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枭风 >

第402部分

枭风-第402部分

小说: 枭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七摇头,道:“中原是四战之地,若是也如同了江南各国的苟安统治,后果会是外族猖獗入侵,这中原若是沦入了外族之手,那中原万民的下场,只会落了凄苦。”

“这么说,陆大将军认为中原就应该尚武争锋。”赵普说道。

“尚武争锋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国家若是只想了对外软弱的苟安,后果也会是困顿和亡国,赵大人应该知道,我能够获得河西的归治,一是靠了军威,二是靠了崇佛,三是靠了粮食,三者缺一不可。”陆七回答道。

赵普想了一下,点头道:“事实胜于雄辩,陆大将军安治了河西,吾认同。”

陆七一笑,又道:“中原的情形却是与河西不同。”

“陆大将军认为中原应该如何治理?”赵普问道。

“中原的治理,应该是士农工商并举,朝廷应该尊儒敬佛,重农兴商,强军拓土。”陆七回答。

“陆大将军所言,却是过于笼统了。”赵普摇头道。

“笼统吗,但大周却是只做到了重农和强军,过于的尊崇了军功,而唐国却是过于的尊文崇佛,大周与唐国,都没有真正的重视了兴商,不但将商人视为贱民,而且是重税盘剥。”陆七说道。

“商人是不安而获的群体,若是商人多了,就会造成了农事不利。”赵普反驳道。

“我却是看法不同,商业的兴隆,必然会带动了所有行业的发展,例如种田的大户,因为商人能够带来非常多的各地物品,种田的大户就会去买,而要想买商货,必然就得卖出囤积的粮食,而粮食能够换取了很多物事,就会使得种田人千方百计的增加田地收获,而种田人卖出的粮食,会由商人运去了缺粮的地方换取别的商货,如果有商人运粮,那朝廷不但能够获得了商税,还能够免除了运输军粮的徭役和耗损。”陆七反驳道。

赵普听了若有所思,走了十几步,陆七又道:“我了解过开封府的商业,开封府是很繁荣,但自各地运来的商货,却是受到了很多的盘剥,几乎是雁过拔毛,所以大周的商业流通,受到了很大限制。”

“大周需要给养军力,只能加大了商业的赋税,不然,如何平衡了国力所耗。”赵普解释道。

陆七点头,道:“想法是不能等同了现实,不过我认为,中原若想获得了真正的安治,只能是借鉴了唐朝的统治,让文武有一个平衡存在,才能外御敌患,内治承平。”

“安禄山造成的乱世,不就是唐朝制度造成的吗?”赵普反驳道。

“我认为,那不是唐朝制度造成的,而是唐朝制度受到了破坏,破坏了均田制,破坏了相权治国,也就造成了边疆节度使坐大,因为均田制的破坏,使得了唐朝后期只能了募兵,无法了府兵轮戎边防。”陆七据理反驳。

赵普听了点头,道:“你说的是事实,唐朝的崩国隐患,确实是唐玄宗过于的削夺相权,又纵容了边疆节度使的坐大,才使得安禄山成了气候。”

陆七又道:“如今大周,是以募兵制为主的禁军,优势是战力强大,能够防止了地方坐大,但募兵的缺点却是养军的耗用巨大,不过大周因为与外敌争锋多年,也造成了功臣对禁军的影响力深重。”

赵普点头,道:“你我之言,也算的是大逆不道了。”

“只是说说而已,赵大人胆敢与我论说国之利弊,原因自是我的不臣。”陆七微笑回应。

赵普摇头无语,走了几步,陆七又道:“赵大人看好唐国的文治,莫非有什么深意?”

赵普扭头看了陆七一眼,淡然道:“有什么深意,陆大将军岂能了不知。”

“我还真是不知,请赵大人能够见教。”陆七淡笑回应。

赵普摇头,道:“陆大将军何必装了糊涂,如清河郡公那种愚心无能之人,都能够坐稳了十几年的国主,那就是文治之功。”

陆七点头,道:“陛下是位智者,却是早该冒危的为太子着想。”

“十年前就该兴文平武,一步步用了文官掌判军事,陛下却是一心的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如今太子文弱,才能却是不及了陛下一半。”赵普忧言道。

“若是兴文平武,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成了他国的俘虏,更可悲。”陆七驳说道。

赵普却是摇头,道:“就算是可悲,也比绝了根要好。”

陆七一怔,随即明白的点头,中原王朝的更迭,被篡位的皇帝下场,几乎都是满门死绝,能够活下来的,只能是隔代的少数旁支,而唐国虽然被灭了,但以李国主为首的唐国皇族,都还能够活着。

第143章筹功

陆七和赵普走后,太子执壶为周皇帝倒了茶水,周皇帝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温和道:“陆天风的话,让你想到了什么?”

“儿臣没有想到什么,只是觉得,陆天风自顾的说了很多江南事,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太子回答道。

“没有什么深意,就是想做了解释。”周皇帝平和道。

“解释?”太子意外道。

“陆天风在为自己的妄为做了解释。”周皇帝道。

太子点头,又道:“父皇不允他归乡,有别的深意吗?”

“有,朕年后,会出兵太原,陆天风会为西路军,统帅抵达京兆府的两万会州军,进击太原。”周皇帝回答道。

太子吃了一惊,道:“父皇年后进袭太原,寒天进袭太原,似乎不利于行军。”

“是不利于行军,也不利于攻城,但能够了出其不意。”周皇帝道。

太子点头,问道:“父皇只让陆天风进袭太原吗?”

“如果是你,你认为会怎样进军?”周皇帝不答反问道。

太子想了一下,道:“儿臣不可能只让陆天风率两万军进击,应该分三路进击太原,一路陆天风,一路北方军,还有一路是开封府出兵。”

周皇帝点头,道:“说的很好,如今隆冬,北方燕国暂时罢兵,正好让杨业出兵西击,朕届时会令张永德以巡查之名,率军去定州坐镇。”

太子一怔,道:“父皇是想用定州之军,不用折氏出军。”

“折氏出军,一是会过早泄露了军秘,二是进袭太原不能用折氏,否则战后无法赐赏,折氏已然占得了银州,甚至绥州也可能归了折氏。”周皇帝回答道。

太子点头,忽又道:“父皇,西路军一定要用陆天风统帅吗?儿臣觉得,不如留陆天风在开封府。”

周皇帝摇头,道:“进取太原,需要了雷霆之势,只有陆天风去领军,才能够压制了两万会州军服从,否则极易出现了溃军逃走,若是西路军出了纰漏,那进袭太原的战略就无法得手。”

太子只能点头,周皇帝举碗喝了口茶,神情竟然有了怅惘若思,太子不敢了惊扰,默然候着。

良久,周皇帝才道:“当年,朕亲率大军去迎战太原刘贼,在高平之地与刘贼和数万契丹人血战,那一战,是决定大周存亡的一战,那一战,是赵匡胤,张永德和李筠等一众将士,与父皇一起奋勇血战,才挫败了刘贼大军,战后,朕论功重赏,信任的让李筠镇守了太原,赵匡胤拔升为了殿前都指挥使。”

太子默然,他当然知道高平之战,那一战使得周国步入了稳定归治,之后周皇帝又挥军南下夺取了江淮之地,以及西部的四个州域,后来北征进袭燕国才吃了亏。

“煕训,你愿意领军进袭太原吗?”周皇帝温和问道。

太子一惊的看了父皇,父皇的问话让他非常意外,看着父皇温和的眼睛,太子的心头却是惶恐的不知该怎么回答,隆冬领军去进袭太原,他心里满是了抵触。

“父皇,儿臣可以去,只是进袭太原事关重大,儿臣怕是担当不了领军。”太子惶然说道。

周皇帝扭头看向了亭外,平和道:“你去就可以,朕会让人辅佐你,这一次进袭太原,是你能够获得军心的机会,只要拿下了太原,你就可以为将士们请功。”

太子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过些日子,石忠飞会成亲,你亲自去道贺。”周皇帝吩咐道,太子点头应了。

*****

陆七出皇宫与赵普分别,看着赵普坐了轿子走离,他才去坐车回返府宅,在车里他思索与赵普说过的话语,他猜度赵普的话义,是想告诉了他,大周太子不堪继任,皇帝驾崩之后,周国会变了天。

但赵普为什么要对他说了大逆之言,他与赵普没有什么瓜葛可言,赵普的话义里,也流露了对周皇帝的一些怨艾,但那种怨艾不是恨意,而是一种忠君的忧忿情绪。

陆七抛开了与赵普的言语思索,转而思索周皇帝的用意,周皇帝竟然不让他归乡了,而且急切的令他尽快的调军,明显是迫不及待的架势,这隆冬之时,急切的调军为了什么,难道担心了赵匡义或晋国公会隆冬造反?

造反?晋国公会与辽国或燕国勾结,急切的向京兆府调军,陆七想着周皇帝的言行,忽然的有了明悟,周皇帝可能是想对太原用兵,隆冬对太原用兵,虽然不利行军作战,但有出其不意的战略优势。

陆七的嘴角有了古怪,若是周皇帝真的想在隆冬进取太原,那却是会打乱了他的计划,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陆七在石州时,就针对太原做了刺探和渗透,他离开石州之后,云锦东继续对太原进行渗透和策反,却是有了一些成效,本打算日后进取太原时为用,但现在,周皇帝可能有了进取太原的布局。

有了猜度,陆七回府宅后,除了书写明面军令,还书了两封暗信,一封给杨鲲,一封给会州军统帅,做了几种可能的应对布局,其中有一项调军令,令一万骑军出河西,赶去了绥州驻扎,不过调一万骑军去了绥州,陆七会禀告了周皇帝。

*****

两日后,陆七忽然接到了石忠飞的喜帖,又两日后,陆七日上三竿时,离家去了卫国公府,他让小蝶恢复了女装同去,小蝶却是不肯,言不想惹了麻烦,陆七只好自己去道贺。

卫国公府坐落在潘楼地域,那可是开封府有数的好地方,离皇宫不远,又是最为繁华的坊街,陆七到时,却是见了坊街里车水马龙,到处都是锦衣老少,仕女娇娘,人非常之多。

陆七前来就是自己加上车夫,可以说低调之极,他在远处下了车,一个人左手拿着贺礼,夹杂在人群里向了卫国公府行进,周遭的人根本不知道,近来赫赫有名的陆大将军就在身旁。

陆七边走边观望,暗思开封府的官员,只怕会有大半来了道贺,这卫国公与赵匡胤是结义兄弟,又通过了石忠飞透话,明显日后不会忠于了如今的大周太子,不忠大周,那只能是为赵匡胤效力,陆七虽然与石忠飞亲近了,但却没有指望石守信会支持了自己,不过陆七却是相信,石守信必然有心让他也投附了赵匡胤。

陆七心里也是为周皇帝抱屈,做了皇帝多年,竟然造成了诸多的尾大不掉,他也明白了赵普的怨艾,也许赵普曾经建议周皇帝重文抑武,但周皇帝为了一统天下的梦想,不甘心苟安的去学了唐国,结果功臣们成了大周内患。

陆七由周国和唐国的统治,也想过晋国的统治,如果让他选择,他肯定会选择了周国的统治策略,他宁愿二代亡国,也不愿做个苟安受欺的软蛋,其实周皇帝的统治策略没有错,错的是周皇帝没有培养出一个强势智慧的继承人。

如果大周太子有周皇帝八成的智勇,那所谓的功臣隐患根本就成不了大患,皇帝是君权,对臣天然有克制的优势,完全可以将功臣玩于股掌,只是可惜大周太子过于的无能,至今也没有离开过开封府,皇宫都很少的出离。

身为储君,只要对将士嘉许亲和,就能够获得了将士的忠心拥护,大周太子最致命的缺点,可能是不擅笼络军心,陆七在宫里做班直时,见过两次太子,从未见过太子对那一个班直点过头。

陆七觉得,大周太子的能力,只怕还不如了唐国太子,也不知周皇帝怎么教育的,为什么没有自小打熬儿子变的刚强。

第144章偏厅会

陆七走到了卫国公府,才抬头看一眼高大的府门,立刻有一个管家装束的中年人,急步下阶奔了陆七,弯腰恭敬道:“陆大人,您来了,奴才为您引路。”

“石旺,是你呀。”陆七微笑道,是石旺给陆七送的喜帖。

“是奴才,大人请进。”石旺笑脸恭敬的请着,明显是将陆七当成了顶级贵客。

陆七点头,随手将礼物给了石旺,迈步上阶进入了卫国公府,石旺拿着贺礼,伴行的为陆七指引,一直带陆七去了一处雅致的偏厅,让陆七独坐在了一个方桌旁,之后有婢女奉茶,桌上还有糕点。

陆七品茶静候,今日石忠飞成亲,卫国公府的主人们必然忙碌的不断接待,估计过了片刻,会有个主人来应酬,不过偏厅里还摆着三张方桌,每桌都有三四人,就他独坐,那些人看了陆七一眼后,就不再了关注,各自的优雅聊天。

片刻后,忽然石旺恭敬的引人进入偏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