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守拙归田园 >

第2部分

守拙归田园-第2部分

小说: 守拙归田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下聘

肖月心里想着不嫁人,但是现实终归是现实,晚上肖老爹回家就带回了肖月最不想听得消息。

当晚一家人吃完了晚饭坐在堂屋里,肖老爹眼含慈爱的看着肖月问:“月儿,身体好点了吗?”

“爹,我好了。”

“嗯,好了就行”肖老爹转过头又对着郑氏说,“明天去割点肉回来给月儿补补,都瘦了。”郑氏点点头应了。

肖老爹沉默了好一会儿对着肖月说:“月儿,我今天遇到昌发了,他说过几天就请媒婆上门提亲。”

“嗯,咱家月儿也出孝了,找个黄道吉日让他们成亲吧!”郑氏虽然今天还说到此事,但真的遇到了还是有点反应不过来半晌才慢慢地开口。

肖老爹看了看肖月,对着郑氏说:“那孩子也不容易,家里没人管只顾着让他上山打猎赚钱,他前两天上山打了只大虫卖了点钱,想着咱家月儿也出孝了,就想着把亲事给办了。”

“嗯,也是,没人张罗了不就得自己费心了,而且我看他应该是想他跟月儿的年纪都到了,正好手头有点钱就想着把亲事办了。那孩子可怜平时也没人照顾着他,我都看见过好几次他自己在那河边洗衣服,破了也没人给补,缺个女人理家。不过我们月儿嫁过去可就受苦了,他那个娘真是没法说,还偏心偏到胳肢窝了。”

肖老爹抽了口旱烟,皱着眉头说:“别这样说,过日子男人好才是重要的,反正我看那个家迟早是要分的,昌发那孩子我看着长大了,又有打猎的本事,将来日子不会差到哪里去的,你看看他回来的这一年的时间,杨家的生活跟以前比真是好了不少。”

“也是,勤快点总饿不死人的。”郑氏转过头对着肖月说,“月儿,你也准备准备,等媒人上门之后就定日子成亲啊!”

肖月点了点头,她向来都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在这古代婚事向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总不能跟被人说她要婚姻自由吧,没准那样她就得被当成精妖附身,在这愚昧的年代是会被烧死的也说不定,所以她打算做一个本分老实的小女子,不出什么风头。

隔了几天之后杨家请的媒人带着聘礼上门来了,一路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同来的还有杨昌发的大伯娘。

杨昌发的大伯娘是一个很利索的人,当年杨爷爷带着杨昌发出去住的时候他大伯娘就阻止过,但是杨爷爷怕时间长了会产生矛盾硬是搬了出去,但这大伯娘还是时常过去给这爷孙两个洗洗衣服,补一下破衣服什么的。

在肖月看来杨爷爷很是明白事情,如果当初不搬出去住在一起,时间长了人的心里难免产生怨气,这年头谁家也不富裕有养别人家孩子的那点东西,还不如让自家孩子吃得饱点,毕竟杨昌发的爹娘还在世。

更何况杨昌发的大伯娘跟杨昌发的娘一直合不来,时间长了难免她不会迁怒于杨昌发。

抬着聘礼的队伍来到离肖家不远的地方点燃了鞭炮,听到鞭炮声肖春也赶紧在肖家的门口点了鞭炮,村里的习俗就是男方抬着聘礼在离女方家不远的地方点燃鞭炮通知女方家,女方家再点燃鞭炮表示欢迎。

聘礼抬到了肖家的院子里,村里的人都跟着来看热闹,杨昌发家请的媒婆是一直给这周围村子说媒的马媒婆,媒人那张嘴真是利索的很,好听的话就跟豆子一样往外蹦。

刚一进门就对着肖老爹和郑氏说:“大兄弟,妹子,我来给你们报喜了,你们看那树上的喜鹊都在叫了。”

郑氏今天也换了一身新衣服,整个人喜气洋洋地,听到马媒婆这么说她马上抓了一把糖给马媒婆说:“给,你也沾沾喜气。”

马媒婆接过糖剥开一个喂进嘴里,故意使劲吸吸说:“哎呀,甜得很啊!”惹得周围来看热闹的人都哈哈笑了起来。

郑氏就拿出了一盘子的糖发给村里来看热闹的人,小孩子们最是高兴都围在郑氏的周围。

郑氏把糖发完之后就带着肖月出来了,这些聘礼也是要给新娘过眼的,肖月今天穿着一身粉红的新衣服,梳着精致的发髻带着嫩黄色的绢花,整个人粉嫩嫩的,满身洋溢着少女美好的青春气息。

肖月一出来马媒婆就开始夸了,“啧啧。瞧瞧这闺女,长得跟花一样。昌发那小子真是走运,这样的姑娘真是跟画里面的一样,就是天上的仙子怕也就是这个样子。”

肖月听着马媒婆的话真是鸡皮疙瘩都起来,瞧瞧这夸人的本领,不知道的还以为肖月真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但肖月从铜镜中看过,这张脸也就是一般的普通女孩顶多算得上清秀而已。

杨大伯娘看着肖月也很是满意,稳重大方也很能干,侄子娶了这样的媳妇也算是不差,听到马媒婆的话她更是笑得开怀,这肖家的丫头长得不说是多么美,但也是五官端正,接过了马媒婆的话头说:“没错,这丫头是俊。”说完从袖子中掏出了聘礼的单子交给了郑氏。

郑氏接过聘礼单子仔细地看了起来,杨大伯娘则是招呼抬聘礼的人将聘礼都打开,杨昌发的聘礼在这个村子里算是好的了,有两对鸡,五斤猪肉,两条鱼,茶叶、四色果、四色糖各两包,藏蓝、天青、粉红、淡紫四种颜色的布各一匹,还有一对银簪子,最后就是聘礼六两。

在临水村一般家境都聘礼是三两,家境好点的是六两,条件极好的人家也会再多点,但那样的人家毕竟少。

杨昌发的聘礼在临水村不算是最好的却也是拔尖的,郑氏跟肖老爹对聘礼都很满意,他们不是在乎金钱的人,但是聘礼对于一个出嫁的女孩来说却是重要的,聘礼越重说明婆家越是看重新娘。

虽然他们明白这聘礼是杨昌发一个人准备的,不过这也正好说明杨昌发对自家闺女的心意,他们也就可以稍微放心了。

聘礼过完眼就是交换婚书了,婚书是男方准备好的,杨昌发不会写字找了杨秀才帮忙。

肖月的婚书是自己弟弟肖夏写的,按过手印双方交换了婚书,杨大伯娘一早就请人算过日子了,成亲的日子就订在了半个月之后。

下完聘礼,马媒婆跟周围看热闹的人都散去了,杨大伯娘没有走,她把杨昌发衣服鞋袜的尺寸告诉了肖月,按照村里的习俗,新娘要做新衣服和鞋袜给新郎。

肖月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杨大伯娘就起身回去了,郑氏让肖月送送她。

第四章 成亲(上)

到了门口的时候,杨大伯娘把一个红布包着的东西递给了肖月,悄悄地说:“这是昌发托我给你的。”

杨大伯娘满眼笑的看着肖月,肖月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赶紧把东西收好,杨大伯娘笑着走了。

回到屋子里,肖月打开红布一看,里面是一个金步摇,蝴蝶造型坠着金流苏,很是好看。

肖月不由自主地走到了镜子前将步摇插在了头上,镜中的女子唇红齿白,满脸春光,脸颊微红,头上的步摇轻摇慢晃。

肖月的目光顺着窗子看向天空,嫁给他应该是不错的。

下聘之后家里就开始为肖月准备嫁妆了,以前肖老爹和郑氏都只是准备好了木料,布什么的,现在就得做成家具和衣服、被子等嫁妆了。

临水村的人住的都是炕所以床是不用做的,肖父和肖春在给肖月做衣柜、靠背椅、子孙桶等家具。

郑氏带着肖星在做被子,肖月则被郑氏赶去做自己的嫁衣了,当然也要给杨昌发做衣服,还有准备送给杨家人的礼物,全家人都在忙着肖月的嫁妆。

嫁妆准备妥当的时候成亲的日子也到了,在成亲的前一天肖月嫁妆中的衣柜、靠背椅、脸盆、木桶等也送到杨家,还带了一床大红色的喜被、大红色的枕巾,同行的还有郑氏请的全福人。

这全福人必须是父母双全、公婆健在、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妇人,以求可以把好运气传给新人。这铺床除了要扫床、铺喜被、铺鸳鸯枕,还有就是撒帐,就是把花生、桂圆、枣等寓意早生贵子的干过撒在床上。

成亲当日,一大早天还没亮郑氏就把肖月喊了起来,然后烧了一大锅水赶着肖月去泡澡,虽说村里的人不讲究泡花瓣澡,但这新娘子只这一回还是要讲究的。

在前一天时候肖星就去山上给自己的姐姐摘了很多的花瓣,肖月泡在澡桶里鼻子充满花香味,通体舒畅。

泡完澡出来就听到外面已经有很多的人了,应该是来添妆的,村里的添妆大都是送一块布料或者自己做的枕巾、鞋垫之类的,肖月不用管这些,郑氏在外面招呼着前来添妆的人。

来添妆的妇女都三三两两说笑的来到了,郑氏忙拿出糖果发给大家,这些前来添妆的人这会儿已经去看肖月的嫁妆了,虽然大件的已经搬走了,但是大家还是热烈地讨论着肖月的嫁妆被子有几床,上面的花样好不好看等。

不一会儿全福人也到了,她是来给肖月开脸和梳头的。开脸的时候她拿着跟红色的线,把肖月脸上的汗毛绞去,边开脸还边唱开脸歌:“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产娇男,一边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

开完脸就是上妆,擦一层粉,嘴唇涂红,肖月基本还是可以接受,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一说话粉就往下掉。

接着就是梳头,全福人拿着把新梳子边梳边说:“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之后又给肖月绾好了发髻,插上了簪子,换上嫁衣,这样肖月已经打扮好了。

村里的妇人们也都进来看新娘了,肖月这个时候不用说话,自有全福人来招呼,村里的人一看新娘子就笑着讨论了起来,“呦,肖家丫头还真是俊。”

“没错没错,昌发小子有眼光。”

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拍着手蹦蹦跳跳地喊着,“新娘子,新娘子。。。。。。”

大家正在说笑着的时候响起鞭炮声,这是新郎来了,屋子里的人都出去看热闹了,肖月就安安静静地坐在炕边,当然全福人会留下陪她。

按照这边的习俗新娘家要准备喜面,面条是玉米面掺白面做成的,擀好之后切成细细的面条。昨天就已经准备好面条了,今天只要烧开了水把面条煮熟就行。

白菜萝卜豆腐炒了,面条煮熟浇上汤舀上菜,再舀上点肉,招呼这来迎亲的众人和邻里吃喜面沾沾喜气。

摆上桌子,中间放着两盘炒的菜,每个人手中端着碗喜面,满院子都是“哧溜哧溜”吸面条的声音,众人吃着笑着好不热闹。

吃过喜面,马媒婆扶着肖月出来了,肖老爹和郑氏坐在堂屋里,新人叩首拜别父母。

虽然跟肖家众人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却给了肖月很多的爱和温暖,此时要离开了肖月的心中也是很不舍得的。

郑氏流着泪,肖老爹的眼睛也红了,女儿就要出嫁了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拜别父母后再把剩下的一部分嫁妆放到牛车上,除了已经送到杨家的嫁妆,剩下的就是些小物件,一口装着2条被子和几身衣服的箱子,还有妆奁、铜镜、梳子等,做女红的针线笸箩,还有就是聘礼中的那四匹布,给肖月做衣服的布郑氏另外买了,这些布她就让女儿带走。

原本肖月想给弟弟妹妹做衣服也被郑氏给拦住了,杨家没有分家什么东西都是公中的,杨昌发又不受父母喜爱,肯定没有多少东西,现在这东西女儿带过去就是嫁妆,婆家的人是不能动的。

这些东西放在牛车的后面,前面的位置是要留给肖月这个新娘的,吃过喜面,放好嫁妆,已经快要中午了,这时就要接新娘走了。

本来应该是兄弟背着出门的,但肖月的弟弟还小就只能是媒婆背着出门,肖月的盖头挡住了视线,她趴在马媒婆的背上出了门。在她出门后,肖老爹默默的抹把脸在门口点燃了鞭炮送嫁,爹娘不过去,兄弟是要去送嫁的,这个时候人们大多重男轻女,所以送嫁不能有未及笄的女孩,只有男孩可以去,这样祈求新娘子可以多生男娃。

肖家在村子的中间,杨家在村尾,不一会牛车就到了杨家。一双粗糙的大手伸了过来,肖月微楞了一下神然后将自己的手递了过去,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断,热闹的唢呐声还有小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声音让这个小山村都沾惹了喜气。

第五章 成亲(下)

跨火盆,拜堂之后,肖月就被送进了新房中,一群人紧跟着过来看新郎掀盖头,红盖头取掉,肖月抬头看到了杨昌发,一个高大壮实的糙汉子,肌肉发达,皮肤黑黑的,傻笑的看着肖月。

村里的小伙子们都开始打趣,“昌发哥,新娘子真漂亮呀!”

“就是,你看昌发哥都看愣了。”

“昌发,还等什么呀,亲一个。”

“就是就是,昌发哥别害羞。”

听着众人的话肖月的脸更红了,马媒婆指着桌上的酒说:“行了,赶紧喝交杯酒,昌发,愣着干什么,赶紧给你媳妇拿酒呀!这新娘漂亮你也不能一直盯着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