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江山美人谋 >

第6部分

江山美人谋-第6部分

小说: 江山美人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会医术啊?”赵倚楼凑过来,压低声音问道。

宋初一淡淡一笑,颇有些高深莫测的意味。

赵倚楼见状也不再多问,毕竟她连军阵都懂,懂些医术又有什么奇怪?

那边正在生死关头的取箭头,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的紧紧的,这边两人却在怡然自得的烤火,顺便将包扎用的布烘干,赵倚楼还时不时紧张的关注一下情况,而宋初一靠着暖烘烘的火坐了一会儿,眼皮开始打架,竟是在那将军隐忍的声音里险些睡着。

整整过了两刻,才有一人跑过来,用欢喜且担忧、松了一口气却又忍不住紧张,这种复杂情绪激动的大声对宋初一道,“箭头取出来了!”

正在半眯半醒宋初一被骇的一个激灵,蹭的站了起来,回头看见一张陌生的脸,瞬间便进入了状态,转脸冲赵倚楼沉声道,“端了水随我来!”

赵倚楼连忙将烧开又放凉的水端起来,随着她走道那将军的身边。

宋初一用截下来的一块布沾了水擦拭他身上的血污,胸口伤了一个窟窿,还在不断的往外冒血,宋初一仔细的擦拭一遍,将从兵卒那里要来的伤药整瓶都倒在了伤口处,或许是大量干燥的药粉吸了血,竟是止住了一些。

宋初一连忙将周围擦拭干净,用烘干的布仔细裹上伤口。她以前经常帮士兵治疗这些伤,包扎水准自然不在话下。

“好了!”宋初一站起来,满意的看着自己劳动成果。

那六名兵卒和赵倚楼都长大了嘴巴,方才见她那架势,好像拔了箭头之后,将军会命悬一线,而后她便施展医术救人。

如今看这状况……难道所谓“之后的事情就交给我”,指的只是包扎?!

几名兵卒心中愤怒,欲拔剑问罪,但仔细一想,她根本也没有说之后要做些什么?将军生命无忧,她也并没有骗过他们……

可是心里怎么这么不爽呢?

第十章 先生懂谋否

宋初一亦并未多做解释,只用赵语道,“将军可能会染风寒。”

当今的语言十里不同音,大小国林立,语言发音更是多不胜数,而宋初一说的是邯郸一带的话。

邯郸是赵国都城,宋初一的话,让几名兵卒都稍稍放松了一些,毕竟她看起来年纪不大,赵国语言说的如此标准,多半可能是赵国人。

“那怎么办?”其中一名士兵显得有些焦虑。

这个时代,便是风寒也很有可能要了人命,更何况这里是荒山野岭,倘若发起烧来,多半就要葬身于此。

“我能救他,可是你们几个要盟誓,不得取我二人性命。”宋初一必须要得到保证才能稍微放心些,毕竟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世上,她与赵倚楼的死活,也不过是这些兵卒一挥手的事,他们正在逃亡,为了不泄露行踪,很有可能就杀了他们了事。

果然,宋初一此话一出,那几个人都犹豫了一下才单膝跪地,齐齐对天发誓。

夜雨越下越大,气温骤降,已经能清楚感受到冬季的气息。到了下半夜,大雨中竟然夹杂了冰粒。

干草全部都被几个兵卒抢了去,为他们的将军取暖。赵倚楼与宋初一偎在火堆前,依旧冻得嘴唇发紫,恨不能钻到火中。

亏得赵倚楼存了不少干柴,火不曾断,否则他们非得冻死不可。

“喂!将军似乎起烧了!”一名兵卒急急道。

宋初一真想装着没听见,但小命捏在别人手里,不得不低头,于是只好拖着冻到发僵的腿脚凑近将军所躺之处,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

似乎是被冰凉的东西贴着很舒服,将军微微哼了一声,更贴近她的手。

“把草压实,莫要让他再受到凉气。”宋初一说着,便让赵倚楼拿出一些麻黄,放在瓦罐里煮水。

宋初一见他们忙着脱下盔甲给那将军盖上,便扯了赵倚楼离他们稍微远了一些,用齐语道悄声道,“他喝了这个药,风寒也未必会愈,待会儿你趁着小解去收拾东西,天一亮咱们就寻机会逃走。”

赵倚楼见宋初一应对自如,不仅懂军阵,会齐语,还会赵语,心中对她十分信赖,因此宋初一说逃走,他便毫不犹豫的应了。

两人回到火堆旁,宋初一又向兵卒们要了一些布,用雨水把布浸湿之后稍微拧干一些,放在将军的额头上。

等到麻黄煮好,稍微凉了一些,她便交给兵卒,让他们喂将军服下。

赵倚楼依着宋初一的意思,中间去了一趟林子里,用杂草拧成绳子,将藏的食物全部都捆起来放在原处,等逃走的时候,经过这里便可以随手拿走。

没多久,天边便微微发亮,雨势也小了一些,然而气温却越发寒冷起来,冰冷的空气像刀子一样刮的人皮肉发疼。

令宋初一欣慰的是,那位将军的烧退了一些,人已经恢复清醒。这并不能使她的生命得到保障,但是至少暂时安全了,因为他们还需要她继续为将军治病。

所谓福兮祸之所伏,安全是安全了,可是那几个人将宋初一看的很紧,几乎是寸步不许离开,连她去方便也要跟着。逃跑计划眼看就要化作泡影。

快到午时,有两个兵卒上了山上,去看看有无追兵,顺便去找些吃食。

那位将军自从醒过来,便靠在石壁上,垂着眼眸,双唇紧抿,下颚绷紧,宛如一尊雕像半,始终一动不动,有人给他端药的时候,才接过药一饮而尽。

宋初一心道,难不成是在反思自己为什么那么脓包,比人家多一倍的人还打了败仗?

看着将军魁梧的体型和俊朗的面容,宋初一暗啧,真是“人不可貌相”,长得好有什么用,还不是个草包!

外面的雨渐渐停了,去寻食物的人还没有回来,宋初一已经困的睁不开眼了,看着将军屁股下的干草,满脸向往。不过脸都被头发盖住,也无人明白她的心思。

将军察觉到她的目光,微微侧过头来,哑声道,“过来。”

宋初一挪了过去,自发的蹲在了干草上,把脚埋了进去,才恭谨的问道,“将军有何吩咐?”

“可有姓名?”将军垂眼看着她的动作,与方才沉思时的严肃不同,眼中似是带着笑意。

宋初一忙着捂脚,并未瞧见,而且地位低微之人,不可与权贵对视,她脑中飞快的思虑一番,决定要拉拢这位草包将军,便如实答道,“宋初一,字怀瑾。”

“还有字?”将军有些诧异,但旋即又恢复如常,点头道,“怀瑾握瑜,好字!”

顿了一下,他又问道,“你可知我是谁?”

宋初一这才飞快的抬眼看了看他的神色,才说实话,“赵国将军。”

“公孙谷。”将军道。

宋初一知道,所谓“公孙”并非指他的姓,而是氏,代表他是公室的后代。

宋初一忍了又忍,终究还是没有忍住,问道,“昨日一场战,公孙将军是主将?”

表现得有学识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个人命如草的世道,但无论是谁,对有才学之人会稍微宽容一些,如非必要,并不会有人无缘无故的杀掉有识之士。

“你看见了?”公孙谷凝视着她,仿佛要透过头发看清楚她的面目。

“是,因此对将军落到这等境地,十分不解。”经过这短短的对话,宋初一认为公孙谷应该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草包,所以对于赵军的惨败,她越发好奇。

“我不过是个莽夫,被小人陷害而已。”公孙谷叹息一声,看向宋初一,话题顺势一转,“怀瑾先生似乎年岁不大,不知是哪国人,因何落得如此境地?”

公孙谷称一声“先生”,多半是包含感谢的意思在其中,不过是一种客气,并不一定就觉得宋初一的学识当的上这两个字,宋初一心知肚明。她也并未在意,而是片刻间对公孙谷的答案猜测了许多个可能。

“不过是个莽夫”,这句话里显然有一种自责和自弃的意思,也有表示他仅仅是带军作战,而并非这场战役的主导者;“被小人陷害”,恐怕是有人故意设下圈套,想借此战失利除掉他。

“大千世界变化无穷,莫之命而常自然,我在此处悟道。”宋初一信口编了个幌子回答公孙谷的问题。

然而这信口,并非人人都能说出一番高深道理的,公孙谷这才真正重视起来,“原来先生是道家高人!失敬了。”

公孙谷顿了一下,转头对那几名兵卒道,“你等到前面五丈处守着。”

四名兵卒领命,向外走出五丈。

公孙谷正身跽坐,朝宋初一拱手道,“怀瑾先生懂谋否?”

道家也被称作德家,道家思想主张返璞归真、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贵柔等等,重视个人的修行,对待政治也是提倡无为而治,因此道学少出谋士。但是学识渊博的人,看待事情的也会与平常人不同,所以公孙谷才虚心请教宋初一。

宋初一并未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指重心,“赵国容不下你?”

公孙谷心中一喜,连忙道,“正是,先生以为,我应当回赵还是投奔别国?”

****

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样的文有什么看法,希望在看的人能给袖纸一点意见……求留言。

第十一章 你太失礼了

宋初一对公孙谷也有些另眼相看了。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在战火纷争的大环境下很难有诸侯国会采用道家学说治理国家,因此在地位上远远不如儒家和墨家,公孙谷在得知她是道家之后,却还虚心求教,即使是病急乱投医,但他这样恭敬态度不是泛泛之辈能做到的。

“倘若不回赵,公孙将军可有去处?可有哪国能君主能容将军?”宋初一这是明知故问,之前她见公孙谷愁眉不展,便知道他并无去处。

公孙谷皱眉,他出自赵国公族,自小在赵国长大,倘若能够办法回答赵,他自然不愿意去投奔别国,“我在秦国有旧友,若请他引荐,我或许也能有容身之处。”

天地之大,容身之处自不少,公孙谷言下之意,是能在秦国任职。

“然而将军这一战,必然会令威信大减,即便道出事情,秦国内也未必所有人都会相信。”宋初一道。

公孙谷叹息一声,紧拧的眉头又深了几分,“自先主与魏王在漳水会盟,迫于无奈接受屈辱之约,便忧思成疾,今上即位不到五年,赵国内自乱……”

公孙谷再往后说了哪些,宋初一半个字也没听进去,她心中只反反复复的回荡着“赵侯后五年,赵侯后五年”!

之前赵倚楼只告诉她,这是齐王后某年,具体是哪一年,他并不知道,所以宋初一以为她是借了别人的尸体还魂了,只是这位士族女与她长得很像,由着这个因果,才借用她的身体。至于季节不对,她以为是自己还魂耽误了些时间,毕竟往后时间是不断往后推的,子曾经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谁曾见时光倒流?

眼下看来竟不是如此!她记得清清楚楚,在阳城城头上服毒的时候,是赵侯后十九年!也就是她还魂到了十四年前……

“先生以为呢?”公孙谷问道。

宋初一回过神来,立刻收了心神,但她没有听见公孙谷的后半段话,又不欲令他知道,她根本没有认真听,便将重点放在了他前半句话上,“公孙将军说的是,赵国兵力弱是不争的事实,但主上乃是不可多得的贤明之主,这次事情既然是小人之计,想必主上必不会草率处理,将军或可一赌。”

宋初一故意称“主上”,以拉近亲切感。不过她倒是没有说半句假话,赵国兵力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连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成侯时期屡屡受辱。

赵肃侯比起其父更加有勇有谋,虽然现在刚刚即位不久,但宋初一知道,将来的赵国会在他手里逐渐强盛起来。

“先生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公孙谷不顾身上伤势,直身给宋初一深深做了个长揖。他原本请教宋初一,也是病急乱投医,自知去秦国也未必能够得到重用,更何况他也不想离开赵国,对于前路一片迷茫之中,宋初一的出现就如大雾中如豆的灯火,一点微弱的光亮。

然而一番对话之后,公孙谷不得不重新衡量起宋初一的才学见识,“先生幽居深谷而知天下事,才可比孙膑!”

宋初一怅然,孙膑这时候刚刚过世不久吧,“前辈的才学如昊日,怀瑾微末萤光,岂敢与之争辉,未曾得以瞻仰前辈风采,实为憾事。”

话虽这么说,宋初一从前不曾把孙膑当做榜样。孙膑信庞涓,而被其所害,残了双腿,在魏国装疯卖傻数年,才逮到个机会与齐国使节联系上,得以自救。谋者不能谋己,谈何谋人?

然而最终她宋初一竟也是枉信他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上天给了一次重新活的机会,孙膑失去的一双膑骨,而她失去的,是爱一个人、信一个人的能力。

“怀瑾先生可愿与我回赵?有先生相助,赵国定可以强盛。”公孙谷一双黑眸熠熠生辉。

宋初一屈膝支着下颚,抓了抓凌乱的头发,看了一眼公孙谷。他看起来不过二十七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