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枭风 >

第389部分

枭风-第389部分

小说: 枭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后,属下陆续回来了,都达成了交易意向,主要是陆七不让属下压价,他在长安城大肆的买置商铺,就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再加上他自河西带来的商货队伍,很快就能够引起了长安城的轰动。

接下来是用金子去兑飞票,长安是周国的京兆府,有官府的钱庄存在,陆七亲自去办理兑换,长安钱庄的官员隶属户部,一听了陆天风的官职,最高官员忙亲自接待的为陆七办理了兑换,陆七拿着六万贯周钱的飞票,去买了六家商铺,耗用了三万贯,长安西市的商铺,比开封府廉价很多。

买下了商铺,陆七留三万贯周钱做为商铺运作本金,招募擅长制作珠宝玉雕的匠师,制作皮袍的匠师,商铺原本的人员,愿意留下的都留用,并且将河西带来的小部分货物,留在了长安西市。

陆七前脚刚买完西市商铺,后脚就来了几十的买家进入西市置铺,西市商铺的成交突然的红火了起来,而那些急来买商铺的,多数是京兆府官员的家眷,还有一些听到风声的富裕大户。

华灯初上,京兆府留守沈轶伦坐在书房里,皱眉听着老管家禀报,京兆府以都尉为首的官员,竟然使人去长安西市买了商铺,原因是陆天风先前在长安西市,用三万贯巨财买了六家商铺。

“大人,要不您也买一家。”老管家语气小心的问道。

“老夫若是也去凑了热闹,可能会惹祸上身。”沈轶伦皱眉说道,陆天风的做法,让他有些了头疼。

“大人,买商铺是正常之事,朝廷也没有明文不许官员买置商铺。”老管家小声说道。

“问题是,牵扯了陆天风,就不能是了正常之事,陆天风虽然是大周之臣,但他却事实上占据了河西与北庭自治,老夫若是西市买铺,很容易让朝廷生了猜疑之心,猜疑老夫是不是与陆天风有了勾结。”沈轶伦说道。

“大人,咱自家出钱买铺子,又不是陆天风送的。”老管家不理解道。

“怎么?你动心了?”沈轶伦说道。

“大人,如今西市的铺子,价值远低于开封府的商铺,若是真的恢复了丝绸之路通商,长安必然会再现了繁华景象,奴才是管家,不能不为大人想着家里的用度,大人为官清廉,虽然是尚书之尊,却是家财不多,可如今几位孙公子都已成年,成婚的礼聘却是不能寒酸了的。”老管家回答道,他年轻就跟着沈轶伦,所以说话没有很多顾忌。

沈轶伦听了沉吟不语,他为官一向谨慎,所以一直持正为官,也确实获得了皇帝的认可,一步步的提拔重用了他,但家境却是没有获得了丰裕,相比之下,他这个户部尚书大官,还不如一些属下富裕,而家族大了,他的官俸对于家的用度,越来越吃紧,要知道官宦之家的用度,最耗的是儿孙读书和习武的用度,其次是成家的用度。

“沈童,如果我们买置了西市的铺子,吾就得上书辞官,你觉得应该怎么抉择?”沈轶伦说道。

老管家吃惊的看了沈轶伦,道:“大人,有那么严重吗?”

沈轶伦点头,道:“很严重的,陆天风是占据了河西的枭雄人物,他在河西拥兵十数万,所以他有造反的能力,他若是造反,任何与他有一丝瓜葛的人,都会被了牵连,吾年岁已高,犯不上惹来灭门之祸。”

老管家点头,道:“大人,那还是不买铺子为好。”

沈轶伦听了却是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说道:“你相中的铺子,去买了吧,老夫这个官,必须得辞了。”

“大人,为什么还要必须辞官?”老管家愕然道。

“早些了辞官能够避祸,京兆府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立都之地,老夫来了京兆府为留守,不亚于是坐上了火炉,既要顾虑朝廷的猜忌,又要谨慎的应对京兆府的治理,能够离开了也好。”沈轶伦说道。

老管家点头,沈轶伦又自嘲的笑了笑,道:“老夫今日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不该让曹王和纪王进入了大明宫游逛,那是犯忌讳的事情,只是老夫却是不敢得罪了曹王。”

“那却是怨不得大人,曹王是亲王,大人是臣下,大人若是阻止亲王进入大明宫观景,那岂不是有了凌驾不敬之嫌,朝廷又没有说过,亲王不能进大明宫。”老管家说道。

沈轶伦听了摇头,道:“有些道理是讲不得的,如今只能借了千阳县的刺杀案,上书朝廷请罪请辞,才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不然容易陷了口舌中伤。”

老管家点头,沈轶伦又想了一下,忽肃容道:“沈童,你去仔细的查一下,看看家族中人,有没有莫名变富的。”

老管家一怔,道:“大人,主支肯定是没有犯禁的,旁支若是去查,会不会引起了不和。”

“去查,吾担心赵匡义会打了旁支的主意,老夫不能因为疏忽而被扯下了水。”沈轶伦挑眉威严道。

“是,奴才会去查的。”老管家回答。

“明日一早就去查,若是查出了结果,吾要写入请罪上书。”沈轶伦嘱咐道。

老管家只能点头应了,沈轶伦有些疲倦的后靠了大椅,轻语道:“吾以前入大周仕途,是赵匡胤大人提携的,如今却是成了致命的祸根,或许,皇帝陛下早就想罢了吾的京兆府留守。”

“退一步海阔天空,大人的主动请辞,应该能够避祸。”老管家轻声道。

“主动请辞,却是会得罪了赵氏,左右都是祸,难哪。”沈轶伦苦笑说道。

老管家也陪着苦笑了,沈轶伦摆手道:“去休息吧,铺子的事情,让别人去做。”

“是,奴才告退。”老管家恭敬辞礼,转身离开了。

第121章抵开封

两日后,陆七启程离开了长安城,不过他的运货队伍,却是早一天的开拔向东走了,长安城的商铺,也留下了十二个属下打理监管。

一路向东,陆七没有实施了斥候探路,主要是他的属下几乎都先行走了,对护军不好过于的支使,而且过了京兆府,向东的路途都属于了周国腹地,很难会有大军埋伏,除非是地方节度使军伏击。

陆七本以为东行途中,曹王会在了洛阳落足,不想曹王根本就不入洛阳城,直接的在城外走过,过了洛阳城才寻地休息。

陆七自是奇怪,他知道洛阳留守是赵匡美,曹王既然与赵氏亲近,为什么没有入洛阳城与赵匡美相见呢?他寻机问了纪王一下,纪王的回答是不知道,他一路很少与曹王说话,而一路行来,都是以曹王马首是瞻。

不过纪王的护军指挥使悄然告诉陆七,曹王至洛阳城过而不入,可能是不想在洛阳城久留,也就是不想应酬了赵匡美,曹王应该是想快些回了开封府,而且事实上,曹王殿下只与赵匡胤大人亲近,与赵匡胤大人的弟弟们,没有什么亲近可言。

陆七听了恍然,自知是想的复杂了,以目前对曹王的了解,曹王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人物,有用的人物,才愿意关注理会,例如那位沈轶伦老臣,对曹王没有什么支持作用,所以居高临下的很不客气。

过了洛阳,距离开封府就不远了,三日后,陆七一行追上了运货的队伍,但也抵达了开封府的地界,也就是说曹王的轿车,比陆七的货车没有快了很多,但到了开封府,自然得让曹王先行。

进开封府时,陆七回去了自己的队伍,石忠飞也主动跟随了陆七,运货队伍在新郑门进入开封府,石忠飞做为开路先锋,与守门的禁军进行了交涉,不过守门的禁军没有给了石忠飞面子,只允许货车进城门,外地军力没有朝廷的允许,绝对不能进城。

陆七也知道不成,若是二百军力,可以做为护卫进入开封府,两千军力,守城的将官不可能愿意获罪的放行,最后,陆七让车夫将士赶着货车,加上二百将士进了开封府,其他将士分散成四部分,去开封府周遭的县城休息。

货车入开封府,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主要是开封府是周国商业中心,进进出出的货物流通非常普遍,陆七的车队又没有插着什么河西旗帜,路人看了虽然觉得赶车的长相有些异于中原人,但也没有怎么稀奇。

开封府这里,陆七已然使人飞马知会过了杨洪,让杨洪在西晋侯府不远的所在,寻买酒楼和存货之地,传信的将士回转告诉陆七,西晋侯府坐落在旧曹门外,牛行街南面,买酒楼的事情,杨洪说急不得。

陆七走在车队最前,身旁有石忠飞引路,石忠飞自小就是在开封府长大,做游侠时更是在开封府满街的跑,可以说对开封府熟悉的了然在心,一路上给陆七介绍开封府。

当他听说陆七想买一家酒楼时,他说在丽景门里(旧宋门),依畔着汴河有一座大酒楼,记得是要卖的,不过价钱肯定不会少过五万贯,汴河畔的地势虽然是内城,但价值不及了马行街和潘楼一带。

陆七听了却也动心,他的西晋侯府坐落在外城的丽景门外,汴河大街之北,却是与石忠飞所言的酒楼不算远,问及那酒楼为什么要卖,石忠飞也不知道,只是以前有人让他问问国公府能不能够买,而他根本就没有去问过家人,石忠飞以前,从不管国公府的事情。

直至黄昏,陆七才抵达了西晋侯府,送到了地头,石忠飞才告辞离开,言酒楼的事情他会使人去问一下。

看着石忠飞与十个属下离开,陆七才转身看了自己的侯府,府第的规模很大,位于坊街的首端,朱门石阶,高墙叠瓦,飞檐门楼上挂着匾额,是‘西晋侯府’,不过应该还得换成了‘西晋郡公府’。

杨洪迎了过来,恭敬见礼道:“小的拜见大人。”

陆七微笑点头,道:“辛苦你了。”

杨洪迟疑一下,神**言又止,陆七看了微笑道:“多日不见,你瘦了一些。”

杨洪苦笑了,道:“大人,小的为大人做事,却是吃不消了,想了请辞。”

陆七听了平静,道:“你我的约定,还没有到期吧。”

“是没有到期,只是小的真的承受不起了。”杨洪苦笑道。

“没有到期,那就继续坚持吧,我如今找不到可以信用之人。”陆七不容拒绝的说道。

杨洪无奈的点头,陆七看着他,又道:“富贵险中求,你坚持下去,或许会得到很多,能够做了我的管家,是幸运,也是不幸。”

杨洪起礼道:“小的也不想求得什么,但既然东主挽留,小的就坚持到约定之期。”

陆七点头,道:“将货物安置好了,之后来见我,你先带我去书房。”

“是,东主请。”杨洪恭敬道。

*****

夜入二更天,杨洪才疲倦的来见陆七,陆七让他坐了,‘林风’给杨洪端了杯茶水,杨洪道谢的接过,拿在手里喝了一大口。

陆七微笑的看着杨洪,杨洪恭敬道:“东主还有什么吩咐吗?”

“这么晚了,你又劳累,本该让你去休息,不过我需要了解开封府的一些事情,所以只能让你受累了。”陆七温和说道。

“东主想问什么?”杨洪说道。

“问之前,我先与你论一下我们的关系,我知道你是定国公府的人,所以在你心里,或许抵触为我做事,因为你怕给定国公府惹祸。”陆七温和说道。

杨洪一怔,点头道:“是的,小的是怕给了国公府惹了祸事。”

“你既然是怕这个,那我就说一下,首先,我对麟州的杨氏有恩,夏国曾经出动十万大军围困了麟州城,是我应折惟忠的请求,出兵夺取了银州,之后及时通报了围困麟州的夏军,迫使夏军不得不退离麟州,此事你知道吗?”陆七说道。

杨洪愕然,道:“大人进取银州,是为了解救麟州之困。”

“当然是了,若非是为了杨氏和折氏解围,我为什么要冒危的用了围魏救赵之策,而且战后,我还故意送了杨氏和折氏数万夏国降卒,而折氏也与我有了联姻之盟,可以说,我与麟州杨氏和府州折氏,就是结势联盟的关系,如果定国公不认可出身麟州杨氏,那确实与我没有什么瓜葛。”陆七说道。

杨洪脸色一变,忙道:“大人,定国公府,绝对是出身麟州杨氏的,与府州折氏也是联姻的形如一家。”

陆七笑了,道:“我送了万匹战马来了开封府,有一半用意就是支持定国公,若非有定国公的关系,我可不会送了万匹战马。”

杨洪听了神情恍然,起礼道:“小的代定国公府,谢大人高义。”

“你不用谢我,我送战马,本意一是彰功,二是担心定国公守不住北方防线,定国公若是败亡,对府州折氏和麟州杨氏会造成重大打击,而我却是需要折氏与杨氏的支持。”陆七温和道。

杨洪听了点头,陆七又道:“你可能不理解我所言的支持,我要的支持,是一种道义的呼应,也就是一种保命的支持,我拥兵河西和北庭自治,形同了府州折氏和麟州杨氏,如今我来了开封府,就有可能会被杀害,但朝廷若想杀我,必然会顾虑了杨氏和折氏的反应。”

杨洪听了明白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