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538部分

曹植-第538部分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可得。这是世家得以主导天下的一条循环链,而父亲推行科举制,削的是世家的权,如若鼓励百姓营商,让百姓参与到竞争中,将可有利营商环境之余,更可以削弱世家。”

听到这里,曹操皱眉道:“子建是要世家完全衰败?”

曹植轻轻摇头道:“非也,此举其实并非针对世家,只不过是世家摊子太大,天下都为其所主导,一旦要改革,必然会与世家产生jiāo集。”

曹操对此倒是表示赞同,点头道:“这话倒是不错,然商人重利之说亦没有错,如若大肆鼓励营商,恐怕于国无益。”

曹植摆手道:“孩儿以为,对于商人,官府什么都不需要做。”

曹操lù出不解之色道:“不需要做?”

曹植点头道:“商最发达之地,当在东南部,这些地方土壤féi沃,只要没有战luàn,百姓生活基本无忧。百姓有空余的时间,做其他的事,加之出入方便,商业在东南部更为盛行。相反,西部环境恶劣,出入不便,要经过无数关隘,这都限制了营商。在孩儿看来,每种生存方式成就不同的观念,我大汉以农立国,农之好处在于稳定,只要不遇上重大的天灾,而平日只需努力耕耘,一年到头必有收获。这也是为何,我大汉百姓生性笃实、敦厚,正是农耕之故。而像胡人,以游牧为生,经常缺乏食物,这种情况下只能抢掠,故而让胡人生性残暴。”

说到这里,曹操打断道:“如此说来,商人重利,生性狡诈,若以商为本,岂非让纲纪大luàn”

曹植点头道:“正是如此,故而断不能以商为立国之本。况且,商并非直接生产东西,而只是将商品的价值通过各种手段放大,这就仿如无根之浮萍。国若用商为本,亦如无根之浮萍。”

曹操皱眉道:“那子建又提倡兴商业?”

曹植笑道:“治国断不能只以单一的办法,毕竟我大汉地大,东西两地差别极大,当讲究每一地情况,用适合当地的办法治理方可。再者,每一种治国之道都有其弊端,儒家太保守,虽是立国根基,然强国、富国用儒家太难。这便需要其他治国之道结合,我大汉虽名为用儒,实质乃是儒法并重。”

听到这个,曹操却是认同地点了点头。曹植见到接着道:“治商之法当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其实商就如水,无孔不入,其牵涉到各行各业,赚取高利,然同时也是在滋养着各行业,刺jī其发展。既取之,又补之,形成循环。这时候,若官府多加chā手,反为不美。官府只需在大方向上引导,若发觉出现偏差,即作出战略上之调控便可以,其余的jiāo由商人、百姓自处。有了商之滋养,农的发展亦变得有活力,我大汉重农抑商,这便使得农活力不够,仿如一潭死水,只勉强够温饱,而难以让我大汉发展。”

顿了一顿,曹植接着说道:“除了商之外,大汉亦常鄙薄工匠。其实工匠极为重要,若无巧匠,又岂有那么多兵器。我大汉对胡人,先天就弱势,如不是有强弩,当年武皇帝能否战胜匈奴都是难说。而强弩,就是巧匠所造。除了兵器之外,巧匠还能制作出各种方便百姓的用具,如曲辕犁、龙骨水车,甚至于造纸术、印刷术都需要工匠。孩儿以为,对工匠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保护,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工具出现。”

曹操并非迂腐之人,不然他也不会打出求贤令了。特别是对于工匠,他记忆还是十分深刻的,无论是兵器还是造纸、印刷的技术,现在仔细想来都为他带来数之不尽的好处。于是点头道:“子建所想好像颇有道理。”

曹植微笑道:“以农为本,农工商并重乃是发展之大趋势,打压任意一方于国都无益。不过各地还应该因应情况,作出调整,而不能用同一种模式。”

听到曹植这话,曹操却是长身而起大笑道:“如此,子建便给为父制定整个大汉的发展布局”

对于这个任务,曹植是既惊喜,又惶恐。虽说他有一千多年的见识,但毕竟不是万能。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全国发展战略由曹植制定,必定都要比这时代的人好。不过,这任务可不是一般的重,然而曹植来到这时代,所求的不过就是这个,于是只沉yín了一下,便答允了下来。

随后,曹植便在邺城的司空府,终日忙于编撰全国发展战略布局的问题。外人以为曹植是被软禁,其实他是接受着这么一个关系到千秋万代子孙幸福的伟大布局。

当然,曹植也不是闭mén造车,而是将留在邺城的智者都叫到一起来商量制定。郭嘉、荀攸、贾诩、徐庶、华歆,一大堆历史上著名的谋士和内政人才都被召集了过来。甚至乎,之前为孙策求官,然后被曹操强留下来的江东二张之一的张纮,也受到曹植的邀请。至于荀彧这个当世首屈一指的内政、战略大家,曹植自然没有忘记,悄悄地去了一趟许昌,向他请教,同时又找郑玄、张俭这两位硕果仅存的大儒指点。

国策的制定是一项严谨且漫长的工作,曹植只能日以继夜地努力,而且几乎将自己脑袋里面所装都倒出来了。

建安十年秋,历史大半年的编写,曹植终于将初步规划nòng出来了。看着眼前密密麻麻写满的数百页纸,曹植心中涌起一股自豪。因为,如果这里面所写能被落实,那么自己将是成功改变历史的人

与之前那些小打小闹的改变不同,这是能够改变民族命运的事

轻轻伸了个懒腰,曹植看着趴在一旁,睡得香甜的甄宓,心中感慨万分。这半年,自己都忙于此事,甚至乎辛宪英后来都加入了讨论,生活上全靠甄宓的照顾。对此,曹植心中感动不已。

看着睡梦中都显得疲倦,但睡得香甜的甄宓,曹植上前为她掖了掖背后的狐裘。不过这一下,却是将甄宓惊醒了。

róu了róu惺忪的睡眼,甄宓抬起头问曹植道:“子建,可是饿了,我这就去为你nòng吃的。”

曹植听到,心中感动更增几分,轻轻将她按住,柔声道:“不用了,我自己去nòng就可以,你想吃些什么?”

这时,甄宓已经醒来了,坐直身子道:“子建,你继续忙,这事宓来做便可以了。”

眼见甄宓就要站起来,曹植一把将她按住,笑道:“不用了,事情已经做完了。”

“做完了?”甄宓听到,眼中闪过几许mí茫,愣了好半响才反应过来,妙目中闪过惊喜之色道:“子建,全部做完了?”

曹植轻轻颔首道:“是啊基本都完成了,剩下的还要等父亲过目。”

甄宓闻言jī动道:“那还等什么,我们这就去找大人。”

曹植见着,微笑道:“不必着急,拿给父亲之前,为夫要去徐州一趟。”

甄宓有些不解道:“徐州?去徐州作甚?元龙先生的意见,不是已经送到了吗?”

曹植摆手道:“此去不是问元龙先生的意见,而是另有他人。”

听到这话,甄宓就更加不解了,奇道:“另有他人?难道徐州还有比元龙先生学识更高的人吗?”

曹植用手指点了点甄宓的琼鼻,说道:“宓儿可不要小看任何人,天下奇才不知凡几,为夫这次去拜访的大才,可是堪比管、乐之人,甚至犹在他们之上此人出则为将,入则拜相,其才学可谓天下绝顶,在为夫看来,即便管、乐也稍有不及呢”

这次,甄宓真是震惊了,轻掩小嘴道:“才学更在管、乐之上?这世间真有如此能人?即便文若先生,恐怕也不敢与管、乐自比。”荀彧的才学,可谓曹营公认第一的,甄宓抬出荀彧来,用意不言而喻。

不过对此,曹植只是微笑道:“宓儿若不信,随为夫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甄宓听得,想也没想就答道:“好”说完这句,甄宓又颦眉问道:“对了,子建说了这么久,好像都还没说这位高人是谁呢。”

曹植闻言,淡淡一笑,说出一个后世人都耳熟能详的姓名道:“这位高人,如今住在徐州琅琊郡,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正文第四百九十九章拜访诸葛

诸葛亮,这位历史上的奇才因为曹植到来的原因,却是没有避难到荆州,反而留在了家乡。起初,曹植还有点担心,人生经历不同,诸葛亮的能力会不会不如历史上那样。不过,曹植显然有些多虑了,诸葛亮的资质并没有因为曹植的出现而改变,还是那么的强大。而汉末战乱这个大环境,也没有改变太多,这让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认识没有改变太多。

至于诸葛亮成才的关键,是跟了司马徽和庞德公两位大贤学习。

这问题曹植打探之下,也知道诸葛亮曾经到荆州游学,并在鹿门书院学习了几年。

这就让曹植更加放心了。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是拜在了司马徽的门下,但是其学习时间并不算长,主要集中在前面一段时间。到了后来,大都是自己在卧龙岗上苦读自学。

事实上学习都是如此,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所教仅仅只能是入门的东西,后面能学多少,能悟多少都只能靠自己修行。故此,历史上有很多师不如徒又或是徒不如师的情况,但甚少出现师徒能力相仿便是此理。

诸葛亮能在鹿门书院学习数年,那便已经足够了。不过他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隐约荆州,反而回到了家乡琅琊。以致于荆州士人中虽然还流传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说,但是大多数人只见凤雏,而不认识那见首不见尾的卧龙。

曹植虽然现在还不清楚诸葛亮的心意,究竟是静待明主等出仕,还是选择隐居一生,但这都不妨碍曹植去找他。这时代的名士,可没有后世人所想那么心xiōng狭窄,真正的名士即便是道不同,亦会各抒己见,而不会随便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

而如果是人身攻击在这个崇尚士可杀不可辱的时代,基本上是属于水火不容,近乎不死不休的仇人了。像曹操并没有杀曾经撰文痛骂他的陈琳,而是高官厚禄养起他此事在士林得到很高的评价。陈琳本人对曹操是感jī涕零,成为了铁杆拥护者,曹操也得了不少美名,最起码有容人之量这条就走不掉。一众河北世家对曹操态度转变”亦跟此事有不少关系。

正是如此,曹植以访客的身份拜访诸葛亮,应该是不会受到刁难的。毕竟曹植也有一定的名气如若诸葛亮刁难那么也会对他的名气有不少影响。

商量已定,曹植便让甄宓准备一下,自己则去将徐庶找来。要去拜访诸葛亮,怎能少得了他的同窗。

徐庶来到之后,听曹植说要拜访诸葛亮也是吓了一跳。徐庶没有想到,曹植竟然会知道诸葛亮之名,特别是那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话。虽然有一段时间在荆州十分流行,但是随着诸葛亮返回家乡之后,这话的风潮也平息了。

曹植可是一直都没有到过荆州,而能知道这话,徐庶又怎能不惊。

曹植找了个理由说要去徐州拜访大贤曹操便批了他前往。这段日子,曹植每日辛苦撰写,还有与一众谋臣商议,曹操都看在眼中。而且,秘密出外曹植也试过几次,曹操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次曹植前往徐州自然一切从简,带上徐庶、赵云以及甄宓便出发,至于亲卫是一个也没带。

从哪城往徐州是有一段距离的,当到得琅琊郡时,早已是隆冬了。

曹植跟着熟门熟路的徐庶来到一座已经换上银装素裹的小山岗前。这里早已白méngméng,就连水井的表层也结了一片冰层。

曹植打量了四周的环境,问道:“咦这山岗地势不错,周围又没有多少人家居住如若在夏天定是环境极为幽静之处,确实适合闭门读书。”

徐庶轻轻点头道:“孔明他喜清静,如若没有熟人带路,寻找人走进不来的。”

甄宓闻言有些惊讶道:“进不了?却是为何?”徐庶淡淡一笑道:“夫人有所不知,方才我们经过那里,并非普通的乱世堆,而是一个用奇门遁甲之术摆成的阵法。如若不懂阵法之人,最后定是会绕出去而进不了这里。”

不仅甄宓,就连赵云也惊讶道:“这么神奇,如若是用于战阵之中,岂不是一大利器?”

徐庶轻轻点头道:“不错,然而这等阵法并不是随时都能用,而是需要特定的地点,还要诸多布置。像方才那个石阵,正正位于进出的必经之路上,这才能布置。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小石阵,也huā了诸葛家不少的财力。”

阵法之道最为神奇,曹植也不敢说假。而徐庶本身就是阵法大家,曹植曾问过他八门金锁阵的事,不过徐庶只是含糊地应了几句,曹植并没有多问。如今见徐庶主动说起,于是便问道:“元直先生,此阵莫非是八阵图?”

徐庶听得,心中惊道:“见鬼了!八阵图除了孔明之外,只有士元以及吾才知晓,就连广元、州平他们都不知。四公子怎么会知晓这些?”心中虽然惊疑不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