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随身带着番茄园 >

第319部分

随身带着番茄园-第319部分

小说: 随身带着番茄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晨东来到三利市。对起草三利市各项独立自主的法律法规提供自己的意见,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不管怎样,三利市已经变成了一个和平发展的地方,这将是最好的时期。

这次,唐晨东可以放心大胆的发展这边的经济了,不会再有随时会被缅国的飞机轰炸的担忧。

很快,三利市政厅的牌子也变了。

唐晨东并没有只用华夏文标识,而是加了缅国文。以示缅国宗主国地位。

而三利市市政厅的名字也改为缅国三利特别市市政厅。

这一最重要的名称确立下来之后,唐晨东就开始对整个三利市的辖区进行重新规划。毕竟三利市地方也不算小。

跟北隅县那么大一个地方,在欧洲都可以成为一个国家了。

反正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唐晨东把三利市重新划分为三个县一个市辖区。三个县就是三利市最主要的三个定居点。一个市当然就是三利市。

每个县下面按照地域条件分成若干个镇,镇下面有村。

毕竟相对于华夏国来说,三利市这边一个村不过几十人口,所以,生产小组就没有必要出现了。

划分了这些基层组织之后,就是开始选举或者推举产生各级政府。

以前郑长辉统治的时期,根本不可能有政府职能这样的词出现,所以,唐晨东要做的这些都必须是从无到有。

所以,唐晨东利用市财政修小学,修中学,并且挑选适龄儿童到华夏国内地去各级学校学习。

因为毕竟是缅国自己内部事务,所以,三利市的成立实际上并不需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而在缅国内部获得合法地位之后,唐晨东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法的。

至于华夏国这边接不接收这些学生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在华夏国这边,谁不认识唐晨东。不说别的,唐晨东的古井村就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学校,他要接受这些学生,谁也不可能拦着。

事实上,唐晨东还真的是让三利市这边的孩子到古井村去留学来着,毕竟同种同源,语言也相近,学习起来并没有多少难度。

唐晨东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些有教学能力的教师,这样才能完成整个三利市的脱盲工作。

但这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做到的了,需要的是时间。

但唐晨东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修路。

市政厅提出振兴三利市的第一个口号就是村村通。不管怎样,唐晨东要把水泥路修通到三利市的每个村。

当然,在这之前,他还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把那些零星分得很开的居民搬迁到一起来。

毕竟之前这些农户家里的房子风一吹就倒,而且不过一些竹子和茅草,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市政厅承诺在未来数年之内,让所有人都能住上砖瓦房或者能有能力自建砖瓦房。

这个蓝图更加得到了市民们的拥护。

这一方案实施的最直接反应就是一些单帮和周边缅国的人偷偷的翻山越岭来到这边。

好在,在这之前,唐晨东已经对三利市整个辖区的人口做了精确的统计。所以,对于这些非法进入的人,唐晨东采取的是一种高调要遣返的姿态。

但事实上,他知道未来三利市要发展,需要的正是这更多的人口。不管这些人口有多少是毫无素质的人。

但他在姿态上还是要摆好,三利市不欢迎非法入境者。

唐晨东开始从内地购买铁丝网,准备在三利市全境搭建,让这些非法入境者按合法的手续进入,这样,他或许还能吸引一些高技术高能力的人才,而不是想在这边混更好福利的庸人。

第六四八章贵商银行

对唐晨东来说,一方面,他的钱太多了,主要是现金流太充沛。公司的账户还有他私人的账户上连米币和华夏币加起来十数亿了都。这些钱,他已经开始找不到用的地方了。放在这里吃利息又少得可怜。

一方面,他的钱又实在太少,要上马大项目根本不够。比如,他很想在北隅县投资修一个支线机场,在三利市也修一个机场,但就算只是最简单的机场也得数十亿。

他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

而且,说起来,他认识的几个贵云省的富豪,现金流并不比他更充沛。他要去借都借不到这么多。

在这几天,在这之前,唐晨东早就已经萌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办银行。

银行业可是目前华夏国内最赚钱的行业,比房地产还赚钱。

唐晨东的番茄园毕竟太过异数。有两个方面他一直无法顺利解决,一就是对于空间泉水的浇灌,必须他自己亲力亲为,没法改变这个现状。几百亩或许还好,可如今有数万亩的番茄园了,虽然他不用每天浇灌,但一轮轮下来,也够他受的。

虽然有一整天运行良好的微灌系统,但事实上,这一段时间,这些微灌系统也是经常出些问题。

还有就是番茄的采收。

这一点不需要他亲力亲为,但却需要大量的人力。每天都需要采收,每天都有数万亩的番茄需要采收。没有几千人的队伍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而番茄的采收又不能使用机械化。

所以,对于扩大番茄产能。他现在是持越来越谨慎的态度,在没有更加合理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他不得不如此谨慎。

那么,他的钱就必须投入到另外一个更加赚钱的领域。用以寻找到一个非常合理的利润增长点。

所以,前段时间,唐晨东就已经让张晴和王琳负责,研究成立商业银行的可行性报告。

但要依着正规的渠道和技术手段,没个一年两年的,连申请都回复不回来。

好在,唐晨东是唐晨东。

他直接带着申请书去到盛京。找到周黎民。找他帮忙介绍认识了银监会主席。而这会儿的银监会主席又是前一号得意门生,再说,凭着唐晨东现目前在华夏国的影响力,这事完全就特事特办了。

唐晨东现在在整个华夏国是谜一样的人物。很多人都以能和唐晨东攀上关系为荣呢。

所以。没出两个月。唐晨东的晨东集团就拿到了成立商业银行的牌照。

这让唐晨东非常的喜出望外。

当然,以他晨东集团现目前的实力,一家办银行可能有些困难。但商场需要的是人脉。有的时候一声召唤,需要的就来了。

唐晨东挨个在贵云省做那些富豪的工作,杨惠,韩毅,韩美诗,唐爽,世博集团的刘浩,甚至唐晨东还找到了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华夏人保。

笼笼统统的找到了十五家企业和个人。

唐晨东出资十五亿元,占股百分之十,其他人分别出不同的股份,总注册资本150亿元的贵商银行宣布成立。

这对银行和金融系统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在贵商银行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各地记者云集。

作为贵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唐晨东非常高调地宣布,贵商银行将布局全国,未来也会走向国外。

唐晨东心里想自己所说的国外,暂时指的其实是三利市。

现目前三利市没有一家银行,也没有任何银行的营业网点,他的贵商银行一定要抢得先机。

再说,三利市根本来说就是他自己的产业,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很快的,贵商银行就已经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租买房产,招手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

当然,最重要的是,唐晨东花大价钱从一家银行里挖来了一个业界非常出名的精英马蔚出任贵商银行总行行长兼ceo。

唐晨东这个董事局主席对金融和银行业务这边熟悉的不多,只能退居幕后。再说,他现在掌控的公司也太多了一些。

赚钱只是他生活中并不起眼的那一部分。他生活中的更多中心应该是在修炼和陪自己家人这一边。

好在,不管是晨东集团还是古井集团还是古井村,他都有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在做着行之有效的工作。不需要他太过操心。

随着贵商银行宣布成立,唐晨东在董事局会议的时候本来是想把总部放在北隅县什么放在古井村,但考虑到毕竟那是一个小地方,所以,贵商银行总部还是放在了宁云市。

但贵商银行第一家营业网点得开在古井村。

就算这个网店可能不怎么能赚钱,也必须要这样做。

所以,即将竣工的晨东大厦一楼就已经留下了一块店面给未来的贵商银行。

毕竟给网店装修这样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得了的。

所以,在唐晨东的号召下,全部股东都把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业务都转移到了贵商银行。

很快,在战火后重建的三利市也迎来了贵商银行三利市分行。

虽然只有十数万人,而且大多数穷得叮当响,但唐晨东还是在三利市几个县级单位驻地开设了分处理处。

毕竟这边同宗同源,语言和生活习惯一致,而且这边也通用华夏币,在这边开设银行简直一点问题都没有。就跟在国内开一个分店一模一样。

唐晨东主导的三利市各项建设指标中,就把三利市的官方语言设定为华夏语,当然,为了考虑一下宗主国缅国的情绪,缅语也作为官方语言备列。

但无可否认,不管是电台,电视台还是报纸还是居民日常交流,华夏语始终是第一语言。

唐晨东也知道,在军事上缅国没有取得任何好处,或许会在文化上进行渗透侵略,所以,他未雨绸缪。绝对不会让缅国文化在三利市占据主导地位的。

不然他的心血不就白费了么。

在国内,贵商银行有许多成熟的竞争者,但在三利市,唐晨东暂时没有竞争者。不管怎样,他确保在三利市具有垄断地位短期内不变。

不过,这几个月,三利市的对外招商成绩并不明显。

谁都知道这是一块刚刚经历鏖战的地方,加上人烟稀少,物产不丰富,交通堵塞,最主要的依然在大家的印象中这里是一块不毛之地,根本没多少人愿意到这边来投资。

除了唐晨东,他还能不热爱自己的孩子么。

好在,唐晨东知道,三利市要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他聘请的贵云省黄金总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勘察,早就把一份报告摆在了他面前。

三利市有一处价值百亿以上的铜矿,有一处数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还有几处规模较小一些的金矿。

至于传统的玉石,这边的资源已经相对枯竭。但依然还是能够产生一些价值的。

而三利市这边有一条落差很大的大河和几条同样落差很大的小河。水能资源非常丰富。这些都是未来三利市发展的资本。

除了远离各国的主要经济源,三利市多的是发展的潜能。

当然,这些报告现目前只有唐晨东一个人知道,他要赚钱,何必让别人来分一杯羹呢。

而唐晨东的到来肯定不会只是生产原料了,他可以开采铜矿,但绝对不会只是卖铜,他要在这边搞相关产业。

他的目标是把三利市建设成小洪空(hk)。

第六四九章卷烟厂

唐晨东在和缅国开站之初就已经给三利市设计了一条发展的路,那就是种植卷烟的烟叶。

这里经过沈国真老先生和他的团队的土质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的分析,非常适合种植高品质烟叶。

本来这里也已经实践检验了大烟的品质就非常的高。

所以,战事开始之前,唐晨东就已经让周冰号召全体三利市的农民开荒种烟,他负责回收。

不过进过战争,许多烟叶种植园被破坏。好在,战争的胜利给了农民们很大的信心,大家又投入到烟叶的种植中去。

唐晨东从国内请来数位这方面的农业专家给大家做培训。

战争一结束,唐晨东就联系到了彩云省和贵云省两家龙头卷烟厂,通过三利市商业厅准备在三利市投资修建一个卷烟厂,并新开发一个卷烟品牌。而品牌名字就以三利市卷烟厂所在的地方的地名为名。

龙祥。

这是一个很华夏的名字。

可见三利市简直就是华夏的一个城市一般无二了。

三利市郊区有一个镇叫龙祥镇,这个地方靠近一条不大的河流,地势比较平缓,非常有利于办厂。

这个卷烟厂或者说正规的名字叫做龙祥烟草集团公司投资一个亿,有三条生产线,年产香烟十万箱。

当然,这只是初期规划,如果本地烟叶不够消化,反正彩云省因为烟叶种植面积过大。种植户利润太低,这边正好也可以吸收一部分。

对公司来说,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市场定位问题。

当然,最主要的市场其实还是华夏国内市场,因为和缅国政府非常交恶,唐晨东并不寄希望于缅国市场,再说,缅国市场毕竟太小。

不过,唐晨东当初极力主张在三利市办厂,而不是在彩云省或者贵云省。这样一来。在这边生产的香烟,对国内来说,那可是进口产品了。

关税那是非常高的,而且管控非常严格。

加上香烟有非常大的地域保护主义。唐晨东不知道这个市场会不会很容易就打开。好在。在贵云省和彩云省以及周边几个省。贵云烟草集团和彩云烟草公司的品牌是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