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783部分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783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书司马朗高声诵读了李弘的急奏,并做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大将军让我们在两天内做出答复,但冀州情况危急,我请诸位大人今天晚上就议定此奏。”长公主轻声咳嗽了几声,指着光禄勋鲜于辅和大司农李玮说道,“鲜于大人和李大人跟随大将军久经沙场,对兵事非常熟悉,你们先说说。”

“临阵变计,乃兵家大忌。”鲜于辅起身奏道,“内线作战,我大军要承担数倍于外线作战的风险,非常危险。以臣看,我们不能把胜利寄托在一个叛逆之言和一场无法预料的天灾之上,此事要慎重。”

长公主望向李玮。

李玮苦笑,“从臣的本心来说,我同意大将军的这个奏议,这可以为朝廷节约大量的财赋,但此刻变计,时间上似乎已经晚了一点,我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内线作战的准备工作。百万人大撤离,大将军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上至朝廷诸府,下旨河北郡县,都要为这句话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个难度太大了。”

“由外线作战转为内线作战,不是这个计策不行,而是我们用来准备的时间太短了。”太常荀攸也起身奏道,“如果大将军能在六月之前,一直把叛军阻挡在黄河南岸,则此策可行,但大将军无法保证。一旦我们准备不足,叛军提前杀进冀州,这一仗的胜负就很难说了。”

代领卫尉事的镇北将军阎柔和一贯谨慎的尚书左仆射朱穆却支持大将军的奏议,两人都认为凭借四万北军和七万冀州军的强悍兵力,完全可以把叛军挡在黄河北岸。不要说坚持到六月初,就是一直坚持到年底都没问题。

原北疆大吏意见都相左,其它大臣的意见当然更无法统一了。

长公主忧心如焚,焦虑不安。她看到大司徒崔烈一反常态,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十分奇怪地问道:“大司徒为何不说话?身体不好吗?”

崔烈站起来,大声奏道:“以臣看,我们根本无需议定此奏。”

长公主很吃惊,“崔大人这是何意?”

尚书台顿时安静下来。

崔烈先对长公主施了个礼,然后面对众臣,“从董卓进京开始,凡主政大臣有谁把这等大事奏请过天子和朝廷?董卓、李傕自然不会,就是司徒王允大人也没有。如果当初他奏请天子,天子一定会下旨招抚董卓旧部,或者他和朝中大臣们多多商量一下,朝中的大臣们也会同意招抚,但王允大人没有,他自己就做主了,他代替天子做主了,结果长安之祸接踵而至,大汉最后一个迅速重振的机会就这么拱手葬送了。”

崔烈转身指指放在长公主面前的奏章,激动地说道:“今天,你们看看大将军,他在千里之外还想着天子,还想着朝廷,这样的人不值得信任,我们还能信任谁?我们还能指望谁去中兴大汉?大将军要的不是我们的意见,他要的是我们的信任,是我们对大汉的忠诚。”

崔烈手指众臣,高声问道:“诸位大人拍拍自己的良心,你们对大汉忠诚吗?你们愿意为大汉而死吗?大汉需要大将军去冲锋陷阵,但大将军一个人能拯救大汉吗?大汉需要诸位大人的忠诚,大将军需要诸位大人的信任和帮助。只要君臣齐心,天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大将军在努力奋战,在努力争取时间,我们呢?我们应该干什么?”崔烈高举双臂,纵声吼道,“我们应该跟着大将军誓死血战。”

※※※

第二天凌晨,长公主以天子名义下旨,同意大将军奏议,并急令朝廷和河北诸府,迅速把百万人口撤离作战区,为内线作战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

四月上,陈留雍丘。

荆州大军行走在驰道上。

黄忠摘下头盔,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四月天就这样热,很少见啊。”

“黄大人是不是太累了?”文聘笑道,“你年纪大了,应该留在荆州。”

“我才四十有九,不算老。”黄忠手抚灰白的胡须,颇为不满地问道,“你觉得我老了?”

“不,不……”文聘连连摇手,正想说话,却看到一骑从远处飞驰而来。

“魏延回来了,不知道可要到粮食。”

“袁术那个混蛋要是再不给,我们就去抢。”黄忠怒声说道。

第七章 风雷激荡 第九节

魏延二十多岁,高大健壮,皮肤稍黑,颧骨高耸,浓眉下有一双虎虎生威的眼睛。他看到文聘和黄忠打马迎上,急忙下马行礼。

“文长,张勋怎么说?还是不给粮食?”文聘急声问道。

“回禀两位大人,张大人说,最近沛国、下邳一带黄巾军出没频繁,粮道屡次被断,所以……”

“所以没有粮食给我们?”黄忠翻身下马,手中的马鞭狠狠地抽到地上,“扬州的粮食可以给兖州军,给豫州军,为什么不能给我们荆州军?我看他袁术无耻至极,根本就是一个小人。这不明摆着公报私仇嘛。”

“汉升兄……”文聘下马拍了拍黄忠的肩膀,“此次大战关系社稷存亡,千万不要因为这么点小事闹得反目成仇。”

“没有粮食怎么办?我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走到黄河吧?”黄忠气呼呼地瞪了文聘一眼,“既然袁术不给粮食,我就不走了。你看,是不是传令各部,立即在雍丘扎下大营,等待和后军会合?”

文聘犹豫不语。

这支六千人的军队来自荆州南部的长沙、武陵、桂阳和零陵四郡的士卒,他们都是南方人,由长沙郡都尉黄忠、兵曹掾魏延统率北上。二月下,他们赶到襄阳,和荆州北部军队会合。三月上,刘表接到天子圣旨后,和长史蒯越一起匆忙赶去兖州昌邑,并命令荆州府别驾刘磐、荆州府都尉文聘、长沙府都尉黄忠率一万大军组成前军,先行缓缓北上。

到了三月中的时候,刘表从昌邑急书荆州府,命令长史蒯越、治中邓义、武猛都尉李严,南郡都尉庞季、兵曹掾吕介等人率一万大军组成后军,带着大量粮草辎重即刻起程北上中原。按照约定,荆州军的前军粮草一路上由南阳袁煕、颖川辛毗提供,到了兖州后,再由扬州袁术提供,但荆州军进入兖州后,袁术却以种种借口予以拒绝。

现在文聘可以指挥自己所率的四千人马,但他无法直接命令黄忠的这六千人马,所以当黄忠提出大军停止前进的时候,文聘很为难,不好直言劝阻。

“大军还有多少粮食?”

“还有四天的口粮。”魏延躬身回道,“不等我们走到黄河,大家就要饿肚子了。”

文聘看看黄忠,小声劝道:“汉升兄,我们先到陈留,和先期赶到陈留的高干大人会合,你看怎么样?高干大人那里一定有粮食。”

黄忠眯起眼睛,摇了摇头,“不给这个混蛋一点颜色瞧瞧,他还以为我们荆州人怕了他。不走了。”

“但圣旨要求我们必须在四月中赶到黄河,如果……”

“没有粮食,我们即使赶到了黄河,又怎么打仗?”黄忠怒声说道,“我亲自去和刘大人说。我们荆州人绝不受这种鸟气。”

※※※

刘磐低着头,不停地转动着手上的马鞭,半天没有回答。

刘磐三十岁不到,中等身材,脸型削瘦,有一双孤傲的眼睛,虽然身着戎装,英气勃勃,但怎么看他还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士子。他是刘表的亲侄子,前几年得知刘表下落后,随即和父亲一起,带着全族人从兖州山阳高平老家迁到了襄阳。刘磐自小聪颖,能文能武,刘表很喜欢他,委以重任,让他在零陵、桂阳一带剿抚流寇和南蛮,颇有战绩。

这次北伐李弘,刘表特意让他担任荆州军前军统帅,是有原因的。

刘表之所以能在荆州站稳脚跟,完全依靠襄阳门阀的力量,但时间一久,刘表就感到了襄阳门阀对他权势的威胁,所以他在赶走袁术后,立即以巩固和袁绍的联盟、争取早日拿回南阳为借口,大量任用南阳、颖川一带的门阀子弟出任荆州大吏,趁势削弱襄阳门阀的权势,把荆州牢牢地控制到了自己手上。

南阳门阀势力在荆州的权势迅速壮大,出身南阳的黄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长沙府的兵曹掾,很快提升为长沙府的都尉。

在这支大军里,文聘、黄忠、魏延都是南阳人,属于南阳门阀的势力,而大部分中下级军吏却是襄阳门阀的人,如何妥善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靠刘磐从中调解。

在荆州一万后军里,这种矛盾更为突出,蒯越、庞季都是出身于襄阳门阀,而邓义、李严却是出身于南阳门阀,所以这支大军到了中原后,只有刘表自己亲自统帅了。

※※※

现在荆州前军的两位统军大将都不愿意继续前进,刘磐就很难办了。他考虑了很久,随即决定大军暂时停下,派快马急驰昌邑,请刘表想个妥善之策。

刘表接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出城去找袁术。

骠骑将军袁术在朝堂上大闹了一次后,出城而去,既不进城也不上朝。昌邑朝廷的天子为了安抚袁术,特意下旨给他升了两级,转拜他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曹操、袁绍等大臣考虑到此仗关系重大,而袁术实在太不可靠,一旦打到河北后,袁术突然不听指挥乱打一气,那就完了,于是他们决定让袁术留在昌邑,督运粮草辎重。

此仗是各州郡联手作战,战线拉得很长,从河内郡一直到青州平原郡一千多里的黄河两岸,都有联军军队,为了保证各路大军的粮草供应,同时也为了节省人力无力,袁绍等人决定分四路运送粮草。

青州军的粮草由青州负责。河内军、关东军、豫州军的粮草由袁绍负责。荆州军和一部分兖州军的粮草由刘表负责。徐州军和另外一部分兖州军的粮草由刘备、曹操和袁术三人负责。扬州的江东数郡正在打仗,袁术很难提供足够多的粮草,所以联军粮草主要还是依赖荆州和豫州两地供应,但最近豫州的黄巾军闹腾得厉害,为了保证粮道畅通无阻,必须要借助袁术的力量。另外,袁术和黄巾军打起来了,也可以保证袁术不会在中原一带胡搞一气。

朝廷如此照顾袁术,袁术当然心花怒放了,他满口答应,“你们放心,只要我在中原坐镇,你们绝不会饿肚子,个个都能养得膘肥体壮。”但他这里刚刚说得信誓旦旦,那里马上就断了荆州前军的粮。

袁术有道理,他对刘表说,从扬州到昌邑有七八百里路,路上河道密布,到处都是黄巾军,我就是日夜赶路,也来不及把粮食运过来。你荆州有七个郡,个个肥得冒油,你不带足粮食到黄河,反而指望我这个穷光蛋救济你,你这不是笑话嘛。

刘表气得两眼冒火。此次讨伐李弘,规模之大,时间之紧,世所罕见,我现在能把荆州军拉到中原,已经是奇迹了。荆州现在正在征调民夫,正在抓紧一切时间北运粮草。从襄阳到中原,有一千多里,我就是长翅膀飞,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粮草运到中原。在荆州粮草没有运到中原之前,荆州军暂时由你提供粮草,这是你亲口答应的,你怎能出尔反尔,当场反悔?

“我没有反悔。”袁术笑嘻嘻地说道,“我实在无能为力。你不是和袁本初好吗?你的大军经过豫州,你叫袁本初给你粮草不就得了。”

“讨伐李弘,事关社稷存亡,你袁家四世三公,饱受皇恩,怎能不尽心尽力?如果击败了李弘,占据了冀州,你袁家不但功勋显赫,扬名青史,更有享不尽的功名利禄,你难道连这点道理也不懂?”

“不是我不懂,而是我觉得你们一脸死气,估计都要命丧河北。”袁术幸灾乐祸地笑道。

“你还要不要脸?”刘表手指袁术,浑身发抖。

“我还有脸吗?”袁术奇怪地摸摸自己的脸,“我怎么看不到自己的脸?”

刘表怒吼一声,腰间的宝剑顿时拉出了半截。

袁术吓了一跳,连连倒退,“刘景升,我告诉你,要粮没有,要命没门。”然后他撒腿就跑了。

刘表眼冒金花,差点喷血而亡。

※※※

“这仗我不打了。”刘表怒气冲天地走进太尉府,冲着袁绍大喊大叫,“袁术不给我粮食,曹操说自己还不够吃的,我荆州将士要饿死了。”

“景升兄,你说什么笑话?”袁绍放下手上的文卷,站了起来,“现在几个州就算你荆州最富了,你都要饿死了,那我们还打什么仗?”

“以我看,这仗必败无疑。”刘表愤怒地挥舞着手臂,“曹阿满居心叵测,袁公路浑水摸鱼,其他人各怀鬼胎,大家互相猜忌,互相算计,我们迟早都会死在河北。”

袁绍脸上堆满笑容,眯着眼睛仔细看着刘表,不急不慢地说道:“景升兄,几十年了,我还是头一次看你这么失态。你是不是最近太过疲劳了?”

刘表仰天苦笑。突然,他哀嚎一声,双手蒙脸,极度沮丧地说道:“本初,这仗会败的。”

袁绍走到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关心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