于是我急忙走过去打开房门,却见到外面杵了个电线杆一样的年轻人。

那人语气极为客气,先是自报家门,说是北京城一家古玩店的伙计,前来拜访贵地,想要邀请王凯旋王先生去他们店里谈一笔生意。

我一听到有人称呼胖子为“王先生”,就差点笑出声来。不过当着外人的面,我也不好多说,推脱道:“王。。。。王先生没在家,你晚上再来吧!”

说着就要关门,那人却又说找周阳周先生也行,我不知来者何意,便先将他请进屋内。

那人一进屋,刚要坐下,却有猛地站起身来,朝着孙国辅鞠了一躬:“不知道孙先生也在这里,真是失礼了!”

孙国辅皱了皱眉头,显然是没有见过这人,于是问道:“你是哪家的伙计?潘家园里面好像没有你这号人啊?”

那人恭恭敬敬的回道:“孙先生,我们店铺是刚开的,名字叫做《帝王玉》。我们老板早就听说了孙先生的大名,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访您老。”

原来,这《帝王玉》的老板对黄金窨子木棺材非常感兴趣,只有是真货,他就愿意花两个亿购买下来。

我和孙国辅一听这话顿时吓了一跳,两个亿,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随即,我和孙国辅两人对视一眼,想着反正闲来无事,倒不如先过去看看再说。

随后,那伙计把车开来,载着我们过去,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幽静的四合院前。

我和孙国辅一看这院子,顿生羡意,这套宅子可真够讲究的,在北京城里面没点过硬的关系,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随后我们走到屋内,见檀木架子上陈列着许多古香古色的玩器。我虽然不是识货的人,但是只是放眼一看那些古董,就知道非比寻常,百分之九十是真的。如此看来,这《帝王玉》的主人还真是非同小可。

请我们落座看茶之后,那伙计就到后边去请他老板出来。孙国辅一看那伙计走出去,便对我说道:“周小哥,瞅见没有?珐琅彩芙蓉雉鸡玉壶春瓶、描金紫砂方壶、斗彩高士杯,这可都是宝贝,随便拿出来一样扔到潘家园,都能震倒一大片。啧啧,这一次的生意要是谈成了,胖子那黄金窨子木棺材可就有了买家了!”

第465章 老狐狸

我虽然这段时间见过不少的名贵古玩,就连秦始皇他老人家的物件也曾经入手摆弄过。。。但说到底,我也还是一个门外汉,只知道一些皮毛,于是就正襟危坐,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学学东西。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孙国辅急忙对我使了个眼色,就当什么都没见到过,静坐着等候。

请我们来谈生意的这位老板,听声音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五十岁出头,长得不怎么起眼,但是身上却有一股让我感觉非常不自在的气息,他一站在我面前,就让我莫名其妙的产生了一种想要低头的情绪。

孙国辅见得世面比我多,此时虽然也感觉到不对劲,但是很快就恢复了过来,起身抱拳:“有礼了!不知怎么称呼?”

那老板笑了一笑,紧跟着回了一礼,说道:“鄙人姓杨,是此间的老板。这一次请九爷还有这位周小哥一起来,主要是想谈谈那黄金窨子木棺材的事情。”

我闻言心中一动,暗骂一句:“老狐狸!”

这人城府一看就非常深,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看样子是不想让我们知道他太多的事情。

孙国辅也是混迹世间几十年的老手了,自然也是轻易就看出了端倪。这人来路不明,而且一上来就想要套他的话,他自然不会答应。

于是孙国辅摆摆手,“咦”了一声,说道:“杨老板,咱可不带这样的,您这是折我地寿啊。。。这声九爷要是年轻一辈喊我,我倒也好应了,要是从您口中喊出来,那可不就打我的脸么?”

那杨老板微微一笑,再次说道:“从我爷爷那辈儿起,九爷你就在这北京城内外出名了。何况我年岁大辈份低,见了您不称九爷称呼什么?长幼之序可不敢乱,九爷不要见外。”

他这句话一出口,孙国辅顿时脸色就变了。

要知道,孙国辅此时的真实年龄少说也是九十开外了,要不是服食了龙气变幻成了年轻的模样,谁也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的汉子,竟然已经是一个将近百岁的老人。不过,这件事情只有我们极少几个人知道,外人根本不可能了解。

这杨老板刚刚那几句话,摆明了就是一个意思,那就是:我知道你的底细,你不用再装了。

那杨老板一见孙国辅脸色有异,顿时就转移了话题:“怪我,怪我,刚刚就当我嘴欠,咱们就此打住,还是细细说一些有关于黄金窨子木棺材的事情吧!”

孙国辅脸色非常难看,因为他一上来就相当于输了一局。不过好在他见过世面,心中只是一动,脸色就恢复了正常:“哎呀,不是我不给您面子。说实话,这黄金窨子木棺材是王凯旋他的东西,我就算有心卖给你,也得听听他的意见不是?”

那杨老板一听这话,就点了点头,右手一挥,四合院旁边立即走过两名穿着西装的汉子,看样子是要出门,估计是想去找王胖子。

我一看那两个穿着西装的人,顿时就吃了一惊。因为从他们走路的举动以及体型上来看,那百分之百就是见过血的军人。而且他们年纪不大,应该还不到退伍的年龄,如此看来,这杨老板应该是官场上面的某一号人物,而且位置不低。

那两名军人走后,杨老板再次发话:“九爷您说得对,是我疏忽了。不过我听说您也是搞这一行当的,不知道有没有随身携带几件上眼的宝贝?”

这是在暗中套话啊?我心中一动,转头想孙国辅怎么应对。

孙国辅微微一笑,随即从怀里摸出一颗珠子,说道:“我只是个在江湖上混话吃的闲人,祖上八代没吃过饱饭,说起古董玩器来,可跟您这专门倒腾古玩的比不了。但我祖上代代善男信女,积了八辈子阴德,哪能没留下一两件压箱底镇宅的宝贝呢?如今传到我这,家里还真有这么几样拿得出手的东西,原本我是打算传给后世子孙的,但谁让咱们有缘呢,您要瞧着好您就给出个价,咱只当是交个朋友,我情愿忍痛割爱了。”

那杨老板闻言眼前一亮,问道:“这颗珠子还有传承?还请九爷赐教!”

孙国辅摆摆手,说道:“这珠子可是来历不凡啊,真要讲起来也够催人泪下的!当年我家里人都是乡下种地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没别的追求,就是积德行善做好事。有一回看外乡来了一个要饭的老太太,怀里抱着一花枕头。我爹妈一看,这老太太在世上没有半个亲人,无依无靠的,真可怜,就动了恻隐之心,将她收留下来,当成自己的亲娘一样伺候孝敬。可这老太太始终不说自己是从哪来的,她身边别无一物,只有个枕头形影不离。就这样过了好几年,老太太病重,临终之前,对我爹妈两口子说,你们收留我这孤老婆子这么多年,此生无以为报,就把这个枕头里的东西留给你们,好好收着,可千万别丢了。说完就与世长辞了。我爹妈就纳闷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们家积善的人家,做好事从来不求回报,怎么老太太非要留给我们一个枕头呢?等发送完了老太太,到了晚上,两口子回家把枕头拆开,一看这绣花枕头里面除了荞麦皮,就只有滴溜滚圆的一颗珠子,一拿出来,顿时满室放光,才知是件宝贝,但谁也说不清它的来历。直到后来有机会,把珠子拿到故宫博物院,请鉴定专家一鉴定,总算是搞清楚了来龙去脉,想当初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慈禧太后逃出北京,派使臣前去跟洋人议和的时候,洋人们不肯轻易承认那使臣能代表老佛爷。八国联军里头有个曾经见过慈禧太后的将领,他还记得慈禧头上戴有霞披珠冠,珠冠上有二十四颗夜光明珠,颗颗浑圆,都是一般大小,号称二十四桥明月。他们就向清庭提出要求,让前来议和的使臣携带一颗明珠作为信物。”

第466章 斗宝(上)

孙国辅不愧是在北京城闯荡了几十年的“老炮儿”,一张嘴就是成套成套的说辞和故事,只听得我晕头转向。。。要不是我知道他的底细,说不定还真会相信这颗珠子的故事。

此时,那杨老板一言不发,专心致志的听着孙国辅讲述那颗珠子的传承。孙国辅期间喝了一口水,然后又继续述说着。

话说那八国联军的洋人们要求使臣携带大清国太后头顶上的一颗珠子做为信物,那慈禧太后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刻从凤冠上拆下一颗明珠,命一个帖身三十几年的老宫女拿了,派御前侍卫火速送往京城。

那老宫女16岁入宫,跟随在慈禧太后身边已经三十多年,活生生从一个妙龄少女熬成了老太婆。而且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她,一直想要将她留在身边,等到自己百年之后用来陪葬,所以这宫女早就有心寻找机会逃脱。

正好,当时大清国随着洋人的入侵变得极为动荡,那老宫女趁机带着明珠躲入了民间,就此下落不明了。

讲到这里,孙国辅惋惜一声,拿起茶杯砸了一口茶水,摇头道:“慈禧太后对此事大为恼怒,命人到处搜捕,结果始终没能再找到那颗珠子,从此二十四桥明月就缺了其一。后来到了民国年间,大军阀孙殿英盗掘东陵,也只从慈禧妖后的金丝楠木棺材里,掏出了二十三颗明珠。随后,经过很多专家的鉴定考证,我爹妈当年收留的老太太,极有可能就是那个携珠潜逃的老宫女。。。可惜我父母没见过世面,保存环境不当,竟然逐渐使珠子变得晦暗无光了,实在没脸再献给祖国了,这才最终传到我手里。虽说人怕老、珠怕黄,但至少它的历史价值在那摆着呢,慈禧老妖妇戴过的二十四桥明月呀!您要是真有心要,我就豁出去割回心头肉,匀给你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打心眼里面佩服这孙国辅!

孙国辅这一番话虽然粗略听起来只是一个有关于“明珠”的典故,但是细细一听,就能听出其中的端倪。

这第一点嘛,我前面也说过。这杨老板估计是官场上面的某位大人物,就光看他身边那几个护卫以及这一套身处北京城中央的四合院,就能猜出来个几分。

孙国辅想来也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将计就计,拿出一颗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珠子冒充“二十四桥明月”。要知道,这真正的“二十四桥明月”珍珠其实并没有丢失,而是保存被国家有关部门秘密收藏了起来。这个消息,我以前是在闷油瓶的,他活的年岁“久远”,知道很多人不清楚的秘闻。

如此一来,这杨老板只要是张口拆穿孙国辅的谎言,我们就能断定,他身居高位,而且是高得不能再高的那种,极有可能就是国家“领导人”身边的某一位。

这第二点嘛,就是孙国辅刚刚无意间透露的一个小细节。

他刚刚所说的话中,提到了这“二十四桥明月”宝珠是被大军阀孙殿英盗掘出来的。这一点想必大家也清楚,要是当初没有孙国辅帮忙,那孙殿英就是打破了脑袋,也找不到慈禧太后的陵墓。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孙国辅变相在打探这杨老板,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底细,了不了解他以前的事情。

不得不说,孙国辅确实是实打实的“老炮儿”,这一桥段在他嘴中几乎是没有经过丝毫犹豫,相当于是张口就来。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自然是清楚他心中的想法,于是眼下就不动声色,转头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