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枭风 >

第247部分

枭风-第247部分

小说: 枭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遇上了楚**队。

陆七绝对想不到;他的这一次挖墙脚;不单是策反得到了一万多的善战将士;也对唐**心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一万多将士的自发离开;比昭武军的反叛;对唐国的打击还严重;那反应了唐国将士;对李国主的一种离心的失望。

张戟和燕魁山带着策反的一万多将士;顺利的走过了信州;抵达了建州的晋安府;拿着陆七的手书进见了辛琴儿。

辛琴儿已然得斥候急报;说有一万多披甲整饬的大军进入了建州;却是吓的她芳心惶恐;就想去调处州的两万苏州军来救;在晋安府驻扎的所谓十万军;根本经不起战事的冲击;好在张戟先使人送递了陆七的举荐信;辛琴儿才由惊变喜。

进见后;辛琴儿根据陆七的手书和张戟的举荐;自我灵活的做主;让一万两千兴化军将士;与了十万建州屯军合组改制;燕魁山统领了三万晋安军;专职于镇守建州。

张戟也统领了三万彰武军;也先镇守建州;还有三万南平军;归为鱼华轩回来统帅;还有两万军调归了清源军;另外军制也发生了改变;三万军的主帅可直辖六千军;其他两万四千军分成八个团军;每个团军三千将士。

军制的改变;一是尽量让兴化军来的将士成为将官;二是照顾一下原本的将帅不降职;三是最重要的;分散了军权;在晋国也实行了军府治军;只不过王权军府名晋王军府;节制军府是处州的虎贲军府;和漳州的龙源军府。

辛琴儿依照陆七的大略指示;三天就完成了合军改制;接着就为一万多的来军发赏功田;全部都定在处州;并且向将士们保证;会尽快接了将士们的亲人来接收了军田。

军田的给予;军饷的到手;军食的丰足;还真的成为了领军将官;让忐忑而来的一万多兴化军将士安了心;军心安则士气振;一个个打了鸡血似的开始整治十万乌合之众。

十万乌合之众当然抵触外来人的接管;但很快就服管了;抚州来的迁民兵勇一知道了是兴化军将士入主;立刻就心敬的服了管制;兴化军在西部太有名气了;那是真正的善战大军;而能够来了晋国的兴化军将士;多数都是有真本事的军武;只有真本事的人;才会不安于现状;在兴化军郁郁不得志的将士;有很多。

不过五rì;十万乌合之众就军容大变;没有了散漫和混乱;虽然大半没有披甲;但军容的整饬;掩饰了不堪一击的内虚;辛琴儿看了军力的变化;自然是愉悦的;但随之而来的是将官们的抱怨;抱怨武备缺的太多了;很多的兵就是菜刀或竹枪;那种兵还不如打发了去种田。

辛琴儿也不想养这么多的军力;如今就是靠着苏州所出支撑着这里;晋国的六个州域;事实上就处州获得了丰收;建州粮食原本尚可自足;可是二十多万的移民和苏州军的进入;立刻让粮食供给紧张了数倍;好在有苏州米运来解急;而得了粮食救济的闽地人;多数是有nǎi便是娘的;很少出现了造反。

虽然应该裁军去做民生;可是辛琴儿那里敢了裁军;她告诉将帅们;很快会有三万兵甲运来的;而之前辛琴儿是没有打算将兵甲运来晋国的;原因是她对晋国能否立住不败;很是缺少信心;所以只愿意运来粮食安抚人心归治。

承诺了会运来兵甲;辛琴儿也接受建议的成立了军器监;挑出了会制军器的将士聚在一起;开始了冶炼制造兵器;六州之域;还真不缺矿藏;不久;萧府举荐的一大批官吏;乘运粮的船抵达了晋国;继军府分治之后;让晋国的政权治理也步入了正轨。

第44章亡羊不补

一万多的兴化军跑路;让周正风勃然大怒;归属于他的将士也跑了三千多;他气的要率军追杀;却是被周锋苦苦劝住了;劝告周正风;若是去追杀;只怕会引得更多的将士离心跑路;如今就是不要有了什么动作;能够顺利的接管了没跑的将士;就是最好的结果。

周正风被劝左;旗军的主帅们却是来见他了;在一起商量后;共同具名上书;他们不知道有个晋国建立了;所以认为一万多兴化军是叛投了楚国。

周正风上书时;陆七的信使也从晋国返回了;带回了被策反将官的直属家眷名单;陆七交给了王仲良;让王仲良立刻予以找到接聚一起;好送入信州;让晋**队接去。

事实上;信州也被楚军占据了;但因为信州实在是残败;楚军只驻扎了很少的军队在信州;楚军也缺粮;半靠了就地而食。

陆七谨思后;又给王勇写了封密信;言明了此次兵变的缘由和晋国的真相;说他只是想策动燕魁山去建州;却是没有想到燕魁山会进而策动了一万多的将士跑路。

给王勇写信;一是为了避免王勇误会;进一步表明他与王勇是亲近的;为rì后布局一个暗势。二是一万多的将士跑去了晋国;王勇知道真相后;只要念着情谊和后路;就会暗中帮了他反驳将士是跑去了晋国。

王勇接到陆七的密信后;只是愉悦的笑了笑;事实上;他已然猜知了将士兵变与陆七有关;因为将士兵变的发起者是张戟和燕魁山;那两个人能够去了厩;如今兴化军知道是陆七举荐的;有很多。

王勇对于兵变没有做什么;与别的将帅一样;就是默然的观望纵容;兴化军的军魂还没有散;没人愿意此时用出卖了战友;而去讨好了厩来的主帅;也是不敢了出卖即将兵变出走的将士;几乎所有没有跑路的将士;都存了幸灾乐祸的看热闹心态。

既然陆七来信解释了;王勇当然会做点什么;他写了一封举荐信;然后唤来了二十三位营中将才人物;让为首者拿着陆七的密信和他的举荐信;继一万多将士之后;也悄然跑路去了晋国;却是及时的赶上了合军;辛琴儿一看是陆七的军中大哥;当然不能怠慢了举荐;让为首者成为了三千将士的团军主帅;其余的也依次在那个团军成为了将官。

王勇的回应可以说高明之极;即表明了对陆七的亲近;也实实在在的支持了陆七;rì后陆七真的成就了帝业时;他今rì的举荐;就成为了获得高位的基石;反之陆七若是失败;则他也不会受了牵连;而他举荐走了的将士;rì后可以在对楚国战事中;会自然的依了失踪上报。

在厩皇宫;排云阁内;李国主的脸sè很难看;容颜也明显的憔悴了很多;周国的强霸威迫;楚国的造反进袭;让他的心头承受了很大的打击;如今西面竟然又来了让他极为意外的上书;他的眼睛看着老臣右相;有些尴尬。

“韩卿;是朕急功了;悔不该不听你的劝谏。”李国主苦涩的道歉。

他先前执意而为的拆军之法;右相是极力反对的;言与楚国的战事;非常需要了战力强大的兴化军;一旦实行打乱式的外任之法拆军;会造成新军将士的战力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了不稳定的后果。

可是拆分了兴化军;是李国主存在了很久的心病;早就做好了拆军的准备;却是觉得西部战事;正是易于安插厩将帅的良机;于是不顾右相的反对;执意实施了外任拆军;结果周正风等主帅来了上书;禀告在重分军力中;突然有一万多的军力;悄然兵变的逃离去了信州方向;可能是投降了楚军。

右相的神情有些yīn沉;他对李国主只知道想当然的做法;实在是为之寒心;根本不了解外军的心态和军力背景的复杂;不过一万多的将士投了楚军;却是让他很意外;他原本担忧的是;宇文氏会借机挑拨了兵变;使得兴化军将士跑路的去归附江州。

“韩卿;你看该怎么办好?”李国主又低气的问道。

“陛下;一万多将士的出走;表明了军心的不稳定;很可能随时会再现了出走;如今之计;只能让王文和去统军;如果陛下不愿再用王文和;那就只能延迟了反击楚军;让新军驻扎在余干县;整军归管;否则仓促的出征;于战事很不利。”右相压下不悦;回答道。

李国主默然;过了一会儿才道:“朕调原兴化军节度副使去统军;卿看可以吗?”

“原兴化军节度副使赵大人;以老臣的了解;是个迂腐庸才;在兴化军毫无威望;调回去只能误事。”右相不客气的回答道。

李国主一怔;神情愈发的不自然了;事实上;原兴化军节度副使;就是他使去牵制王文和的;本就是文官出身;他调原兴化军节度副使去了康化军;是想降职王文和为节度副使;不想王文和竟然主动的告病离军了。

李国主想了一下;道:“西部战事拖不得;朕使人请王卿去西部。”

半rì后;夏大人回复了李国主;王文和自言时而会犯了昏厥之症;身体已然不能了上阵;恐误了国事;请李国主见谅。

王文和的拒出;让李国主呆怔了良久;他忽然有一种被能臣离心的惶然感觉;想着应不应该去亲请了王文和;想了良久;又觉得自己的做法没有错;王文和若是再久掌兴化军;若再立功勋的击败了楚军;那或许会拥兵自重的占据了西部自立。

李国主的旨意离开了厩;发去了余干县;令周正风诸帅在余干县整军;暂时与楚军保持对峙;待军心归管稳定之后;再进军收复失地。

李国主的旨意刚离开厩;次rì;晋国使臣叩辞;之前李国主已然接见过了一次晋国使臣;礼仪xìng的应付了一下;这一次再见晋国使臣;李国主却是问了很多;问晋国有多少人;晋王年龄几何;等等问题;鱼华轩一一从容回答了;他将陆七的年龄长了十岁。

鱼华轩叩辞后回了鸿胪寺;准备启程归去;他为此次的顺利而心畅;这一次他身为国使完成了使命;可以说为以后的郡王之封;有了更多实质xìng的功勋支撑;陆七是承诺了他;但若想服众而封;还得看了功勋。

正要跑路似的急离了江宁;忽一个刑太监找上了门;直接就告诉了他;国主陛下想与晋国长久友好;会下嫁一位宗室女赐婚给晋王;让鱼华轩主动求聘和亲。

第45章和亲

和亲?鱼华轩被突然而来的附加条件;弄的意外而又失措;先前唐国对晋国建立的态度;明显是勉强认可的应付姿态;如今突然要和亲;鱼华轩敏感的知道;这是唐国重视了晋国存在的一种笼络举措;他当然不知道因为兴化军的兵变;使得唐国大举反攻陷于了迟滞;让李国主忽然重视了晋国的存在;希望晋国能够牵制威胁了楚国。

别的事情;鱼华轩当然能够做主;但和亲的事情;他却是心有顾忌的不敢了应承;因为如今晋国的国母;就身在了江宁;他若是应承了和亲;只怕rì后会成为了一种祸患。

鱼华轩谨慎的说考虑一下;明rì会给答复;刑太监听了为之暗恼;心道送上门的好事;你一个小国使臣;竟然还摆上架势了;简直是不知好歹;不过刑太监身为传话的;当然不会自找晦气;没有多说什么;回去复命了。

鱼华轩颇为多智;立刻派出了十个属下去了街上;明为去了解宗室女;实则有一人去了怡心茶阁;将他的一封上请密信转交去了小馥手中;和亲之事;鱼华轩明智的选择了尊重国母。

小馥接信后;看了所请;却是理智的为之欢喜;她如今的立场;当然不会恼恨李国主的不争气;反而为晋国能够获得了重视而心悦;也为鱼华轩的尊重而欣慰;如今她这个国母地位;并非是一定不会变的。

小馥谨慎思索后;给鱼华轩回了密信;之前鱼华轩来到厩;已然向她密信叩安了;言明了晋国的建立和现状;而小馥回到江宁之后;低调的谢绝见客;每rì只在府中不出。

鱼华轩接到了国母的回信;看了后暗赞国母是位识大体的女人;也是位智慧女人;小馥回信不但指定了和亲人选;还确定了晋国的后宫体系;有王后;皇妃;贵妃;东王妃;西王妃;和亲的宗室女求为皇妃。

晋国的后宫竟然置立皇妃和贵妃;那本就是一种大不敬逾越;隐然是皇朝的册封;但如今求聘唐国宗室女为皇妃;却是有一种非常尊重上国的诚意表现。

第二rì;鱼华轩向鸿胪寺呈上了请聘和亲的国书;鸿胪寺官员已然得了知会;不觉意外的接了和亲国书;可是一看内容却是皱了眉;指出了不妥;建议鱼华轩能够重拟一下。

鱼华轩却是说了;晋王本就有王后和非常重要的姻亲后妃;他身为使臣;在尊重上国的情形下;只能这么的请婚;不然他回去了;会得罪了很多的势力;若是上国不能允许;那他只能回去后;请晋王定夺后再说。

鸿胪寺官员无奈;只好呈上李国主御批;也代传了使臣的解释;李国主看了所请;夏大人也报告了晋国使臣所为;结论是;晋国使臣是一个谨慎圆滑的人物;请封的内容是含有大不敬;可也是两头讨好的策略。

李国主确实是重视了晋国的存在;但也对蛮夷小国的后宫逾越请封;不是怎么关心;就是册封的逾越了;小国终究是小国;不过是夜郎自大罢了;他也没有心情找来重臣议了这种逾越该不该;直接准允了。

鱼华轩得了回音;却是非常的惊喜;这绝对是意外的大收获;古往今来;皇字是不能够随意赐封的;唐国郡主下嫁晋国为皇妃;那就有了一种尊贵的大义赐予;可以说变相的承认了晋王是唐国的并肩王;大晋皇妃的存在;会让晋国臣民;潜意识的认为了晋王是皇族。

鱼华轩又滞留了三rì;而小馥却是突然活跃起来;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