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新倾城之恋+番外 作者:逸亭轩(晋江vip2013-10-06完结,军旅) >

第43部分

新倾城之恋+番外 作者:逸亭轩(晋江vip2013-10-06完结,军旅)-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即便是租借所在地区,如果当真沦陷了,也不能保证安全。毕竟沈少华是军统的人,眼下国共已经联手,想必日方的杀手什么都会做出来。沈家又大,安全措施并不牢靠,很容易就会被潜入……
  想到这里就不禁打个冷战,少华的考虑还是周到的,三十六计,跑永远都是上策。
  简希当然懂得这个道理,费劲脑汁想到的结果,也只能是跑。所以才遵从少华的意愿。
  打扫完毕后,伸了伸腰子,坐到少华的身边,将自己深深陷入沙发,摊出手掌来:“东西呢,给我吧。”
  “你怎么猜到我已经买好了?”少华从口袋里抽出一张纸递过去。
  “因为我了解你。既然你提出来了,想必事情都已经办妥了。”简希低头看了一眼火车票上的前往地址,嘟起嘴说:“我刚刚将双双送走,就让我去了。何不早一点,我们俩一起结伴去延安了。”
  “因为我还想单独留你一天,陪我说说话。”他底下嘴,在她脸上摸索着,如羽毛般温柔的亲吻。
  简希咯咯笑了下,推开他道:“浅尝即止,天亮了。”她抬了抬下颌,指了指窗外熹微的白光。
  少华只好叹气,起身拎着她的行礼说:“那么,我们走吧。”
  ******
  第一班的火车已经整顿待发。简希站在月台前,心有感慨,第一次来到这里是为了追逐他,最后一次来到这里却是为了离开他。人生悲欢离合,大约便是如此,总是像源源不断的洪流,被冲散到各条小溪上自己生活,只是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冲回大海,团圆相聚。
  等待的这一刻,少华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本杂书,递给简希说:“路上看一看,减缓些压力。”
  简希翻来看了看,还真是杂文颇多,都集合到了一块儿。不像是外面出版的,倒是自己装订的,连里面的页码和目录都是手写的,分成各种童话故事类不等。
  简希一看就笑了起来:“这是给我看的呢,还是给宝宝看的。”
  少华调侃:“有区别的,你就跟小孩子一样。”
  “你才跟小孩子一样呢,家里的事还不是我在操心。”
  “好好,我跟小孩子一样。”也许是没心思拌嘴,此刻他只想宠她纵她,愿她在远方,也不要忘记他的爱。
  简希笑了一会儿却也笑不出来了,荡下嘴角摆弄着书册,恰好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仔细读起来——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读到这里,简希怀念道:“以前很喜欢他的这篇文章,跟我家里的状况很像,我小时候就是这么在家里的院子里玩得,有很多说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何有蛐蛐,蝈蝈,蚱蜢,可供亵玩。”
  “你的童年生活很精彩。”
  “那你呢?”
  “我?”少华摇头:“没有你那样快乐。记忆力父母总是在争吵,几位姨娘永远在为争宠而百般算计不休。”
  “那可真是……”本想说可怜,但话到嘴边,又吞了下去,换了一句说:“以后我们的孩子出世,我会给他读百草园,让他在这样的园子里长大。”
  少华忽的一愣,继而在清晨的屡屡阳光中,慢慢浅笑。
  “那样真好。”
  火车的笛鸣声蓦然拉响,简希突然回头,看见车头上的袅袅烟雾开始升腾,拎着行李箱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两人相隔着一个月台,遥遥相望,连挥手的姿势都很难瞧见。
  但是,少华离别前的话语,却在混沌吵杂声中格外清晰。
  “小希,不论今后你何去何从,记得我在另一个地方想念你。”
  “记得,等我来找你。”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大结局,结局之后有番外


58、结局

  杭州的六月一如既往的闷热湿润,即便不时有淅沥的小雨浇灌着这篇江南润土;依然不能改变它孩子般的臭脾气。
  邻家的张奶奶又来窜门子了;带了一包酥油饼交给小慕慕,他嘻嘻哈哈地接下来;圆溜溜亮晶晶的眼珠子一眯;弯下小小的腰,糯糯喊一声:“奶奶好。”
  “乖。”张奶奶摸了摸小慕慕的头;问道:“你妈妈呢。”
  沈慕华指了指后头:“在院子里和大外婆三外婆一起打水呢!”
  张奶奶笑了笑,让慕华到前院里玩去;自径走到后院里;就看见简希隔开两个上了岁数的女人;一个人挑着一桶水;在朝两人点了点下巴:“妈;您和三姨娘就休息吧,这些事我能做。”
  两年过半百的女子微含笑意,点点头,相继朝屋子里走去。
  算了一算,抗战结束之后,简希回到杭州已经快三年了,这期间,小慕华也快十一岁上初小了,她却依然做着单亲妈妈,一个人独挑简家的大梁。
  张奶奶迎了上去,在三步外拦下简希:“奶奶来帮你。”说她是奶奶,倒不是因为年纪,只是她从前早婚,年纪轻轻已经有了儿子,儿子又结婚早,眼下已经是奶奶的级别了。是以,简希这一小辈便称她阿姨,小慕华只得称她奶奶。
  简希一见邻家的这位年轻奶奶又犯头疼,她倒是热情,就是热情过头,上门来除了送些衣料瓜果,就爱给她介绍对象。
  张奶奶笑弯了眸子,拉过简希到前头问:“这些天你简老将军身体如何。”
  “还不错。”简希平淡回答,她也没想到自己离开的八年,爸爸中风入院,至今依然痴傻,分不清她们。只得劳苦母亲和孙真真劳心劳苦服侍。
  直到她带着八岁的小慕华回到杭州,这才认了祖,落叶归了根。
  想到这里,她放下水桶,试问道:“上次托您找的那位大夫可有下落了?”
  张奶奶摇头:“没呢,大约困在某处回不来。虽然抗战是结束了,但咱自己国家的内讧还持续着。回不来也是正常,不知道这场内战什么时候有个头。”她竖起食指掐了下,拍了拍脑门:“看我这记性,还算什么算,也不过两年多了。”
  简希点点头,也是。内战不结束,不能回来。也许……他也因此回不来。
  张奶奶见她一副失魂落魄,叹气摇头了:“还在想着你那不归家的人哪。”
  怎能不想。
  这些年的想念太深刻,也太遥远。时间像一把磨刀石,总有人会因此将感情磨淡,然而她的感情却如一瓶葡萄酒,越是长久,越是沉淀。
  这样深刻的感情,她放不下。
  简希笑了笑不说话,重新提起水桶朝屋里走。
  张奶奶跟上来了:“要我说,这战一打就是八年,你都没瞧见杭州沦陷那会儿,哎哟哟,那鬼子挨家挨户地搜刮。要不是我机灵,带着孩子们往底下面躲,早被他们给捉了,一张张鬼煞脸!你那当家的既然也是军人,指不定就……”至此打住,不愿意再提及之后的字眼,只得怨了声:“还不如再找个,我听说西湖那边有个人家招亲,男方也是个鳏夫,家境条件都是不错的,不会委屈了你。”
  简希一路听她唠唠叨叨,介绍了东家的接着推荐西家的,她一个人则忙活着烧水,煮面条。最后将焦头搞定,解□上的围兜,笑眯眯问她:“张阿姨,来了这么久,饿不饿?留下来先吃一碗面。”
  张奶奶一瞧那锅子里的雪菜肉丝焦头,吸入鼻间也是香喷喷的,瞬间垂下雨滴了,笑着应下来。待走到饭厅里,才发现自己被简希忽悠了,无奈之下找简母和孙真真谈亲事去。
  简希也不管三老如何折腾,抱着小慕华在桌前哗啦啦共吃了一碗面,然后哄着他午睡去了。
  小慕华已经十一岁了,两岁的时候还听不懂大人之间说情情爱爱,十一岁终究是懂了,临睡前捉着简希的袖口问:“妈妈,我是不是会有新爸爸啊?”
  简希愣了片刻,笑出声音来。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问他:“人小鬼大,你哪里来的新爸爸?”
  小慕华瘪着小红唇说:“就是那张奶奶说的,她每次过来都要说好大一堆话,说要给我介绍新爸爸,给妈妈介绍新丈夫。然后一家人高高兴兴的。”
  简希问:“那你想要新爸爸吗?”
  小慕华嗯嗯呀呀了几声,撑着小脑袋,圆圆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含着一包水儿似的模样:“以前愿意,后来就不愿意了。”
  “为什么呀。”
  “因为学校里的同学说,新爸爸会和妈妈生新弟弟,弟弟会把妈妈抢走,新爸爸也不会对旧爸爸的儿子好的,所以不想要。”
  “嗯?”简希听了哭笑不得,小孩子一旦接触了外界,什么样的流言蜚语都能听进心里去。
  “妈妈。”小慕华凑上粉嫩的小嘴唇儿,挤在她的脖颈间,吐着口水道:“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
  简希想不出别的理由,只能点头说是。
  “那么你会不会给我找新爸爸。”
  “不会。”她摇头,将调皮的人儿从身上扒下来,塞进被子里:“所以,你乖乖睡觉,知不知道?如果不乖,我就给你找新爸爸。”
  于是,小慕华立即乖乖地,端端正正地掩好被子,伸出小脑袋闭上眼睛。
  简希笑着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起身出门,小慕华却在此刻睁开眼睛,猛地坐起来道:“妈妈,我还是喜欢旧爸爸,虽然我还没见过他,但是我见过照片了。我喜欢军人的爸爸。”然后迅速躺下,又窝进小被子里了。
  现在的小鬼说话也都这么煽情了吗。
  简希无语了,一个人偷着乐了一会儿,回到屋子里。从抽屉里拿出笔记本,一笔一笔,将今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比如,买菜用了多少钱。比如,和小慕华一起读书,他遇上了什么新的字眼。比如,小慕华今天终于会把《百草园》读下来了。又比如,爸爸今天看她会笑了,妈妈和三姨娘又唠叨了。
  一条一条一件一件,都记得详细。
  好像要把离开他的这些年都记录下来,等到遇上他的那天,好告诉他,这些年,没有他的日子,她过得如何,想念他想念的如何,他的儿子,成长的如何。
  再翻开从前的日记。
  自从去了延安,她挺着个大肚子,做了战地记者。而后一面带着小慕华东躲西跑,跟着共产大部队移动,一面写着新闻稿,送给各大报社,希望即便远在山脚的他,也能看见她的文章,感受到她的思念。
  很想告诉他,他的情敌,高珩也参了军,只是在四年前在一场战役里失去踪迹,他们至今没能将他找回来,即便连遗体也没有。
  陆双双没有如愿和高珩在一起,听说她两年前和林玉肖回到北平安家。
  顾乔梁和谢语微生了一对双胞胎,现在大概已经回到上海老家了。
  至于小旭和简阳,前年孙真真刚刚收到他们的来信,附上了一家三口的照片,孩子还小,看不出性别。信上虽然未提到关于她这个侄子还是侄女的消息,但小旭和简阳道了歉,也说明他们过得不错。
  所以……所以呢,现在只剩下他们还没能团聚啊。
  不免,有些心恸。
  而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
  落笔,1949年六月。
  ******
  展眼又是个飞雪的冬季。杭州重新银装素裹了起来,像是包着一层灰的白馒头。接道上的人和建筑也开始陆陆续续穿上厚实的大衣,纷纷深肃起面部表情。
  这样的杭州,并不陌生,却无比怀念。
  小慕华已经完全从学小毕业,考入了一座著名的中学堂,只是路程遥远,简希必须每周送他上学,一周后才能回家。所以这一周的粮食,衣服,都要准备好。
  简希牵着小慕华走上山路,有一两个同校的同学和家长也会同行。这时孩子们就能欢声笑语说一些学校和家里的趣事,慕华唠叨外婆岁数又大了,话有多了。
  别的小朋友嫌弃妈妈做的饭菜不好吃,没有慕华妈妈做的好吃。
  所以小慕华骄傲了,咯咯笑得前仰后翻,偷偷指着女人中最漂亮的那个说,那是我的妈妈,漂亮吧,上得厅堂入得厨房。
  家长们三三两两也说了,小孩子成绩下滑了,中学堂里的功课难了许多。但是小慕华是全校成绩最好的,于是各个羡慕简希,夸得天花乱坠,各个叹息,要是自己的儿子女儿有慕华一半就好了。
  简希心里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客客气气说了一声,只要孩子高兴,怎么样也就无所谓,毕竟是自己生下来的。
  家长点头,说也是也是。
  ***
  走到半路的时候,小慕华一翻书包,想起拉下了一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