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焚清 >

第72部分

焚清-第72部分

小说: 焚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岛义昌面向天皇的画像,拔出钢刀,对准自己的下腹。

作为一名武士,应该以死谢罪。

军帐外,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震天的喊杀声。声音很近,只有一百米开外,这就是说,敌人已经冲到了他的指挥部门口。

大岛义昌猛然意识到,他又犯了一个错误。

这是他今天犯的第三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他命令十五门野炮齐shè山丘,让周宪章从容脱逃;第二个错误,他命令部队全线出击,围攻虎飞领,结果,造成兵力分散,不仅没有攻下虎飞岭反倒造成470名士兵阵亡。

第三个错误,就是现在,他无视联队长青木源的jǐng告,没有对虎飞岭敌军进行jǐng戒。致使敌军轻而易举地攻上了鹞子丘,他的指挥部。

大岛义昌大意了,他的指挥部是整个联队力量最为薄弱的环节。这里只有一个中队的rì军负责jǐng戒。

但是,大岛义昌的大意也是有道理的。作为战场指挥官,他从来都没有把重兵部署在自己的指挥部,这是他的指挥理念:一个有勇敢的指挥官,不应该浪费宝贵的战争资源,有限的兵力应该用战场上!

在与清军的交战中,他的这一理念被证实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任何一支清军敢于攻击他的指挥部。这使得他可以从容地将主力投入到进攻中。

然而,今天晚上,虎飞岭上敌人,打破了他的理念。

作为一名武士,犯一次错误就应该剖腹谢罪,而他,一天之内犯了三次错误。

所有的错误,都源于过分的自信,和毫无道理的自大!

是到了该死的时候!

但是,大岛义昌不甘心!

他要亲眼看一看,逼他犯下这三个错误的人!

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逼死一位骄傲的将军?

大岛义昌一跃而起,手持佩刀,冲出了军帐。

军帐外,火光四起。

那四个燃烧的火堆轰然倒塌,火堆旁,无数人身上冒着火苗,扭打在一起,不断有人被抛进大火,发出垂死的惨叫。

一个年青人手持一把带着刺刀的步枪,迎面冲了过来。

那个年青人的头发烧焦了,一张被火焰熏得黝黑的脸上,露出两只发红的眼睛。

大岛义昌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的轻松——他终于和他的敌人面对面了!

年青人冲到他面前,停了下来,一把扯掉了步枪上的弹匣,仍在了地上。

大岛义昌发出了微笑——支那军队也敢拼刺刀!

白天,他曾经和这个年青人有过一次心有灵犀的对视。双方在微笑中,完成了一次无言的对话:

“投降!”

“不!”

“好汉!”

“彼此!”

现在,两个人近在咫尺,双方依旧在微笑,但是,两个人的微笑都是那么绝望。

两个人都认定,自己将不可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两个人再次完成了一次无言的对话:

“投降!”

“不!”

“好汉!”

“彼此!”

一声长啸,从两个人的咽喉中发出。

刺刀和战刀交错在了一起。

大岛义昌觉得胸口很凉,如秋风吹拂的菊花。

然后,他看见了血,从自己的胸口喷涌出来。

在这个初秋的夜晚,他看见了大和民族的双重崇拜,菊与刀,在月光下交融在了一起。

菊花和刺刀混合在一起,就是血!

大岛义昌仿佛看见了天皇,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兵者为利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

“天皇陛下,您是正确的!”大岛义昌的脑海里,闪过最后一个念头。

然后,是无尽的黑暗。

大岛义昌战死鹞子丘,这让他从一名罪人,变成了一位英雄。

原本,他将面临军事法庭审判,然而,他的骨灰回国后,rì本明治天皇为他举办了国葬。

军方刻意淡化了他的错误,把他尊奉为攻占朝鲜京城,击败清军成欢部队的英雄。

他是rì本对外战争中,第一个攻占敌国首都的rì本将军,也是第一个战死海外的rì本将军。

大岛义昌创造了历史,他的身后,是举国的崇敬和鲜花。

从这个意义上讲,周宪章成全了他!

而周宪章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全rì本,又从rì本,传回了大清国。

大清国朝廷不得不相信,在朝鲜,有一个名叫周宪章的中**人,杀死了一名不可一世的rì本将军,他创造了奇迹。

……

周宪章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就攻上了鹞子丘。

在虎飞岭上,周宪章就判定,鹞子丘的防守最为薄弱,而两侧rì军距离鹞子丘有相当的距离,且隔着山沟,rì军要想增援鹞子丘,必须首先攻占两侧的台地。

然而,周宪章没想到的是,鹞子丘上只有一个中队的rì军,而且,这个中队不满员,总共不到一百二十人。

而虎飞岭下其他方向的rì军,正沉浸在火葬阵亡者的悲哀之中,当他们发现虎飞岭上敌人冲上了鹞子丘,已经来不及了。

周宪章抱着必死的信念,冲到了大岛义昌的军帐前,当大岛义昌手持战刀出现他面前的时候,他拔掉了步枪的弹匣。

用热兵器对抗冷兵器,是不公平的。

那一刻,周宪章和大岛义昌回到了冷兵器时代。弯刀对刺刀,公平决斗。

周宪章赢了!

赢取了决斗的周宪章感到的却是无尽的悲凉——姝儿坐在菩提树下,而他,还在鹞子丘!

第116章战与和

吴佩孚的第一营很快冲过了鹞子丘,那哈五第二营和朴永烈的第三营分别向鹞子丘两侧发起阻击式进攻,迫使两侧rì军后退,一条宽达三百米的通道被打通了。

郑世雄和韩令准带着东学教众们紧跟了上来,两个东学教的首脑人物组织有方,东学教众忙而不乱,两千多人的队伍,迅速通过鹞子丘。

两侧rì军很快清醒过来,向鹞子丘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无数枪弹shè向鹞子丘,不断有人中弹倒地,而活着的人依旧保持着队形。

经过白天的激战,东学教众们已经习惯了死亡和鲜血,他们的神经麻木了,或者,也可以说,他们的神经铁石化了!

好在rì军的山炮没有发shè,敌我双方距离太近了,rì军炮兵怕误伤自己人。

鹞子丘上,到处都是被流弹打死的教众,但是,更多的教众通过了鹞子丘,跟着第一营,消失在茫茫大山里。

教众队伍的后面,是副团长罗鸣芳和赵小满率领的jǐng卫连,他们到达鹞子丘后,马上寻找掩体,就地隐蔽,接应第二营和第三营撤退。

十分钟后,那哈五的第二营,朴永烈的第三营相继撤出战斗,向鹞子丘靠拢。

rì军紧跟在后。

jǐng卫连的火力阻挡了追击的rì军。

第二营和第三营顺利到达鹞子丘,随即突出了包围圈。

鹞子丘上,只剩下jǐng卫连二百多人。

从虎飞岭到鹞子丘的山路上,倒下了二百多名中国士兵和五百多朝鲜人。

青木联队终于清醒过来,全联队三千多人从虎飞岭各个方向向鹞子丘发起进攻,jǐng卫连三面受敌。

周宪章跑到罗鸣芳身边,说道:“罗兄,你和赵小满带上jǐng卫连,撤退!”

“你呢?”

“我留下掩护,章字营就交给你了。你给老子把这支队伍带好。”周宪章说道。

周宪章的眼前没有战场,只有一颗菩提树,树下,坐在美丽的金姝,在向他招手。

“放屁!”罗鸣芳怒道:“你他妈的是团长,团长掩护副团长,天底下哪有这个道理?”

秋天的月光如水银一般洒在山坡上,rì军展开密集的队形,向鹞子丘挤压过来,枪林弹雨之间,不时有人中枪,发出阵阵哀嚎。

“我命令你撤退!”周宪章喝道。

“放屁,你这是乱命!”罗鸣芳喝道:“你给老子滚!老子掩护!”

周宪章拔除手枪,顶在罗鸣芳的脑门上:“听着,老子是团长!”

赵小满带着几个士兵来到周宪章的身后,周宪章喝道:“赵小满,下了副团长的枪,把他绑起来带走!”

“是!”赵小满答应一声,一招手,几个士兵一拥而上,把周宪章按在地上。

周宪章没提防赵小满竟然捆绑了他,而不是罗鸣芳,气得大叫:“赵小满,你他妈的要造反!”

赵小满没理周宪章,招呼士兵们把周宪章捆成个粽子,然后,向罗鸣芳敬礼:“副团长,团长就交给你了!”

罗鸣芳点点头:“完成阻击任务后,赶紧撤!”

“副团长放心吧。”赵小满说着,冲向前沿阵地。

前沿上,枪声响成一片,rì军嚎叫着冲上了鹞子丘,明晃晃的刺刀,在月光发出一道道寒光。

罗鸣芳一招手,士兵们抬起周宪章就跑。

周宪章狂呼:“罗鸣芳,你个王八蛋,赵小满才十五岁!他才十五岁……罗鸣芳,放开我……”

罗鸣芳咬牙说道:“打仗就要死人!”

“王八蛋!赵小满不能死!”周宪章大叫。

罗鸣芳再不吭声,招呼士兵们狂奔而去。

身后,如cháo的枪声越来越远,渐渐地平息了下去,不时还有零星枪声,打破秋夜的宁静。

周宪章再也喊不出来了,他的嗓子哑了。

菩提树离他越来越远,树下的姝儿,变成了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影子。

“姝儿!”周宪章的胸口一阵剧痛,眼前一片黑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rì暖玉生烟……

……

西历1894年9月24rì,养心殿。

爱新觉罗栽湉端坐龙椅之上,眯缝着眼睛。

正对龙椅的大殿正门口,秋rì的阳光斜shè进来,有些刺眼。

栽湉的眼睛半睁半合,不仅仅是因为阳光刺眼,更为直接的原因是,他不愿意看见大殿里的群臣。更并不愿意看见,坐在他侧下首的恭亲王。

今年刚满二十三岁的栽湉已经当了十九的皇帝,然而,被百姓尊称为光绪帝的他,却丝毫感觉不到万乘之尊的荣耀与权威。

他的脚底下站满了毕恭毕敬的大臣,这些大臣们的恭敬,很是做作,就连紫禁城里的太监也看得出来,大臣们是在用所谓的“恭敬”,掩饰他们对皇帝的藐视。

大清国真正的主宰者从来不上朝,那个人住在紫禁城外的园子里,那座园子有一条人工河与紫禁城相连。

在光绪眼里,那条人工河,是一条拴在风筝上的线,他是风筝,那个人住在园子里,牢牢地牵着那条线。

作为君主,他必须行得正坐得端,而作为一个风筝,他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飘摇。

这是一次御前会议,然而,主持会议的人不在大殿里,而在园子里!

大殿里的群臣鸦雀无声,恭亲王奕訢靠在座椅上望着头顶上养心殿的大梁,像是在欣赏那巧夺天工的建造技艺。他是光绪帝的伯父,有资格落座。

他们在看笑话!

光绪帝是主战派,太后是主和派。

主战派的领袖是户部尚书翁同龢,他的背后是一群没有实权的台谏清流。

主和派的领袖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他的背后是手握兵权的将领们,以及地方洋务大臣。

光绪帝主战,不仅仅因为有他的师傅做后盾,更为深层的原因是,他要和那个园子里的人斗上一斗!

那个人是他名义上的母后,在这个以孝道治天下的国度里,母后拥有先天的强势地位,更何况,大清国的律法为这位母后铺平了干政的道路——垂帘听政!

光绪已经二十三岁,按照祖制,从十八岁起,他就应该亲政。

然而,在这个把祖制奉为法典的国度里,这个把因循守旧视为美德的朝廷上,在垂帘听政这个问题上,竟然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垂帘听政变成了垂帘训政!

从听政到训政,那个名义上的母后,依旧牢牢地握着风筝线。

这场战争给了光绪帝摆脱风筝线的的机会!

光绪帝要赌上一把!

太后主和,皇帝主战!

这是一场非赌不可的赌局,战争的输赢,将决定政权的归属!

而且,光绪帝的赢面极大。

一切迹象表明,大清国将赢得这场战争。在国力、军力、民力上,大清国占有压倒xìng的优势。

追溯前朝,泱泱zhōngyāng帝国从来就没有败给rì本人的记录。

rì本这个蕞尔小国胆敢与大清国叫板,那不过是鸡蛋碰石头。

光绪帝实在搞不明白,那些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为什么要主和?

唯一的解释是,他们是太后的人!

是太后在园子里拨弄那根风筝线,目的只有一个,阻挠他乾坤独断!

这个判断,让光绪帝怒不可遏。怒火使得他更加偏执,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主战派一边。

在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中,决定战与和的关键因素,不是国家利益,而是权利的角逐!

十九年唯唯诺诺光绪帝,突然迸发出不顾一切的固执和坚持,对rì开战!否则,这个皇帝就不当了!

以退位相威胁,光绪要和太后摊牌了!

太后终于退却了,默认了他的主张。8月1rì,光绪帝下诏,对rì宣战。

当他的诏书昭告天下的时候,光绪帝感到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