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焚清 >

第265部分

焚清-第265部分

小说: 焚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混成旅团的南线作战创造条件。

第二师团过河后,原本六神无主的伏见宫也来了精神,指挥近卫师团对嘉义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

嘉义城的战斗愈发惨烈了。

……

玉山脚下,的一道石壁前,伫立着一座山神庙。

山神庙不大,只有一进一出,墙壁是青石砌成的,庙顶上覆盖着青瓦。

玉山是阿里山的最高峰。整个阿里山地区,是台湾原住民的聚居区,这些原住民据说是来自大陆的古越族,不过,年代久远,难以考证。

阿里山地区的原住民其实很复杂,族群繁多,语言习俗也是各不相同。很难说他们是源于同一个祖先。只是,相对于平原地区的客家汉人而言,他们被统称为邹族人。

阿里山地区的邹族人,大多以狩猎为生,结草为室,连室为寨。所以,邹族的村寨,大多是茅草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

不过,这座小小的山神庙,却是一座青石青瓦的建筑,庙宇的屋檐,还装饰着福建民居常有的飞檐,与邹族人的房屋,很不相同,显得很是突兀。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庙里的泥塑山神,不论是相貌还是服饰,与邹族人信奉的神灵,都是大为不同。在别的地方,庙的神像,相貌凶狠,袒胸露背,头山戴着象征着邹族人无上权威的铁冠。而这里的神像,却是一个面目俊秀的白面书生,颌下一捋长髯,身上穿着长袍,头戴毡帽,那样子,像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或者更像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儒生。

所以,独立旅旅长郭二杆一走进小庙,就要磕头,他以为那上面恭奉的是太上老君。他老婆姚小凤信道教,在上海的时候,经常去城隍庙烧香,郭二杆也跟着去了几次,如今见到一个类似于城隍爷的塑像,赶紧学着姚小凤的样子,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头,心中暗暗祷告神灵保佑姚小凤母女俩平安无事。这郭二杆也是个性情中人,平日里大大咧咧,遇上了自己喜爱的女子,就变得特别上心。

郭二杆跟着周宪章,和特战队一起,奇袭大林后,马不停蹄,迅速向阿里山转进,为颜琼林率领的独立旅打前站。

独立旅转进阿里山,是周宪章这次作战的关键一环,周宪章准备以台南为诱饵,诱使日军在台南一带决战,但是,台南地区地形狭窄,缺乏险要,大部队难以回旋,很难对日本人形成合围,反倒容易被日军各个击破。周宪章就把目光落到了台南东北部的阿里山地区。

阿里山山高林密,地域辽阔地势险要,可以容纳千军万马,有利于大部队分进合击。于是周宪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合围圈。

在一般的指挥官眼中,章军据守的台南地区,包括嘉义、太保、义竹、高雄这一个狭长地带,是章军的内线,如要在内线合围日军,章军就只能在这个狭长地带中做文章。

而周宪章却打破常规,把辽阔的阿里山地区,也纳入了章军内线范畴。

章军并没有在阿里山地区驻军,日本人也没有进入这一地区,其重要原因就是,整个阿里山地区,被视为荒蛮之地,这里虽然地域辽阔,但是,人烟稀少,物资匮乏,难以支撑大部队作战。

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山地区的邹族人,对外来人员,不管是客家汉人还是日本人,都是非常排斥,在他们看来,不管是来自大陆的客家人,还是来自日本人,都是外来入侵者!邹族人绝不会容纳日本人,但也不会接纳章军。阿里山是个独立王国,王国里的邹族人,不欢迎任何外族人打破他们的宁静的生活。

所以,日军发起乙未战争后,并没有把阿里山地区看成是战区,日本人的意图是,武力征服平原地区,对于山区的原住民,再根据情况,实施怀柔或者讨伐策略,分而治之,对于邹族的征服,不在战争范围内。

所以,一般人看来,阿里山地区,既不是日军的内线,也不是章军的内线。

然而,在日军强大的压力下,周宪章所部章军局限在台南一隅,形势上处于绝对劣势。即便能够在局部战役中占到便宜,从大局上看,也很难在台南支撑太久。

周宪章要想方设法与日军尽早在内线决战,而内线有没有决战的条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辽阔的阿里山地区也纳入章军的内线。

这是一个极为冒险的策略。

章军对阿里山地区完全不熟悉,不仅不熟悉地形,也不熟悉民风,而阿里山地区的邹族人,对汉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敌对情绪,以往,他们就不服从大清国的管辖,现在,大清国地方政府已经土崩瓦解,阿里山邹族更是自成一体。章军贸然进入山区,弄不好立脚不住,反倒会被邹族人赶出来。

不过,周宪章还是打算冒险一试,道理很简单,邹族人虽然对章军不见得会友好,但对日本人也不感冒,反正,这个地区不是章军的,也不是日本人的,邹族人处于夹缝中,根本就不可能保持中立,他们总是要选边的,不选章军就会选日本人,章军还不如早一点进入这个地区,争取邹族人的支持,要是晚了一步,让日本人站了先,那就追悔莫及了!

第143章吴先生

当然,周宪章也不敢贸然把大部队拉进山区。一则,阿里山地区虽然地域辽阔,但非常贫瘠,养活不了那么多军队,二则,周宪章对于这一地区情况不明,尤其是当地土著的态度不明确,万一要是坏了事,章军几万人陷在里面出不来,那就更麻烦了!三则,阿里山地区可以作为战略迂回通道,但不能作为决战的主战场,这里沟壑纵横,山高林密,日本人也不会傻到把大部队放进山区里作战。

所以,周宪章干脆把驻守嘉义的独立旅四千多人拉进了阿里山,独立旅将隐藏在大山中,伺机而动,一旦日军攻到了台南,隐藏在大山里的独立旅,就成了敌后的一支奇兵,可以攻击日军的后路,也可以直捣台北,端了日军的老巢,到时候,是南援还是北攻,主动权全在周宪章手里。

本来,周宪章对于这次转进,心中也是没底,只是想着走一步看一步,可在特战队里面,发现了一个孟侬,周宪章的顿时有了信心。

从大林到阿里山,一路上,周宪章和孟侬一直呆在一起,仔细了解阿里山的民情风俗、地势险要。对邹族人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

原来,阿里山邹族人有几十个部落族群,散布在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大山里,这些族群依山而居,保持着松散的联盟关系,平日里部落间互不统属,各有各的地盘山寨,每个族群有自己的酋长。而部落联盟则推举一位大酋长。一般来说,大酋长的人选,总是来自最大的部落。大部落人口兴盛,地盘也大,大部落的酋长担任联盟大酋长,具有号召力,而其他的小部落,则是要向大酋长进贡。遇上重大事项,如部落间发生冲突,则由大酋长评断,大的祭祀活动,也是由大酋长主持。

近些年来,以玉山为中心的卡那富人逐渐兴盛起来,他们占据了阿里山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域范围,人口也占到了邹族的一大半以上。卡那富人占据的玉山一带,也是阿里山地区最为富庶的地区,所以,这十几年来,阿里山地区邹族人的大酋长,都是卡那富人担任。

孟侬的族群是达邦人,是达邦首领阿巴尼的儿子。

达邦是个小部落,人口不到卡那富人的三分之一。不过,相对于其他部落而言,达邦也算是个大部落了。而且,达邦部落的首领阿巴尼为人谦和,有学识,在阿里山地区有着较高的威望,他还是邹族部落联盟的大祭司,在阿里山地区有相当的号召力。很多时候,如果卡那富人处事不公,欺负其他部落,小部落就请求阿巴尼出面与卡那富人交涉,因为阿巴妮一向公正,提出的解决方案总是能兼顾各方,卡那富大酋长一般都会给阿巴尼面子。

阿巴尼思想比较开明,乐于接受山外的新生事物,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治理台湾的时候,诚邀各地土著参政议政,阿巴尼还作为阿里山邹族代表去过台北,与刘铭传共商治理台湾的大计。

刘铭传走后,继任巡抚劭友廉不思进取,放弃了刘铭传治台策略,很多政务难以展开,阿巴尼在台北呆着也没啥意思,就回到了玉山老家。不过,他让他的儿子孟侬进了台北的新式学堂,这使得孟侬眼界开阔,不仅学习到了很多西方科学知识,也结识了不少汉人官员士绅,这使得他与中国大陆有着很强的归属感,而不像很多山区里的原住民,对大陆来的客家人有着很深的戒心。

丘蓬甲就是孟侬结识的好友之一。所以,当丘蓬甲筹建台湾民主国的时候,孟侬就说服他的父亲阿巴尼,组织了一百多个精壮达邦族人,参加了丘蓬甲的民主**,与日军作战,结果,在战斗中,达邦族人相继战死,只剩下了孟侬一个人,要不是章军来的及时,他就要和吴蓬甲一起,死在八卦山上了。

孟侬把周宪章视为他的救命恩人。

这一次章军进山,孟侬自告奋勇,担任向导,带着特战队进了阿里山,因为有孟侬做向导,沿途原住民族人对章军很是友好,特战队没有遭遇任何骚扰阻击,进展顺利,不少村寨还为特战队提供粮食,而特战队按照周宪章的要求,凡是村寨提供的粮草,一概付钱,谁要是胆敢强抢当地居民的财物,一概枪毙。所以,特战队所过之处,受到了邹族人的热烈欢迎。如此一来,后续而来的独立旅行进就更加顺利了。

按照周宪章的计划,章军应该在达邦人聚居区集结,那里处在阿里山西南地区,邻近台南和高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0月2日,特战队抵达玉山脚下。山路却被当地邹族人堵死了。

这是一条夹在一道石壁间的小路,号称葫芦口,小路蜿蜒崎岖,两旁是高耸入云的峭壁,数百邹族人守在峭壁之上,吹响了螺号,张弓搭箭,刀枪出鞘,恶狠狠地瞪着下面的章军官兵。章军官兵稍一靠近,上面就是乱箭齐发。

这条石缝里的小路貌似凶险,不过,在章军特战队的眼里,也算不得什么。特战队里不乏飞檐走壁的行家,而且,个个都是神枪手,只要周宪章一声令下,特战队立马就能肃清上面的阻击者,拿下这个关口。

不过,周宪章严令部队,不得对上面的邹族人发起进攻。章军必须避免与当地原住民发生任何冲突,这不仅仅是要争取原住民帮助章军与日军作战,更为重要的是,周宪章要为战争结束之后的建设做好民意准备。要把台湾建设成章军的基地,就必须获得台湾原住民的支持,在周宪章眼里,这些原住民其实就是他的子民。

不过,章军并不慌张,按照这一路上的经验,只要孟侬一出面,一切障碍迎刃而解。所以,特战队原地宿营,孟侬带着两个随从,前往葫芦口与当地土著交涉。

郭二杆闲着没事,见到路边有一座小庙,进去一看,神像颇像是太上老君,当下肃然起敬,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磕头毕,就听姚喜在身后说道:“我说郭二杆,你他娘的就是个二杆子,见到什么乱七八糟的鬼怪都要磕头。”阿里山邹族人信仰原始,信奉的神灵也是五花八门,章军进入阿里山地区后,一路上见过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神像,什么鸟兽鱼虫,连石头都有,章军弟兄们来自大陆,信仰虽然也很杂,但也不至于见着鸟兽鱼虫也磕头。所以见着邹族人的神庙,大家都是当稀奇看,谁也不当真。

“你他妈的嘴巴放干净一点,这是太上老君!”郭二杆喝道。

“屁个太上老君。”姚喜喝道:“你小子看仔细了,那是个凡人!”

郭二杆定睛一看,只见神像的上方,有一行汉字,上面写着“吴凤之位”。

郭二杆不由得大为恼怒:“妈的,这些蛮子整天装神弄鬼的,一路上的小庙里,不是兽就是怪,好不容易见着一个人形的,还他妈的是个凡人,赚了老子三个头!要不是大哥有令,不准损坏蛮子的东西,老子一把火就把这个泥胎给烧了!”

就听身后响起一声呵斥:“你小子给他磕三个头,是你的福气!”

郭二杆头也不回,“叭”的一个立正——那是周宪章的声音。

周宪章没有穿他的呢料军服,也没穿马靴,而是和士兵们一样,穿着粗布军服,腿上打着绑腿,扎着武装带,浑身汗渍渍的,山里气温高,一路上行军下来,章军个个都是满头大汗。

周宪章走进小庙,冲着神像深深鞠躬,口中喃喃说道:“后生周宪章率部与日军作战,是为了救台湾民众于水火,请吴先生在天之灵助我章军赶走日本侵略者,台湾实现和平,百姓安居。成功之日,我周宪章必将保境安民造福一方,不辜负吴先生的仁慈义举!若有违背,宪章愿受天谴!”

姚喜和郭二杆见周宪章如此恭敬,不明所以,却也不敢啃声,只得跟在周宪章的身后,向泥塑鞠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