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焚清 >

第336部分

焚清-第336部分

小说: 焚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宪章以临时政府总统的名义,通电向各地,满族与汉族,同为中华兄弟,享受平等的公民权,严禁各地军民围攻、杀害、骚扰各地旗人,无故伤害旗人者,以伤害罪论处,杀人偿命,绝不姑息。与此同时,章军在占领地区内,派出部队,保护满城安全。章军没有占领的地区,各地地方官员,也按照周宪章的命令,派兵保护旗人。

全国各地满城中的旗人,纷纷放下了武器,走出了满城,他们很快被各地汉人所接纳,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自此之后,中国再无汉人、旗人之分。

正如那晋所期盼的那样,清之亡也,没有屠杀和烈火,这个王朝如烟如尘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努尔哈赤的子孙给中国带来了晚清时期令人刻骨铭心的耻辱,但是,他们也给中国带来康雍乾盛世,带来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辽阔的国土,和最为鼎盛的文化。正如史学家所言,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儒家学说,只有在大清一世,才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八旗子弟也给民众带来了历朝历代少有的安宁,因为,在宗人府的严格管束下,八旗子弟没有成为高衙内,尽管,他们也没有成为延续祖宗业绩的功臣名将。

清之亡也,如烟如尘。努尔哈赤的子孙得以和平过渡到新的时代,这难道不是是康熙、雍正、乾隆的遗泽吗?

相反,朱元璋的子孙惨遭屠戮,难道不是明朝那些昏庸的皇帝、跋扈的皇亲种下的祸根吗?

所谓天道循环,因果报应,应该从更大的历史观来看待!

……

1899年二月,农历腊月三十。五台山,白云寺。

一场大雪,让暮色中的五台山,千山洁白,万树挂银。

这座坐落在五台山深处的尼姑庵,其实,离尘世并不遥远。

山外集镇上迎接新年的爆竹声,透过茫茫林海,传到了庙宇的禅房里。

寺里响起了迎接新年的钟声,与远处尘世间的爆竹声,遥相呼应。令人眼花缭乱的戊戌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里,大清国寿终正寝,新的民国政府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过,林海雪原中的白云寺,却没有丝毫的改变,生活还在按部就班地、慵懒而一如既往地进行着。

僧侣们聚集在佛堂上,在主持虚云禅师的带领下,跪在佛像前,吟诵着佛家经典。

如潮的诵佛声和新年的钟声,一唱一和,把千山万壑中的白云寺映衬得更加悠远。

虚云双目微张,看着跪在众尼身后的一个尼姑,缓缓说道:“静尘!”

静尘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听见虚云的呼喊,略一迟疑,慌忙说道:“弟子在。”

“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你可明白?”

“弟子愚钝,尚未参透。”静尘俯首说道。

虚云微微摇头:“你来白云寺已经三年了……”虚云叹了一口气。

“师父,弟子让师父失望了。”静尘小心说道。

虚云摇摇头:“凡来我白云寺,都是有缘之人,为师与你,也算是有缘,只是,这参透佛理,需要你与佛祖有缘,这其中的缘分,为师就不好说了。”

静尘慌忙说道:“弟子一心向佛,并无二心,还望师父多多教诲。”

虚云摇头叹息:“所谓机缘,种在人心,你心不宁,何处落种?”

“师父……”

“你先回禅房,”虚云说道:“招呼好客人。”

“是!”静尘站起身来,出了佛堂。

佛堂外,千山染白,一阵风过,树上的积雪飘落下来,在院落中飞舞徘徊。

静尘下意识地抬了抬衣袖,袖口里,隐隐显出一支翠绿色的手镯。静尘慌忙抚摩了一下手镯,藏在了衣袖深处。

出家人戴着一只玉镯,随时不离身,这要是让虚云师父知道了,可不是好玩的事,轻则,会骂她“六根不净”,重则,直接把她赶出白云寺。

静尘轻叹一声,沿着佛堂旁边的小路,踏着积雪,走到了后面的一间低矮的禅房前。

禅房里静悄悄的,静尘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出一个轻柔的女声。

静尘推开门,一个身穿粗布衣裳的漂亮女子,坐在禅房的窗台下,手里拿着针线,正在替静尘缝补一件僧衣,女子的手腕上,戴着一只和静尘手腕上一模一样的翠绿色玉镯。

“珍妃娘娘,静尘不敢。”静尘慌忙说道。

“大清国都没了,皇帝也没了,这天底下哪里还有什么珍妃娘娘,不是早跟你说过了吗,我的名字叫秦珍,你叫我珍姐姐就行了。”秦珍笑着说道。

静尘笑了笑,走到窗台下,挨着秦珍坐下:“珍姐姐,你的女工做得真好,我就不行了,在白云寺呆了三年多,还没学会缝衣服。要不是你来,我的僧衣都破快成柳絮了!”

秦珍笑道:“后悔了?敏绣,当初,你不在家里好好学女工,放着个和硕格格不好好做,到处打打杀杀风风火火的,整那些个西洋镜,现在好了,没人伺候了,连个衣服都不会缝。”

“珍姐姐,这世上没有敏绣,也没有和硕格格。”静尘叹道:“只有一个无依无靠的静尘。”

秦珍放下了手里的针线,轻轻叹了一口气。敏绣出家白云寺,至少算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而她自己,才是真的无依无靠了!

敏绣和珍妃他他拉氏,曾经是大清国最尊贵的女人,而现在,一个成了尼姑,一个连尼姑都做不成!

“大家都在前面诵经,你怎么回来了?”秦珍问道。

“师父说我内心不宁,叫我回来陪着姐姐你。”

“内心不宁?”秦珍微微点头:“你还没忘了他?”

“不是。”静尘轻轻说道:“我想回一趟北京。”

“怎么,你不想修行了?”秦珍有些惊讶。

“不,我已经身入佛门,当然要在白云寺呆一辈子。我只是,想去定陵看一看!”静尘定了定神:“珍姐姐,我知道,你恨她,可是,不管怎么说,她是我的姑母,小时候,她待我很好……”

慈禧太后死后,葬在了定陵!

秦珍呆呆地望着窗外,一只乌鸦站在积雪的枝桠上,向着阴沉的天空,发出数声鸣叫,随即展翅而去,抖落下一阵碎雪。

她想起了半年前,那个可怕的下午。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火辣辣的阳光照在紫禁城里,就连树上的夏蝉,也停止了鸣叫,整个紫禁城,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闷热中。

那天下午,珍妃他他拉氏和往常一样,坐在颐和轩旁的小院里,静静地望着八角琉璃井碧蓝的井水。几个宫女太监脸色冷峻地守在她的身后。

珍妃知道,要变天了!

人类对天气变化的预测,往往借助动物的异常行为。比如,蚂蚁搬家,意味着暴雨来临。不过,紫禁城里的天气变化,却是从宫女太监脸上的表情中预测!

宫女太监们冷峻的表情,说明疾风暴雨马上就要来临!

昨天晚上,北京城里的枪声响了一夜,惊慌失措的光绪皇帝跑到了颐和轩,惊魂不定,脸色苍白。

这大半年来,光绪从来就不来颐和轩,他很忙,忙着和康有为、谭嗣同他们商量变法大计,忙着裁撤六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还忙着和太后老佛爷斗法。

以往,光绪倚重珍妃,凡是涉及宫廷大事,都要知会珍妃一声,至少要听一听珍妃的意见,然而,这一年来,光绪却对珍妃很是冷淡,大半年也没来过一次,他大概以为,有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新锐的辅佐,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了,用不着珍妃给他出主意了。

珍妃也懒得过问皇帝的政事,这几年来,她已经被这位薄情寡义的皇帝伤透了心。光绪要变法图强,这是好事,不过,珍妃再也也不想搅合到皇帝的事情里面,珍妃累了,心也冷了!

直到前一天白天,志锐急急慌慌进宫给珍妃请安,珍妃才知道,光绪皇帝要干什么!

三天前,光绪皇帝秘密召见了唐有为,给了康有为一道密诏。康有为拿着密诏出宫,在他的南海会馆,召谭嗣同、唐才常、王五等江湖豪侠。具体是什么事,志锐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唐才常秘密组建的自立军,已经进了北京城!

珍妃顿觉大事不好!

珍妃早有耳闻,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在秘密策划发动武装政变,一举拿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以铁血手腕,推动变法维新。看来,当维新遭遇守旧派的顽强抵抗后,康有为坐不住等不及了!

珍妃知道,武装政变,也不是不可取,但是,这是最后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采取这种极端的行动。

第257章后路

因为,维新党看似声势浩大,其实,在北京和天津,大清国的心脏部位,维新党人的实力根本就无法与太后老佛爷相提并论!在北京,守旧势力掌握着全部军队,并且,调动甘军和骁骑营进京,早已控制了北京所有的战略要地和核心部门,维新党人的自立军,只是一群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的民间组织,那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贸然发动武装政变,等于是以卵击石,不仅毫无成功的希望,反倒会把维新大业,推向绝境!一旦武装政变失败,慈禧太后必然会疯狂反扑,光绪这个皇帝,就当不下去了!康有为谭嗣同的人头都保不住,谈何维新!

珍妃急切之下,出了颐和轩,前往养心殿,求见皇上,想请求皇上收回成命,阻止维新党人发动这种孤注一掷的行动。事实上,维新党人太心急了,维新变法虽然在京城里遭到守旧势力的抵制,但是,全国上下,已经成了气候,维新变法已经是大势所趋,只要光绪皇帝坚定不移地推行现有策略,即便是困难重重,但守旧势力终究难以抗拒历史的潮流。更何况,周宪章已经率章军在青岛站稳了脚跟,对光绪皇帝形成了拱卫之势,只要光绪皇帝不轻举妄动,慈禧太后也不敢对皇帝下手。

然而,当珍妃提到周宪章的时候,光绪皇帝勃然大怒,怒斥珍妃私通外臣,给皇家丢脸!光绪不仅没有采纳珍妃的建议,反而命人立即将珍妃他他拉氏监禁在颐和轩内,不准外出。皇帝突然翻脸,珍妃身边的宫女们太监们为了自保,举报珍妃的身边,藏着一只周宪章进献的玉镯!这只玉镯,成了珍妃与人通奸的证据!

珍妃他他拉氏万念俱灰,她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不管光绪皇帝的政变是否成功,她都活不了!成功了,光绪皇帝必杀她,失败了,慈禧太后也饶不了她!

果然,昨天晚上,唐才常的自立军围攻颐和园,很快就遭到甘军和骁骑营的合围。枪声响了一夜,直到天亮,枪声渐渐平息。光绪皇帝脸色苍白地跑到了颐和轩,哭求珍妃救他——董福祥率领甘军,已经冲进了大内,正在紫禁城里办公的四小军机,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等人被捕。这四个人,是光绪皇帝的心腹,没了他们,光绪就算是彻底栽了!

珍妃暗暗冷笑,到了这个时候,光绪皇帝竟然会求珍妃救命!难道他以为,珍妃可以让周宪章从青岛发兵,前来救驾。

珍妃绝不会向周宪章求援,那样做,就是坐实了她和周宪章之间那根本就不存在的“奸情”!更何况,即便周宪章发兵,章军也飞不到北京来。

很快,慈禧太后的二总管崔玉贵带人来到了颐和轩,把痛哭流涕的光绪皇帝架走了。光绪这一走,意味着,他的皇位和生命,都保不住了!

然后,崔玉贵斥退了所有宫人,向珍妃宣读了慈禧太后的懿旨——赐死珍妃他他拉氏!

崔玉贵递给了他他拉氏一条白练,这是皇家嫔妃赐死的最高待遇,因为,这是最干净的死法,也是最体面的死法,这样死可以留一具干干净净的全尸,并且,还可以保全自己的名誉。按规矩,得到白练的嫔妃,应该向慈禧太后谢恩!

珍妃他他拉氏没有接受白练,而是请求崔玉贵,让她死在八角琉璃井里面,清澈凉爽的井水,是她最喜欢的归宿!在她看来,偌大的紫禁城,只有这一井之水是干净的!

崔玉贵一声冷笑,答应了珍妃的请求。

珍妃迈步走到八角琉璃井边,却发现自己跳不下去。

井边站着一个人,拦住了他的去路,那人身材魁梧,留着一脸络腮胡子,穿着一身戎装,腰佩宝剑,先是向着珍妃躬身施礼,然后,转向崔玉贵,冷冷说道:“崔总管,凡事不可做绝了!”

崔玉贵也是面无表情:“赖传武,你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吗?”

那人正是骁骑营统领赖传武,奉慈禧太后之命,与崔玉贵一起,率部进入紫禁城,逮捕维新党人,囚禁光绪皇帝,为慈禧太后还宫,清扫障碍。

慈禧太后镇压了自立军政变,囚禁光绪皇帝,貌似成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其实也是自杀之举。在青岛的周宪章早就秣马厉兵,随时准备兵发北京,只是,周宪章师出无名。如今,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刚好给了周宪章一个勤王保驾的借口。周宪章绝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