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564部分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564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烽火连天的黄巾暴乱、困守长安的董卓、危机四伏的北疆、摇摇欲坠的洛阳,袁阀的大部分势力和各地州郡的士人们非常明智地选择了袁绍,选择了自救。

很明显,袁术已经实力大损,他的言行违背了他自己的诺言,他的做为更无法平定叛乱拯救社稷,袁术在讨董联盟最危急的时候选择了退却,这直接导致了大部分袁阀力量弃他而去。李弘虽然用武力击败了袁术,逼迫袁术同意了制衡之策,但同时也帮助袁绍获得了袁阀的大部分力量。袁绍用自己的杀戮向天下人宣布,他宁愿和关中的士人决裂,和庞大的家族决裂,也要坚持自己的大义,捍卫士人的尊严。士人绝不接受武力的凌辱向血腥的武人低头。袁绍用自己对大义的忠诚和气节的忠贞赢得了天下士人之心。他赢了。

董卓被困长安,北疆危机四伏,士人即使同意了制衡,也不过是给两只伤痕累累的恶虎留下一段舔洗伤口的时间,等士人平定了黄巾暴乱之后,这两只恶虎就要下山吃人了。袁术被两只恶虎吓住了,他以为自己有天纵之才,将来可以以虎制虎,所以他和老虎称兄道弟了,但袁绍不这么想,袁绍认为老虎就是老虎,它饿了就要吃人,要想不被吃,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杀了老虎,要么强壮自己不被老虎吃,舍此以外再无他途。

现在蚁贼纷起,群狼乱舞,西疆和北疆的两只老虎自身难保,他们躲都来不及,哪里还会下山驱狼?要想活下去,要想不被狼和老虎吃了,大家只有联起手来,生死与共,誓死杀敌。先驱狼,后拒虎,等自己强大了,有实力了,再举起战刀,屠尽虎狼,保家卫国。

※※※

李玮把袁绍声讨董卓和袁术的檄文又看了一遍。

袁绍就是袁绍,说出来的话,有理有据、清晰透彻,掷地有声,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让李玮不得不钦佩有加。

在当前形势下,讨董大军要想自救,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退其实是一条死路,只有奋勇杀进,才能找到活路。任董卓、骠骑大将军和袁术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出兵平叛其实是一句骗人的话。这三个人如今都没有能力去平叛,即使组建了一支平叛军队,面对数十万黄巾军,那也是杯水车薪,有去无回。无论袁绍和他的追随者们是否受抚,他们都要在黄河两岸和强大的黄巾军浴血奋战。将来他们两败俱伤了,这三个人就可以出动了,不但可以消灭袁绍,也可以消灭黄巾军,声名、威望、战绩、社稷,什么都有了。

士人们被董卓和骠骑大将军的武力震骇了,被海啸一般的蚁贼暴乱吓住了,他们下意识地要后退,要逃跑,但袁绍果断的一刀斩下,举起了那柄血淋淋的战刀,纵声狂吼。士人们蓦然惊醒,心中豪气顿生,再无惧意,呼啸而上。袁绍的一刀清晰地告诉他们,只有杀戮,才能自保,才能生存。

“袁本初是条汉子。”李玮轻声说道,“此人不除,将来必为祸患,可惜……”

李玮可惜什么?他可惜今天这么好的机会,却不能杀袁绍。

现在桥瑁被杀,张邈被袁绍大骂一顿后整军平叛去了,虎牢关和荥阳方向的威胁全部解除。袁术已经成为制衡的一方,是盟友,洛阳南方的威胁也已经全部解除。此时洛阳完全可以集结将近四万大军攻击河内,是击杀袁绍最好的机会,但李玮迫于形势,却不得不放弃这个机会。

※※※

徐荣接到了天子声讨袁绍的诏书,董卓要求攻击河内的命令。为了保证攻击顺利,董卓特意命令李儒、吕布、胡轸、李傕(jue)、郭汜、李蒙、毋丘毅等将均受龙骧将军徐荣的节制。接着骠骑大将军李弘命令徐荣、杨凤攻击河内的军令也到了。

大军攻击河内,需要足够的粮草辎重,而长安和河东两地无法筹措,只能向袁术求援。徐荣为此和李玮商量,李玮问了徐荣一句话:“大人,这仗能打吗?”

徐荣愣了一下,半天没有做声。

天子要打,董卓要打,骠骑大将军要打,杨凤、孙亲更要急不可耐,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他怎能不打?

“仲渊,你要知道不打的后果是什么?”徐荣为难地搓搓大手,小声叹道,“朱大人数次找我密谈,希望我能帮助他攻打长安,勤王除贼。此事大将军好象已经知道了,他在书信中三次提到了朱俊的事,而且他这次专门派颜良随你到洛阳来,其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李玮的脸色很难看,“大将军怀疑你?”

徐荣苦笑,“子善是个好人,他已经提醒我了。他说,大将军有密令,如果朱俊执意要破坏制衡,他就把朱俊抓起来押到河东去。”

“大将军为什么不告诉我?”

“大将军可能更相信你。”徐荣说道,“我不能违抗大将军的命令。大将军信任我,我不能让他失望。虽然我明知道不能打,但我也只有打了。我如果执意不打,大将军必定会怀疑朱俊大人和我另有秘谋。朱俊大人如果被抓,我也难辞其咎,只好回晋阳领罪了。”

“此时不能打河内,更不能杀袁绍。”李玮急切地说道,“大人你先准备,我急书大将军。”

※※※

两天后,八百里快骑把李玮的这封书信送到了龙山。

李玮认为,现在京畿的危机随着袁术的受抚已经缓解,当前最急迫的事是平叛,而不是攻打袁绍。此时打河内,不但会丧失民心、招致士人的仇恨,更会动摇讨董大军平叛的士气。平叛之事一旦受到影响,蚁贼暴乱必定一发不可收拾,到时社稷危矣。

目前董卓肯定无力也不愿意出兵平叛,袁术实力有限,而北疆不仅仅是无力平叛的问题,还有能不能出兵平叛的问题。北疆目前在长城以南的五万大军几乎都是过去的黄巾军,许多屯长、军候、军司马都是当年黄巾军里的各级首领。这些人打官军、打胡人义无反顾,打黄巾军是不是也义无反顾?即使下个月我们要和袁术组建一支平叛大军,但这支军队的人数不会超过一万,也就是去帮帮忙,算是对天下有个交待。也就是说,平定冀兖豫青徐五州的蚁贼暴乱,完全要靠各地州郡自己的兵马,而这些兵马几乎都是讨董联盟里的军队,他们都受袁绍的调遣。此时大将军要是把袁绍杀了,后果是什么?

冀州屯田刚刚开始,滞留并州的灾民还在陆续回迁中,冀州如果一乱,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前面几个月的努力白费了,但这仅仅是对北疆表面上的威胁,还有更严重的潜在威胁。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并州开始屯田的时候,为了解决百万流民的吃饭问题,屯田诸府放弃了预留休耕地,把所有的田地全部播种了。(古代耕种时都要预留两年、三年的休耕地,以保证肥沃的地力、稳定的农作物产量和持续的耕种。)本来指望用新开荒的田地做休耕地,但由于涌入并州的流民狂增不止,这休耕地就一直没有留下来。如今并州已经屯田三年多,土地的肥力已经到了极限,产量一年比一年少,明年是无论如何不能种了,必须要休耕。

明年太原、上党和河东三地屯田区休耕,河套和平城两地屯田未见成效,北疆的粮食从哪来?只有冀州四个屯田郡国可以指望。冀州屯田的四个郡国田地多,人口多,地力肥沃,再加上屯田官吏已经有了经验,所以屯田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明年北疆相当一部分粮食就要从这四个郡国出了。

北疆人口多,这点粮食显然不够,还要到处买。兖青徐是蚁贼暴乱的主要地区,今年无粮,如果暴乱平定了,明年也只够管他们自己,我们只能到冀、豫、荆三州去买,因此冀州的持续稳定对北疆来说是重中之重。至于荆州豫州两地的粮食,大家都要去抢,但两州距离我们较远,有心无力,所以我们也只能靠帮袁术来维持稳定。

这个潜在的威胁我们早在三月份就对大将军说了,当时大将军很着急,不顾一切先把巨鹿郡和赵国抢占了,现在难道你又忘记了?击败或者杀死袁绍,冀州必定要乱,冀州一乱,受害最大的就是北疆。

李玮还担心一点,就是袁术的实力能不能维持现在的制衡。北疆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从深重的危机中解脱出来,而制衡也至少需要维持三年时间,袁术有没有这个能力?现在制衡因为缺少了袁绍,各方权势之间无法实现真正的平衡和制约,随时都有可能崩裂,所以李玮建议北疆还是尽量想办法和袁绍妥协,用两方建盟的形式变相地把袁绍拉进这个制衡。北疆可以一边参加和董卓、袁术的三方制衡,一边和袁绍歃血为盟,两边都得利,何乐而不为?

另外,蚁贼叛乱平定后,大家都恢复实力了,是不是还要接着打?如果不打了,大家把天子迎回洛阳,那袁绍的存在就是朝廷权势制衡的最重要一角。袁术实力有限,再加上他和董卓关系非同一般,将来朝堂上势必要形成大将军和董卓两虎相争之势,那后果就十分堪虑了。

李玮说,大将军如果图一时痛快,击杀了袁绍,不但有近忧更有远虑,北疆失去恢复元气的三年宝贵时间不说,还有可能失去拯救社稷的最好机会。请大将军三思。

※※※

龙山的争论异常激烈。

从天子和长平公主这个角度来说,杀了袁绍这个叛逆,可以趁着袁阀分裂、讨董联盟人心惶惶的时候,迅速瓦解讨董联盟,如此一来则朝廷上的纷争算是结束了,天子可以回洛阳,大家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蚁贼。以董卓和骠骑大将军的武力,荆州豫州京畿的粮食,再加上各地州郡的配合,平定蚁贼还不是举手之劳。

张范和刑颙直言不讳地指出,李玮根本就是鼠目寸光之辈,杀了袁绍,朝廷上下齐心,可以迅速平定蚁贼暴乱。社稷稳定了,北疆的那些困难还算是困难吗?尽全国之力还救不了一个北疆?

杨奇、王瀚、崔均三人本来是支持袁绍的,但随着袁绍一口气砍了四个朝廷重臣,这三个人沉默了,他们用沉默代替了自己心中的愤怒。赵岐和刘和等大员都不说话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选择。杀了袁绍吧,等于帮了董卓的忙,大家心不甘情不愿。不杀吧,天子和长平公主那里怎么交待?难道自己这些大臣也不听天子的了?就算不遵从圣旨,也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

王柔、令狐邵、徐陵等人从北疆自身角度出发,认为杀了袁绍好。王柔提出,攻击河内的同时抢占冀州全境,如此则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朱穆反驳说,一则我们没有能力两面作战,二则我们肆意攻占冀州,驱赶韩馥,这和袁绍诛杀大臣有什么区别?一旦激怒了冀州军,他们誓死反扑,双方死战,麻烦就来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蚁贼一拥而上,我们不但守不住冀州,连北疆都要丢了。我们现在之所以冒着巨鹿郡和赵国遭受蚁贼攻击的危险,拒绝增援冀州,就是因为没有粮饷支撑麴义将军的两万大军。如果有钱有粮,北疆大军早就打过去了。现在北疆可怜,连屯田区都要靠别人保护,更不要说打仗了。

李弘想攻击河内,诛杀袁绍,但他迟迟下不了决心。李玮的话他不能不慎重考虑,这一步错了,可就步步错了。

他在等一个消息,一个能让自己痛下决心的消息。

李玮再度来书,说得更加详细而恳切。

※※※

襄楷大师骑着小毛驴到了龙山。

李弘亲自到辕门相迎,“上次听王剪先生说,你不回来了,我以为……”

襄楷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银白的胡须很长时间没有清理,又乱又脏,灰色的长袍黑乎乎的,已经分不出颜色。他勉强笑笑,指着南方说道,“我去了一趟青州,那里流民成灾,饿莩遍野,死尸成堆,已经爆发瘟疫了。我是回来招呼大知堂的弟子和我一起南下的,我马上就走。”

李弘心里一沉,“大师,我能帮你上什么忙?”

“药材,我要药材。”襄楷急切地说道,“大将军能给我吗?”

“行,大师能带多少就拿多少。”李弘毫不犹豫地说道。

“谢谢大将军。”襄楷躬身说道,“我到龙山来,是想问大将军一句话。”

“大师请说。”

“听说大将军要到兖青徐一带平叛,是真的吗?”

李弘无言以对。

襄楷神色肃穆,两眼盯着李弘,一字一句地问道:“是真的吗?”

李弘咬咬牙,断然摇了摇头。

襄楷神情霎时一松,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好,好,大将军,好啊。当年雁门关大战,二十万黄巾军将士浴血奋战,十二万黄巾军将士埋骨青山,你记得就好,记得就好。”

襄楷眼含泪花,激动地躬身再拜,然后转身跨上驴背,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弘望着襄楷挺直的背影,想起十二万战死雁门关上的英烈,心里不由地一阵战栗,泪水悄然涌上了眼眶。

※※※

李弘日夜期盼的书信到了。这是张燕的书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