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唐寅在异界 >

第756部分

唐寅在异界-第756部分

小说: 唐寅在异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
齐横跪在地上,心跳快的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脸上的横肉都突突直抖,他强作镇静,朗声说道:“末将无异议,谨尊王命!”
唐寅笑呵呵道:“好!你回去准备一下。”说着话,他又从桌案上拿起三张绢帛,递给齐横,说道:“这里有三处宅第,上面绘有草图和位置,你自己选一处,告知上官丞相即可。”
“末将多谢大王厚恩!”齐横急忙接过绢帛,不敢当着唐寅的面多看,双手捧着,叩首谢恩后,垂首退出书房。
等他走后,肖娜从书房的屏风后面转出来,面带微笑地来到唐寅身边,靠着他的肩膀坐下来,笑道:“齐将军似乎表现得还不错!”
唐寅淡然一笑,耸肩说道:“齐横这人颇出心计,非寻常莽夫可比。”
肖娜说道:“骑兵军团长正需要才思敏捷、反应快速的人来担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应变自如、克敌制胜。”
唐寅轻轻掐了掐她白皙又细腻的面颊,说道:“重装骑兵如何作战我并不了解,所以,我尊重你的意见。”
自己难得有在唐寅面前占得先机的时候,肖娜也很得意。她依偎在唐寅怀中,脸色红晕,一边摸着他尖削的下巴,一边低声问道:“夫君忙完杂务了吧,现在可以做正事了吗?”
唐寅怔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捏下她的鼻子,道:“又做‘正事’,你想榨干夫君啊?!”话是这么说,他猛的一翻身,已把肖娜压到身下。
翌日,唐寅果然在朝堂上当众宣布,升任齐横为中将军,并担任即将成立的第九军团军团长一职,叶堂和高宇也升至中将军,担任第九军团的副帅。
连日来,第九军团的军团长终于尘埃落定,对于大王让齐横来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颇出一些风国大臣和将领的意料,但有些人却毫不吃惊,似乎早在预料之中。
郭诀是一个,蔡圭也是其中之一。
散朝之后,蔡圭特意慢行,落在最后,和邱真并肩而行,边走还边摇头叹道:“好高明啊!”
邱真莫名其妙地看眼蔡圭,不知道他自言自语些什么,疑问道:“蔡大人在称赞何人?”
“当然是齐将军了,不,现在该叫他齐帅了。”蔡圭笑问道:“难道邱相不认为他高明吗?”
邱真那么聪明,当然明白蔡圭为何这么说了,他故意装糊涂,疑问道:“齐将军有何高明之处?”
蔡圭笑嘻嘻地说道:“早知道军团长原来这么好争取,当初我也应该找批刺客,假装行刺夫人,然后在危急时刻再来个挺身而出,救夫人于危难,说不好,过后我也做上军团长了呢!”
扑!邱真闻言,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噎到,他一把抓住蔡圭的手腕,停下脚步,向左右看了看,好在周围没有旁人。他低声警告道:“蔡大人,这等事可不能乱说。”
蔡圭收敛笑容,别有深意地看着邱真,幽幽说道:“下官有没有乱说,邱相心中想必已早有分晓,齐横只是区区一武夫罢了,打仗他在行,但此等诡计,若无旁人指点,他如何能想得出来。大王最忌惮结党营私,文武勾结,邱相身为大王的膀臂,朝堂的顶梁,不可不防,也不可不查啊!”说完话,蔡圭向邱真拱手施了一礼,快步走开了。
风人或许还能包容莫人在朝堂上占据高位,但身为宁人的蔡圭是无法容忍的,现在宁人已经低风人一头,如果再被莫人踩到头上,那让宁人情何以堪。
他有意不把话挑明,留给邱真遐想的空间,这还真让邱真的心头为之一震,蔡圭在自己面前说这些肯定没按好心,但他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看着蔡圭的背影,邱真暗暗叹口气,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并不比你死我活的战场差多少,不知有多少在战场上骁勇无敌的将帅就是死于朝堂的争斗之中。
以前风国的朝堂是清一色的风人,大家又都是跟随唐寅起家的,相互之间很熟悉,即便有分歧也不会留下心结,三言两语就能化解,可现在朝堂上多了宁人和莫人,只怕,以后的朝堂再也不会有当初的和善了。
这是比结党营私更令邱真感到难过的事。


第232章
齐横如愿以偿的当上风国骑兵军团的军团长,虽然军阶还只是中将军,但他明白,只要等到资历再深一些,战功再多一些,升到上将军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对于给他出谋划策的郭诀,齐横满心感激,甚至想把唐寅赏赐他的宅第让给郭诀。
不过郭诀当场就拒绝了,他深知结党营私是朝堂的大忌,避嫌都来不及,哪里还敢收齐横这么重的大礼。
他硬是不收,齐横则认为郭诀为人风清云淡,施恩不图回报,对他也更加信任和倚仗,但凡遇到大事小情,总是事先来找郭诀商议一下,两人的关系也越走越近。
现在齐横无疑已成为莫人在风国朝堂上的武官代表人物,而郭诀则是文官的代表人物,他二人勾搭在一起,自然成了莫人官员的翘楚。
很快,莫人的官员便纷纷依附过来,以他二人马首是瞻,也有许多欲在风国拓展仕途的莫人找上他二人,想通过他俩的关系谋个一官半职。
原本只是两个人的小圈子,但在种种因素的趋势下却急速膨胀起来,很快变成纯粹由莫人官员组成的大集团。
齐横做上军团长之后,没过几天,贝萨运送过来的第一批战马和军备抵达盐城。
接下来,齐横开始忙碌起来,又要从新兵中挑人,又要亲自征兵,还得督导将士们的训练,忙得昏天暗地,好在他身边还有叶堂和高宇两位副手,帮他分担了不少军务。
自从风莫战争结束,风国大刀阔斧地展开一系列的改革,使兵源得到充分的保障,两个多月过去,风军又变得兵强马壮,各军团的兵力补充也达到了饱和状态。
现在唯一还没有成型的就是第九兵团,那需要贝萨方面把第九军团所需的物资一批批的运送过来,风国这边急也没有用。
时间流逝飞快,转眼又过了一个月,贝萨承诺的物资相继到位,风国的第一支骑兵军团也正式宣告成立。
这是一支十万人的重装骑兵军团,除了人之外,战马、盔甲、武器皆产自贝萨,至于军团的威力如何,那只有上了战场上才能得到印证。
骑兵军团的成立本是一件喜事,但风国这边可高兴不起来,因为就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件恶性事件。
风国囤积于莫北合田镇的物资突然遭受到偷袭,敌人在偷袭得手之后还放了一把大火,虽说赶去援救的风军抢救出一批辎重,但还是有数目庞大的武器、军备被大火毁于一旦。
风国囤积于合田镇的军备大多都是为南侵做准备的大型武器,极为重要,现在大半被毁,损失的不仅仅是钱财,更重要的是时间。合田镇的遇袭也直接打乱了风国军政堂的筹划。
唐寅对此大为气愤,当即下令,撤掉合田镇的主将职务,押送回都严查。
风军在合田镇的驻军有过万人,而前来偷袭的敌人只有百十来号,若非主将玩忽职守,根本没有偷袭成功的可能。
另外,敌人又是怎么知道己方有重要辎重囤积于合田镇的?这十有八九是己方内部有奸细,把情报偷偷传给了敌人。
唐寅责令暗箭和中尉府,严查此事,但凡是有嫌疑的人,必须立刻扣押,严加审查,一经核实,立刻处斩。
此次偷袭合田镇的人大多是修灵者,打完就跑,风军想找都没地方去找,调查起来也十分艰难。
十多天下来,暗箭和中尉府一无所获,别说没抓到人,就连对方的身份、来历甚至是哪国人干的都没查清楚。
唐寅对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满意,这次拿敌人毫无办法,任其逍遥法外,那么下一次他们还会卷土重来,再偷袭己方囤积的辎重,这没时候是个头。
为此风国的大臣们也纷纷向唐寅进谏,希望他能改变囤积物资的地点,由合田镇改成霸关。
毕竟合田镇是莫人的地方,如果偷袭之人是莫人的话,那么混在百姓当中根本无从查找,辎重囤积于霸关自然要安全许多。
霸关是安全没错,但距离南方战争也很遥远,等到开战时再把物资南调,要耽误不少的时间。
思前想后,唐寅还是决定不更换囤积地点,但合田镇要施行军管制,镇子里的百姓必须接受风军的管理,如有不适应的百姓,风军也可以提供一定数额的金银帮其搬迁。
这个办法总算让风国囤积于合田镇的物资相对安全了一些,不过接下来,风国还得对损失的辎重进行补充,第二次的对莫之战也被无限期的拖延了下来。
正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即便只是耽搁两三个月,军政堂的所有计划都得重新制定。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莫国各郡县的兵力、主将甚至朝廷的态度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需要天眼和地网重新探查,得到确切的情报后再回传到军政堂,与以前的情报进行核对,如有出入,哪怕只是一县一城的军情有出入,军政堂这边就得对原计划重新修订。
系统化的代价就是繁琐。
风国这边正在制定对莫战争的新计划,上京方面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故。
自从川贞联军联手攻入上京,吓跑了天子殷谆,川贞两国就一直共同管理着上京。
可是这次上京传来消息,贞王李弘已召告天下,准备废黜殷谆,自己登顶皇位。
这个消息对于风国而言无疑如一颗重磅炸弹。川贞两国是盟国,李弘欲登顶皇位,自然也是得到川国的首肯,而桓国和安国又一向以川贞二国马首是瞻,不用问,这两国也会赞同李弘登基,如此一来,李弘就得到大多数公国的支持,登基也变得顺理成章,那掌握在风国手上的殷谆还有什么用?失去天子这张王牌,风国日后将何去何从?
得知此事后,唐寅第一时间召见乐天和艾嘉,令二人赶快把天眼和地网的探子散播出去,务必要查明上京那边的动态,也要查明各国对于此事的态度。
在唐寅看来,如果李弘真要称皇的话,到时可能除了风国不会承认外,其他诸国都会承认,甚至包括玉国,届时川贞完全可以借此大做文章,孤立风国,那么,离第二次伐风同盟的成立也就不远了。事关重大,唐寅也很紧张。
等到第二天的早朝,风国的文武大臣们都在就此事议论纷纷。
若李弘真的登记做了天子,风国要如何应对,是承认还是反对?若承认,便要听令于李弘,若反对,可能要遭受诸国的联手讨伐,而这一次,莫国不会再站在风国这一边。
坐在王椅上的唐寅环视下面众人,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声,眉头皱得紧紧的。这时候,即便邱真和上官元吉也是愁眉不展,脸色阴沉,垂首不语。
自己的左膀右臂都是这般凝重的表情,唐寅的心里就更没底了,他心烦意乱的站起身,背着手,在王位前来回踱步。
朝堂之上,除了邱真和上官元吉这边异常安静外,还有一处也很安静,就是蔡圭跪坐的地方。
不管周围人讨论的如何激烈,争论的如何脸红脖子粗,他半闭着眼睛,不为所动,脸上还挂着似有似无的微笑,好像此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唐寅眼睛尖得很,很快便发现蔡圭的反应和旁人不同。他停下脚步,清了清喉咙,可是在场的大臣都没听到,大堂里依然嘈杂得厉害。
啪!
唐寅沉着脸,猛的一拍桌案,大声喝道:“都别吵了!”
只是一瞬间,大堂里的一切杂音消失,现场寂静得落针可闻。
他举目望向蔡圭,语气平缓地说道:“蔡大人?”
“臣在!”蔡圭似的早料到大王会叫自己,他不急不慢地拱手,低头,施礼。
“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唐寅审视他片刻,开口问道。
“臣的看法是……”蔡圭悠然一笑,抬起头来,瞥了瞥前后左右的众人,含笑说道:“贞国要亡了。”
啊?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无不大吃一惊,没有人会想到蔡圭竟然能得出这么一个惊世骇俗、匪夷所思的结论。
唐寅亦是心头一震,眯缝起眼睛,疑问道:“此话怎讲?”
蔡圭沉吟片刻,说道:“川贞两国一直都是合力管理上京,而李弘欲在上京登基,他不会不得到川国的同意吧?”
“这还用说?!”治粟内史张鑫哼笑道:“若非川国支持,李弘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觊觎皇位。”
蔡圭点点头,反问道:“那么张大人认为川贞两国之间的关系又如何?”
张鑫想也没想,脱口说道:“川贞一直是盟国,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怎么?难道蔡大人不知?”说话时,他撇着嘴,用眼角余光睨着蔡圭。
他看不起蔡圭,觉得蔡圭能有今天,全靠他当初在大王面前举荐,何况他是风人,而蔡圭是宁人,又才二十多岁,其见解怎能和他相比?
“我觉得不然。”蔡圭正色说道:“早在我国与莫国交战的时候,我就说过川贞两国貌合神离,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化解。”
唐寅、邱真等人点头,这话蔡圭当初确实是有说过。


第233章
“也正因为川贞两国之内的矛盾不可化解,所以我国攻入莫国时,川贞二国即便接到邵方的求援请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