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农门徐氏 >

第21部分

农门徐氏-第21部分

小说: 农门徐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刺过之后,徐书怡又给了面子,说道:“弟妹的厨艺一年比一年好,家里人可算有福。”

约莫听出了徐书怡话里头的真心,荣氏脸上的笑意更甚,说道:“大姐和大姐夫多吃点。对了,你们什么时候走?俊儿和杰儿还在学堂里,怕是碰不到了。”

褚氏代替女儿回答道:“你大姐他们吃了午饭,再去曹家看一看,然后就走了。天寒日短,早些回去的好。”

荣氏手里的筷子一顿,似是有点惊讶,脱口道:“怎么?还要去曹家?曹君苗早就定亲了!”

此言一出,堂屋里的气氛滞了滞,褚氏和徐鹏飞是尴尬,而徐书怡和崔长河则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徐书怡心道:“我去曹家是去看望琴姨的,干曹君苗什么事?”

可就在扒了两口饭以后,她猛然想起了一事。好像以前。。。。。。琴姨跟娘两个人说起过要结亲的话吧,说的难道是君苗和兰花两个人?瞄了眼上首坐着的褚氏,从她不自然的表情中得出了确定的答案。

徐书怡心里暗暗吃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道:“早听娘说了,君苗定下的姑娘,不但品貌人才出挑,嫁妆还丰厚,我呀,得好好恭喜恭喜琴姨他们了。”

也不知道荣氏是不是故意的,只见她感兴趣地问道:“大姐,你家兰花翻过年就十四了吧,说亲了没有啊?”

徐书怡当然不会和她说秦雨的事,装着很严肃的样子道:“姑娘家,哪那么容易说亲?我和孩子他爹肯定要好好挑一挑的,人品,长相,家世,婆母,前途。。。。。。总要好好相看相看,你说是不是?”

荣氏笑道:“是是,姑娘家可不比小伙子。”

徐书怡懒得和荣氏继续纠缠,转头对褚氏说道:“娘,要不我送来的那匹蓝布。。。。。。先给琴姨?等过年来,我再给娘捎上一匹。”

褚氏回道:“不用,不用,我穿的衣裳有。那匹蓝色的,就给你琴姨送去。”

荣氏听得着急死了,就差没说“你不要,我要啊!”的话了,偏这个时候她注意到了丈夫的瞪过来的眼神,想了想终是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第44章诱导

徐书怡让崔长河留下陪娘说说话,自己一个人拿着匹布去了曹家。

范氏见到她,颇有些意外:“月桂,什么时候来的?快进屋坐。”

“琴姨,有好几个月了吧?”徐书怡说着将手上的布递了过去。

范氏没接,嘴里嗔怪道:“你这是干嘛?给你娘拿去。”

“我娘那里有,你不用和我客气。”见范氏不接,徐书怡遂把东西放到了桌子上。

曹家家中此时只有范氏一人,她给徐书怡上了一杯茶,接着问候了几句。

两人又一起说了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后,徐书怡起身提出来告辞:“琴姨,时候不早了,我还要赶回家去,下次再来叨扰您。”

范氏点点头,送徐书怡到了门口。

这时,徐书怡突然想起曹君苗定婚一事,笑着道:“差点忘了恭喜琴姨,君苗定下亲事了吧?”

一说起自家孙子的亲事,范氏老脸一红,不由地显出尴尬之色:“月桂啊。。。。。。”

话才起个头便被徐书怡打断了:“琴姨,我们兰花也开始议亲了,小伙子人不错,明年说不准也能定下来。”明显瞧出范氏神色的她,赶紧加上这一句。

范氏瞬间明白过来,感慨道:“月桂,你是个好的,我一直都知道。可惜啊。。。。。。唉!不说了,我也盼着你们家兰花有桩好亲事呢。”

徐书怡笑道:“会的,我相信几个孩子都会好的。”

范氏从手腕上卸下一只镯子,硬塞到徐书怡的怀中,说道:“把这个带给兰花。你别忙着拒绝,这东西不是给你的,你可做不了主。我是兰花的姨婆,兰花要定亲了,我怎么能一点表示都没有?说出去让人戳我的脊梁骨啊!”

徐书怡顿时哭笑不得,婉拒道:“琴姨,刚刚开始,还不一定能成呢。等成了以后再说吧。”

范氏故作生气地道:“不成难道就不能拿我的东西了?那你把布收回去。”

“呃。。。。。。”徐书怡词穷了,自己是小辈,来看望长辈还双手空空的,这。。。。。。怎么能行?但反过来说,长辈不给小辈东西,在她看来就是很正常的事。

苍天可鉴,她提起兰花的事情并不是要长辈的东西啊,手里的这只银镯子比那匹布值钱多了好不好?

“秦姨,我跟你说。。。。。。”徐书怡再次试图开口。

“行了,不是还要回去吗?你看天都暗了!我不跟你说了,我忙得很。”没想到范氏压根不给她机会,居然转身就走回屋去了。

徐书怡抬头望了望天空,琴姨她老人家。。。。。。到底是从哪看出来的天已经暗了?

苦笑着摇摇头,她心道:“好吧,下次过年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送上贺礼。”

其实她来曹家前也想到了,但身边确实没有多少值钱的物品,只能先说声恭喜以示祝福之心了。

此刻还在榆钱村的徐书怡万万不会料到,十里之外的上河村家中,她那个“好二媳妇”正在给小姑子崔兰花洗脑呢。

西厢房屋里,崔兰花把睡熟了的小侄女轻轻放到她母亲的身边。孩子才放好,不防她二嫂开口留她了。

“兰花,你陪我聊一会。我整日在屋里闷的,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崔兰花自然不会拒绝,露出些许笑意道:“成,我陪你聊会儿。二嫂想聊什么?”

方氏嘴角微微一翘,说道:“我听你二哥说,好像郑家的春花定亲了?”

崔兰花道:“嗯,定下了。”

方氏别有用心地冒出一句道:“说起来。。。。。。春花比你大了没几个月吧。她的亲事定下了,可你这边。。。。。。”

崔兰花当即变了变脸,耳根子悄悄红了。好在她也知道秦雨的事情不能乱说,对方氏回道:“爹娘他们自有主张,再说我年纪也不是很大。”

方氏摆出一副诚恳的模样,劝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姑娘家,一拖二拖,很容易年纪就被拖大了。再说了,定亲不是简单的事情,就算定了也还能反悔呢。要是真遇上个不好的,吃亏的还是我们女人。所以说,趁早定下来的好,就算后悔了也可以早点退,不会太耽搁时日。郑家春花不就是个例子吗?”

崔兰花嘴唇翕动了几下,没有说话。春花的事。。。。。。她其实有听到过一些闲话,有说郑家做人不厚道的,也有说姚家人不厚道的,两家从五岁起就定下的亲事,怎么说悔就悔了呢。

但不知为何,她心中隐隐有种感觉,提出退婚的应该是郑家。想起前面在春花屋里看到的各种首饰绢花,她好像也有点明白了。

方氏只当自己这位小姑子害羞,继续说道:“二嫂是过来人,知道找人家应该找那种门当户对,知根知底的。对了,还要离家近一些,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离乡人贱。你说我的话有没有道理?”

崔兰花点头道:“二嫂说的是。我也不愿离爹娘他们太远,离得近了,我尽孝也方便一些。”

方氏一拍掌道:“可不是吗?你看看我,娘家翻过一座山头的距离,有个什么事,他们来看我多容易!”

顿了一下,她用很温柔的声音道:“兰花,其实啊,要是你能嫁到有亲的人家,亲上加亲,不但不用担心以后的日子会过不好,还能经常回娘家走动,两全其美,多好!”

崔兰花腼腆地笑了笑,说道:“有爹娘考虑呢。”

方氏听了她的话,略微有点失望,但很快又笑了,似是不经意地道:“说起我娘家,你还不知道吧。我那弟弟,如今可是一品轩的伙计了。上次听我娘说,他因为踏实肯干,月钱又涨了。我听了真是高兴。现下我只担心他光顾着办好差事,连自己的人生大事都给忘了。唉!都是操不完的心呐!”

崔兰花早已经忘了方力这个人了,但既然方氏提起了,她也少不得接上一句:“我替二嫂高兴,那边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方氏精神一振,还想开口,崔庆森却进屋来了。

第45章归来

自觉好事被打断,方氏气鼓鼓地瞪了眼丈夫:“你这突然来一下,差点没被你吓死!”

崔庆森感到很无辜,说道:“我就推了推门,没干别的啊。”

崔兰花趁机站了起来,笑道:“二哥来了,那我先出去忙了。”

崔庆森道:“不忙。先听我说一件事,刚在外面遇上村长叔,他已经收到了书信,大约明日三弟他们就可以到家了。”

方氏垂着眼皮,明显不在意,而崔兰花却很高兴:“是吗?三哥出去这么些日子了,是该回家来了。二哥,等爹娘一回来,我和他们说去。”

“好好好。”崔庆森打趣道:“当我不知道你那小心思呢!”

跟哥哥说话,崔兰花明显自在多了,跺脚道:“我有什么小心思,还不是和二哥你想的一样,让爹娘高兴高兴呗!”

徐书怡和崔长河回到家,时间大约申时末了。

听女儿说起心爱的小儿子即将归家,崔长河笑逐颜开:“你从哪里听来的?”

崔兰花道:“二哥遇到村长叔了,许是元玮哥写来的书信。”

崔长河又问:“那书信上还说了什么?”

徐书怡插嘴道:“看把你急的,想知道仔细些,还不如晚饭后直接去趟村长家里。”

崔长河呵呵笑道:“说的也是,说的也是。”

饭毕,他果真往村长家去了。

而徐书怡这边呢,因为觉得比较累,洗漱一番后便早早睡下了。等崔长河从外头回来,只见到了自家媳妇那张熟睡的面孔。

得,满肚子的话只能放到明天再去说。

徐书怡一夜好梦,她醒来时见崔长河还睡着,于是放轻了动作准备从男人的身上爬过去。

不承想,冬日屋里的亮光微弱,她一个没看仔细,人就压在了崔长河的身上。

这下,崔长河自是惊醒了,睡眼朦胧地开口道:“他娘,你醒了啊?”

徐书怡干笑两声道:“是,是啊,不好意思吵醒你了。那个。。。。。。你继续睡,我先下床。”

令她没料到的是,崔长河醒来之后反应也很快,一把拉住她的胳膊道:“你当心别摔下去,还是我先起吧。”

徐书怡没防备,人又倒在了崔长河身上,这一回,却是两个人的脸也碰到了。

男性的气息扑面而来,徐书怡犹如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急切地往后一仰,脚磕在了另一边的床栏上,发出了一记不大不小的响声。

“他娘,没事吧?”传来崔长河焦急的声音。

徐书怡龇牙咧嘴地道:“没事,起吧。”幸好光线暗没被看出来,好丢脸哦!

崔长河忍不住怪道:“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冒冒失失的?”

徐书怡脸孔发烫,没有反驳回去,只是轻轻地道:“我知道了,下次会注意。”

崔长河坐起来,边穿衣服边说起了昨天打听来的事情:“问过村长了,算算日子,三郎回来就在这两天。”

听到话题变了,徐书怡呼出一口气,赶紧接上去道:“信里面还说了什么?”

崔长河笑道:“说三个孩子在锦堂书院结交了一些学子,相互讨教学问,似乎受益很多。”

徐书怡听了,满意地道:“那就好。村长家的元玮可是个有见识的,三郎跟着他,出不了错。”

崔长河显然对崔元玮这个族侄很有好感,闻言赞同道:“我看明年元玮侄儿肯定能考中秀才,至于三郎。。。。。。”他话锋一转,叹道:“希望他能争口气吧!但明年总归是他的第一次,没有什么经验,我心里也实在没底。”

徐书怡皱了皱眉,的确,考秀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说学问,崔元玮肯定比三郎好,但他今年的院试没过,那要是换了初次下场的三郎,这结果。。。。。。还真的有可能不大好。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有时考试也不是仅凭学识,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在。要是运气来了,说不准三郎就考中了呢。

怀抱着这样的希望,徐书怡的眼睛里流露出几分光彩:“希望此次游学真的如信上所说,对三个人很有助益吧。”

夫妻俩口中的三郎崔庆和是在正午时分到的家,崔家人刚刚吃好午饭,就见到了他风尘仆仆赶到的身影。大家俱是又惊又喜,上去便把人给围住了。

到底是当娘的细心,徐书怡用手拨开正关心询问的几个男人,然后对崔庆和道:“三郎,吃过了没?锅里还有饭。”

崔庆和咧嘴笑道:“娘,我路上吃了一点,但没吃饱,一直惦记着娘做的饭菜呢。”

徐书怡看着这个变黑变瘦的儿子,心里忽然一下就变得软软的,迭声应道:“行,行,娘这就给你端去。”

待崔庆和吃饱喝足,这才把先前家人问的问题给解答了:“此番出去游学,确实涨了不少见识。特别是那锦堂书院,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实是我辈读书人的向往之地。元玮族兄带着我们参加了几场文会不说,半个月之前我们还见到了大名鼎鼎的东亭先生。先生学识渊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虽在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