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焚清 >

第219部分

焚清-第219部分

小说: 焚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西方人眼里,十九世纪的中国尚处于中世纪,鸿蒙未开,落后保守,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相差至少一百年。然而,唯独上海,却是繁荣发达,处于当今世界发展的领先地位。

上海是一个怪胎。在这里,西方人的繁荣奢侈,与大清国百姓的贫困落后并存。

五光十sè的霓虹灯、平整宽阔的马路、歌舞升平的娱乐场所、摩肩擦背的投机交易,这些都与纽约和伦敦这两大世界贸易中心不相上下。

而在这令人目眩神迷的繁华之下,大清国的普通百姓依旧是过着食不果腹的rì子。

郭二杆进了上海城,马上就被这繁华搞得晕头转向,他这辈子去过的最大城市就是平壤,而平壤比起上海,只能算是个弄堂。平壤的房屋普遍低矮,就是牡丹台,也不过只有三层楼。而在上海,到处都是巴洛克式的高楼大厦,到了晚上,到处都是霓虹闪烁歌舞升平,郭二杆觉得自己像是进了海市蜃楼。

周宪章也没见过这种街市,天津也算是个繁华都市,可那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式古老都市,而上海却是一个完全西化的新兴城市。

不过,周宪章毕竟比郭二杆有些见识。带着郭二杆游走于上海的大街小巷中,倒也并不迷糊。

两人在外滩附近找了一家名叫“四通”的客栈住了下来。这是一家中国人开的客栈,近邻英国租界。住在这里比较安全,大清国的地方官最怕洋鬼子,官差一般不敢到租界附近生事,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只要跑进租界里面,就好办得多,就算被英国人抓进了巡捕房,大清国的官员要想把他们引渡出租界,也得化点力气。

两人住进了四通客栈,一夜无话。

四通客栈是一个中型客栈,虽然比不上洋人开的酒店那么大气豪华,却也是个五层洋楼,有五十多间房间,比起租界里洋人开的大宾馆,四通的价格要便宜得多,档次和服务却是相差无几。所以,南来北往的中国旅客大多愿意选择住在这里,尤其是全国各地来上海开眼界的土财主特别多,这些人进了上海滩,马上就被上海的繁华搞得晕头转向,而四通客栈特意针对这些消费人群,安排了导游导购人员,这些土财主们到了这里,很有些宾至如归的感觉。

周宪章和郭二杆仗着手里有五百块大洋,自称是奉天新民府赵家庄的赵员外,混在这些南来北往的土财主当中,倒也一点也不打眼。

第072章维新与革命

四通的店员们见惯了专程来上海滩开洋荤的土财主,这些土财主一脸的好奇,进了城,两只眼睛都不够使,更搞不懂上海的人情世故,总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店员们早已见惯不奇。所以,周宪章和郭二杆四处打探消息,店员们对于二人的提问,总是有问必答,热情洋溢。

上海又是大清国现代传媒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这里不仅有洋人办的报刊,不少大清国的商人也在上海办报,各种报刊数量繁多。在大清国,报纸是个新鲜东西,报刊上的主要内容,以花边新闻居多,内中夹杂着少量政治言论,但数量极少,也没有什么深度。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都没有认识到报纸巨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所以官府对于报刊并不禁止。

通过报纸和各路小道消息,周宪章渐渐了解到了家人和章军弟兄们的近况。

朝廷已经为周宪章和郭二杆办了国葬,这就是说,在大清国,他们两个已经成了死人。

赵巧儿没住在běijīng,而是和秦氏老太太、柳英淑一起回到了老家赵家庙,那里是张作霖的地盘,有张作霖护着,倒也安全。

周宪章暗暗赞叹赵巧儿有见识,这要是换了一般的女人,往往会眷恋běijīng城的好rì子,不愿意回到那个东北穷村子里,赵巧儿不仅离开了běijīng,而且,连诰命都不要了,毫不留恋到手的富贵。赵巧儿不愧是周宪章的老婆,她知道,留在běijīng没什么好果子吃。

章军的其他弟兄们也是各有前程。慈禧太后最怕周宪章,只要周宪章死了,她也不太为难章军弟兄。况且,刚刚打完一仗,大清国百废待兴,光绪皇帝受到康有为的影响,决心变法维新,章军弟兄们都是军事人才,光绪皇帝也需要这些人才帮助他完成维新大业,所以,各方面极力维护。

周宪章最担心的是吴佩孚。

吴佩孚是他的生死兄弟,当初,慈禧太后下令剿灭章军的时候,曾经说过,章军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只有周宪章、那哈五和吴佩孚三人不赦。后来,当叶志超解决掉朝鲜的章军后,吴佩孚率部拒不缴械投降,与五万清军对峙,直到战争结束。慈禧太后必然对吴佩孚恨之入骨。

那哈五是皇叔,皇帝必然会想方设法保护。而吴佩孚却是势单力孤。按照朝廷的任命,章军的绝大多数弟兄都留在北方,只有吴佩孚被朝廷任命为福州总兵,孤悬于偏远的福建地区。朝廷孤立吴佩孚的意图极为明显。

果然,各方消息显示,吴佩孚与朝廷又干上了。

按照朝廷的旨意,吴佩孚前往福州上任,只能是孤身前往,手下的两千多官兵,交与朝鲜总理大臣叶志超,由叶志超负责予以遣散。

在章军的四个团一个直属营当中,直属营经过旅顺一战,所剩无几,剩余部队留在了旅顺,编入李国革的部队,对朝廷不构成威胁。第二团一部分跟着赖传武去了丰台大营,一部分跟着那哈五去了天津。第三团在张勋的率领下,全团都留着辫子,朝廷最为放心。第四团都是朝鲜人,留在朝鲜,对大清国也没有威胁。只有吴佩孚的第一团,朝廷最不放心,下令遣散。

而吴佩孚拒绝执行朝廷的命令,要求带着部队去福建。而第一团的官兵们,也担心朝廷秋后算帐,坚决不同意遣散。一旦被朝廷遣散,大家伙就只能等着挨宰了。这个团在平城,又与叶志超的部队剑拔弩张。

最后,还是铭字军统领刘盛休出面说合,第一团不予遣散,而是分成两部,吴佩孚带着一个营的部队八百人,前往福州上任,剩下的,全部留在朝鲜,与朴永烈的部队合并,驻守平城,停止使用章军番号。

这个折衷建议,得到朝廷和吴佩孚双方的认可。

周宪章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他最担心的就是,吴佩孚被解除了武装。现在,吴佩孚手里还有八百人,这足以保证他的安全。

现在,吴佩孚正在朝鲜整编队伍,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队伍整编完成后,启程经过鸭绿江,从东北行军前往福建,路途上至少还有一个月,到达福州的时间,应该在一个半月之后了。

这一个半月之内,周宪章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隐伏在上海,等待吴佩孚上任。

好在手里还有些银子,两人倒也衣食无忧。

一转眼,二十天过去了,有消息传来,吴佩孚已经带着人马,走到了河南,按照这个速度,还有半个月,应该能到达福州。周宪章和郭二杆开始准备启程,前往福州与吴佩孚汇合。

这天晚上,周宪章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看书。郭二杆一个人还在外面打零工。

现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会,洋货丰富,从珠宝到rì用品,店铺林立,琳琅满目。周宪章对这些东西都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有一样——洋书。

十九世纪末,大清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在于思想意识和价值体系上的差距。从洋务运动开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有意识地翻译西方经典著作,曾国藩开办金陵译书局,系统地引进西方著作。甲午战争之后,国内有识之士更是掀起了翻译西方论著的高cháo,其中,译著最为丰富的,就是时任北洋武备学堂教习的严复。

上海因为有英国人的租界,开放程度最高,得风气之先,翻译活动最为兴盛,从小说诗歌,到经济军事,各种西方书籍最为丰富。周宪章见到这些译著,如见珍宝,不惜银两,大量购买,他所购买的书籍,主要是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从赫胥尼的《天演论》、卢梭的《财富论》,到各种名家著述的政治学、军事学,不一而足。他的房间里,俨然成了一个图书馆。周宪章整rì如饥似渴地阅读,足不出户。

两人原本就是坐吃山空,买书的钱,成了一个巨大的负担。这一个多月,光买书就化了两百块大洋,剩下的吃吃喝喝,包括住店,所剩无几。没奈何,郭二杆只好跑出去拉黄包车,撰些零用钱,贴补生活。那郭二杆倒也有的是力气,这拉黄包车的活路,倒也很适合他。这一份苦力活,让他把上海的大街小巷搞得一清二楚,俨然成了一个上海通。

郭二杆下苦力赚钱贴补生活,这让周宪章很是过意不去,也想出去谋一份差事。却被郭二杆拦住了,郭二杆说告诉周宪章,他的身份是少爷,如果跑出去下苦力,会被人看出破绽来,要是走漏了风声,大为不妙。

周宪章无奈,只得在客栈里扮少爷。

这段时间,通过读书,周宪章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逐渐意识到,国家的落后、朝廷的腐朽、军队的虚弱、经济的贫困,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问题!

大清国的皇权政治,已经不适合于这个时代。

洋务派仅仅想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摆脱贫困落后局面,是行不通的。康有为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试图通过有限政治体制改革来改变中国,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出路。

不过,周宪章也隐隐听到过,还有一些人不同意康有为的思路,他们的思想更为激进,那就是彻底推翻皇权,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两千年的君主**,实现共和,这些人自称革命党,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名叫孙文!这个人现在不在中国,而是在美国的檀香山。

维新派的观点是,皇权政治固然可恶,但是,中国的皇权政治延续了两千年,骤然中断,百姓和官僚恐怕都难以接受,国家很可能因此而陷入大乱,国家和百姓,都将为此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就象明朝末年那样,遍地烽烟,杀人如麻。

而革命党人则认为,大乱没有什么不好。大乱之后才有大治。中国两千年皇权积弊已久,如同一间行将倒塌的大厦,根基已经彻底腐朽了,仅仅是简单的修修补补,无济于事。只有推倒重来,在废墟上重建大厦。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思路,究竟哪一个更好,周宪章一时也没有主意。

周宪章正在挑灯夜读,郭二杆带着一身臭汗,推门而入。

周宪章拿起桌上的怀表,看了看,那是珍妃娘娘送给他的。

指针指到了凌晨2点。平rì里,郭二杆晚上都是守在大乐门舞厅外面,舞厅十点半散场,舞女舞客们回家,生意特别好,过了十二点,过了十一点,基本上就没有生意了,所以,郭二杆一般都是在十二点左右回到客栈。

而今天,他晚了两个小时。

“二杆,今天怎么这么晚?赶紧去吃点东西,早点歇着。”周宪章说道。郭二杆回来晚了,周宪章也不是太在意,只是怕他太累。

郭二杆却是站在没动。

第073章风尘女子

“愣着干什么。”周宪章从书本上抬起头来,却见郭二杆一副yù言又止的样子。

周宪章喝道:“有事就说,你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爽快了,不像是咱们章军的兄弟!”

郭二杆嘿嘿笑道:“大哥,既然按照章军兄弟的规矩,那我可就说了。”

“有屁就放!”

“大哥,咱们还有多少钱?”郭二杆问道。

周宪章拉开了抽屉,抓起一把散碎银子,递给郭二杆:“呐,就这些了,你要用,都拿去。”

郭二杆接过去数了数,苦着脸说道:“大哥,只有十块大洋了,就这些吗?”

周宪章又伸手在抽屉里摸了摸,摸出两个铜板:“这儿还有两角。都拿去。”

郭二杆捧着钱,满脸沮丧:“这也不够啊。”

周宪章放下书本,喝道:“好你个郭二杆,这些银子,你他娘的就是进大乐门抱着个娘们逍遥一晚上,这他妈的也够了,怎么着?莫非你还要把人家包下来?”

郭二杆真要想去piáojì,周宪章倒也不反对,这小子跟着周宪章出生入死,直到现在还是个童子军,没尝过女人的滋味,到了上海花花世界,看到那些妖jīng般的女人,想开个洋荤,也是人之常情。

“大哥,你把我看成什么了。”郭二杆有些委屈。

“那你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

“大哥,我认识了一个娘们。”郭二杆有些不好意思。

“还是啊。”周宪章斥道:“你他娘的去睡一晚上,这钱够了,要想包下来,我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以后大哥我帮你娶个好姑娘。”

郭二杆急得跳脚:“大哥,天地良心,我郭二杆不是想睡她,我连她的手都没摸过。”

“那你要干什么?”

“大哥,那娘们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