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电子重生 >

第218部分

电子重生-第218部分

小说: 电子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这个人对他的吸引力。反而大了起来。

数控机床和他预期的发展方向不符,给谁发展不是发展?如果这个山诺真的有成事的能力。其实合作倒也未尝不可。

“我知道了,你帮我联系他一下。”周硕点了点头。看向王启年说道:“我和他接触一下,然后再考虑合作的事情。”

实际上山诺也没有别的地方去,他之前告别了周硕之后,开着那辆红星面包车就停在了火车站的停车场。他则在一个战友家里住了下来,王启年的调查并没有避开他,自然也就知道了他的落脚点。

在得知周硕想见自己后,山诺根本没有耽搁。拿出当兵收拾内务的速度,就将自己从里到外的捯饬好了。

焕然一新的山诺二话不说,直接和王启年到了泛翰学院。要不说部队上当过兵的人,出来创业成功的多呢。一是当兵锻炼了人的意志力,增强了执行能力。想想看,一早上天不亮就能起床的人,他们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当然还有第二点,那就是当过兵的人特别团结。转业退伍到了地方上,看到当过兵的人都能叫一声“战友”,这路子无形中就宽了许多。

大学生毕业,都说同学是笔宝贵的人脉资源。但一所大学才多少人,学长、同学能遇到的概率是多少?换成“战友”那可就不一样了,哪里没有复原的人,哪里没有专业的干部?像王启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并不介意多提点山诺几句。

山诺到了泛翰学院,很快就得以见到了周硕。泛翰学院本身的运转,周硕插手的并不多。实际上,泛翰学院的体制是由网叔确定的,正常运转则是由一职高的原会计刘桂芳负责。

泛翰集团如今的规模,早就不是当初小小一职高培养出来的刘桂芳,所能够胜任财务管理一职的了。如今的泛翰集团,不仅有专业的财务总监,更有专门的审计委员会。

类似的组织,泛翰集团里还有采购委员会和人事委员会、决策委员会,经保、督查等等。整个泛翰集团,实际上已经渐渐具有了现代企业的雏形,不再是离开了周硕就晕头转向的无头苍蝇。

再次看到山诺,周硕仍然感叹于他带来的压迫感。这人正如王启年说的一样,一定是有着钢铁一般的毅力。

“能给我说说,为什么你会想要和泛翰集团合作吗?”周硕并没有多余和寒暄,直接进入了主题。

“几个原因吧。”山诺好像在给部队首长作报告似的,条理分明的列出了几个要点:“一是泛翰集团实力雄厚,本身又有源源不断的收益、以及庞大的资产。这能保证你们有投入数控机床项目的能力,不至于产生半途而废的问题。”

周硕呵呵笑了笑,让东方恪给他倒了杯茶。看着东方恪平静的脸上,微微撇了撇嘴,显然是觉得山诺这个马屁拍的水平不怎么样。

什么保证投入力度,还不是赵襄第一机床厂本身拿不出什么钱来。指望空手套白狼的,不然会担心肥羊不够肥了。

周硕微微摇了摇头,东方恪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是在替他行使职责。当他不在绣城的时候,需要周硕同意的项目,都是由他代为授权的。要说起来,他这个秘书更类似于明朝的内阁大学生,甚至是太子监国。只不过当今世界科技先进,可以做到早请示晚汇报,事事都有据可查而已。

让他仍然再给自己端茶倒水,说实话确实是有些委屈了,不是对待人才的态度。如果有机会的话,周硕决定把他放下去看看。负责一两个项目,然后独当一面,或许最后他能够替代牛星的位置。

说实话,牛星这杆大旗,过几年他是打算放龙归海的。泛翰集团的庙太小,肯定不是他栖身的地方。与其有一天发生不忍言的事情,不如大家留几分香火情。

思维信马由缰了一下,周硕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掩饰自己的走神。就听对面山诺继续说道。

“第二点,我觉得泛翰集团是国内目前唯一有能力、有心气去搞数控机床的企业。我知道周院长你连微软的股份都有,肯定能搞数控操作系统。同时你还有家单晶硅厂,又能跟工程院院士合作搞微电子中心,数控芯片设计肯定也没问题。但是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在国内除了国家根本没有。但想协调这么大项目,肯定落不到我们赵襄市第一机床厂头上来。”

山诺偷眼看来周硕一眼,见他对这段话没有什么疑义,心下才松了一口气。泛翰集团是周硕的私产,微软的股份、微电子中心这些,他并不知道周硕心中是否会在意别人的刺探。毕竟能够知道的这么深,他肯定是要经过调查的。

“第三,从泛翰集团在和丰田的合作上、在单晶硅厂的开拓上,都能看到你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如今的中国,有这种胆魄、并且愿意这么做的人太少了。甚至我不知道除了周院长,还有哪家公司会在科研上做这么大的投入。”

山诺见周硕有些意动,一鼓作气的总结道:“市场这个东西,咱们不去占领,那就一定会有外国人来占领。数控机床不能从基础做起一点点赶上去,技术难关不去攻克,单纯靠买就是永远都给别人打工、永远都落后!”

他狠狠的挥了挥拳头,仿佛在发泄自己的激愤:“机床这个东西,是工业生产里最基础的设备。如果被外国人占领了市场,我们国家的工业拿什么来挺直了腰板?”

周硕细细的在山诺脸上搜寻着,仿佛在观察他是否真的如他表现的一样忧国忧民。直到把山诺看的有些毛了,他这才满意的收回了目光,俯身问道。

“山厂长,你听说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吗?”

第三百一十四章妥协

电子制造业并不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其本身即是人类科学技术的结晶,同样也是人类制造业的王冠。

王冠的意思,就是说首先得有一个王国。不仅有国王,还得有大臣、军队和臣民。这样一个体系,才能支撑起一座王冠。

放到电子制造业上来说,光刻机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但它是从何而来的呢?追朔而去,它的基础也仍然是机械制造业。光刻机的镜头,是需要高精度光学磨床的。即使大量的使用了先进的设备,但其制造过程仍然需要极其专业的手工能力。

甚至可以说,任何一片光学镜头,其生产过程都可以被称之为是一种艺术。其要求,绝不比能够用画技媲美相机的艺术家,来的更简单。

单纯技术高超的艺术家,也许一个国家总能挑出成百上千甚至更多个。但是能够生产光刻机镜头的研磨工程师,满日本也挑不出一百个。

从供应镜头粗坯的晶体玻璃工厂,出产的镜头精度就已经达到了1微米级别。其使用的精消磨机,便已经是机械加工业的高级产品。为了制造出镜头的高精度曲率,多轴加工是必不可少的科技树节点。

虽然其具体的运行过程,和五轴加工中心并不相投。但其基础原理,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没有数控机床的时代里,人们就要通过测量、对准、加工再测量这样的过程,小心翼翼的在粗坯上继续进行加工。微米、亚微米级别光刻机的镜头,加工精度就已经是纳米级别的水平。而二十年后。分辨率达到几十纳米级别的光刻机镜头,其加工精度甚至严格到几纳米、甚至是纳米以下。

如果不能大量的使用数控技术。其加工效率将是极为不可接受的。而光学工业的一切成果,终究还是根植于顶级机械工业基础之上。

不仅要求机械工业提供精度更高的磨床。更要求机械工业提供效率更高的数控产品。

不然结果就是魔都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一样,号称世界第四个掌握光刻机技术的厂家。但从原料到设备全部都是进口,看似和阿斯麦运行机制差不多。但阿斯麦人家是欧盟和美帝的亲儿子,各种先进设备和材料敞开了供应,当然可以安心的做技术开发和组装商。

可中国作为瓦森纳协定的主要被封锁国,又有什么资格去依赖国外供应先进的机械设备?

所以才有中国的电子产业发展,离不开整体产业升级的说法。中国若不能从整体上超越美国、日本、欧盟,那任何先进的技术都可以说终归是昙花一现。

所以从周硕的角度来说,数控机床或者不搞。要搞就应该冲着最先进的去。

但山诺可就不一样了,他的目的很简单,只要能把赵襄市第一机床厂救活就行了。五轴加工中心这种东西,想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

以他那点家底,恐怕连根毛都摸不到,就要打了水漂。

“周院长的意思,是要开发这个五轴加工中心?”山诺脑袋晃得如同拨浪鼓一般,拒绝道:“这不可能,国内就没有做这个基础。机械加工设备。还是要循序渐进的好。要我说,先做普通的低端数控机床。占领了市场之后,五年之内能进军中端市场,就已经是非常快速的进程了。”

五年啊。现在已经是1995年的11月份了。周硕算了一下,至少到二十一世纪的这段时间里,应该还是有可能凭借自己掌握的技术。维持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的。按照现在的优势消耗速度,到两千年他希望至少能够成为和微软鼎足并立的大型跨国企业。

“五年时间。中端市场的进度我是不能接受的。”周硕想了想,摇头道:“我想听听。山厂长你目前手里都有什么资源?五年后我希望起码能够占领国内的中端市场,向高端产业发展。”

“在五到十年内,具有开发国产高端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的能力。”周硕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那我的投入意义就有限了。”

他看着山诺摊了摊手说道:“我的主业是芯片制造业和计算机业,机床这种机械装备制造业离我实在是太远了。我不可能将有限的精力,分散到太多的其他领域。没有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芯片生产设备的制造始终还是得指望外国人。怎么样?山厂长有这个信心没有?”

山诺张了张嘴,他怎么可能有这个信心!在二零零五年以前,就追赶上数控机床的国际先进水平?他又不是周硕这样的穿越者,哪有这种放卫星的胆子。但显然,如果他实话实说,这件事可就一准要黄摊子了。

“我有这个信心!”能怎么办?山诺身体里的军人脾性爆发出来,大不了就是一身剐嘛,格老子的怕他个卵?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

“好!”周硕兴奋的拍了拍手,笑道:“既然如此,我们就来谈谈合作的事情吧。不知道赵襄市第一机床厂,目前是个什么情况?都有哪些资源?”

“我……”山诺老脸一红,尴尬的笑道:“我们手里的资源嘛,也就是赵襄市第一机床厂,我们厂占地七十亩,员工一千二百人。拥有固定资产五千万,目前市里正在讨论划拨一千二百万的技改资金。”

“也就是六千二百万?”周硕玩味的看着山诺,这么一点钱想要做数控机床,实在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二十年后,国内造数控机床的顶级企业,奉天机床厂可是花了两年百分之八的利润,以拉低了整个集团的盈利能力,投入十多亿才完成了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掌握。虽然1995年技术壁垒还没有那么高,需要的资金相对少很多,但仍然不是这么一点资金能够奢望的。

“也不能这么说嘛,我们厂可是二十年的老厂。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技术力量雄厚,而且拥有多款盈利能力良好的产品。”山诺搜肠刮肚的想着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几乎是狡辩道:“现在哪里还有只算工厂本身价值的了,周院长要看到我们未来强大的可成长性嘛。”

周硕被他的话说的一笑,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蜂拥而入,不管懂不懂的名字只要听起来够高大上,大家就都乐此不疲的用在自己的身上。

不过山诺的话也有点道理,确实不能把工厂单纯当做人、资金和生产资料的集合。他想了想,点头道:“那就算你们赵襄市第一机床厂的本钱是七千万好了,那么山厂长觉得要想研发一条数控机床产品线,需要投入多少呢?”

“总得要一个亿吧?”山诺不确定的说道:“料敌从宽嘛,我的意思是多少得再投入八千万。如果这笔钱周院长能出,我看可以把赵襄市第一机床厂的股份,向你出售55%。”

自1993年中国经济软着陆以来,不仅是银行银根紧缩,就连市面上也没有多说余富的活钱。山诺一次性叫出八千万的价,不可谓不是狮子大开口了。周硕听了哈哈大笑道:“山厂长,你之前还说你第一机床厂的名字和技术值钱。怎么到了我这里,就不提泛翰集团的技术投入和名气了呢?”

“这个嘛。”山诺老脸一红,胡搅蛮缠道:“咱们做的毕竟是机床项目,泛翰集团的名声在这个行业里能顶什么事儿?至于数控技术,这不是还需要研究吗?我们第一机床厂算钱的部分,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