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月待圆时 >

第201部分

月待圆时-第201部分

小说: 月待圆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他们两个单做炒菜倒不喜欢,还得扒进碗里吃,石桂干脆做起盖饭来,想着明月挨过打,做了猪肝饭,摸摸喜子的头:“明儿给你们做红烧肉。”

石桂不说,喜子却偷偷看她的脸色,他也舍不得姐姐,可更舍不得大哥,若是非得去穗州,他也拿不准主意。

石桂给他拿了个大碗,先盛上饭,再连汤带汁的把菜盖上去,里头又有荤又有素,喜子拿勺子拌着,没一会儿就见了底,石桂没料到明月会说是他要去穗州,也不知是骗了喜子呢,还是真的打算去,笑一笑道:“等见了吴大哥,姐姐会问他的。”

喜子这才应了,拎着篮子给明月送饭去,看着他拎了篮子爬过山坡,人还倚在门边叹气呢,就看见山坡上有马车过来,定晴一看,来的是高甲,石桂干脆等在门边,也不知道高甲这回是做什么的,是不是为了叶文心的事。

到了地方一掀帘儿,却是石菊,她也穿着一身素,石桂上去扶她,她跳下来就抱住石桂:“你的事儿,成了!”

石桂一怔,石菊满面都是笑,看她呆住了,“扑哧”一声笑起来,摸了她的手:“老太太发话,咱们这些原来侍候太太的,都调到少爷屋里去,少爷屋里那一批到年纪的放了,差不多的先留着,也算是件功德。”

别个能走,石菊是不能走的,她还管着叶氏的私库,里头的东西哪件是哪件,她心里有数,叶氏的东西是要留给宋荫堂的,别个能走,她一时还走不得。

“我去找了老太太,总了你是个什么章程,老太太听说是太太把你的身契给了表姑娘的,已经答应了让你跟着表姑娘,姑娘的事儿怕是就这两天了。”

石桂长长叹出一声来,这事儿她一直悬着心,叶氏没了,家里的丫头都由老太太发落,她一句话,石桂就还得调回去,虽想着老太太不会这么办,到底不踏实。

“你就为着报信,赶这么长的路?”等叶文心的事儿确实了再送信来也是一样,哪知道石菊抿抿嘴儿,捏了她的鼻子:“我记着你,这才脱身出来报信的,正好门上有人来给你送信,我一并拿了来。”

石桂接过来一看,心口怦怦急跳两声,那信封角上,画了一枝桂花,是秋娘给她做的小袄上头,画的花样子。

作者有话要说:  哟嘿嘿~~~~

您的好友秋娘已上线

谢谢地雷票谢谢营养液

☆、第265章 善缘

石桂拿了信嘴唇都抖起来,面色微微泛白,倚着门才站住了,石菊见她这模样赶紧扶她一把:

“这是怎么了?谁来的信?”

石桂摇摇头,嘴唇嚅嚅动一动,喉咙口卡着声,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心里期望是秋娘寄来的,又怕收到的是坏消息。

石桂挨在石菊身上,把那封信紧紧攥在手里,进屋半天还不敢拆开,叶文心看着便道:“要不要,我替你看看?”

石桂看她一眼,摇了摇头,深深吸一口气:“我自己看。”手指头没劲,封口拆了好几回,还没撕开来,叶文心从绣箩里头摸了把小剪子来。

石桂伸手接过去,抖了手剪开封口,就怕把信封上画的那朵花给剪坏了,里头只有薄薄一张纸,被石桂捏得发皱,她屏住一口气,只看了个抬头,人就怔住了,万不成想,给她写信的竟是绿萼。

别苑里那个跟她同吃同睡过的秀才女儿,石桂一时怔住了,紧张害怕便淡了几分,两只手还抖个不住,把一封信看完了,这才长长出一口气。

秋娘喜子再加一个俞婆子,是被骗出来寻亲的,那人骗说石头是跟着官船出海去了,在海上赚了钱,在漳州城里已经置下了田产屋子,那头离得海近些,还能再跑几回货,托了他把人接过去,一家子过好日子。

石头自己更是去了金陵城,要把女儿赎出来,说得有名有姓的,连宋家在尚书巷都说了,还说女儿孝顺得很,给石头又是做衣裳又是做鞋子,船上那些个讨生活的哪一个不羡慕石头有这么个好女儿。

这人干这行当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喜子雪白可爱,秋娘颇有姿色,还是白来的,把家当全料理了跟着他走,路上再把这几个卖了,还得再得一注钱。

要卖不能在当地卖,就得卖得远些才行,让他们找不回家乡才好,村里也就无人知道他做了这营生,算盘打得好好的,可他没成想秋娘是个细心的,轮番问他,叫她问出破绽来了。

秋娘心细,回回他说了什么,全都记在心里,他又是个心虚的,生怕她们闹起来,还没到地头,没法脱手,可不就白砸了一笔买卖。

那人话越说少越说越勉强,秋娘留了个心眼,喜子还是个孩子,她自然要跟俞婆子商量,把那人前言不搭后语的地方挑出来,哪知道俞婆子被富贵迷了眼,一心想着要跟着儿子过好日子去,秋娘说的多了,她一口就啐上去:“你个丧门白虎,眼看见家里好了,你又打得什么主意?”

俞婆子一高声,那人在船舱外头全听见了,有心算计无心,也知道俞婆子是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的,便偷偷告诉俞婆子,说石头在漳州有了二房。

俞婆子一听居然大喜,那二房还有怀了身子,这回来接,心里还有些怕,怕大妇容不下,特意给了他银子,让他给未见过面的婆母多置些好吃的好穿的。

俞婆子这么些年都不待见秋娘,讨进门来先是不能生,抱了个野种当亲生的,跟着好容易生了个儿子,把儿子教的不跟她亲近,这会儿把秋娘照顾她端汤熬药的事儿全忘了,只记得秋娘的娘家嫂嫂说要拿刀剁了她。

她本就存了这个心,叫人一挑唆,想了一夜,那想把秋娘卖掉的主意又冒出来,对那人道:“我这个媳妇不是个能容人的,总不能叫儿子再受委屈。”

两个一拍即合,还做个为难模样,那人便显得被后头这个二房给拢络住的模样:“二夫人待我是有大恩德的,我怎么也不能看着她受罪。”

俞婆子把心里头的算计说出来,那人还直摇手:“那怎么成,我如今替石头哥打长工,怎么能卖了主家。”

俞婆子把眉头一皱:“是我卖的她,我是婆婆,有什么做不得。”俞婆子一辈子没过兰溪村,再不知道这犯了法,何况卖出去这许多人,哪一个能找得回来,还推一推那人道:“我这个媳妇,良心虽坏,也是有眉有眼的,依着我看,总能卖出十几二十两。”

那人原是想卖给相熟的人牙子,可秋娘借着上岸去买布买米,跟好几个人搭上了话,万一别个一多事,这事儿就成不了了。

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早些脱手,先把秋娘卖了,说是卖出来的妾,婆母吩咐着卖得远些,因着发了大水人卖得贱了,十五两银子买了去,转手要卖给个没生养的大户,就要挑这生过儿子的,想带一个儿子出来。

没成想,买了秋娘的就是陈娘子,秋娘被堵了嘴儿捆着送到陈娘子这儿,陈娘子没认出她来,她却把陈娘子认出来了,也不吵也不闹,等陈娘子给她松开了,她这才嚷出来。

陈娘子原在甜水呆得好好的,错卖了绿萼,被宋家找上门,宋家很不愿意揽这事儿,买了秀才的女儿当丫头,怎么也是一桩罪过,还把身价银子退给陈娘子,又给了她十两银子,让她去县里头找人,宋家不肯出这个面。

绿萼兴兴头头当找着了家人,哪知道一出门接她的还是陈娘子,既是收了钱的,也替她奔走一回,可姚秀才家都不在本地,要找到他的亲戚,怎么能找得着。

县里头也不肯认,教谕得是举人去,派了秀才可不是因着收了姚秀才的钱,手上无人可派,说是暂代,也一样发银米,那姚秀才还死在兰溪,他原来就是个不会交际的,脑袋就灵光那一回,跟着连份礼也没送来,衙门里的人跟他连香火情都算不上了,哪里还会管他女儿。

陈娘子这下可算把绿萼砸在手里了,卖她是不能够的,她是秀才女儿,找又找不到亲人,还能怎么办,只好先养活起来,陈娘子看看自家儿子,吊儿郎当,就当养个童养媳妇,总还有一手针线能换钱。

绿萼牢牢记着石桂跟她说的话,必得有用了,别个才能留下她来,她好似惊弓之鸟,往后又能再到哪里去,宋家回不去,陈娘子再不要她,她要怎么活?

越发小心侍候着,陈娘子先时看她气不顺,可她到底带回来十两银子,也没去扣抠她的东西,绿萼在宋家攒了些钱,藏得密密实实的,认了陈娘子当干娘,跟着她平平安安长到十二岁。

绿萼生得好,瓜子脸大眼睛,瞪了眼儿看人的时候,很有一份楚楚可怜的意味,陈大郎后来也还是一样跟那些个买进来的丫头有些首尾,绿萼只当看不见,一门心思跟着陈娘子,还跟她说也要学她的本事,当个牙婆。

于她这就处是有了营生了,陈娘子越是想越是觉得好,儿子那点工钱指望不上,若是她能接了这牙婆的营生过去,再生下个孙子来,儿子也算有人照应。

陈大郎就是这时候打了人闹出官司来,他跑回来收拾了东西带着他娘要逃,陈娘子这才没丢下绿萼,两个躲在城外,由着绿萼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屋子也给抵了,拿着钱出来找她们,三人一道上了路。

行行停停,到了新地头,度着没人会追来了,典下一间小院来,陈娘子挎了篮子,还去沿家沿户的卖花卖珠子,慢慢又把牙婆的行当干了起来。

绿萼长到十五岁了,陈娘子想着儿子总算收了心,过了几年安生的日子,预备给他们办喜事,再做一笔买卖,拿了赏钱好买几匹好绸缎,绿萼跟了这些年,比儿子还知道孝顺她,当她是女儿看待的,得把亲事办的体面些。

这才会买到了秋娘,模样不错,生过儿子,价钱还便宜,立时给了银子,哪里知道竟买回一个同乡来。

绿萼听她细说跟陈娘子的过往,一听便知道是石桂的娘,她还记着石桂待她很好,没成想命也这么苦,改不脱那掉泪的脾气,哭上一回,求陈娘子放了秋娘,让她去找她儿子。

陈娘子知道她是被骗卖的,这笔钱赚不成,带了秋娘去报官,那只船早就走了,哪里还等到衙役过去,秋娘趴在河边哀哭,绿萼便道:“婶婶要不然,写信给石桂罢,她总还在宋家的。”

为着买秋娘已经花了十五两银子,既不出手了,这手就算是打了水漂,秋娘又想着要找儿子,又想着要寻丈夫,急的生了病,若是没有绿萼给她请医抓药,她根本熬不下来。

陈娘子倒是想着石桂原来也是殷勤的,拿了月钱还知道来看她,还给她做了鞋,可这点情面到底比不上十五两银子,绿萼却道石桂在太太屋里当差,莫说十五两,就是五十两这些年也攒了下来,只要送了信去,必能还回来的。

陈娘子也信石桂是个能干的,才几个月的功夫就能混到太太院里去,升得这样快,这银子可不流水似的,秋娘病好了也做起针线来,陈婆子却动了脑筋来,带着秋娘去那户人家告罪,把情由一说,说这回差事没办成,只怕也接不下这个活计来了,预备把人送回去,全了这一番孝心。

这家子因着没儿子,见天的点灯捐香油,就盼着积德行善能让菩萨赐个儿子来,听见这事儿拿了银子给陈娘子,解了苦厄,又给自己添一桩功德。

秋娘先是病了,好容易养好了病,又要还陈娘子的人情,还得寻访儿子,又要筹措路费,陈娘子一家也不能白养活她,绿萼身边也没余钱,两个人支了个馄饨摊子,做起食客生意来,这才攒下钱,托人送一封信出来,这封信绕了几个弯送到石桂手里,竟隔了这许多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  怀总去喝喜酒了

今天大概有二更吧……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266章 蛛丝

石桂把那信从头至尾又看一回,提着的心才刚放下,又吊了起来,这信上写得模糊,信上把秋娘是怎么遇着陈娘子的,又是怎么被救的,被救之后生了重病,都写得分明,可病好之后的事却只提了两句,既没说打算,也没说在哪儿,这封信竟是一封有来没有回的信。

石桂就是想送,也不知道送到哪儿去,她直觉里头还有事儿,要不然怎么也不会一封信送了两年多,拉了石菊问道:“送信的人呢?在哪儿?”

石菊满面懊恼:“我出门的时候正巧遇上,要不是门子知道你,这信还不知道要压多久,要是知道是你娘来的信,我怎么也得把人留住了!”

送信的人早不知道去了哪里,石桂捧了信不知往哪儿去找人,石菊握了她的手:“既是送了信来,那必会再来,我叫门上留意着,若是再来,就把人留住。”

石桂又细问那送信的是个什么模样,石菊却说不上来,她急着赶过来,门上的人也没说,还真不知道是谁人送来的。

石桂一口气又提了起来,时间断在二年前,事情可不断在两年前,秋娘后来又去了哪儿?是托谁送了信出来,如今身在何处,三桩事件件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