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338部分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338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相听完曹操的话,十分不满,责问曹操道:“李玮见你之后,你为什么不来告诉我?”

曹操说道:“我没想到事情发展这样的快。这个李玮,手段太厉害,将来一定要防着他。”

曹嵩叹了一口气,摇摇手,说道:“今天的事,逼得我们又和中官走到了一起,以后……”

“以后你就是太尉了。”樊陵笑道,“不管怎么说,此事之后,洛阳总要风平浪静一段时间,这也是好事嘛。”

曹操苦笑:“只要李弘平定了北疆叛乱,稳住了北疆各郡,洛阳立即就要再掀波澜。这风平浪静的日子,估计也不会太长了。”

※※※

何进从皇宫出来之后,脸色非常难看。

今天,母亲舞阳君被皇后接到了宫里,何进去给母亲请安,但母亲没有给他好脸色,皇后也埋怨他,就差没有骂他忘恩负义了。何进明白她们的意思,嘴里不说什么,但心里很郁闷。

何颙被刺,很明显是因为机谋泄漏,奸阉狗急跳墙,先下了手。何进立即放弃了计划,让袁绍秘密返回了河内。现在,他要做的,是如何稳定洛阳局势,另图良策。

他专门去看了一下何颙。何颙伤势很重,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没有几个月恢复不了。他坐在何颙身边,小声安慰了几句,起身告辞。

何颙望着他,动了动嘴唇,好象有话要讲。何进俯身把耳朵凑到了何颙的嘴边。

“杀了李玮。”何颙艰难地说道。

何进吃了一惊。目前的局势下,他无论如何都要和李弘保持良好的关系,杀了李玮,岂不是自找麻烦?如今的李弘可不是年前的李弘了,惹不得的。虽然他也怀疑此次机谋泄漏和李玮有关,但那也只是怀疑,并没有确实的证据。

“伯求,杀李玮,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惹恼李弘。”

何颙吃力地再次说道:“李玮才智出众,李弘有他相助,将来必不利于大将军,还是尽早杀掉为好。”

何进不以为意地摇摇头。

何颙闭上眼,痛苦地叹了一口气。他懊悔不已。那天,李玮明明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但自己竟然忽视了,完全没有想到痛恨奸阉的李玮出了门就把自己卖了。自己一辈子行事谨慎入微,这次却栽在了一个后学末进手上,想想他都觉得无脸见人。

李玮举手之间摧毁了自己费尽心血换来的优势,将洛阳各方权势重新摆到了争斗的起点。洛阳的权势是平衡了,但留给自己铲除奸阉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

“杀了李玮。”何颙用劲全身力气,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地说道。

※※※

太尉崔烈召集三府议事,镇北将军府司马李玮列席。

李玮向各府详细解释了重开并州和河东一州一郡盐铁的具体方案,然后解答三府疑问。

“李大人,这盐铁之利应该归少府,怎么能直接送进万金堂?”

李玮微微一笑,说道:“我们镇北将军部认为,少府的钱就是万金堂的钱。诸位如果认为有什么不妥,我可以把你们的意见呈送陛下。”

众臣相视无语。

这次的三府议事异乎寻常的顺利,全部通过。

太尉崔烈拿着盖有三公金印的文书立即进宫见驾。

天子仔细看了一下,问道:“爱卿,不是说只开并州盐铁吗?怎么又加上了河东?”

太尉崔烈从容答道:“陛下,这一州一郡的盐铁之利可是直接送进万金堂的。”

天子笑笑,说道:“也是,还是李将军对朕最忠心。”

“准奏。”

※※※

李玮拿到圣旨,立即以八百里快骑送往并州。

朝野上下听说天子已经答应重开并州和河东郡的盐铁,顿时大乱,上书劝谏的,游行请愿的,甚至还有在北宫门外以死相谏的。

天子躲到后宫,坚决不上朝,他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太尉。

太尉崔烈随即被罢职。

天子再次提议迁升刘虞为太尉,但三公府联合大将军府却共同举荐大鸿鸬曹嵩为太尉。天子无奈,遂迁曹嵩为太尉。

※※※

太尉曹嵩上任的第一天,就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镇北将军李弘把中常侍夏恽和河东太守韩婴抓了起来。

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三节

曹嵩匆忙赶到尚书台的时候,远远就听到了屋内大长秋赵忠的叫声。

赵忠已经先一步得到了河东的消息,正在破口大骂镇北将军李弘目无法纪,胡作非为,要求陛下立即下旨把李弘抓起来。

天子笑嘻嘻地看着激动的赵忠,指着站在一边气喘吁吁地的曹嵩问道:“两位爱卿,谁重一点?”

赵忠气得一龇嘴,没好气地回道:“陛下,老臣更重一点。”

“哦?”天子伸手摸摸两人凸起来的大肚子,比划了一下,笑道:“朕觉得曹爱卿更重一点,爱卿的肚子虽然很大,但不一定有份量。”

赵忠顿时面色红涨,脸上的胖肉剧烈地抖动了两下,眼里怒色更盛,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爱卿还是到长乐宫去吧,太后那里很忙,需要人手。”天子说道,“这事,朕会处理。”

赵忠一言不发,气呼呼地行礼离去。

“太尉大人,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曹嵩擦擦额头上的汗,打开了手上的文卷。

※※※

马上就要进入冬天,并州屯田的诸般事宜在李弘的连番催促下,进行得越来越快,护田校尉府和典农都尉府的从属掾史们忙的脚不沾地,日夜操劳。平难中郎将张燕和太原上党两郡的郡县府衙也投入了所有的力量以帮助两府顺利展开屯田工作。跟随赵岐来到并州的门生故吏和并州刺史府的唐放等官僚遍布两郡各地,他们为屯田能够有条不紊的逐步推进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李弘为了明年五月能够见到粮食,缓解并州粮食危机,他几乎把所有的钱财和物资都投到了军屯上。九月底十月初,军屯的丈量土地工作结束,留在太原和上党两地的十五万屯田兵迅速进入各自的屯田区域,开始抢种冬小麦。同时期,两郡府衙也成功组织和督促原两郡农户种下了冬小麦。

十月底,民屯的丈量土地工作基本结束,散落各地的流民在当地府衙和屯田掾史的安排下,陆续赶往民屯区,租种护田校尉府分配给他们的土地。流民进入民屯区安顿下来后,已经错过了种植期,他们只有等到春天才能下地耕种了,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粮食、茅屋、帐篷和过冬的衣物。并州所需的粮食和屯田物资骤然紧张起来。

十一月初,李弘果断命令已经率领二十万屯田兵赶到河东的杨凤暂时不要接受粮食和屯田物资,而是把所有物资先期调运到供应太原和上党两地,以供应屯田的流民。

但就在这个时候,李弘接到了粮食和屯田物资突然中断供应的消息。李弘大吃一惊,立即喊来负责并州盐铁经营的谢明。

“敛之,盐铁不是一直在送往关中吗?麹忠和徐陵是不是不想活了?”

“大人,这事不是麹忠和徐陵的错,他们在各地购买的物资还在源源不断的送来。”谢明气愤地说道,“但所有的物资都滞留在了黄河南岸。”

“为什么?”

“河东郡突然在水陆两道设置了十三重关卡,对来往的车辆和船舶征收运输缗税。”谢明说道,“一车物资如果从关中关东运到并州,车上的物资就连交税都不够。各地的商贾无奈之下,只好停运。”

李弘猛地站起来,怒声问道:“十三重关卡?不是只有三重吗?转眼间怎么涨了这么多?这是河东郡府私自下令的还是朝廷的旨意?”

“听说是朝廷的旨意。”谢明说道,“麴大人来书说,在河东主持征收运输缗税的是中常侍夏恽。麴大人已经找河东郡太守韩婴交涉了,但没有结果,而中常侍夏恽根本就不见麴大人。”

“这事为什么到现在才告诉我?”李弘不满地问道。

“大人一直在太原和上党两地来回巡视,行踪不定,我们很难找到你。另外,前两天的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物资还在陆续运到,直到今天才突然中止。”谢明胆怯地看了一眼怒气冲天的李弘,小心翼翼地说道,“仲渊到洛阳后,一直没有拿到重开盐铁的圣旨,我当心……”

李弘当然知道谢明当心什么。谢明当心自己一怒之下,大开杀戒,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和重开盐铁比起来,暂时中断一段时间的物资确实无足轻重。能不能屯田成功,关键不是这些物资,而是重开盐铁。只要重开盐铁才能换取屯田所需的巨额钱财啊。

李弘强忍怒火,迫使自己逐渐冷静下来。他拍拍谢明的肩膀,表示了自己的感谢。

“大营还有多少粮草?”

“粮草不多,但牲畜还有不少。”谢明看到李弘没有暴跳如雷反而冷静下来,一颗紧悬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他高兴地说道,“这些缴获的牲畜虽然陆续被两郡的府衙运走了许多,但现在还有十几万头在大营,正好派上用场,应个急绰绰有余。”

李弘点点头,吩咐谢明立即把这事通知护田校尉府,让他们来大营领取牲畜以救济缺粮的民屯区流民,同时命令典农都尉府,调拨部分存粮给护田校尉府救急。

现在,赵云的长水营在邯郸,阎柔在西河郡赶跑白波黄巾军后已经带着越骑营北上支援鲜于辅去了,玉石统领的两万步兵军要镇守晋阳,李弘手上只有三千黑豹义从可以调用。李弘随即命令颜良暂领黑豹义从,随时准备南下河东。命令杨凤领二十万屯田兵沿汾河下游驻防,确保汾河和河东北部驰道畅通无阻。命令麴义沿河东驰道以南驻防。

※※※

几天后,李弘接到了一封密信,信中揭发了河东太守韩婴私下勾结商贾,倒卖盐铁,从中牟取暴利的事。

李弘立即召集玉石、谢明和筱岚议事。目前,镇北将军府的长史左彦在典农都尉府督察,司马李玮在洛阳,从事中郎唐云在护田校尉府督察,已经改任镇北将军府的从事中郎谢明负责并州盐铁,骑兵军司马宋文随徐荣北上雁门关,步兵军司马余鹏随鲜于辅北上塞外,战车营司马尹思整天待在战车营捣鼓他的战车,整个镇北将军府的日常主事只有主薄筱岚一人。筱岚才华超绝,心思慎密,做事果敢,雷厉风行,无论多么棘手的事到了她手上立即就能迎刃而解。并州各府官僚对镇北将军府的这个年轻英俊的主薄赞不绝口,就连赵岐都问过李弘,这个朱大人是谁家的门生子弟,怎么才智如此出众,能不能借给我用用?李弘笑而不答,坚决拒绝。

“这封密信是河东卫氏门阀送来的。”筱岚把手上的绢帛递给玉石和谢明,对李弘笑道,“大人大概不知道这个卫家在河东是第一门阀吧?”

李弘摇摇头。

“卫家以精通史学名扬天下,其祖辈三人做过九卿,十几人做过两千石的朝廷大员,家世非常显赫。这一代的家主卫逐好黄老之学,淡泊名利,数次拒绝出仕,专心在河东开馆授学,声望极隆。”筱岚轻轻一笑,道,“但上次徐陵来的时候,我听他说,卫家在河东是首富,家财有数十亿之多,田产多达数万顷,富可敌国。”

“大人知道他们家的钱是怎么来的吗?”

李弘想都不想,随口说道:“是不是私下倒卖盐铁?”

“大人一语中的。”筱岚说道,“河东以汾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地,汾河以北因为饱受胡人侵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而汾河以南却因为汾河这道天然屏障的保护,极其富庶,不但有盐池铁矿,还有大片良田。也正因为如此,京中权贵多在此购置田产,名为耕地种田,实为倒卖盐铁。这些人和河东的官僚、富豪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把大汉国的钱财都偷偷运回了自家的私库。”

“卫家此时密告河东太守韩婴贪赃枉法,一定和中常侍夏恽到河东征收运输缗税有关。”筱岚解释道,“这些中官每到一地,必大肆盘剥,不刮地三尺绝不善罢甘休。河东的富豪们肯定不堪忍受,无奈之下这才密告镇北将军府,其目的无非是想借大人的手赶走夏恽而已。”

玉石冷笑道:“没有一个好东西。他们告发韩婴,难道就不怕牵连到自己?哼,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以我看,不如借此机会,将河东贪官污吏一扫而净。”

“玉大人未免太小瞧这些门阀世家了。”谢明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上的密信,“大人如果要借此机会在河东肃贪,务必要考虑一下肃贪的后果。”

“此时可不象大人在西凉的时候了。大人在西凉肃贪的时候,不过是一个统军将领,上面还有太尉张温和太尉府顶着,那时即使肃贪失败,受牵连的最多不过是大人的几万手下而已,但现在呢?大人是重镇将军,督三州两郡兵事,负责并州屯田,一旦失败,受牵连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手下和百万流民,还有大汉国的社稷安危啊。”

“河东卫阀敢派人送来这封密信,必定和河东富豪们经过了仔细的商议,他们肯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