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942部分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942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告颜良大人,立即赶到延津、酸枣一线指挥阻击,务必把刘备的大军挡在黄河岸边,掩护主力大军撤离。”

“急告张郃、高览、高顺诸将,封丘、乌巢一线战事暂由张郃大人指挥。”张燕顿了一下,转身对伏案疾书的司马懿继续说道,“告诉张郃大人,要死守封丘,把叛军挡在济水河西岸。”

“给他一个具体的时间。”贾诩补充道,“让他尽快调整兵力部署。”

“至少要坚守四天,也就是九月初二。在这之前,无论如何不能让叛军渡过济水河,否则大军主力将被包围在原武和阳武一带。你告诉他,就是把人拼光了,也要给我守住。”张燕用力一挥手,“谁敢后退一步,杀无赦。”

这时魏延匆匆走了进来,“大人,最新军情,清水口和延津渡方向的叛军还是没有动静。”

“刘备今天没有发动攻击,但明天一定会。”张燕笑道,“急告朝歌城的彭烈,立即出击,给我夺回清水口。”

“我们何时退出官渡战场?”贾诩仔细翻看了一下麴义和吕布送来的战报,“浚仪和曲遇聚方向的叛军都开始攻击了,但袁绍还是没有动。”

“袁绍真的很有耐心。”张燕连连摇头,“叛军的攻击策略很明确,他们就是要突破封丘,渡过济水河攻占延津,然后把我们围在原武和阳武一带展开围歼。这样一来,大战的主攻方向就移到了封丘,他只要把我们的主力牵制在官渡战场就行了。”

“所以他不攻也可以。”贾诩赞道,“这步棋的确不错。看样子袁绍胸有成竹,指挥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啊。”

“命令麴义、吕布连夜后撤,把袁绍的主力全部吸引到阳武城的南面,让他和攻击封丘的叛军形成包围正在合拢的假象,诱骗封丘的叛军发力狂攻,以激起他们的斗志,一定激起他们的斗志。”张燕挥舞着双手叫道,“叛军士气如虹,才能一往无前的奋勇追击。”

※※※

八月二十九。

官渡战场上的北疆军全线后撤。

夏侯渊、刘磐、文聘毫不犹豫,三路大军渡过鸿沟水,衔尾追击。刘表坐镇浚仪,居中策应官渡和封丘两个战场。

袁绍再一次犹豫了。他没有接到封丘方面的任何消息,不知道北疆军的撤退是不是因为封丘战场上出现了重大变故。难道北疆军顶不住,封丘、乌巢防线已经被我们突破了?

过河探查消息的斥候匆匆回禀。对岸北疆军大营一片狼藉,北疆军撤退得非常匆忙,大量辎重被丢弃,甚至连营寨里的帐篷都没有拆除。

“我们在距离北疆军大营不远的一处树林里,发现了大量牲畜的内脏和头颅,在大营内也发现了大量的牲畜骨头。”

“杀牲畜?”袁绍心里一喜,急忙问道,“大营里的火灶你们可去看了?”

“看了,都是冰凉的,至少三天没有动火了。”

“北疆军当真断粮了?”袁绍自言自语道。

“大人,不要迟疑了,下令渡河追击吧。”逢纪急忙劝道,“夏侯渊、刘磐、文聘已经率军追了上去,一旦他们给北疆军反咬一口,我们救援不及,不但刘表要找大人麻烦,我们还有可能错过全歼北疆军的机会。”

“全歼北疆军?”袁绍嗤之以鼻,“你想都不想。凭他们的实力,至少可以保证一半的军队成功撤到黄河北岸。”

袁绍想了一下,下令大军分成左中右三路,齐头并进,并要求各军之间保持距离,一定要形成有效的保护和支援。

下午,袁绍的主力大军在辛评、蒋奇、孟岱、韩珩、夏昭等人的统率下,渡过鸿沟水,向阳武城逼近。

※※※

延津渡。

刘备接到刘表的书信后,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甚至都没有和高干、高柔、朱灵三人说。以他现在的处境,当然还是遵从袁绍的命令好,贸然把刘表的命令拿出来,也许当场就被高干一刀砍了。另外,他很同意袁绍的拖延不战之策。如果能把北疆军逼回河北当然是最好的,这样自己可以保存一定的实力。自己实力犹存,袁绍想把自己赶出徐州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等自己回到了徐州,利用徐州的优势迅速恢复实力,将来袁绍再想吞并徐州就难上加难了。

然而,第二天袁绍的命令就到了,这让刘备感到了一丝不安。袁绍不愿意决战,而刘表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条件下擅自违抗军令出击,联军内部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虽然袁绍为了大局被迫下令决战,但此刻袁绍的命令已经不可能再得到忠实地执行,这种情况下联军还能决战?刘备闻到了一股死亡的气息。

从洛阳赶来的船只早就到了,渡河大战随即在延津渡展开。

有高干和朱灵在前线指挥攻击,刘备显得很悠闲,他站在一只停泊在河道中央的大船上,密切注视着战场。时间不长,他本来就很凝重的面孔上渐渐露出了稍许的惊惶。他发现颜良的战旗了,还有王当、徐晃和张绣的战旗。这支本来在官渡战场上的军队显然提前撤退了,也就是说,在一百多里外的封丘、乌巢一线,联军也同样遇到了提前撤回来的北疆军。颜良的军队从河内打到河南,又从河南打到官渡,极为强悍,有这支军队坚守延津、酸枣一线,联军想在短短时间内攻占延津和酸枣,几乎就是一个白日梦。退一步说,就算自己占领了渡口,刘表指挥军队占据了封丘,打过了济水河,但还有更强悍的北疆铁骑在后面,接下来的厮杀将更加残酷。

刘备不知道刘表为什么一反常态,突然擅自改变袁绍的大战策略,不过就自己看来,刘表显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虽然自己从刘表的信中知道联军因为许昌粮草大营被毁后,粮草已经支撑不到十月了,但这并不是主动寻求决战的理由。或许刘表有更好的理由,他不敢写在书信里唯恐泄密,但以这种惨重代价来换取中原决战的胜利的确不划算。这一仗打下来,自己还能剩下多少兵力?曹操已经完了,而自己接着也完了,除非袁绍也遭受难以想象的重创,否则这大汉天下迟早都要变成他人的囊中之物。

刘备的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他要想个办法,他不能就这样白白放弃。

一艘小船飞驶而来。高干派人来报,北疆军的阻击太猛了,突击将士伤亡太大,根本冲不上去,是不是暂时退下来,想想其它的办法,或者另寻地点渡河。这附近百里河道上有很多渡口,北疆军兵力有限,不可能在所有渡口上都派驻重兵。

“撤。”刘备巴不得了,急忙下令,“快撤。”

※※※

曹操发了疯,完全不计代价,指挥兖州军、徐州军、九江军和江东军向济水河狂攻。

曹洪、史涣、于禁、乐进、李典、关羽、张飞、纪灵、孙辅、朱治、鲁肃等人无不身先士卒,带着突击士卒一次又一次向对岸发起猛攻。

张郃、高顺、张辽、吴雄、管亥、昌豨率军死挡。统军大将成廉、张瓒先后阵亡,项澄、孙鸾重伤,七位军司马阵亡。兵力上处于劣势的北疆军伤亡惨重。

与此同时,封丘城的战斗也越来越惨烈。

蒯越、邓义、庞季、黄忠、刘虎、徐璆等人指挥各自的大军轮番攻击,根本不给北疆军喘息的时间。

高览、雷重想尽了一切办法,死守城池。统军大将周华阵亡,萧恩重伤,五个校尉倒下了三个,伤亡极其惨重。

张郃面临困境,不得不向阳武求援。叛军集结了大约十万人以上的兵力攻击封丘和乌巢一线,恳求大人速速增兵援助。

※※※

八月三十。

麴义、吕布率领北疆军主力撤到济水河北岸,退守原武和阳武城一线。

袁绍、夏侯渊、刘磐、文聘率军追击到济水河,并立即开始了渡河作战。

这时,袁绍终于接到了封丘送来的消息。徐璆书告袁绍,封丘城、乌巢一线攻击顺利,北疆军支撑不住,摇摇欲坠,请大人不要追得太快,太猛,要尽可能把北疆军拖在原武和阳武一线,为联军突破封丘、乌巢,攻占延津、酸枣赢取时间。

刘表也把封丘战场的消息送到了夏侯渊、刘磐、文聘三人手上,嘱咐三人把攻击速度放慢一点,再给封丘战场上曹操和蒯越至少一天的攻击时间。

另外,刘表也给袁绍写了一封书信,一方面通告了一下封丘战场的消息,一方面表示自己将竭尽全力配合袁绍打赢这场中原大战。但他在书信中只字未提把战场指挥权交还给袁绍的事。此刻,战场上的指挥权一分为二,一部分掌控在袁绍手上,一部分掌控在刘表手上,两人各自指挥自己所控制的军队在各战场上展开攻击。

袁绍拿着刘表的书信不知道是笑好,还是哭好,一股不祥的预顿时感笼罩了他的全身,让他不寒而栗。

“告诉各部,全力攻击,不要停下来,连夜攻击,不惜一切代价打过济水河,直杀阳武城。”

袁绍这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北疆军赶到黄河北岸去。联军现在这种可怕的局面如果继续维持下去,联军如果在延津、酸枣一线把北疆军挡住,和北疆军形成僵持局面,最后败亡的一定是占尽优势的联军,这几乎没有丝毫的悬念。他无法理解刘表,这是打仗,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不是在朝堂上搞什么阴谋诡计,在战场上打仗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这是致胜的根本。两年前冀州大战的教训难道他全部丢到脑后了?

袁绍的军队在猛烈攻击,而夏侯渊、刘磐、文聘的大军却在一旁冷眼旁观。他们对袁绍这种做法极为不满,不愿意配合封丘战场也就算了,何必故意赶跑北疆军。既然畏惧决战,那还跑到战场上来干什么?

简雍从徐州送来了最新的消息。陈登来书,大军已到平原郡的高唐城,准备渡河攻击冀州甘陵国。

袁绍大喜。按时间推算,臧霸、陈登已经打进冀州了,北疆军应该退得更快。他一边把这个消息送给刘表,一边命令大军加紧攻击。

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节

阳武城。

张燕接到张郃的求援书信后,才知道叛军竟然把一半兵力投到了封丘和乌巢一线,这让他大吃一惊,急忙调派援军。他急令正在延津,酸枣一线阻敌的王当急速率军赶到封丘城支援,命令吕布连夜渡河,率两营南军赶到乌巢一带帮助张郃、高顺等将守住济水河防线。

袁绍不把主要兵力放在正面战场上展开追击,却集结重兵从侧翼进攻意图切断北疆军的退路,全歼北疆军,这种胆识和气魄完全出乎张燕的预料,导致北疆军在兵力部署上出现了严重失误,仅仅两天时间内坚守在封丘和乌巢一线的北疆军便遭到了惨重损失。

张燕又是心痛又是懊悔。自开战以来,北疆军还是第一次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损失四员统军大将,近万士卒,这是战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

“急告大将军,请他率领铁骑大军尽快渡河。”张燕脸色铁青,一拳砸到案几,“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

阳武城以南二十里外的济水河畔,辛评、蒋奇等人指挥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奋力猛攻。

中垒营校尉于毒、步骑营校尉陈践急告麴义,叛军攻势如潮,军队损失太大,请求增援。

此时北军部分将士在玉石的统率下,已经撤到了原武城,南军留在阳武城的两营将士也由樊篱统率渡过了阴沟水,正在向酸枣撤离,麴义手上已经没有了可以调派的军队。麴义无奈之下亲自赶到阳武城,打算恳求张燕临时从原武城抽调军队南下支援。

“云天兄,命令于毒和陈践两位大人立即撤出战场,退守原武城。”张燕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指着在府衙内匆忙进出的卫士们,“我先渡河赶到阴沟水东岸,你随后率部撤到原武城,和我在延津会合。我们要把袁绍引过来,不能在济水河耽搁太长时间了。”

“大将军已经渡河了?”麴义听说要撤,心情顿时轻松下来,他一把抢过张燕手上的扇子,狠命扇了几下,“铁骑是不是都已赶到黄河北岸了?”

张燕俯身把案几上的几卷竹简递给正在收拾东西的魏延,“按时间推算,大将军应该到了黎阳。”

“这么说,袁绍没有几天高兴日子了。”

“快了,他马上就要哭了。”张燕笑道,“你的撤退速度要快一点,能丢的东西都丢掉,不要心痛。过几天,等我们杀回来,这些东西还是你的。”

“哈哈……不但这些东西还是我的,连袁绍的人头都是我的。”麴义把手上的蒲扇仍到张燕怀里,转身大步而去,“我们延津见。”

※※※

延津渡。

今天刘备卷土重来。他命令高干在延津渡展开牵制攻击,自己和朱灵带人从延津渡上游十里处渡河。

渡河非常顺利,数百人畅通无阻地到了对岸,但刘备和朱灵却嗅到了一丝令人窒息的危险,两人都感觉不对劲。这里距离酸枣和延津只有四、五十里路,距离延津渡也只有十里,即使北疆军没有在此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