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你的城池,我的荒年 >

第20部分

你的城池,我的荒年-第20部分

小说: 你的城池,我的荒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
姜杨决定跟随顾恣扬去青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避开柳原。她也知道,柳原可能根本就没想过要和陈瑶瑶订婚,关于订婚的谣言不过是陈瑶瑶自己在同学朋友中间散布出来的。
对于陈瑶瑶,柳原或许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是陈瑶瑶这个女人太过专一,感情又太过热烈,她在国内等了柳原两年,又毅然决然地跑到中东那个危险的地方陪伴了柳原一年。柳原因伤住院,她更是衣不解带,百般照顾。她可以用飞蛾扑火的热情去对待爱情,这也正是姜杨所羡慕的。
可是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柳原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姜杨,就再也装不下陈瑶瑶了,至少不可能整颗心都给她。就像是姜杨,心已经被顾恣扬占满了,怎么可能再容得下柳原呢?她已经不可能跟着柳原走一条平坦的路了,不如就此放弃,对两个人都是好的。即便她和顾恣扬之间,有着那么多的隔阂,甚至是最后,两败俱伤,她依然是心甘情愿的。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贱,虽然理智明确地知道那条路更平坦,心却还是会选择那条坎坷的。
他们坐火车一路向西,进入青海省,在西宁稍作休整,便跟随摄制组和基金会成员开车向西南行进。刚开始的时候路途比较平坦,走的是国道,只是道路顺着山势弯弯曲曲,大多是难走的一百八十度转弯,下面是几十米高的悬崖,稍不留神就会车毁人亡。再往前走,柏油马路渐渐变成了土路,汽车越发颠簸起来,手机信号也是时有时无。
车上的向导是一个藏族少年,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名叫巴拉,两颊上有两团可爱的“高原红”。他很爱说笑,普通话也讲得不错,性格非常开朗。一行人里面只有姜杨一个女孩儿,所以巴拉和姜杨就更加亲近一些,总是给她讲笑话。
姜杨很喜欢巴拉,好奇地问:“你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是谁教的?”
他挠挠头,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道:“是我们村里唯一的一个老师——央金老师,她是个有大学问的人,去北京念过书。”他说起老师的时候显得特别自豪。
姜杨想了想,从外衣口袋里拿出一块巧克力,递给巴拉,“给你!”
巴拉认得这是巧克力,却极少能够吃到,对于姜杨来说平常的东西,在他的村子里面却是极为稀有珍贵的。他连忙推让道:“不用,不用!我不吃!”姜杨将巧克力硬塞给他,同时拍拍自己的衣服口袋说:“拿着吧,我两个口袋里都是巧克力,还有很多呢。”
因为自己的低血糖,所以姜杨总是习惯性地在口袋里放点糖果。顾恣扬睁了睁自己眯着的眼睛,讽刺道:“你这么大人,还像个小孩子似的在口袋里放零食。”
姜杨不想理他,继续拉着巴拉说话,帮他把巧克力的包装纸打开。
巴拉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好像品尝人间珍品一般,慢慢地抿了抿嘴,表情却很奇怪。
姜杨看着他怪异的表情,赶忙问道:“怎么了,不好吃吗?”
巴拉没有回应,过了好半天才诧异地回道:“好奇怪哦,刚刚吃的时候苦苦的,不太好吃,后来变得很甜,很甜,好吃,真好吃!谢谢你送给我的这个!还要谢谢你们帮我们建学校,不然有些村里的孩子需要走三四个小时去上学,有一些干脆就不来了。”
姜杨听后笑了笑,指指身边那个眯着眼假寐的男人说道:“要谢就谢他吧,他才是金主。”
“金……主?”巴拉重复着,虽然他的普通话不错,但是对于这种“流行词语”还是不明白。
“金主就是很有钱,而且乐意帮助别人的人。”姜杨见状,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这时候一直假寐的顾恣扬终于睁开了眼睛,他勾起唇角,搂住姜杨的肩膀说道:“没错,例如我现在就是她的金主。”
巴拉似懂非懂,姜杨则无奈地回头瞪了顾恣扬一眼。
巴拉看了他们两个人亲昵的样子,突然恍然大悟道:“哦,我知道了,‘金主’就是‘爱人’的意思!”
姜杨无语,扫了一眼顾恣扬奸计得逞的脸。
车子离开公路进入更深更远的山区之后,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手机是没有任何信号的,没有网络,更没有快捷的通讯设备,很多村落竟然连电都没有。无论教育设施还是医疗设施都是极其简陋的。他们走走停停,拜访了几个村落之后,都纷纷感叹,好像现代文明的触角还没有延伸到这个区域。这里到处是大片的荒野和戈壁,只是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村民模样的人在放牧,或者在山林采集山货。他们越往前走地势越高,姜杨甚至产生了轻微的高原反应,还好并不是很严重。顾恣扬的状况倒还不错,适应得很好。他们一路行走,很多时候,为了拍摄一些特别贫困的村子,都要把车停在相对富庶的村镇,以防车子走到半路抛锚或者没油。然后众人坐着当地农夫的三轮车或者农用拖拉机,偶尔时运不佳也需要步行,大约走上半天或者一天时间去更加偏远的贫困地区。
负责摄像的刘恪信是这个节目的负责人。进山区之前,他特地跑到姜杨的身边说道:“小姜,要不然你和顾总别和我们进山了,条件这么艰苦,你一个女孩子……”他打量了她一下,又补了一句,“出发之前,柳原特地嘱咐我多照顾你呢。”
姜杨望了望山林间连绵不绝的丛林,无所谓地笑道:“既来之,则安之。不去亲眼看看,怎么都不能相信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是不是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地方,总觉得很不真实,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刘恪信感慨道。
姜杨诚实地点点头,“你以前经常来这样的地方拍片子吗?”
“嗯,来过几次青海,还有四川,还去过陕西那边,都是些著名的贫困县。走吧,让我带你去见识见识什么才叫真正的穷!你就知道自己现在活在蜜罐里了!”刘恪信笑着说道。
下一个要去的地方是一个著名的贫困村落,顾恣扬出钱在落脚的镇上买了一些大米、白面等日常食品和用品。一行人雇了两辆农用车,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偏远破落的山村。这个村落的房屋建筑大都是很原始的土墙或者石头黄泥建的房子,纵使有几处红砖砌成的砖房,也都是非常残破,一些墙壁上还有“文革”时期留下的标语,因为年代久远,都已经残缺不全,看不太清楚了。
村口几个小孩子跑过,留下一串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孩子们看见姜杨他们一群人手中拿着的摄像器材都十分好奇,腼腆地躲在大树后面窃窃私语。因为刚下过一场雨,入村的土路上稍显泥泞。不过这里气候干燥,常年少雨,这一场雨对于村民来说是非常的难得。按照巴拉的解释就是,雨水是“神的恩赐”,能够保佑他们获得丰收。他们一行人不仅为这里带来了修建学校的经费,还带来了一场珍贵的雨水。
姜杨身上穿着登山用的冲锋衣,用围巾将小半个脸裹得严严实实的。因为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浑身都冒着热气,她想把围巾拿下来,却被一旁的顾恣扬制止了。“别摘,这里风硬,小心带着两朵‘高原红’回去。”他半眯了双眼,戏谑地说道。
姜杨见他连续走了几个小时,还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心中微恼,瞥了他一眼道:“你怎么跟没事儿人似的,走了这么长时间,连喘都不喘。”
“我早说过让你多锻炼锻炼身体,你不听,体力自然不如我。”他带着几分得意道。
姜杨本想反驳几句,这时候前面的摄像助理喊道:“到了,到了。我们总算是到了!”
第039章
他们登上几层石头砌成的台阶,来到了这所村子里唯一的小学,也是周围百里之内唯一的一所学校。这所小学建在山坡上,人工挖出了一块平地,由三间低矮简陋的平房组成。中间有个小操场,面积不大,操场中间有一根旗杆,铁杆上依稀能够看出斑驳的白色油漆。除了这根旗杆,再没有其他的设备。而学校里面仅有的几个孩子只有六七岁左右,都躲在教室里,透过破旧的门板的缝隙好奇地向外看着。
此时,这所学校里面唯一的老师热情地迎了出来。她身着藏族服饰,大约五十出头的样子,皮肤略黑,有着深邃的五官。可是她的双眸却是那种淡而清澈的浅褐色,丝毫没有因为年龄而变得浑浊。巴拉介绍说,老师叫央金,曾经在北京念过大学,之后回到家乡,三十多年来一直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姜杨愣愣地站在教室前面,感叹这里何止是简陋,连一块像样的玻璃窗户都没有,只是用厚塑料布堵住了窗户,能够透一些光进来。而冬天,甚至要在教室烧危险的煤炉取暖。
“怎么了?”顾恣扬走到她身后,见她盯着教室房顶的瓦片发呆。
“想不到真的会有这样穷的地方。”姜杨知道自己说出的话很蠢,可是她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她的前半生,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无论是和父母生活的童年时代,还是在顾家生活的那些年,都还是过着比较安逸的生活,没有挨过饿、受过冻。所谓的贫穷,在她的生活中,只会出现在或者电视剧里,又或者是电视新闻的某一篇报道中。
而现在,当她真真切切地站在这里,才发现目力所及之处,都是贫穷、贫穷!这种难以纾解的情绪让她心中难过。
顾恣扬忍不住轻笑,握了握她的手道:“你是准备在这里继续感慨呢,还是务实一点儿,陪我把基金会带来的东西搬到屋子里去?”
姜杨一下子反应过来,面露惭色,急忙跟着他走了过去。
有两个人正在往里面搬整袋的大米,顾恣扬也卷起袖子帮忙。基金会的小李急忙拦住他道:“顾总,不用!我们来就行。”
姜杨笑道:“小李,你就让他搬吧,他一路上什么都干不了,也就能干点儿力气活了。”顾恣扬不服气,挑眉道:“我至少还能干点儿力气活,你能干什么?”
姜杨就知道他会这么说,得意道:“小女子不才,正好承担了副摄影师的工作。”说着她从包里拿出一个手持DV机,对着顾恣扬开始拍摄。
“就用你那唬小孩儿的玩意儿?”顾恣扬不以为意。
“不信你问刘导,是他让我用个人镜头单独制作幕后纪录片的。”姜杨指着正从仓房里面走出来的刘恪信说道。
刘恪信呵呵一笑道:“是啊!这一次人手不够,多亏姜杨帮了大忙。”
顾恣扬听了刘导的话,瞪了姜杨一眼,干脆不再理她,将大米从农用拖拉机上扛下来往屋子里送。搬了几个来回,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很有热情,说说笑笑,气氛倒是不错。搬完了东西,大家都坐在阴凉处休息,村干部很热情地送来了饭菜。虽然简单,但是经过一天的劳累,每个人都吃得很香。
村长看起来很老了,脸上因为风沙常年的吹袭而更显沧桑。他看上去很激动,“这个村里的壮年大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辛苦你们了,辛苦你们了……”
众人赶忙表示不要紧,争先恐后地说饭菜做得很好吃。
天色渐暗,电视台的摄制组开始准备资料,休息前要对央金老师做简单的采访。姜杨拿着小摄像机行动方便,于是这儿拍拍那儿拍拍,将那些触动自己内心的景象记录下来,希望可以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贫困地区获得帮助。当她转到教室里的时候,正好看见顾恣扬坐在小马扎上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交谈着什么。
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出狱以来,他一直隐含着的那种冷冷的戾气,让本就棱角分明的脸更显严肃。如今这种表情被温暖的笑容覆盖,姜杨感觉仿佛又看到了五年前的那个顾恣扬。
他伸出手,抹掉孩子脸颊上的饭粒,温柔地说:“好吃吗?”
这个孩子叫格桑,学校里仅有的几个孩子中,只有这个孩子是住校的。因为家里太远,父母都出门打工了,所以他需要和央金老师住在学校里。今天和摄制组一起吃晚饭,饭菜都要比平时好很多,让他高兴得不得了,一口气竟然吃了三小碗。他似有些怕生,但因为高兴,还是抱着饭碗重重地点了点头,大声说道:“好吃!”顾恣扬的眼神更加柔和了几分,伸出手宠溺地揉了揉孩子柔软的额发。
“要是桑吉也能来上学就好了,他就能吃上白米饭了。”孩子的普通话说得并不太好,但是感情非常真挚。
“桑吉?”顾恣扬问道。
“桑吉是住在我家旁边的孩子,他的阿爸和阿妈都去很远的地方赚钱了,把桑吉留在了家里。”格桑认真地说道。
“他自己一个人住在家里?他几岁了?”顾恣扬有些诧异地问道。
“桑吉八岁了,他还要照顾妹妹,所以没有办法来这里上学。不过桑吉很能干,他可以上山打柴。”提起他,格桑满脸的崇拜。
顾恣扬听到这样的答案,抿了抿嘴角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感觉到有人正盯着自己,便抬头向门口看过去。
昏黄的灯光下,姜杨斜靠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