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焚清 >

第222部分

焚清-第222部分

小说: 焚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晕鞣浇商逑担芯科纳睿谴笄骞儆械膉īng通外交的人物。黄遵宪曾经以候补知府的官品,出任大清国驻rì本公使。此人虽然是大清国的官员,思想却是极为激进,甚至比康有为还要激进。上个月才补上上海道台实缺。

黄遵宪就是个文物考据大家,一眼就看出那怀表不是等闲之物。认定拥有这块怀表的人,非jiān既盗!

自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夺了不少大清国皇宫里的器物到了海外,西洋各国对那些工艺jīng湛的器物叹为观止,在欧洲和美国,随便一件从中国抢来的陶瓷,就能卖上数千英镑。所以,近年来,不少洋人专程跑到大清国来淘取文物,带回国去,一转手就能赚上十倍甚至百倍的价钱。

洋人来大清国盗卖文物,自然就有大清国的不法份子投其所好。不少大清国的地痞流氓,与洋人沆瀣一气,串通起来走私文物。

上海滩是大清国最为开放的城市,洋人云集,所以,倒卖文物的活动也最为猖獗。

黄遵宪当上了上海道台,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查办文物倒卖。黄遵宪采取了乱世用重典的策略,一旦拿住文物贩子,一概予以重判,绝不放走一个。

所以,当他看到这块怀表时候,马上派出巡捕,跟着当铺掌柜去抓人。

当铺里的小伙计跟着郭二杆到了教堂医院,打听到郭二杆拿着换来的大洋,给一个孩子交了医药费。随即回来向巡捕报告。

巡捕跟着小伙计,冲到了医院,把郭二杆抓了正着。郭二杆仗着身怀武艺,和巡捕大打出手,打翻了七八个巡捕,招架不住人家人多势众,被摁倒在地,五花大绑抓进了牢房。

郭二杆这一动手,黄遵宪愈发认定,这是一个盗卖文物的江洋大盗,背后一定有一个团伙。把郭二杆抓进大牢后,黄遵宪一面命人严刑拷打,务必追查出幕后主使,另一方面,派出巡捕,守在医院里,捉拿同党,第一个要抓的,就是孩子的母亲姚小凤。

到了这个时候,郭二杆也意识那怀表事关重大,稍稍一两句话说的不对,就会暴露周宪章的行踪。所以,任凭巡捕如何拷打,一口咬定那怀表是他在黄浦江边芦苇丛里捡的,其他的一概不知。

黄遵宪极为jīng明,这种谎言岂能瞒得过他。不过,郭二杆骨头太硬了,黄遵宪丛郭二杆嘴里得不到什么线索,就把希望寄托在医院里。

这个单中庸,就是奉黄遵宪之命,前往医院,与那里的巡捕联络。

不过,单中庸在道台衙门当了三年师爷,对这种文物走私案子也是见惯不奇。这几年来,这类案子多如牛毛。这种案子,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前任道台破获了不少这种案子,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原因很简单,走私文物的买家大多是洋人,在大清国,凡事只要洋人掺合进来,这事就只能潜规则处理了。

所以,单中庸对这件案子的兴趣不大,也没啥jǐng惕xìng,又被周宪章捧得晕乎乎的,嘴上没了把门的,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全都说了出来。

官府把这件案子当成了一个普通文物走私案。郭二杆受了皮肉之苦,但xìng命无忧。这小子皮糙肉厚,身上又有些功夫,吃点皮肉苦倒也没有什么大碍,周宪章心中稍安。

两人边走边说,不一会儿,就到教堂医院。单中庸下了车,扔给周宪章两个铜板,进了住院部。

医院里人来人往,周宪章远远看着单中庸的背影,只见住院部门口,两个身着便衣的巡捕迎上单中庸,一起走进了大门。

看来,巡捕守在了姚小凤孩子的病房外,等着姚小凤上门。

周宪章放下了黄包车,远远跟在单中庸的后面,混在人群中,进了住院部,只见单中庸和两个巡捕,走到了112房间门口,向里面张望,门口坐着一个身穿灰衣的巡捕,起身向单中庸施礼,几个人嘀嘀咕咕。

那是一个单间。显然,巡捕为了诱捕姚小凤,把孩子转移到这个单间中,与其他病人隔离开来。

周宪章不露声sè,来到护士站,里面站着一个身穿修女黑袍的洋人麽麽,周宪章陪着小心问道:“请问麽麽尊姓大名?”

“我叫玛丽。”

周宪章暗暗点头,姚小凤说起过这个玛丽,是个好心人。

周宪章小声问道:“请问玛丽麽麽,112房间的那个孩子,病情如何?”

玛丽一愣,看了看周宪章,问道:“你和那孩子是什么关系?”

周宪章说道:“不瞒麽麽,那孩子的叔叔郭大海,是个黄包车夫,不知什么事,被官府抓了。我是郭大海的工友,孩子一个人在医院里,工友们都觉不放心,让我过来看看。我刚才过去了,病房门口都是巡捕,我胆小,不敢招惹他们,只好到麽麽这里来问一问。”

玛丽看了看左右,低声说道:“你是姚小凤的朋友?”

“是的。”

“孩子的病基本上好了。请你告诉姚小凤,不用担心,孩子的吃的穿得,医院会安排好的。请她千万不要来医院,这里到处都是巡捕,你也赶紧走吧。”

“多谢麽麽。”周宪章说着,转身离开护士站,出了住院部。

周宪章来到黄包车边,正要拉起黄包车。一个女子坐上了黄包车,说声:“师傅,集聚贤客栈。”

周宪章偷眼看了那女子一眼,心头一惊,慌忙拉低了毡帽的帽沿,遮住了半个脸。

那女子留着短发,面sè清秀,却是一身洋服,上身穿着小领猎装,下身穿着马裤,脚蹬一双高筒皮靴,不是别人,正是《申报》记者赵寒。

周宪章不敢回言,只得背向着赵寒,俯身拉起黄包车,向集聚贤客栈跑去,心中大为疑惑。

那集聚贤客栈里面的人,原本就很是蹊跷,昨天晚上,他和姚小凤刚到客栈的时候,里面冒出四个会使枪的汉子,老板师中吉虽说是个读书人,可看那架势,似乎有些不明不白的来路,门房蒋乃武更是jǐng告他们不要乱走乱问。如今,记者赵寒竟然也要去集聚贤!这个吉聚贤客栈,一定大有名堂。

赵寒这个美女记者,有恩于章军。当初,章军被慈禧太后定xìng为叛军,清军清剿章军,赵寒一个人大声疾呼,广泛宣扬章军的战功,为章军鸣冤,在全国形成了强大的舆论,迫使慈禧太后不得不收回成命。这些,周宪章都十分清楚。而且,当初,赵寒去平壤采访,还为赵巧儿当过伴娘,见证了周宪章和赵巧儿的婚礼,说起来,也算是好朋友了。

不过,这个时候,周宪章还是不愿意向赵寒吐露身份。主要有两个担心,第一,怕走漏了风声,第二,也怕牵连到赵寒!慈禧太后是一定要置周宪章于死地的,一旦慈禧太后发现赵寒与周宪章有联系,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除掉赵寒,哪怕她是英国国籍。

周宪章一声不吭,低头拉车。

坐在车上的赵寒,却开口了:“师傅,你是哪里人?”

“苏北。”周宪章闷声说道。上海苏北人特别多,苏北人来上海,大多是下苦力,黄包车夫、码头上的脚夫,绝大多数都是苏北人。

“你有点像我的一个朋友。”赵寒说道。

“哦。”周宪章不敢多说,随口答应着。

“他叫周宪章。”赵寒的声音,有些感伤:“你应该听说过吧,他是打rì本鬼子的大英雄,可惜,他死了。”

“听说过。”周宪章敷衍着。

“你说话怎么这么冷漠!”赵寒的语气很是愤怒:“周宪章出生入死打rì本人,章军弟兄的鲜血染红了黄金山炮台!这才赶走了rì本强盗,保住了百姓的身家xìng命!可是,他现在不幸遇难,国人却是置若罔闻!好像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大家都如此麻木,中国还有什么希望!”

“小姐说的是。”周宪章闷声说道,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我看你是在随口敷衍!”赵寒叹道:“周宪章死的不明不白!他乘坐的镇北号,不管怎么说,也是一艘炮舰,怎么会遇上台风就沉没了!况且,船上的水手,难道不知道躲避台风!这里面一定有yīn谋!慈禧太后一直就想除掉周宪章,我看,周宪章不是死在台风里,而是死在慈禧太后的手心里!”

第077章革命党人

周宪章暗暗佩服,这个赵寒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极有见识,一眼就看出这场所谓海难的蹊跷之处,真是个聪明的美女。

“小姐,这话可不能乱说。”周宪章急忙提醒。他怕赵寒乱说话,让官府听见了,惹来大祸。

赵寒却是一声冷笑:“我没有乱说!这大清国,从当官的到老百姓,都是胆小怕事,谁也不敢出头。要是大家都这样,这个国家就没有什么希望了!我不仅要说,还要写。这几天,我写了好几篇文章,在《申报》上发表,就是质问朝廷,周宪章究竟是怎么死的!”

周宪章死亡的消息传来后,赵寒就没闲着,一连写了五篇文章,在《申报》上刊登,指出周宪章遇难的种种疑点。赵寒的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少人也开始质疑朝廷。只是,大家都没有证据,有关周宪章死亡的疑问,也只能停留在质疑阶段。

赵寒的文章,让慈禧太后如坐针毡。慈禧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记者恨的咬牙切齿,赵寒是英国国籍,大清国的官府拿赵寒没办法。不过,慈禧太后责成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荣禄,向英国公使提出抗议,要求英国当局干预《申报》,不要再发表诋毁大清国朝廷的文章。

英国也不愿意因为一个小记者而与大清国结怨,况且,周宪章的死因,也是一桩无头公案,大家都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所以,上海英国租界当局饬令《申报》不得再发表有关周宪章死因的报道。

赵寒受到打压,心头更加窝火。而大清国的百姓,似乎对周宪章的死,也是漠不关心,这让赵寒更加恼火。

“小姐,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周宪章劝道。赵寒聪明,有血xìng,但却不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如果再这样一味硬顶,怕是要吃大亏。

赵寒更加愤怒:“这么大的事,大家都低头,都躲着,中国还有什么希望!好在还有不少中国人是有骨头的!就在这上海,就有不怕死的中国人!”

周宪章心头一动,急忙问道:“小姐,莫非还有人和您一样,要为周宪章出头?”

赵寒说道:“他们不是为周宪章出头,是为全中国的老百姓出头!他们……”赵寒突然闭口,显然,她发现自己说多了:“呐,国家是我们大家的,也包括你!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出力。如果朝廷不公,大家都要呐喊。”

“小姐,我只是一个黄包车夫,国家大事,哪里轮得着我来管。”周宪章说道。

“停车!”

周宪章停了下来:“小姐,还没到集聚贤呢。”

赵寒跳下了车,扔给周宪章几块铜板,斥道:“我不和大清国的奴才为伍!”说着,气冲冲而去。

周宪章望着赵寒的背影,哭笑不得。这个赵寒,孩子气十足。这要是在英国,倒也没有什么,可在大清国,这种脾气是要惹祸的。

周宪章不由得为赵寒担心起来。

已经到了傍晚十分,大街上花灯初上,人群熙熙攘攘。

周宪章扔了黄包车,混在人群当中,远远跟在赵寒的后面。

赵寒一路疾走,果然来到了集聚贤客栈的门口,门房蒋乃武迎了出来,和赵寒打了个招呼,也不多说话,赵寒闪身进了客栈。

显然,蒋乃武认识赵寒,而且很熟。

周宪章在距离集聚贤客栈五十米外的一个弄堂口停了下来,心头犹豫,该不该回客栈。那赵寒就在里面,要是遇上了,多有不便。可要是不回去,姚小凤在里面等急了,如果按奈不住,跑去医院看孩子,就麻烦了。

周宪章决定,暂时在客栈外面候着,等赵寒出了客栈再进去。如果姚小凤出了客栈,也好在外面拦住她。

算计已定,周宪章蹲在客栈斜对面弄堂口的一颗杨树下,盯着客栈大门。

时间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夜sè渐浓,还没看见赵寒出来。

身后的弄堂里,传出人声。

周宪章回头一看,黑乎乎的弄堂里,隐隐有人。

周宪章急忙站起身来,藏在杨树树干后面,向弄堂深处望去。

借着大街上的路灯,弄堂里人影晃动,里面隐隐有十几个人,他们的身上,闪着点点光芒。

周宪章大吃一惊,他太熟悉那星星闪闪的光芒了。

那是铁器在微光下的反光!

他们身上背着枪!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是大清**队最为普遍的毛瑟枪!

周宪章回头向客栈门口望去,这才注意到,客栈门口也有一些尴尬人。

这些人要么扮作摊贩,在客栈门口擦皮鞋、摆烟摊,要么则是漫无目的地游走在街面上,无所事事。

集聚贤客栈被包围了!这些人一定是官府派来的人!

周宪章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人是冲着他和姚小凤来的。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个看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